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學院開展法律知識黑板報

學院開展法律知識黑板報

發布時間: 2022-04-21 02:03:52

⑴ 關於遵紀守法 網路安全教育 的黑板報資料 快啊,急急急!!!!!!!!!!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法律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一個國家法律體制完善與否也日益成為衡量這個國家現代化程度高低的標志。我們要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首先要學法。在學法的基礎上,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行依法治國。依法治國是我們黨領導全中國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治國方式的重大轉變,是歷史進步的體現。
我認為:作為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每一個公民,都必須懂得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都必須遵紀守法。只有每一個公民都做到遵紀守法,國家才會穩定,社會才會安寧,歷史才能進步。也只有每一個公民遵紀守法,社會才會和諧,家庭才會和睦,生活才會幸福,人民才能安居樂業,經濟社會才能平穩發展。因此,遵紀守法對國家,對每一個公民來說十分重要。
只有每一個公民做到遵紀守法,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單位的生活、學習、工作才能得到保障,國家的經濟發展才不會受干擾。社會穩定了,一切事情都好辦,個人和國家的發展就會有光明的前途。改革開放就會深入進行下去。否則,公民不懂遵紀守法,違法犯罪多了,正常的社會秩序就會受到破壞,正常的生產,正常的工作,正常的學習,正常的生活就會被打亂,就什麼事情也幹不成。
怎樣才能做到遵紀守法呢?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公民都要學習法律知識,不僅學生要學,老師也要學,不僅公務員要學,其他各行各業的人都要學,要把法律知識普及到千家萬戶,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不能搞形式主義,不能做表面文章。政府要發動社會各階層,組織工會,共青團,少先隊,婦女組織等大力宣傳普及法律基礎知識。使每個單位,從領導到職工;在全社會從經商人員到從政人員;從軍人到農民、社區居民等組織一次全國性的法律基礎知識的學習,報紙、電視、廣告、牆報等所有宣傳工具都要用上。使每一個公民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學習,不但知法、懂法,而且要做到守法、用法。對於學生來講,他們是我們祖國的未來,是我們建設未來的生力軍,他們知法、守法的程度直接關繫到祖國的未來。因此對他們進行法制教育有著特殊的重要意義。有關數據表明:我國青少年犯罪率有增長趨勢,青少年違法犯罪很大部分原因是法律意識淡薄,受社會不良習氣的影響,與不良青少年交往,帶來不良行為習慣。有的同學認為違紀與違法是兩碼事。違反校規校紀大不了扣幾分罷了,扣幾分無所謂,離開除學籍甚遠。有此想法是十分不好的。習慣成自然,小事變大事,違紀就會逐步變成違法,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有個別學生追求個性化,認為被學校規矩束縛著,不利於自己的發展,幹了一些違紀的事才能體現自己的瀟灑,這也許是青少年這個階段的叛逆心理所致,有的同學認為,講法律就沒有自由,講自由就不能受法律的約束。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自由是相對的,是有條件的。世上沒有不受約束的自由。因此,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通過課堂上正規課本進行傳授法律知識,掌握理論知識,再通過課外開展一些專題講座,進行法制宣傳,讓同學們端正思想,提高法律意識,做到遵紀守法。
憲法要求公民既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又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在我國,公民必須懂得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權利和義務是相互聯系的,不可分割的。不能只講權利不講義務,這是不合乎法律規定和要求的。但實際生活中,我們很多公民都不知道這一點。甚至個別單位的領導也不懂,這還不在少數。這說明什麼呢?這說明我們應加緊普及和學習法律知識。使全社會的人們都知法懂法。這項工作不能只搞表面形式,要實實在在做下去,落到實處。
政府應當採取三項強有力措施加強和提高全國各族人民的法制、法律意識觀念。一是利用現有的各級組織、工會,共青團,少先隊,婦聯等各種組織學習法律,宣傳法律,使人們樹立起法制觀念,法律意識。要求各單位固定時間組織幹部職工學習憲法及其他法律知識,使法律知識,概念,意識滲透到每個公民心中。二是利用電視,收音機,廣告等現代媒體大力宣傳法律知識。三是教育部門要單列制定編寫法律知識進課堂的教材,從小學開始直到大學畢業,實施終身學法的體制機制。讓每代人,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人都學法,懂法,知法,守法,用法。把法律基礎知識的普及作為一項基本國策來抓。像抓計劃生育一樣作為基本國策來抓,常抓不懈,抓他幾十年,上百年。這樣,就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就會實現十七大提出的和諧社會目標任務。應該堅信,只要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人人增強和提高法制觀念,法律意識,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是沒有問題的。

(一)學習法律基礎課,有助於深入理解、全面把握鄧小平理論和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確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二)學習法律基礎課,有助於增強社會主義道德意識,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⑵ 關於法律的黑板報

關於法來律的黑板報如下:自
1,法制黑板報之法律知識:與法同行
法制是一種公平的規則,它是以正義為其存在的基礎,一國家的強制力的保證實施為手段。手抄報的主要內容:五五「普法宣傳」標語、普通教育、犯罪的含義、交通安全、法制宣傳語。
2法制黑板報之法律知識:法制園地,小律師
我們的生活中因為有了法律,法制使更多的人身得到保護和權益的維護。手抄報的主要內容:青少年法律、獨自在家時有人叫門怎麼辦、歷年法制宣傳活動主題。
3,法制黑板報之法律知識:普法園地
法律是一種公平的規則,以國家強制力的保證實施為手段。黑板報的主要內容:五五普法宣傳標語、普法教育、犯罪的含義、遇到綁架怎麼辦。

⑶ 法制教育黑板報內容, 急急急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從預防未成年人不良行為開始

1、預防不良行為要從小抓起,從現在做起。
良好習慣,良好行為的養成要經過一個長期的培養訓練。預防不良行為必須從小抓起;
2、預防不良行為要從具體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時不抓,就演變成大錯。教育無小事;
從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習慣,使不良行為得到及時的制止和矯治,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抓好兩「小」,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關鍵環節。
三、小結: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接班人。《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是小學生行為的准則,應努力做到。我們每一個同學都要做到:自尊自愛,注重小學生儀表,真誠友愛,禮貌待人,遵規守紀,勤奮學習,勤勞儉朴,孝敬父母,嚴於律己,遵守公德。將來我們才能成為一名遵紀守法,對社會有用的好公民。

教授青少年自我保護二十招

第1招
警惕「黃狼」入室
健康第一,高尚情趣。抗拒誘惑,抵制黃毒
第2招
學會獨處
獨自在家,不必害怕,管好自己,安全瀟灑
第3招
現代居室內的安全
現代居室,空間有限,安全規則,牢記心間
第4招
不要輕易「打」「聽」
要打電話,先問費用,量入為出,全家安寧
第5招
正確對待寵物
寵物可愛,不可迷戀,狂犬病毒,預防在前
第6招
預防20世紀「新瘟疫」
艾滋病毒,可以預防,潔身自愛,永保健康
第7招
餐桌上,噎著怎麼辦
食物噎住,壓腹咳出,細嚼慢咽,麻煩免除
第8招
求助「快速突擊隊」
緊急危險,求助莫慢,快撥110,轉危為安
第9招
久戴耳機有害無益
保護聽力,少用耳機,音量適度,輕松愜意
第10招
「電老虎」屁股摸不得
電是老虎,不可糊塗,預防觸電,請教父母
第11招
火里逃生
防火須知,勿當兒戲,火警電話,不可忘記
第12招
未成年少女自護
少女合群,防止無助,冷靜機智,勇敢自護
第13招
學會使用家電產品
家電便利,用前學習,合理使用,遵循規律。
第14招
電腦與自護
電腦神奇,積極學習,你是主人,莫做奴隸。
第15招
招謹防鉛中毒
鉛會毒人,慎選器皿,裝修防鉛,處處小心。
第16招
把好你的「健康之門」
愛牙護牙,防止齲齒,斷牙可植,就醫及時。
第17招
注意廚房中的安全
廚房學藝,細心有序,邊學邊做,安全第一。
第18招
安全使用煤氣
煤氣危險,用畢即關,注意通風,防患未然。
第19招
不做小煙民
吸煙成癮,疾病纏身,健康自尊,不做煙民。
第20招
面對校園暴力
不卑不亢,自衛適當;對症下葯,人人舒暢。
第21招
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
學法懂法,依法行動;合法權益,應當力爭。
第22招
守護好你的「司令部」
保護大腦,謹慎用葯,精神衛生,至關重要

案例:小陳是一個農村姑娘,9歲時由父母做主,同一個21歲的男青年訂立了婚約。男方給了小陳的母親1960元禮金。小陳13歲時,提出要與男方解除婚約。男方不肯,堅持「要人不要錢」。小陳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便到法院起訴,要求解約。法院經過調查,在做好疏導工作的基礎上,依法裁決由小陳的父母退還男方1960元禮金,小陳與男方解除非法婚約。就這樣,小陳依靠法律,保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

案例:小周家住湖北農村,是六年級學生。1996年月11月3日,在騎車回校途中,不慎將8歲女孩小雷撞倒在地致傷,雷家要求周家賠償,雙方未能達成一致意見,雷家到鎮派出所報案,要求周家賠償損失。派出所召集雙方家長調解未成,於是派人到學校將小周帶回派出所拘留。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復,必須交納1000元才放人。周家因家窮被迫四處籌錢,但仍不夠錢,被迫寫下欠條,之後,派出所才放出小周。小周回家後,越想越不服,聯想起在學校學的法律知識,決定討一個說法。於是小周向當地法院遞交起訴狀,法院經審理後,認為派出所行為是違法行為,必須退還周家交納的錢。小周終於依法維護了自己的尊嚴。

青少年法制學習刻不容緩

(一)青少年違法犯罪活動突出
日前記者從某市公安局獲悉,在8月25日至30日一周,公安機關打擊刑事犯罪活動中,發現一個值得關注的特點: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活動突出。
近日在該市的石景山分局和東城分局先後在三天內打掉了兩個盜竊犯罪團伙,抓獲10名犯罪嫌疑人,其中7名是未成年人,年齡最小的只有14歲。8月中旬,朝陽分局連續打掉兩個騎摩托車搶奪作案的犯罪團伙,抓獲7名犯罪嫌疑人,破獲騎搶案件24起,被抓獲的7名犯罪嫌疑人中有6人不滿16歲,有2人是在校學生。為此,警方呼籲,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應該引起家長、老師以及全社會的關注。
(二)青少年法制學習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專家指出,初始犯罪年齡與犯罪率有很大關系。11歲開始犯罪的為65%;12--15歲開始犯罪的為54%;16--21歲開始犯罪的為46%。成年犯罪中早年發生犯罪的比成年後開始犯罪的多七倍。理論上來說,預防好青少年犯罪,可減少6/7犯罪。
今年1--5月份,在校中學生犯罪情況(含職高、寄宿、中專)共計25件、41人 ,其中未成年人32人,成年人9人,女性5人,
占整個未成年人犯罪的25%。占所有案件的2.19%。學生主要集中在職高、寄宿學校。涉嫌犯罪的職高生有20名,寄宿生有10名,中專生有4名,普通中學生有7名。
犯罪類型多為搶劫、尋釁滋事等,沒有高智商犯罪,基本沒有預謀。地域相對集中,犯罪嫌疑人與被害人多相識。搶劫物品多為隨身聽等小件物品,也有手機。校園內、學校附近犯罪的比較多。
分析犯罪原因:未成年人法律意識相當薄弱。

教訓是慘痛的,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刻不容緩,每個同學都應該積極響應中央的號召,根據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綜治辦、共青團中央近日聯合下發了《關於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自覺主動接受法制教育,做到懂法、知法、守法、護法,成為一個真正對社會有所作為的人。

據公安部調查,我國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趨勢。
年份 犯罪比例 以1987年為100 備注
1987年 1991年 1997年 13.6/萬 21.9/萬 30/萬 100% 161% 220%1
另:未成年人犯罪人數絕對值增加,近幾年每年查獲15萬。比1986年增加1倍

不僅犯罪率上升,而且出現年齡低齡化、手段智能化、團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點。青少年犯罪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從這方面來說,也必須加強立法,約束青少年的行為。

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長,能否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直接關繫到革命前輩開創的社會主義事業是否後繼有人的大問題。因此,黨和國家歷來重視對青少年的教育、引導和保護,但是我們通過前面的討論知道,在當今社會還是存在著一些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因素,我國現行的法律又不足以充分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權益。所以,制定關於保護青少年的專門法律,就顯得尤為重要。

⑷ 如果要做關於法制宣傳的黑板報,需要哪些資料

(一)當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現狀不容樂觀,可以用「數量多、危害大、蔓延快」九個詞來概括。從數量上看,全國約2.5 億學生,其中違法犯罪青少年約占青少年總數的萬分之六。大城市更高,達到萬分之二十點六。其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達70%左右;從危害性看,由於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單純,易於沖動,不計後果,其犯罪危害極大。
(二)當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點有:①犯罪呈低齡化趨勢。據有關部門統計,80年代初,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齡為16歲,到90年代,初犯的平均年齡已降低到14-15歲。②社會閑散青少年犯罪突出。目前,違法犯罪青少年多數是輟學生、失學生,以及一些盲目外出務工的青年農民等。他們大多閑散在社會,無所事事,極易發生違法犯罪行為。③在校學生作案逐年遞增,其中以初中生居多,約占青少年作案人數的18-22%。④犯罪的類型復雜,他們或敲詐勒索,或盜竊搶劫,或聚眾斗毆,或殘害親人,或吸毒,有的甚至是計算機犯罪。
(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復雜的、多方面的。既有社會環境方面等客觀的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觀因素;從主觀上看青少年正是長身體、長知識,人生觀和世界觀逐步形成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思想認識上漸趨成熟,敏感好奇,富於想像,喜歡模仿,但辨別能力差,以致在追求新奇刺激面前,極易受不良影響而導致違法犯罪;從客觀方面原因分析,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學校、家庭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出現了許多影響青少年成長的新情況、新問題,其中家庭教育的失誤,學校教育的偏差和社會上各種不良或腐敗風氣的影響等,都會使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面對當前部分青少年法律和紀律觀念淡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不強,青少年違法犯罪呈低齡化趨勢的現狀,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成為當務之急。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法律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國無法則不能立足於世界,更不用說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威信。無論是一個單位,還是一個人,都要以法為重。鄧小平爺爺更是在1986年指出:加強法制重要是進行教育,根本問題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小學、中學都要進行法制教育。因此,我們每位中、小學生都應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做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學生。

⑸ 關於法律的黑板報!!!急需資料

增強社區青少年法律意識,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是一項關乎祖國未來、民族興衰的戰略性任務。而衡量此項工作的成效,關鍵要看基層(社區)的工作是否落到了實處,是否適應社區發展的新形勢,動員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力量齊抓共管,發揮社區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作用。社區普法教育目的就是要使我們社區廣大青少年通過法律知識的學習,提高自我教育和自護能力,辨別是非,健康成長。在普及法律知識過程中首先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經驗,總結規律,掌握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犯罪原因分析,這樣才能發現在普法工作中還存在法制教育走形式、忽視法律操作方式方法的傳授等方面的薄弱環節。另一方面,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到社區在普法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在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協作配合的基礎上,建立能夠長期堅持的、穩定的長效機制,明確職責,講求實效。成立專門的法制教育領導小組,聘請檢察院、法院、法律工作者等專業人員為法制宣傳教育員和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專題教師,定期為社區青少年講授有關法律方面的知識。根據青少年的不同年齡、心理特點、接受能力、知識結構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生動、直觀的法制教育。同時,推進社區青少年犯罪預防計劃和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識,使抓防範與抓教育雙管齊下,把增強社區青少年法律意識,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推向深入。關鍵詞: 增強 社區 青少年 法律意識
預防 青少年 違法犯罪 普法教育
為了提高青少年人自我保護意識,自覺學習法律知識,保護自己、遠離危險、抵禦誘惑、防範侵害,通過各種途徑,開展各種形式的普法教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作為社區,社會最基層的居民自治機構,在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社區普法教育,其目的就是要使我們社區廣大青少年通過法律知識的學習,提高自我教育和自護能力,辨別是非,健康成長。如何開展社區普法教育呢?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我以自己所在的大學路街道辦事處為例,從自己的角度,淺談一下自己對這項工作的看法。
一、青少年犯罪呈現出的特點
我國如今的青少年犯罪較以往,呈現出如下幾個特點:
1、瘋狂性。青少年時期正處於人生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時期。由於某些青少年在社會化進程中沒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往往容易走上歧途,並且由於年青人逞強好勝,在進行違法犯罪活動過程中,常常帶有很大程度的瘋狂性
2、突發性。由於少年的犯罪動機往往比較簡單,其目的單一,隨意性強。一般地說,較少有預謀,沒有經過事前的周密考慮和精心策劃,常常是受到某種因素誘發和刺激,或一時的感情沖動而突然犯罪。這種突發性行為反映了未成年人情感易沖動,不善於控制自己。
3、連續性。對某些具有偷竊、搶劫等犯罪行為的青少年,一般在初次作案得手之後,僥幸心理便得到強化,從而對物質享受產生了貪得無厭的欲求。產生連續性犯罪。
4、組織結構的團伙性和犯罪結合的偶合性。從組織結構看,一般都是臨時糾合,時聚時散性的,而且這種組合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團伙性犯罪,這種偶然性的糾合也往往隨著一個犯罪活動的終結而自行解體。
5、犯罪故意的突發性且犯罪手段的殘忍性。青少年犯罪一般沒有事前的充分考慮和醞釀過程,沒有預謀,而往往只要受到某種影響和刺激,一時沖動,就可能立即萌生犯意,突發犯罪;而且想干什麼就干什麼,不計後果,從而釀成惡性犯罪。
6、犯罪動機的單一性和犯罪目的的荒誕性。青少年犯罪的動機往往是出於好勝獵奇,對照模仿;其目的往往是好奇好玩或爭強好勝。他們有的是簡單地模仿電影電視中的某個鏡頭和情節,有的是模仿小說或現實社會新近發生的一些作案的犯罪伎倆,有的是同學或朋友間所謂的爭強好勝,顯示自我的天不怕地不怕而犯罪。
7、犯罪心理的報復性和犯罪心態的逆反性。青少年雖年幼無知,但同樣渴望人格上的獨立和自立,能夠獲得平等的權力和尊重,不願受管束,這種心理隨年齡的增長有時會越來越強烈,特別是當他們具有一些不良行為而被管教時,他們輕則反感對抗,重則予以報復。
二、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
大學路街道辦事處地處鄭州市中心地帶,轄區面積2.7平方公里,人口6萬餘人(含流動人口),其中青少年人數6000多人(含流動人口,不含在校青少年學生),約占總人口的10%左右。轄區中小學四所(含一所中專),在校學生約8000餘人,二者相加14000餘人,約占總人口的23%。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全面發展,轄區內出現大小網吧、娛樂場所、游戲廳100餘家。從近幾年總體情況來看,轄區青少年違法犯罪率現象逐年下降,然而隨著當今社會傳播媒體的空前發展和時代的變化,現代的青少年思維活躍,見多識廣,早熟、早知。從犯罪手段和犯罪動機來看,手段顯得越來越成熟,犯罪動機越來越簡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全面發展,促進了社會的全面進步。同時見利忘義、唯利是圖、坑蒙拐騙、以權謀私、權錢交易、貪污受賄等一些社會不良現象時有發生,對社會風氣造成較大的不良影響。青少年正處於人生觀、世界觀形成階段,缺乏社會經驗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其處世的無知性、盲目性就很難應付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影響,一些青少年經受不住各種物質享樂的誘惑,在一定條件和某種因素的作用下,如被別人拉攏、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義氣用事,就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其次,目前在文化市場上,圖書報刊、音像製品、文化娛樂等中充斥著大量的封建迷信、兇殺暴力、淫穢色情以及其它有損人民群眾健康的內容,對社會文化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這種受污染的社會文化生活環境對涉世不深的青少年產生極大的消極影響。香港及國外流入的暴力恐怖片在一定程度上激起青少年好奇心和模仿的慾望,致使許多青少年在情感沖動、不計後果的情況下模仿劇情,糾集在一起作出違法犯罪行為從而走上犯罪道路。再次,近幾年來,雖然在中小學設立了法律知識和品德教育課,在社會上開展「送法上門」、「法律進家」等多種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動,但在力度上還有欠缺,在面上還有死角。青少年自身更是不重視此方面的學習。因而,致使一些青少年缺乏是非、榮辱、善惡觀念,分不清罪與非罪的界限,此罪與彼罪的區別。同時,父母是子女的啟蒙老師。家庭的教育培養,深刻影響著子女人生觀、道德觀的形成,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個性的基礎,潛伏著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危機。
三、目前普法教育的誤區
以大學路街道辦事處為例,從1985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全民普法教育以來,目前已是第四個「五年」普法時期。在全民普法期間,大學路辦事處黨工委始終貫徹國家提高全體公民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要「從娃娃抓起」的戰略思想,把青少年作為法制教育的重點。應當看到,對青少年實施普法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並多次受到上級的一致好評。目前,轄區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整體素質和綜合效能得到了不斷提高,絕大多數青少年都知道如何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預防違法犯罪。然而,青少年法制教育過程中也存在不少誤區,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普法的效果

⑹ 法制教育黑板報資料

名人名言
法律解釋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尋獲其時代問題的答案。
——拉倫茨

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話,全部藏書就會變成廢紙。
——基希曼

法律的真理知識,來自於立法者的教養。
——黑格爾

解釋法律系法律學之開端,並為其基礎,系一項科學性工作,但又為一種藝術。
——薩維尼

法律是人類為了共同利益,由人類智慧遵循人類經驗所做出的最後成果。
——強森

法治意味著,政府除非實施眾所周知的規則,否則不得對個人實施強制。
——哈耶克

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成為僵死的教條,而沒有法律的信仰將蛻變成為狂信。
——伯爾曼

法治概念的最高層次是一種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礎,應該是對於人的價值的尊重。
——陳弘毅

法律職業的社會地位是一個民族文明的標志。
——費爾德

盡量大可能把關於他們的意志的知識散布在人民中間,這就是立法機關的義務。
——邊沁

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國是距離法治最為遙遠的一種,甚至與歐洲形成了兩極相對的反差。
——滋賀秀蘭

法律顯示了國家幾個世紀以來發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視為僅僅是數學課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
——霍姆斯

憲法創制者給我們的是一個羅盤,而不是一張藍圖。
——波斯納

法律提供保護以對抗專斷,它給人們以一種安全感和可靠感,並使人們不致在未來處於不祥的黑暗之中。
——布魯納

民眾對權利和審判的漠不關心的態度對法律來說,是一個壞兆頭。
——龐德

在一個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銘是什麼?那就是「嚴格地服從,自由地批判」。
——邊沁

一項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裡以惡行為前提,那麼它本身就越好。
——拉德布魯赫

無論何人,如為他人制定法律,應將同一法律應用於自己身上。
——阿奎那

真想解除一國的內憂應該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機會。
——亞里士多德

憲法是一個無窮盡的、一個國家的世代人都參與對話的流動的話語。
——勞倫·卻伯

法律的基本原則是:為人誠實,不損害他人,給予每個人他應得的部分。
——查士丁尼

法律是一種不斷完善的實踐,雖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絕不是一種荒唐的玩笑。
——德沃金

法發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學,也不在司法判決,而在社會本身。
——埃利希

⑺ 有關「法制」黑板報的資料

現今,我國提出以法治國的理念,法制宣傳與教育正在社會的各個階層如火如荼地展開。人民的法制觀念與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學生的法制觀念也相應提高。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心中甚為高興,但同時我也冷靜地看到,小學生正越來越成為法制教育的盲點。一方面,我國的青少年犯罪正朝著年齡低齡化的發展。小學生違法、犯罪現象也時常出現,就我所在的學校,有極個別學生就有違法的行為。另一方面,小學生作為犯罪侵害的對象,正日益突出。小學生被敲詐,女學生被性侵犯。他們由於年齡小而害怕,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識,不知及時主動向家長、教師反應,使得他們的身心遭到極大的傷害。這不令我們痛心嗎?這難道還不足以引起我們的重視嗎?

在此,我想就如何加強小學生法制教育,發表自己的幾點看法與意見:

一.小學生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重視文化教育,輕視法制教育.

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地方,重視文化教育無可厚非。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僅僅重視文化教育而輕視法制教育,是無法培養學生成為合格的人才的。報紙.書刊.電視經常聽到高學歷人才,如大學生.研究生.因為一件小事而以身試法,最終成為罪犯。毫無疑問,這是因為他們法制觀念淡薄,無視法律。再往深層看,是因為他們只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 ,而沒有受到基本的法制教育,缺乏應有的法制觀念。反過來看,如果他們從小學起就受到法制教育,直到大學,法制觀念深入其心。那麼他們會在遇到問題時,尋找法律的幫助,絕不會輕易犯法,淪為罪犯。

2 教師自身法制觀念不強.

現在的大多數教師,文化素養應該很不錯,但法律知識,卻極為欠缺。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認為教育小學生,根本不需要法律知識。包括《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與教師關系密切的法律,很多教師都知之甚少。試問,以這樣的法律知識,如何能給學生以良好的法制教育。

3.對小學生與違法犯罪的關系認識不足.

在過去,誰也不會把小學生與違法犯罪聯系在一起。小學生不就是在家裡、學校兩頭跑嗎?與社會沒什麼接觸,更不會與違法犯罪有聯系。但時代在進步、發展,如今的社會,各種信息,不管好壞,總是無孔不入,小學生也不能倖免。如果沒有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很有可能就會誤入歧途,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二.如何加強小學生法制教育

1、轉變觀念,重視小學生的法制教育.

要想轉變觀念,首先要從教育系統自上而下地轉變。改變以往重文化教育,輕法制教育的觀念,真正樹立法制教育應進入小學教育的思想。還要有一種危機意識,學校除了教書,還要育人。書讀得再好,因缺乏法律知識走上犯罪的道路,能視為教育的成功嗎?目前,小學生違法犯罪現象日益嚴重,有部分學生才十一二歲,卻多次與公安機關打交道,成為幾進宮的老手,這不得不令我們深思。唯今之計,只有深入開展法制教育,給小學生灌輸正確的法制觀念,使他們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2、提高教師的法律水平.

法制教育應由每個教師向學生進行灌輸,法制教育的成功與否,與每個教師的法律水平息息相關。很難想像,教師法律水平低,能給學生良好的法制教育。學校應定期對老師進行法制培訓.考試.對於不合格的老師應提出批評,同時納入工作的考核中.要形成教師積極學習法律知識的局面。

3、學校應設立專職的法制教師,開設專門的法制教育課.

到目前為止,我還未聽說過哪所學校設立了專職的法制教師,開設了專門的法制教育課。只是在每個學年請公安部門的民警在學校進行一次法制講座。一次法制講座的時間太少,小學生學得快忘的也快,不深入持久地進行法制教育,根本不可能在學生腦中形成正確的法制觀念。應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生動形象的法制教育活動。

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要想實現依法治國,法制教育必須從小學生抓起.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從小學生的法制教育抓起。

⑻ 校園法律知識板報

校園安全小常識
1、在校時間學生不得無故離開學校,有事外出得向班主任請假。
2、學生上課要回遵答守紀律,要聽從老師指揮,特別是體育課、活動課等,應在老師的指導下使用體育器材。
3、課間玩耍不打鬧追逐,嚴禁爬圍牆、爬樹、爬走廊欄桿、攀校門等。
4、上下樓梯靠右行,不在樓道玩耍,嚴禁從樓梯把手上滑下。
5、不喝生水,不買無證小攤的食品,不吃過期或變質食品。
6、不帶利器及易燃易爆物品來校,不做危險游戲。
7、午間用膳要服從教師的要求,不在用膳時講話、嬉戲或做其他事情。
8、注意用電安全,不要亂摸亂動教室、走廊等公共場所的電器設備、開關、插座等。
9、學生放學回家要按時離開學校直接回家,不要在教室、校園內逗留,也不要在街頭遊逛。
10、上下學要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時看清來往車輛,要走人行橫道。學生乘車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規,不乘坐不符合規定的車輛(如摩托車、三輪車、貨動車等),不乘坐超載車輛。
.活動要注強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諧校園意安全,要避免發生扭傷、碰傷等危險

⑼ 法制教育黑板報內容:如何增強法制意識

(一)進行普法教育:學校應注重《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改革。學校的《法律基礎》課應實行以法律意識教育為中心的教學改革,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說服力和吸引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來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老師也應該改善教育手法,多舉一些案例,通過實際案例來教育學生。並組織學生進行案例分析和討論,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掌握法律知識,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法律意識的目的。 (二)多組織學生進行與法律有關的活動:學校可以組織模擬法庭一類的活動來,讓學生在假設的環境中了解並利用法律知識。能夠更加深刻地把我國一些訴訟法程序掌握,也通過模擬對犯罪分子的審判,對旁聽的學生起到震懾作用,提高他們守法的警惕性,從而自覺守法。或者開展一些競賽活動,在競賽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並且還應該在假期多組織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的某方面,從而使學生能更深切地體會到用法律保護自己的重要性。 (三)社會和學校應加強法制氛圍的製造:社會應該通過多種媒體,宣傳法制觀念,進行普法教育。佔領網路思想教育陣地,讓互聯網同樣也成為法律宣傳的一個新平台。摒棄網路弊端,發揚網路平台的廣泛性。 加強社會注意榮辱觀的教育,創造良好的道德環境氛圍,進而創造良好的學術環境。大學是一個學術重鎮,要有活躍而濃厚的學術氛圍,有寬松而自由的創新環境,從而,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最後要有良好的文化環境。讓大學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接受教育。從而讓大學生自覺學習法律知識,維護法律權威。 由此可見,實現社會的法制化,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維護法律的權威並不是一件難事,它需要高校、社會以及我們大學生多方共同努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熱點內容
婚姻法十九條詳細 發布:2025-02-12 09:33:18 瀏覽:4
法規稽核崗 發布:2025-02-12 09:32:27 瀏覽:877
2017年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發布:2025-02-12 09:22:38 瀏覽:479
行政法聽得很無聊 發布:2025-02-12 08:55:08 瀏覽:428
合同法期末考試的試卷 發布:2025-02-12 08:31:14 瀏覽:117
道德小故事400 發布:2025-02-12 08:29:48 瀏覽:182
狄律師 發布:2025-02-12 08:23:32 瀏覽:442
勘察設計合同條例 發布:2025-02-12 07:33:36 瀏覽:23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平等保護 發布:2025-02-12 06:23:05 瀏覽:191
對教師的職業道德 發布:2025-02-12 06:22:31 瀏覽: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