破產法律責任132條解讀
❶ 破產法132條什麼意思
擔保物處置後先清償2006年8月27日之前欠付的勞動債權(包括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經濟補償金等),如果還有剩餘償付有財產擔保債權人!
❷ 破產法第一百三十二條
《企業破產法》為解決施行後破產人在該法公布之日前產生的有關職工債權的清償問題,專門設置了第一百三十二條規定,該條指出:「本法施行後,破產人在本法公布之日前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依照本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的規定清償後不足以清償的部分,以本法第一百零九條規定的特定財產優先於對該特定財產享有擔保權的權利人受償。」該條規定含義比較復雜,不易於解讀。結合清償順序規則以及第一百零九、一百一十三條規定,可知上述規則具有以下幾層含義:
第一,本條所針對的職工債權僅限於第一百一十三條確立的第一順位的職工債權范圍。該條並未涉及第一順位之外的其他順位債權的優先性問題。
第二,本條的目的是解決《企業破產法》「公布之日前」所產生的第一百一十三條確立的第一順位職工債權的受償定位問題。其本意在於處理好法律不溯及既往問題,而且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溯及既往,即限於《企業破產法》公布日――2006年8月27日前產生的第一順位職工債權。這里的時間不是以施行日為標志,而是以法律的公布日為標志。
第三,本條是在《企業破產法》施行後的案件審理中適用。實際上,本法所有的規則均應在施行後才能適用,但是該條進一步強調了「本法施行後」的適用時間限制。而且這里的「本法施行後」並不是針對「公布之日前」的時間范圍的一個時間點,前者是修飾後面的具體適用規則的時間起點,與「公布之日前」沒有必然的時間上的聯系。
第四,本條所提及的職工債權按照一般清償順序不足以清償的,對特定財產享有的清償權優於有擔保權的債權受償。該條最後部分規定「依照本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的規定清償後不足以清償的部分,以本法第一百零九條規定的特定財產優先於對該特定財產享有擔保權的權利人受償。」該規定是本條的核心內容,有以下幾層含義:其一,《企業破產法》「公布之日前」所產生的第一順位職工債權仍然有針對擔保物優於擔保權人受償的權利;其二,這種相對擔保權人的優先權之發生是以破產費用、共益債務受償後,第一順位債權不足以受償,而第二、三順位債權則已經無法受償為背景;其三,對於第一百一十三條的清償順序操作,非擔保財產應先於設定擔保的財產用於清償順序規則的執行。
❸ 破產公司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企業董事、監事或者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忠實義務、勤勉義務,致使所在企業破產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自破產程序終結之日起三年內不得擔任任何企業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第一百二十五條企業董事、監事或者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忠實義務、勤勉義務,致使所在企業破產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有前款規定情形的人員,自破產程序終結之日起三年內不得擔任任何企業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3)破產法律責任132條解讀擴展閱讀:
第四章 債務人
第三十條 破產申請受理時屬於債務人的全部財產,以及破產申請受理後至破產程序終結前債務人取得的財產,為債務人財產。
第三十一條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前一年內,涉及債務人財產的下列行為,管理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銷:
無償轉讓財產的;
以明顯不合理的價格進行交易的;
對沒有財產擔保的債務提供財產擔保的;
對未到期的債務提前清償的;
放棄債權的。
第三十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前六個月內,債務人有本法第二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仍對個別債權人進行清償的,管理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銷。
但是,個別清償使債務人財產受益的除外。
第三十三條 涉及債務人財產的下列行為無效。
為逃避債務而隱匿、轉移財產的;
虛構債務或者承認不真實的債務的。
第三十四條 因本法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或者第三十三條規定的行為而取得的債務人的財產,管理人有權追回。
第三十五條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債務人的出資人尚未完全履行出資義務的,管理人應當要求該出資人繳納所認繳的出資,而不受出資期限的限制。
❹ 對於破產企業公司法中哪些體現對職工利益的保護
《企業破產法》1.第六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破產案件應當保障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2.一百一十三條明確規定的破產清償順序優先清償破產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3.第132條規定的破產人在本法公布之日前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結合第113和109條優先於對該特定財產享有擔保權的權利人受償。4.債務人提出破產申請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的各種材料,來保障企業職工的利益。 2414081220
❺ 企業破產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上面回答都不全面,還是陳海陽法律網里的答案吧
企業因經營管理不善,造成嚴重虧損,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應當依法宣告企業破產,企業破產,因上述企業責任人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應當承擔行政或民事或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試行)》規定:企業被宣告破產後,由政府監察部門和審計部門負責查明企業破產的責任。破產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對企業破產負有主要責任的,給予行政處分。破產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對企業的破產負有主要責任的,對該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人給予行政處分。
破產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和破產企業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人,因玩忽職守造成企業破產,致使國家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破產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視情節應予以行政或刑事處分:
一、 隱匿、處分、無償轉讓財產;
二、 非正常壓價出售產品;
三、 對原來沒有財產擔保的債務提供財產擔保;
四、 對未到期的債務提前清償;
五、 放棄自己的債權。
人民法院在受理企業破產案件時,發現企業有巨額財產下落不明的,應當將有關涉嫌犯罪的情況和材料移送相關國家機關處理。
破產企業的主要責任人沒有上述的情形,不受行政、刑事處罰,但人民法院仍可建議限制其下列行為:
一、 限期其再次開辦企業;
二、 限制其在規定的期限內不得承擔公司的董事、監事、經理等職務。
❻ 破產法中職工權益如何保障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以下稱「新破產法」)於2006年8月27日經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次表決通過並於2007年6月1日實施。新破產法的通過使市場競爭中失敗的企業有了比較完整退出的機制,對於完善市經濟體制具有重大意義。特別是對於當前全球金融危機下破產企業職工權益的保護更具有現實意義。對於職工權益的保護,新破產法把保護職工合法權益作為一項重要的立法原則,該法總則第六條明確規定:人民法院審理破產案件,應當依法保障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新破產法較好地平衡了職工和債權人的利益,對於解決因企業破產而產生的後遺症、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我們就從程序和實體的角度來闡述新破產對於職工利益的保護。
一、新破產法對於職工利益的程序性保護。
新破產法從程序上完善了對職工權益的保護,明確了勞動債權的參與權,對於職工權益的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
1.在破產申請時,要求債務人向人民法院提交職工工資的支付和社會保險費用繳納狀況。
新破產法第八條規定:債務人提出申請的,還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職工安置預案以及職工工資的支付和社會保險費用的繳納情況。第十一條規定:債權人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應自裁定作出之日起五日內送達債務人。債務人應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職工工資的支付和社會保險費用的繳納情況。從上述規定我們可以看出,人民法院要求債務在進入破產程序的第一時間就要求破產債務人提交職工工資的支付和社會保險費用繳納狀況,使人民法院能在第一時間了解破產債務人的職工工資支付和社會保險費用的繳納狀況,以便人民法院根據該情況在具體破產事務中注意對職工合法權益的保護。
2.勞動債權無須申報,即可享受破產參與權。
在破產案件中如果一般債權人要參與破產財產的分配必須依法申報債權,否則就會喪失依破產程序受償的權利。而新破產法規定勞動債權無須申報也能取得破產財產的分配。新破產法第48條規定:債務人所欠的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帳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不必申報,由管理人調查後列出清單並予以公示。職工對清單記載有異議的,可以要求管理人更正;管理人不予更正的,職工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從該條規定不僅豁免了勞動債權的申報義務,而且把勞動債權的調查義務交給了管理人。這條規定使職工由於未按期申報債權而導致喪失破產財產分配的權利成為不可能。在我國現階段由於職工的總體文化水平還較低,如果勞動債權也實行申報制度,就有可能因為勞動者不懂得申報,而導致喪失依破產程序受償的權利,從而不利於勞動者權利的保護。
由於破產企業在記載職工工資等方面可能存在誤差,或對上述費用的計算也可能存在遺漏,因此,該條也為管理人查核勞動債權的錯誤設制了救濟程序。如果職工對清單記載有異議,可以要求管理人更正;如果管理人不予更正的,職工還可向人民法院起訴。從而程序上進一步保障了勞動債權。
3.職工參加債權人會議和債權人委員會。
債權人會議是指由全體債權人組成,並由全體債權人參加,代表債權人共同意見,討論決定有關破產事項的臨時性組織機構。債權人會議通過對破產程序中的重大事項的決定和對破產程序的監督,來維護債權人的利益,因此,債權人會議是破產案件中債權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發表意見的最重要場所。因此,勞動債權要得到充分的保護,職工就應當有權參加債權人會議。新破產法第59條規定:債權人會議應當有債務人的職工和工會的代表參加,對有關事項發表意見。
為便於債權人會議履行職責,使其更具有操作性,債權人會議可以設立債權人委員會。新破產法第67條規定:債權人會議可以決定設立債權人委員會。債權人委員會由債權人會議選任的債權人代表和一名債務人的職工代表或者工會代表組成。
職工或工會代表參加債權人會議和債權人委員會的規定從程序上保障破產程序中職工的參與權,使職工有機會參與破產進程的每一個環節,使其有機會在這個進程中發表意見,反映職工的意願,從而達到了保障破產企業中職工合法權益的目的。
4、對重整計劃的分組表決權。
重整,是指對已具破產原因或破產可能而又有復興再生希望的債務人進行了生產經營上的整頓和債權債務關系的調整,使之擺脫困境,重獲經營能力的特殊法律程序。重整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直接關繫到債權人、職工、債務人等各方面的利益,為了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反映各方面的意願,新破產法設制了重整計劃的分組表決機制。新破產法第八十二條第一款第二項將「債務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帳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作為單獨表決的一組,充分顯示了新破產在注重在重整過程中對職工利益的保護。
二、新破產法對職工利益的實體上的保護。
新破產法不僅注重對職工利益從程序上進行保護,也在實體上保護破產企業職工利益的保護,具體表現在:
1.明確了勞動債權的優先受償,擴大了勞動債權的范圍。
新破產法明確了勞動債權的優先受償權。新破產法第113條明確規定了在破產財產在優先清償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後,將「破產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帳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陪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列為清償順序的首位,和舊破產法相比,此次勞動債權的范圍有所擴大,明確了勞動保險費的范圍,將並傷殘補助、撫恤費用及經濟補償金列入了勞動債權的范圍,這也體現了對職工權益的保護。
2.限制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優先受償權。
對於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工資是否享有優先受償權,在破產法的起草過程有所爭論。一般來說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工資一般遠遠高於普通職工,他們的份額比較高,如果把它全部列入優先受償的范圍,普通職工的權益就會得到損害,而且破產企業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一般負有對企業管理上負有責任,如果把他全部列入優先的范圍,從情理上也講不過去。如果不賦於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工資優先權,畢竟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工資也是工資,現行勞動法並沒有把他們排除在勞動法的保護范圍之外。在此種情況下,新破產法第113條第2款規定:破產企業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工資按照該企業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該條規定把企業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和企業一般職工區別開來,有利於對企業普通職工的保護。
3.關於勞動債權和擔保債權的處理。
勞動債權是否優先於擔保債權成了此次破產法立法過程中的一個焦點。有人主張勞動債權優於擔保債權,認為這樣有利於企業職工權利的保護。有人主張擔保債權優先於勞動債權,認為這是符合物權法基本原理的。這次新破產法創造性地用了新老劃斷的辦法,將新破產法公布之日作為基準之日。基準日之前發生的勞動債權優於擔保債權,基準日之後發生的擔保債權優於勞動債權。我國新破產法第132條規定:本法施行後,破產人在本法公布之日前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帳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依照本法第113條的規定清償後不足以清償的部分,以本法第109條規定的特定財產優先於該特定財產享有擔保權的權利人受償。
該條的規定既尊重了我國過渡階段的現實,又尊重了法律的基本原理,從時間上平衡了擔保債權人和職工的利益。我們認為把職工的利益全部寄託於破產法來保護是不妥當的,職工利益的保護應著眼於長效機制,注重日常經營之時勞動者權利的保護。如果一味把勞動債權優先於擔保債權,就會導致企業很難從銀行得到貸款,而且會增加企業的融資成本,而從不利於企業的發展。如果企業得不到發展,職工利益也就無從談起。
4.重整計劃不得減免債務人涉及公共利益的社會保險費用。
對於完全涉及職工個人的職工工資、社會保險費等,新破產法第82條規定在重整中可作為一組由職工來表決。但對於涉及公共利益的社會保險費問題,不得減免。新破產法第83條規定:重整計劃不得規定減免債務人欠繳的本法第82條第1款第2項規定以外的社會保險費用……。從根本上保障了職工的利益。
5.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發生的職工工資和社會保險費的支付。
在企業破產程序中,如企業為繼續營業而要求職工參與生產經營活動的,其工資和社會保險費仍應當按時支付。新破產法第42條規定,在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為債務人繼續營業而應支付的勞動報酬和社會保險費用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其他債務」屬於共益債務。第43條規定: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由債務人財產隨時清償。上述規定保障了在破產程序中繼續為破產企業工作的職工的合法權益。
綜上,新破產法從程序和實體上完善了對職工權益的保護,對於維護破產企業職工合法權益,保障社會穩定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❼ 簡述企業破產的法律責任
債務人的法律責任
1.管理層造成企業破產的法律責任。為了強化對造成企業破產有過錯的高管人員的責任追究,破產法第125條規定,企業董事、監事或者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忠實義務、勤勉義務,致使所在企業破產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同時規定,此類人員自破產程序終結之日起3年內不得擔任任何企業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其中後一款規定為資格限制責任,是民事特別法對於自然人身份權的特別限制。公司法第150條也有類似規定。
2.違反破產程序義務的法律責任。為了督促債務人的有關人員切實履行破產法第15條規定的相關義務,第126條規定,有義務列席債權人會議的債務人的有關人員,經人民法院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列席債權人會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拘傳,並可處以罰款。債務人的有關人員違反破產法規定,拒不陳述、回答,或者作虛假陳述、回答的,人民法院可處以罰款。第127條規定,債務人違反破產法規定,拒不向人民法院提交或者提交不真實的財產狀況說明、債務清冊、債權清冊、有關財務會計報告以及職工工資的支付情況和社會保險費用的繳納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對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處以罰款。債務人違反破產法規定,拒不向管理人移交財產、印章和賬簿、文書等資料的,或者偽造、銷毀有關財產證據材料而使財產狀況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對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處以罰款。第129條規定,債務人的有關人員違反破產法規定,擅自離開住所地的,人民法院可予以訓誡、拘留,可以依法並處罰款。
3.欺詐破產行為的法律責任。為了遏制各種欺詐破產行為,破產法第128條規定,債務人有破產法第31~33條規定的行為,損害債權人利益的,債務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管理人的法律責任
為了規范管理人的行為,維護破產管理的公正和效率,破產法第130條規定,管理人未依照破產法規定勤勉盡責,忠實執行職務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處以罰款;給債權人、債務人或者第三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刑事責任
以上規定的制裁措施,屬於民事責任和司法強制措施。除此之外,行為人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照破產法第131條的規定,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❽ 如何理解破產企業職工權益優先權
聽我回答,風景如畫啊,肯定真的有``
❾ 請教破產法中的幾個問題!謝謝好心人士一萬年!
1、我國破產法規定,債務人或債權人向人民法院申請債務人破產,人民法院認為符合破產的立案條件的,應當裁定立案受理債務人的破產,並公告債權人申報債權及召開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在債權人會議上,我國破產法規定了債務人可走的三條路徑:(1)重整,(2)和解,(3)破產。因此,債權人在債權人可以表決進入何種形式,如果進入重整階段,債權人應拿出重整方案,此時,執行申請人的債權,也應在重整方案中考慮,並協商債權返還的具體事宜,實現執行申請人的債權,如協商不成,申請執行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請恢復執行。如進入和解階段,債權人的債務可能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固化,讓債務人有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待債務人恢復元氣後,再根據協議,有計劃地償還債權人的債權。如和解階段破裂,執行申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恢復執行的申請。如前述兩種形式均不能在債權人會議上通過,債務人資不抵債,不能償還到期債務,只能實施破產還債,人民法院會根據債權人會議決議,裁定宣告債務人破產還債。此時,執行申請人與債權人一樣,在公告期內申報債權,也可以在破產終結前的任何時候申報債權,但按程序已分配給其他債權人的清償數額,後申報的債權人不能享有。因此,此時執行申請人的債權就不能單獨實現,也不存在向人民法院恢復申請執行的問題,全部普通債權人只能按順序和比例清償,申請執行人也不例外。當然,如債務人破產申請被駁回,執行申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恢復執行。
2、從理論上說,債務人的對外債權,管理人應盡力追償,並按規定分配給債權人,但現實中,債務人能追償回來的債權是有限的,而且也存在外債的當事人找不到,過了訴訟時效,無償還能力等因素,因此,要求全部債權追回來才進行分配是不實現的。現實中,破產財產處置、變現完畢,外債盡力追償後,就可以召開債權人會議,通過破產財產分配方案,並可終結破產程序。破產法規定,可以繼續保留管理人,繼續追償外債,如除去必要的開支等費用後,有節余,應進行第二次或多次分配,達到債權人利益最大化。如出現對外追收債權有關訴訟及訴訟中止等情形時,也可以先行分配,為了節約破產成本,甚至可以終結破產程序,待以後執行回來的債權可以追加分配。
3、關於破產法規定的優先權問題,是有一定的先後順序的,破產財產變現,首先是優先滿足破產費用和共益費用,這是為處置債務人的財產而必須的開支,否則,破產程序無法繼續進行。其次是按破產法規定的分配順序,第一順序優先其他順序,如破產財產變現後,不足於支付第一順序即破產企業職工的相關費用時(2006年8月26日前的欠費),根據破產法第132條規定,是可以破抵押權人的抵押權的,不足部分從抵押財產的變現中補充清償,此時,第一順序的債權優先於抵押權人的抵押債權。再次,如不存在上述情形,抵押權人的抵押債權就可以優先受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