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刻稅務部門的公章承擔法律責任

刻稅務部門的公章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4-20 08:52:21

『壹』 稅務公職人員私自刻公章可以判緩刑嗎公章私自蓋工資證明辦貸款用了

因偽造印章而涉嫌刑事犯罪的,符合緩刑條件的,人民法院會依法判處緩刑。具體情況,請自行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法律規定進行核實確定。

『貳』 私刻國家稅務公章怎麼定罪

私刻公章罪 1.概念與形態
公章,是一個單位、企業、事業、團體、學校的法定代表標志。為了防止某些不法人員私自刻制公章,進行詐騙、破壞國家治安管理活動,侵害單位、企業、團體、學校的合法利益,國家將刻字業[包括刻字工廠、刻字社(店)、刻子攤等]納入特種行業,歸公安機關實行治安管理。在承接業務中,作了下列規定:單位承製公章(含業務部門公章和各種專用章)必須按公章底樣製版,鑄造鋼印,火印等,都必須憑委託單位上一級領導機關出具證明文件;工商企業承製公章還應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的營業執照,並經當地公安機關核准,刻字業的職工、個體刻字戶,必須嚴格遵守政府法規,不得仿印、仿造、偽造、私刻公章。對違反國家管理規定的刻字單位和職工個人,視問題的性質和情節輕重,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或者追究刑事責任。
2.案件構成特徵
(1)行為的對象是公章。即專門用來蓋公文、證件、印信上的機關、單位、企事業、團體、學校的公章(包括橡皮章、鋼印、火印等)以及單位主管人員的名章等,行為侵害的客體是國家對刻字業實行管理的活動和規定。
(2)行為的客觀方面是違反國家治安管理規定,承製公章。即違反了《國務院關於國家行政機關和企業、事業單位印章的規定》和公安部發布的《印鑄刻字業暫行管理規則》中對於刻制公章和單位負責人名章的有關規定。如果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則以違反治安管理行為論處,已經造成了嚴重後果的,如利用非法製造的公章,進行嚴重的刑事犯罪活動,並且造成了嚴重後果的,要按不同情節和損失程序追究刑事責任。
(3)行為的主體是承製公章的工廠、商店、刻字攤的負責人和有關的職工。行為屬負責人指示的,應同時處罰單位負責人。
(4)行為人主觀上有的是故意的,有的是過失的。前者可能得到了委託製做人的某種好處;後者屬工作中的失誤,如未能辨明委託人使用的偽造證明文件等。
3.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二十五條。
(2)《印鑄刻字業暫行管理規則》第二條、第六條。
(3)國務院《關於國家行政機關和企業、事業單位印章的規定》
(4)民政部、公安部聯合發布的《社會團體印章管理規定等。
4.認定與處罰
在認定刻字業承製公章違反治安管理的治安案件中,要注扁與偽造、變造、私刻公章罪相區別。後者不僅包括刻字行業,還包括其他有偽造、私刻或者仿造其他單位公章的單位或者個人。前者只是沒有按照刻字業的管理規定承製公章,有的是因為一時的疏忽,或者主觀認為,不會發生問題,存在僥幸心理。
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二十五條的規定,對於刻字業違反管理規定承製公章的,屬於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給予行為人或者企業的負責人以二百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治安管理處罰。如果私刻、偽造、變造公章,則應以擾亂公共秩序罪論處。按《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一款的規定,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叄』 關於私刻公章是什麼罪怎麼處理到底

私刻公章是私刻公章罪,私刻公章罪是指個人或者其他組織私自篆刻其他企業公章的行為。私刻公章是一件違法的事情,無論有沒有用作商業用途上,都可能會遭受到處罰。

處罰:

1.私刻公章,情節輕微的,屬於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應由公安機關給予行政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10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一)偽造、變造或者買賣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公文、證件、證明文件、印章的。

2.私刻公章,達到一定情節的,構成【偽造國家機關印章罪】或者【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3)刻稅務部門的公章承擔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私刻公章是指個人或者其他組織私自篆刻其他企業公章的行為。國家將刻字業(包括刻字工廠、刻字社(店)、刻字攤等)納入特種行業,歸公安機關實行治安管理。對違反國家管理規定的刻字單位和職工個人,視問題的性質和情節輕重,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或者追究刑事責任。

認定刻字業承製公章違反治安管理的治安案件中,要注意與偽造、變造、私刻公章罪相區別。後者不僅包括刻字行業,還包括其他有偽造、私刻或者仿造其他單位公章的單位或者個人。

前者只是沒有按照刻字業的管理規定承製公章,有的是因為一時的疏忽,或者主觀認為,不會發生問題,存在僥幸心理。

『肆』 私刻公章辦稅,稅務機關有責任嗎

這個沒什麼責任,因為辨別公章真偽超過了稅務人員的能力范圍,而且稅務機關辦稅只進行形式審查,也就是資料是不是齊全,簽字蓋章是不是齊全,不負責核對簽字和蓋章是不是作偽,稅務機關無正當理由不能懷疑納稅人申報數據真偽,更不能懷疑納稅人公章的真偽。

『伍』 私刻稅務局公章被查出來怎麼辦會被除什麼樣的刑事責任

私刻公章的,涉嫌偽造國家機關印章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
第二百八十條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陸』 公司私刻其他單位的印章,誰該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柒』 私自刻公章觸犯法律什麼行為

私自刻公章在我國刑法中涉及的罪名是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而根據公章性質的不同,比如是國家機關的印章還是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而判處刑罰上會有所差異。依照我國刑法規定,如果偽造、變造的是國家機關印章的,最低將被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如果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的,將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謝謝。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二、私自刻他人公司的公章犯法是犯法的。涉嫌「偽造其他組織印章」和「使用偽造的印章」。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10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第1項 偽造、變造或者買賣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公文、證件、證明文件、印章的;第2項 買賣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公文、證件、證明文件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二款 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捌』 公司公章 法律責任

就是因你持章期間因公章產生的對應民事、刑事等法律後果,即權利義務關系。比如你持章時跟別人簽訂一份合同,但這個合同讓你公司受到侵害,這個損失你公司就能找你承擔受損賠償

『玖』 私刻公章的法律責任

不可以來不承認,根據自我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 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如果有私刻公章的行為,建議向公安機關積極自首,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在法院定罪量刑時可以從輕、減輕處罰。

『拾』 私刻公章要承擔什麼責任

根據法律規定,私刻他人公章需要承擔的責任有: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該罪主要表現在行為人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的行為。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四條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第二百八十條第二款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

熱點內容
原因行為民法 發布:2025-02-12 14:51:44 瀏覽:165
九六年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2-12 14:50:47 瀏覽:346
合同法406條規定 發布:2025-02-12 14:46:02 瀏覽:442
司法考試報名入口通道 發布:2025-02-12 14:41:03 瀏覽:901
民事送訴訟法 發布:2025-02-12 14:33:13 瀏覽:70
圖紙電子簽名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12 14:29:49 瀏覽:992
律師可以在法律咨詢公司兼職嗎 發布:2025-02-12 14:21:12 瀏覽:666
購銷合同怎樣簽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12 14:12:06 瀏覽:316
陽光司法鑒定所 發布:2025-02-12 13:48:59 瀏覽:750
楊秀清民法 發布:2025-02-12 13:23:34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