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責任都具有懲罰性
『壹』 法律懲罰方式有哪些
法律分析:法律責任分為民事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和刑事法律責任三種,下面將每種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歸納如下:一、民事責任形式:1、停止侵害。2、排除妨礙。3、消除危險。4、返還財產。5、恢復原狀。6、修理、重作、更換。7、賠償損失。8、支付違約金。9、消除影響,恢復名譽。10、賠禮道歉。二、刑事責任形式: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此外,對於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三、行政責任形式:可分為懲罰性行政責任、強制性行政責任和補救性行政責任。懲罰性行政責任的主要形式有:通報批評、行政處分等;強制性行政責任包括強制劃撥、執行罰等;補救性行政責任的形式較多,主要有:認錯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撤銷違法、糾正不當、返還權益、行政賠償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貳』 承擔法律責任的形式有哪些
一、民事責任形式:1、停止侵害。2、排除妨礙。3、消除危險。4、返還財產。5、恢復原專狀屬。6、修理、重作、更換。7、賠償損失。8、支付違約金。9、消除影響,恢復名譽。10、賠禮道歉二、刑事責任形式: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此外,對於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三、行政責任形式:可分為懲罰性行政責任、強制性行政責任和補救性行政責任。懲罰性行政責任的主要形式有:通報批評、行政處分等;強制性行政責任包括強制劃撥、執行罰等;補救性行政責任的形式較多,主要有:認錯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撤銷違法、糾正不當、返還權益、行政賠償等。
『叄』 懲罰性責任與補償性責任有什麼區別
根據責任的功能和目的,分為懲罰性責任與補償性責任。
懲罰性責任是以制裁責任主體為主要目的,從而起到教育和預防作用的責任,如行政處分和刑事處罰。補償性責任是以彌補和恢復因有責主體違法導致他人受損和正常秩序受破壞為主要目的的責任,如恢復原狀、賠償損失等。一般來講,刑事責任主要是懲罰性的,民事責任主要是補償性的,而行政責任既可以表現為懲罰性責任,也可以表現為補償性責任。
懲罰性責任與補償性責任除了功能和目的不同之外,還存在以下兩個明顯區別:
一是責任發生的根據不同。懲罰性責任發生的根據主要是責任人的主觀過錯,在確定和追究責任時雖然也考慮客觀損害,但責任的有無與大小主要取決於責任人主觀上是否存在過錯以及主觀惡性程度,客觀損害並不是懲罰性責任的必要條件;而補償性責任發生的根據主要是客觀損害後果,即行政行為對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造成的實際損害。
二是責任的載體不同。法律責任的載體包括財產、行為、精神和人身四種。懲罰性責任的功能和目的是給責任人造成某種痛苦,從而防止違法行為的再次發生。要達到這種懲罰目的,既可以以人身和財產作為責任的載體,又可以以行為和精神作為責任的載體,而且還可以以責任人的職務身份作為責任的主體;補償性責任的功能和目的是恢復遭受破壞的法律關系和法律秩序,這就決定了它必須以財產和行為作為主要的責任載體。
『肆』 法律責任主要有什麼
法律責任一般包括民事責任,刑事責任,行政處罰幾類。這幾類裡面,民事責任主要版是經濟賠償,恢復權名譽,賠禮道歉,修理重做之類的,刑事責任有罰金,限制人身自由的處罰。行政處罰也有罰款,限制人身自由,警告之類的。
『伍』 法律責任除了有懲罰違法者的方式外,還有彌補和矯正等方式的存在。這句話怎麼理解啊
律師解答:
法律責任的懲罰性主要體現在刑法中,在民事領域很少有懲罰性的法律責任(消法中有消費欺詐雙倍賠償的懲罰性條款),在這些領域主要體現為法律責任的彌補性和矯正性,如侵權責任,被侵權人可以要求侵權人賠償經濟損害和人身傷害損失,這是為了彌補被侵權人的損失,為不是懲罰。又如合同違約,要求違約方承擔賠償責任,是為了彌補非違約方的損失。還有名譽侵權要求賠禮道歉等責任等等都是彌補性的,所以法律責任是懲罰性和補償性的並存的。
『陸』 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包括懲罰和什麼
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包括懲罰和補償。
法律責任根據追究責任的目的分為補償性責任和懲罰性責任:
1、懲罰,即法律制裁,是國家以法律的道義性為基礎,通過強制對責任主體的人身和精神實施制裁的責任方式。
2、補償,是國家以功利性為基礎,通過強制力或當事人要求責任主體以作為或不作為形式彌補或賠償所造成損失的責任方式。
(6)法律責任都具有懲罰性擴展閱讀:
法律責任的 構成
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構成法律責任必須具備的各種條件或必須符合的標准,它是國家機關要求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時進行分析、判斷的標准。根據違法行為的一般特點,我們把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概括為:主體、過錯、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五個方面。
1、主體。法律責任主體,是指違法主體或者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責任主體不完全等同於違法主體。
2、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所規定的義務、超越權利的界限行使權利以及侵權行為的總稱,一般認為違法行為包括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
3、損害事實。損害事實即受到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對人身、對財產、對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的損失和傷害。
4、主觀過錯。過錯即承擔法律責任的主觀故意或者過失。
5、因果關系。因果關系即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它是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因果關系的特殊形式。
『柒』 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包括懲罰和什麼
根據違反的法律的性質,法律責任分為民事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和刑事法律專責任三種,下屬面將每種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歸納如下:一、民事責任形式:1、停止侵害。2、排除妨礙。3、消除危險。4、返還財產。5、恢復原狀。6、修理、重作、更換。7、賠償損失。8、支付違約金。9、消除影響,恢復名譽。10、賠禮道歉。
二、刑事責任形式: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此外,對於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
三、行政責任形式:可分為懲罰性行政責任、強制性行政責任和補救性行政責任。懲罰性行政責任的主要形式有:通報批評、行政處分等;強制性行政責任包括強制劃撥、執行罰等;補救性行政責任的形式較多,主要有:認錯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撤銷違法、糾正不當、返還權益、行政賠償等。
『捌』 法律責任分為哪幾種
題主您好,之了很高興為您解答
法律責任包括了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民事責任
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返還財產,修理、重作、更換,繼續履行,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
【方向】懲罰力度較小
行政責任
1. 行政處罰(針對行政管理相對人)
警告
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財產)
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行為)
2.行政處分(針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
刑事責任
1.主刑
管制(期限通常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最高不超過3年);
拘役(期限通常為1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最高不超過1年);
有期徒刑(期限通常為6個月以上15年以下)
無期徒刑
死刑(包括死刑立即執行和死刑緩期2年執行)
2.附加刑(可與主刑一起適用,也可以獨立適用)
罰金
剝奪政治權利(「當官權」和「說話權」)
(1)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2)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權利
(3)擔任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領導職務的權利
(4)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自由的權利
沒收財產
【區別】沒收非法財物
驅逐出境(適用於外國人)
希望能夠幫助您,我是之了,您的會計摯友!望採納!免費領取2019初級會計全套課程,歡迎一起探討會計問題,不定期分享干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