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醉酒說話負法律責任

醉酒說話負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4-20 12:59:52

⑴ 喝了醉說的話能成為醉駕量型的刑標准嗎

喝醉了酒說的話不能成為醉駕量刑的標准。醉駕量刑的標準是駕駛人員以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於80毫克為醉駕。醉酒駕駛機動車的、醉酒駕駛營運機動車的都會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⑵ 醉酒後辱罵公安幹警該負什麼責任

要看具體情節。
一般情節不構成違法行為,畢竟警察也不是什麼神聖不可侵犯的聖人,一般程度的辱罵就跟平常人吵架罵人一樣,不能算違法行為。
情節較重的話,可能構成尋釁滋事行為,應受行政處罰。如果行為人辱罵情節嚴重,或造成較嚴重的危害社會秩序穩定的後果的話,可能構成尋釁滋事行為。
如果情節很嚴重的話,可能構成侮辱誹謗罪,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如果是在警察執行公務的時候對其進行辱罵,阻礙了警察執行公務的話,可能構成妨礙公務罪,追究刑事責任。

⑶ 喝醉酒後說的話或字據具有法律效應嗎

有。
因為喝酒不是法定的免責事由。
喝酒喝醉是你自己把自己置於一個意識不清的狀態。
主觀上個人可以且應當預見到醉酒的後果。
所以肯定是具有法律效應的。
但是如果你是病理性醉酒,就是醫院證明你喝了酒以後就瘋了沒有民事行為能力。
那就不承擔責任,不具備法律效應。
望採納。

⑷ 喝醉酒所作的口頭承諾有法律效力

效力待定。

一、法律規定,口頭承諾是有效的。

二、如果明確是在醉酒的狀態下,則承諾的效力待定。或追認有效,或否認無效。

醉酒之人,意志模糊或喪失或失控,在此狀態下所做的承諾,是否是其真實的意思表示,是存在很大疑問的,其效力如何有待進一步明確:如果清醒後,承諾人追認的,有效且自始有效;如果否認的,無效且自始無效。

⑸ 喝醉酒說的話有法律效率嗎

當然有法律效力,因為醉酒並非精神病沒有民事行為能力狀態。

⑹ 醉酒說的話是否有法律效益

醉酒說的話是效力待定,口頭承諾一般是有效的,如果明確是在醉酒的狀態下則口頭承諾的效力待定,之後追認的有效,否則無效。
法律分析
醉酒後意志模糊或喪失控制能力,在此狀態下所做的承諾不一定是其真實的意思表示,其效力如何有待進一步明確:如果醉酒人清醒後承諾人追認的有效且自始有效,如果否認的無效且自始無效。民事法律行為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餘形式,只要是真實意思的表示,不存在受到欺詐、脅迫等依法應認定為無效或可撤銷、可變更民事法律行為的情形下,且當事人有證據證明其口頭承諾的內容,該口頭承諾具有法律效力。法律要求,民事活動應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守信的原則,口頭承諾具有不穩定性,如果對方不承認,且己方當事人無法有效舉證,可能導致對方承諾了也可以不履行承諾的情況發生。因此,還原當時的客觀情形非常重要,也就是當事人能夠證明對方承諾的內容非常重要。口頭的承諾也算是合同,也同樣具有法律效力。一般來說,口頭承諾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是對於所做出的口頭承諾是受到欺詐、脅迫而做出的話,就可以認定為不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三十五條 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特定形式的,應當採用特定形式。
第四百六十九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

⑺ 醉酒後辱罵公安幹警該負什麼責任

辱罵公安幹警,肯定說明一點是不對的,因為公安幹警是執行公安任務的,他說你是有一定道理的,對你有好處的,反而你辱罵,是不尊敬,公安幹警,我想你賠禮道歉,跟公安趕緊把事情說明白,你當時的喝酒了,有些不理智,怎麼處理由公安感情來決定?

⑻ 法律問題,喝醉酒後說的話有法律效力嗎

喝醉酒後說的話有法律效力,需要根據情況判斷。意志模糊或喪失或失控,在此狀態下所做的承諾,是否是其真實的意思表示,是存在很大疑問的,其效力如何有待進一步明確:如果清醒後,承諾人追認的,有效且自始有效;如果否認的,無效且自始無效。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喝酒不是法定的免責事由。喝酒喝醉是自己把自己置於一個意識不清的狀態。主觀上個人可以且應當預見到醉酒的後果。所以肯定是具有法律效應的。但是如果是病理性醉酒,就是醫院證明喝了酒以後就瘋了沒有民事行為能力。那就不承擔責任,不具備法律效應。如果不是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那麼是不生效的。合同只有在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合同標的須確定和可能的條件時才具有法律效力。酒醉時簽訂的合同在有效合同的其它三個條件上都沒什麼問題,但是在意思表示上顯然是不真實的。因此,酒醉時簽訂的合同不是有效合同。如果是一個完全民事行為人在醉酒的狀態下有真實的意思的行為,並且在後續的行為中繼續履行了借款合同則合同是成立有效的,如果在醉酒下意思混沌簽了借款合同,在實際履行中並無履行意思的,則屬於意思表示瑕疵,合同不成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⑼ 酒醉狀態說的話構成教唆犯罪嗎

根據事實和證據確定案件性質 ,與是否酒醉無關。
《刑法》第十八條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物業管理法規案例分析 發布:2025-02-12 12:04:27 瀏覽:922
重慶科級幹部選拔任用條例 發布:2025-02-12 11:48:10 瀏覽:197
2015年社會法年會 發布:2025-02-12 11:41:38 瀏覽:776
調解有哪些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12 11:39:29 瀏覽:979
一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實務 發布:2025-02-12 10:56:46 瀏覽:517
木質展台法規 發布:2025-02-12 10:36:43 瀏覽:238
婚姻法十九條詳細 發布:2025-02-12 09:33:18 瀏覽:4
法規稽核崗 發布:2025-02-12 09:32:27 瀏覽:877
2017年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發布:2025-02-12 09:22:38 瀏覽:479
行政法聽得很無聊 發布:2025-02-12 08:55:08 瀏覽: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