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破壞環境需負法律責任嗎

破壞環境需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時間: 2022-04-21 07:26:02

㈠ 因污染環境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因污染環境應該承擔民事責任。
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並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分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視治理權的部分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完全由於不可抗拒的自然災難,並經及時採取公道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環境污染損害的,免於承擔責任。環境污染事件中,根據事件的性質,污染者可能承擔的責任:
1、屬於環境行政責事件,要承擔環境行政處罰;
2、屬於環境民事事件,要承擔環境民事的賠償責任;
3、屬於環境刑事事件,要承擔環境刑事的懲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條 污染環境、破壞生態致損的侵權責任 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條 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侵權的懲罰性賠償 侵權人違反法律規定故意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嚴重後果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第一千二百三十三條 因第三人的過錯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侵權責任 因第三人的過錯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被侵權人可以向侵權人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侵權人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條 生態環境修復責任 違反國家規定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生態環境能夠修復的,國家規定的機關或者法律規定的組織有權請求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承擔修復責任。侵權人在期限內未修復的,國家規定的機關或者法律規定的組織可以自行或者委託他人進行修復,所需費用由侵權人負擔。

㈡ 破壞生態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什麼責任

您好!對於您提出的破壞生態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什麼責任?這一具體問題,我將為您進行解答,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現實中,不少人都曾遭遇過環境污染侵權事件,而對這類侵權事件進行處理的時候無非就是停止侵害、賠償損失等等。此時,受害者是可以根據法律規定要求侵權者承擔責任的,也就是追究對方的法律責任。那麼這個環境污染侵權是如何承擔責任呢?
環境侵權責任人要承擔的損失和費用包括因環境污染造成的人身和財產損失、修復生態環境產生的費用、行政處罰的費用等。
破壞生態造成他人損害的,一般要承擔侵權責任。根據民法典的規定,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侵權人違反法律規定故意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嚴重後果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侵權人違反法律規定故意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嚴重後果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因第三人的過錯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被侵權人可以向侵權人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侵權人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條 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二百三十條 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發生糾紛,行為人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條 侵權人違反法律規定故意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嚴重後果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

㈢ 破壞生態環境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

法律分析:一是因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二是因污染環境發生糾紛,污染者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三是兩個以上污染者污染環境,污染者承擔責任的大小,根據污染物的種類、排放量等因素確定;四是因第三人的過錯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污染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污染者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條 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條 侵權人違反法律規定故意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嚴重後果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條 違反國家規定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生態環境能夠修復的,國家規定的機關或者法律規定的組織有權請求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承擔修復責任。侵權人在期限內未修復的,國家規定的機關或者法律規定的組織可以自行或者委託他人進行修復,所需費用由侵權人負擔。

第一千二百三十五條 違反國家規定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國家規定的機關或者法律規定的組織有權請求侵權人賠償下列損失和費用:

(一)生態環境受到損害至修復完成期間服務功能喪失導致的損失;

(二)生態環境功能永久性損害造成的損失;

(三)生態環境損害調查、鑒定評估等費用;

(四)清除污染、修復生態環境費用;

(五)防止損害的發生和擴大所支出的合理費用。

㈣ 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造成損害的,如何承擔侵權責任

《民法典》相關規定: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條  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二百三十條  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發生糾紛,行為人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條  兩個以上侵權人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承擔責任的大小,根據污染物的種類、濃度、排放量,破壞生態的方式、范圍、程度,以及行為對損害後果所起的作用等因素確定。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條  侵權人違反法律規定故意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嚴重後果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條  因第三人的過錯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被侵權人可以向侵權人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侵權人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條  違反國家規定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生態環境能夠修復的,國家規定的機關或者法律規定的組織有權請求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承擔修復責任。侵權人在期限內未修復的,國家規定的機關或者法律規定的組織可以自行或者委託他人進行修復,所需費用由侵權人負擔。

第一千二百三十五條  違反國家規定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國家規定的機關或者法律規定的組織有權請求侵權人賠償下列損失和費用:

(一)生態環境受到損害至修復完成期間服務功能喪失導致的損失;

(二)生態環境功能永久性損害造成的損失;

(三)生態環境損害調查、鑒定評估等費用;

(四)清除污染、修復生態環境費用;

(五)防止損害的發生和擴大所支出的合理費用。

以上知識就是對「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造成損害的,如何承擔侵權責任」這一問題進行的相關解答,如果您還有相關法律問題,可以關注無訟,私信咨詢。

㈤ 破壞和污染環境的違法行為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一)拒絕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現場檢查或者在被檢查時弄虛作假的。
(二)拒報或者謊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有關污染物排放申報事項的。
(三)不按國家規定繳納超標准排污費的。
(四)引進不符合我國環境保護規定要求的技術和設備的。
(五)將產生嚴重污染的生產設備轉移給沒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單位使用的。
第三十六條 建設項目的防治污染設施沒有建成或者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該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可以並處罰款。
第三十七條 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閑置防治污染的設施,污染物排放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重新安裝使用,並處罰款。
第三十八條 對違反本法規定,造成環境污染事故的企業事業單位,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情節較重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政府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九條 對經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除依照國家規定加收超標准排污費外,可以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或者責令停業、關閉。
前款規定的罰款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決定。責令停業、關閉,由作出限期治理決定的人民政府決定;責令中央直接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停業、關閉,須報國務院批准。
第四十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是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
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四十一條 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並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本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完全由於不可護拒的自然災害,並經及時採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環境污染損害的,免予承擔責任。
第四十二條 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法規定,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導致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造成土地、森林、草原、水、礦產、漁業、野生動植物等資源的破壞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承擔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 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㈥ 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他人損害的誰承擔

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他人損害應該由污染者或有過錯的第三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六十四條:因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造成損害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的有關規定承擔侵權責任。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十五條規定:因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第六十七條規定:兩個以上污染者污染環境,污染者承擔責任的大小,根據污染物的種類、排放量等因素確定。

第六十八條規定:因第三人的過錯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污染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污染者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條【污染環境、破壞生態致損的侵權責任】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㈦ 現行侵權責任法中是否規定了環境破壞的責任

您好!侵權責任法第八章規定了有關內容,條文附後。謝謝!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八章 環境污染責任
第六十五條 因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六十六條 因污染環境發生糾紛,污染者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第六十七條 兩個以上污染者污染環境,污染者承擔責任的大小,根據污染物的種類、排放量等因素確定。
第六十八條 因第三人的過錯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污染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污染者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㈧ 破壞環境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是

破壞環境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是無過錯責任歸責原則。即污染環境致人損害案件中的受害人則無需對加害人的主觀過錯進行證明,加害人不得以自己沒有過錯作為抗辯。基本如下:
環境民事責任,是指因違反環境保護污染破壞或損害環境而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
違反環境保護法規的民事責任,是特殊侵權責任的一種,其構成要件在一般民事侵權責任的基礎上,已有重要發展和變化,主要表現為:在行為人主觀方面,不以過錯為原則,而實行無過錯責任;在行為方面,不以違法性為必要前提,而更加註重損害事實的客觀性,有些合法行為,如排放污染物沒有超過標准但造成損害,也要承擔民事責任。
在因果關系的認定和舉證責任的承擔方面,放鬆了傳統法律規定的要求,在國外和我國地方性環境立法中已經開始實行因果關系的推定和舉證責任的轉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四十一條 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並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第六條 (一)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
(三)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防止、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
(四)公民應當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採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第九條 (一)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環境保護宣傳和普及工作,鼓勵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環境保護志願者開展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營造保護環境的良好風氣。
(二)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環境保護知識納入學校教育內容,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三)新聞媒體應當開展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輿論監督。

㈨ 破壞生態侵權人應當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破壞生態侵權人應當承擔侵權的責任。
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人身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侵權人違反法律規定故意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嚴重後果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
侵權人若違反法律規定故意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嚴重後果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因第三人的過錯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被侵權人可以向侵權人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侵權人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條 侵權人違反法律規定故意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嚴重後果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第一千二百三十一條 兩個以上侵權人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承擔責任的大小,根據污染物的種類、濃度、排放量,破壞生態的方式、范圍、程度,以及行為對損害後果所起的作用等因素確定。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條 違反國家規定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生態環境能夠修復的,國家規定的機關或者法律規定的組織有權請求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承擔修復責任。侵權人在期限內未修復的,國家規定的機關或者法律規定的組織可以自行或者委託他人進行修復,所需費用由侵權人負擔。第一千二百三十五條 違反國家規定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國家規定的機關或者法律規定的組織有權請求侵權人賠償下列損失和費用:
(一)生態環境受到損害至修復完成期間服務功能喪失導致的損失;
(二)生態環境功能永久性損害造成的損失;
(三)生態環境損害調查、鑒定評估等費用;
(四)清除污染、修復生態環境費用;
(五)防止損害的發生和擴大所支出的合理費用。

熱點內容
合同法期末考試的試卷 發布:2025-02-12 08:31:14 瀏覽:117
道德小故事400 發布:2025-02-12 08:29:48 瀏覽:182
狄律師 發布:2025-02-12 08:23:32 瀏覽:442
勘察設計合同條例 發布:2025-02-12 07:33:36 瀏覽:23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平等保護 發布:2025-02-12 06:23:05 瀏覽:191
對教師的職業道德 發布:2025-02-12 06:22:31 瀏覽:155
張大樂律師 發布:2025-02-12 05:51:35 瀏覽:684
條例准則主要內容 發布:2025-02-12 05:46:37 瀏覽:366
法律責任的承擔主要包括 發布:2025-02-12 05:01:51 瀏覽:833
吉林省法律援助中心建築 發布:2025-02-12 05:01:07 瀏覽: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