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更名前擔保合同法律效力

更名前擔保合同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2-04-20 12:43:15

⑴ 擔保具有法律效力

我國擔來保分為一般擔保自和連帶擔保。連帶擔保中,擔保人和債務人沒有清償順序,債權人可以向兩人中任意一人要錢。但一般擔保中,債權人必須向債務人先要,榨乾之後才能向擔保人要錢。擔保無效的情形有,1債權人將債權轉移,擔保人不同意則解除擔保。2債權人和債務人就擔保金額擴大未經擔保人同意,擔保解除。望採納

民法典規定如何認定擔保合同的效力

《民法典》規定擔保合同效力受法定有效條件和主債權債務合同的影響。擔保合同滿足下列條件且主債合同有效時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當事人是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人;合同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法規或公序良俗;合同形式符合法律相關要求;法定其他有效條件等。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三百八十八條第一款
設立擔保物權,應當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訂立擔保合同。擔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質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擔保合同是主債權債務合同的從合同。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的,擔保合同無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⑶ 擔保合同有效嗎

擔保合同的效力:1、擔保合同發生法律效力的前提是當事人訂立的擔保合同合法有效,且主合同有效;2、擔保合同一旦依法成立,就在當事人之間產生擔保權利和擔保義務;3、擔保合同依法確立之後即具有法律的強制力和約束力;4、擔保效力作用的對象,原則上局限於合同當事人雙方之間;5、擔保效力具有多層次性。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第三百八十八條設立擔保物權,應當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訂立擔保合同。擔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質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擔保合同是主債權債務合同的從合同。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的,擔保合同無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擔保合同被確認無效後,債務人、擔保人、債權人有過錯的,應當根據其過錯各自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⑷ 擔保書具有法律效力嗎

具備下列要件的擔保書具有法律效力:擔保人和債權人均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雙方的意思表示真實;擔保人提供的擔保物是其依法有權處分的財產;並且主合同依法成立生效的等。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三百八十六條
擔保物權人在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擔保財產優先受償的權利,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百八十八條
設立擔保物權,應當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訂立擔保合同。擔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質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擔保合同是主債權債務合同的從合同。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的,擔保合同無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⑸ 擔保合同效力怎樣認定

認定擔保合同有效的條件是:主體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合同雙方當事人表意真實;合同的條款合法、不違背公序良俗;主債權債務合同也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一百四十六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第三百八十八條
設立擔保物權,應當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訂立擔保合同。擔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質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擔保合同是主債權債務合同的從合同。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的,擔保合同無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⑹ 4、5年前的擔保為什麼現在還能生效

如果雙方約定了保證期間的,按照保證期間的約定處理。如果保證期間是五年及以上的,那麼擔保現在還有效。
擔保人沒有簽字的擔保不具備法律效力。
1. 擔保協議經擔保人和債權人協商一致,並簽字或者蓋章後即具有法律效力。被擔保人沒有簽字,沒有在場的,不影響擔保協議的法律效力。
2. 擔保協議是擔保與債權人簽訂的協議,由擔保人和債權人簽字或者蓋章即發生法律效力,被擔保人不是擔保協議的當事人,不需要簽訂確認。
本人沒簽字卻成為擔保人怎麼辦:
本人沒人簽字卻成為擔保人,可能是由於他人冒用身份證造成的,是屬於合同詐騙的行為,當事人可以與債權人溝通,證明自己沒有提供債務保證,然後向公安機關報案處理。
擔保人承擔的責任分為兩種:
1. 一般保證責任。其所負的責任是,在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時,擔保人要為其承擔該責任,即清償到期債務。
2. 連帶保證責任。其所負的責任是,當債務已到清償期,債權人有權要求債務人或保證人償還債務。當保證為一般保證時,保證人有先訴抗辯權,即保證人在債權人未就債務人的財產申請強制執行或執行擔保物權未果前,拒絕債權人的請求償還的權利。連帶保證人沒有這種權利。
撤銷擔保人的責任:
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物的擔保的,債權人在主合同履行屆滿後怠於行使擔保物權,致使擔保物的價值減少或者毀損、滅失的,視為債權人放棄部分或者全部物的擔保,保證人在債權人放棄權利的范圍內減輕或者免除保證責任。
拓展資料:
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二條:同一債務有兩個以上保證人的,保證人應當按照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份額,承擔保證責任,沒有約定保證份額的,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債權人可以要求任何一個保證人承擔全部保證責任,保證人都負有擔保全部債權實現的義務。 第十七條: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為一般保證。 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在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或者仲裁,並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對債權人可以拒絕承擔保證責任。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證人不得行使先訴抗辯權:
(一) 債務人住所變更,致使債權人要求其履行債務發生重大困難的;
(二) 民法院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中止執行程序的;
(三) 保證人以書面形式放棄前款規定的權利的

⑺ 擔保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反擔保該如何實現

所謂擔保協議即擔保合同是指為促使債務人履行其債務,保障債權人的債權得以實現,而在債權人(同時也是擔保權人)和債務人之間,或在債權人、債務人和第三人(即擔保人)之間協商形成的,當債務人不履行或無法履行債務時,以一定方式保證債權人債權得以實現的協議。擔保合同旨在明確擔保權人和擔保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保障債權人的債權得以實現。擔保合同是一種重要的民事合同,盡管我國合同法並未單列一章進行規定,但這絕不意味著它不重要,而是因為擔保合同是一種從合同,其規定和其他主合同放到了一起。所以擔保協議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反擔保是指債務人或第三人向擔保人做出保證或設定物的擔保,在擔保人因清償債務人的債務而遭受損失時,債務人向擔保人作出清償。它反映了兩者之間的權益關系。在保險業務中,保險人為保險標的出具的付款擔保中,通常都包括被保險人應承擔的部分,也就是被保險人應向保險人出具其自負責的擔保證明,即被保險人向保險人提供反擔保。又稱償還約定書或反保證書。

反擔保是指為債務人擔保的第三人,為了保證其追償權的實現,要求債務人提供的擔保。在債務清償期屆滿,債務人未履行債務時,由第三人承擔擔保責任後,第三人即成為債務人的債權人,第三人對其代債務人清償的債務,有向債務人追償的權利。當第三人行使追償權時,有可能因債務人無力償還而使追償權落空,為了保證追償權的實現,第三人在為債務人作擔保時,可以要求債務人為其提供擔保,這種債務人反過來又為擔保人提供的擔保叫反擔保。

反擔保需要具備的要件:

一是第三人先向債權人提供了擔保,才能有權要求債務人提供反擔保;

二是債務人或債務人之外的其他人向第三人提供擔保;

三是只有在第三人為債務人提供保證、抵押或質押擔保時,才能要求債務人向其提供反擔保;

四是須符合法定形式,即反擔保應採用書面形式,依法需辦理登記或移交佔有的,應辦理登記或轉交佔有手續。

擔保適用的原則、方法、標的物、擔保物種類適用於反擔保。但反擔保的擔保方式只有保證、抵押、質押。

反擔保是擔保人轉移擔保風險的一種措施,其本質和擔保並無差別。

⑻ 擔保合同有效效力如何確定

讓與擔保合同的效力的認定方式:當事人之間訂立的有關不動產合同,只要滿足合同生效條件,即可依法產生相應法律效力,但法律、合同另外有規定的除外,未辦理物權變更登記的不影響合同的效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三百八十八條
設立擔保物權,應當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訂立擔保合同。擔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質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擔保合同是主債權債務合同的從合同。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的,擔保合同無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擔保合同被確認無效後,債務人、擔保人、債權人有過錯的,應當根據其過錯各自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⑼ 擔保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嗎

依法設立的擔保協議有法律效力。擔保合同以主債權債務合同的設立為其存在的前提條件,擔保合同是從合同,即依附於主合同的存在而存在。主債權債務合同有效的,擔保合同就有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百八十七條
債權人在借貸、買賣等民事活動中,為保障實現其債權,需要擔保的,可以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設立擔保物權。
第三百八十八條
設立擔保物權,應當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訂立擔保合同。擔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質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擔保合同是主債權債務合同的從合同。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的,擔保合同無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擔保合同被確認無效後,債務人、擔保人、債權人有過錯的,應當根據其過錯各自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熱點內容
原因行為民法 發布:2025-02-12 14:51:44 瀏覽:165
九六年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2-12 14:50:47 瀏覽:346
合同法406條規定 發布:2025-02-12 14:46:02 瀏覽:442
司法考試報名入口通道 發布:2025-02-12 14:41:03 瀏覽:901
民事送訴訟法 發布:2025-02-12 14:33:13 瀏覽:70
圖紙電子簽名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12 14:29:49 瀏覽:992
律師可以在法律咨詢公司兼職嗎 發布:2025-02-12 14:21:12 瀏覽:666
購銷合同怎樣簽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12 14:12:06 瀏覽:316
陽光司法鑒定所 發布:2025-02-12 13:48:59 瀏覽:750
楊秀清民法 發布:2025-02-12 13:23:34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