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票證的相關法律責任
⑴ 淺析如何加強稅收票證管理工作
自從個體工商戶納稅起征點調增以及三方協議的全面推廣,票證的開具量明顯減少,但不代表票證管理工作就可以懈怠。為了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的票證管理工作,保證稅收票證管理系統正常運行,保證稅收票款征繳及時入庫,保證票款安全完整,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加強對票證管理的宣傳力度,提高對票證管理的思想認識。 稅收票證管理業務獨立、作用重大,應當進一步提高對稅收票證管理工作的認識,由上而下建立一個良好的氛圍,杜絕產生鬆懈思想,無論從思想意識上還是在設備配置上都給予大力支持。用票人員要提高認識,自覺執行票證管理規定,時刻把稅收票證管理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常抓不懈,嚴密票證管理,保證稅款的安全入庫。 二、加強票證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稅務人員的業務素質。 加強稅收票證管理隊伍建設。沒有素質過硬、責任心強的稅收票證管理人員,是難以真正做好稅收票征管理工作,更談不上提高工作水平,票證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填開質量有高有低,稅收票證管理人員的各個不同階段的工作特點和業務狀況,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的扎扎實實抓好培訓。在組織統一培訓輔導的基礎上,採取以優幫劣,以先進帶動後進的幫扶措施,促使票證質量的共同提高,對代征單位人員不僅要從領用、登記、保管、填開、檢查、結報、繳銷等各環節把好關口,定量供應票證,強化監督檢查,做到手續合法,責任明確,而且要加大業務輔導力度,提高票證填開質量,減少作廢和差錯率,節約稅收成本。 三、強化措施,嚴防票證丟失被盜事件的發生 要加強票證領發、保管環節的管理,嚴格落實票證保管措施和要求,堅決杜絕票證安全隱患,防止被盜事件的發生。用票人員要時刻樹立責任意識,增強工作責任心,認真扎實地履行好票款管理工作職責,不在崗的時候,一定要將自己的票證鎖好或找專人看管。 四、規范稅收票證的結報使用管理 稅收票證結報使用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稅收票證填寫不規范,代征單位票證使用錯誤較多。今後應採取措施,進一步規范稅收票證的結報使用管理。一是要規范稅收票證填寫環節的管理,嚴格按照稅收票證使用的基本規范和每一種票證的使用范圍及具體要求填寫稅票。
⑵ 稅收票證管理辦法
法律分析:為了規范稅收票證管理工作,保證國家稅收收入的安全完整,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適應稅收信息化發展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其實施細則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稅務機關、稅務人員、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代征代售人和稅收票證印製企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印製、使用、管理稅收票證,適用本辦法。本辦法所稱稅收票證,是指稅務機關、扣繳義務人依照法律法規,代征代售人按照委託協議,徵收稅款、基金、費、滯納金、罰沒款等各項收入(以下統稱稅款)的過程中,開具的收款、退款和繳庫憑證。稅收票證是納稅人實際繳納稅款或者收取退還稅款的法定證明。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以下簡稱省)稅務機關可以根據稅收票證管理情況,確定除收據聯以外的稅收票證啟用聯次。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二十一條 稅務機關是發票的主管機關,負責發票印製、領購、開具、取得、保管、繳銷的管理和監督。單位、個人在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經營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應當按照規定開具、使用、取得發票。發票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⑶ 稅收票證的定義
稅收票證,是指稅務機關、扣繳義務人依照法律法規,代征代售人按照委託協議,徵收稅款、基金、費、滯納金、罰沒款等各項收入的過程中,開具的收款、退款和繳庫憑證。稅收票證是納稅人實際繳納稅款或者收取退還稅款的法定證明。
⑷ 稅收票證是什麼
稅收票證是指稅務機關組織稅款,基金,費用及滯納金,罰款等各項收入時使用的法定收款和退款憑證,是稅務機關組織稅收收入,辦理稅收退庫的法定憑據,也是納稅人實際繳納稅款或收取退還稅款的證明。稅收票證包括稅收繳款書、稅收收入退還書、稅收完稅證明、出口貨物勞務專用稅收票證、印花稅專用稅收票證以及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稅收票證。
⑸ 國家稅務總局首違不罰清單
法律分析:對於首次發生清單中所列事項且危害後果輕微,在稅務機關發現前主動改正或者在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的期限內改正的,不予行政處罰。稅務機關應當對當事人加強稅法宣傳和輔導。
法律依據:《稅務行政處罰「首違不罰」事項清單》第一條 納稅人未按照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實施細則等有關規定將其全部銀行賬號向稅務機關報送
第二條 納稅人未按照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實施細則等有關規定設置、保管賬簿或者保管記賬憑證和有關資料
第三條 納稅人未按照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實施細則等有關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
第四條 納稅人使用稅控裝置開具發票,未按照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實施細則、發票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的期限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開具發票的數據且沒有違法所得
第五條 納稅人未按照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實施細則、發票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取得發票,以其他憑證代替發票使用且沒有違法所得
第六條 納稅人未按照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實施細則、發票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繳銷發票且沒有違法所得
第七條 扣繳義務人未按照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實施細則等有關規定設置、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賬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記賬憑證及有關資料
第八條 扣繳義務人未按照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實施細則等有關規定的期限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有關資料
第九條 扣繳義務人未按照《稅收票證管理辦法》的規定開具稅收票證
第十條 境內機構或個人向非居民發包工程作業或勞務項目,未按照《非居民承包工程作業和提供勞務稅收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向主管稅務機關報告有關事項
⑹ 稅務首違不罰時間界限
法律分析:對於首次發生下列清單中所列事項且危害後果輕微,在稅務機關發現前主動改正或者在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的期限內改正的,不予行政處罰。
法律依據:《稅務行政處罰「首違不罰」事項清單》 對於首次發生下列清單中所列事項且危害後果輕微,在稅務機關發現前主動改正或者在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的期限內改正的,不予行政處罰。
一、納稅人未按照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實施細則等有關規定將其全部銀行賬號向稅務機關報送
二、納稅人未按照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實施細則等有關規定設置、保管賬簿或者保管記賬憑證和有關資料
三、納稅人未按照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實施細則等有關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
四、納稅人使用稅控裝置開具發票,未按照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實施細則、發票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的期限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開具發票的數據且沒有違法所得
五、納稅人未按照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實施細則、發票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取得發票,以其他憑證代替發票使用且沒有違法所得
六、納稅人未按照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實施細則、發票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繳銷發票且沒有違法所得
七、扣繳義務人未按照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實施細則等有關規定設置、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賬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記賬憑證及有關資料
八、扣繳義務人未按照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實施細則等有關規定的期限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有關資料
九、扣繳義務人未按照《稅收票證管理辦法》的規定開具稅收票證
十、境內機構或個人向非居民發包工程作業或勞務項目,未按照《非居民承包工程作業和提供勞務稅收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向主管稅務機關報告有關事項
⑺ 稅務部門對消費者開具國稅發票有什麼規定
1、國家稅務總局近日發布《關於規范國稅機關代開發票環節徵收地方稅費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國稅機關從管理和服務兩方面加強代開發票環節地方稅費的管理。
2、從徵收方式看,為充分考慮納稅人辦稅的便利性,《通知》中列明的地方稅費徵收方式主要有兩種:
(1)是地稅機關直接徵收,對已實現國稅、地稅辦稅廳互設窗口,或者雙方共建辦稅廳、共駐政務服務中心等合作辦稅模式的地區,由地稅機關設置專職崗位徵收地方稅費。
(2)是委託國稅機關徵收,暫未實現上述辦稅模式的,由地稅機關委託國稅機關在代開發票環節代征地方稅費。
3、從代征范圍看,委託國稅機關代征的,由國稅機關按規定代征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個人所得稅(有扣繳義務人的除外)以及跨地區經營建築企業項目部的企業所得稅。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代征資源稅、印花稅及其他非稅收入。
4、在票證使用及稅款退庫方面,委託國稅機關代征的,國、地稅機關需明確稅款解繳、稅收票證使用等事項。國稅機關為納稅人代開發票,如發生作廢或者銷貨退回需開具紅字發票等情形涉及稅款退庫的,國、地稅機關應按有關規定為納稅人做好稅款退庫事宜。
(7)稅收票證的相關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納稅人拒絕接受國稅機關代征稅款的,國稅機關應及時告知委託方地稅機關,由地稅機關根據法律、法規予以處理。
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強調,加強代開發票環節徵收地方稅費工作是滿足營改增地稅機關征管范圍調整以及地稅發票停止使用後加強稅源管理、保障地方稅費應收盡收的重要手段,是推動國稅機關與地稅機關深度合作的重要內容。
各省稅務機關要按照提高征管效率、節約行政資源、方便納稅人辦稅的原則,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簡化環節,切實減輕納稅人的辦稅負擔。
⑻ 未經稅務機關依法委託徵收稅款的,有什麼法律責任
第一,支付違約金責任。法有兩個地方規定代徵人須承擔支付違約金的責任。一是代徵人如未按規定期限解繳稅款,稅務機關將責令其限期解繳,並可從稅款滯納之日起按日加收未解繳稅款萬分之五的違約金。二是因代徵人責任未征或少征稅款的,稅務機關應向納稅人追繳稅款,並可向代徵人按日加收未征少征稅款萬分之五的違約金,但代徵人將納稅人拒絕繳納等情況自納稅人拒絕之時起24小時內報告稅務機關的除外。第二,承擔賠償責任。在法中,規定代徵人需承擔賠償責任的條款也有兩項。一是代徵人違規多征稅款致使納稅人合法權益受到損失的,由稅務機關賠償,但稅務機關擁有事後向代徵人追償的權利。二是代徵人造成印有固定金額的稅收票證損失的,應當按照票面金額賠償。第三,被扣減代征手續費責任。法明確,稅款代徵人擁有依法收取甲方支付的代征手續費的權利。但是,代徵人若在代征過程中違反了相關規定,委託方稅務機關有權扣減其代征手續費。根據法,代徵人未按規定領取、保管、開具、結報繳銷稅收票證的,稅務機關可以根據情節輕重,適當扣減代征手續費。由於代徵人是按照代征稅款的一定比例獲得代征手續費用,因此代徵人違規多征稅款而多取得代征手續費的,稅務機關將責令其及時退回。第四,事後被追究責任。法規定,代徵人在《委託代征協議書》授權范圍內的代征稅款行為引起納稅人的爭議或法律糾紛的,由稅務機關解決並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稅務機關擁有事後向代徵人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因而代徵人雖然不直接承擔與納稅人的稅務爭議風險,但需承擔後續被追究法律責任的風險。第五,承擔刑事責任。按照規定,若代徵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稅務機關除依法撤銷其擅自作出的決定外,補征應征未征稅款,退還不應徵收而徵收的稅款。代徵人涉嫌犯罪的,將被依法移送司法機關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實踐中,一些受託代征稅款的單位和個人在代征稅款時,往往對委託代征的法律風險認識不足,存在諸多違法、違規操作的行為。從7月1日起,國家稅務總局制定的《委託代征管理法》開始實施,稅款代徵人應當高度重視並切實防範相關的法律風險。
⑼ 稅票丟失怎麼辦
稅票丟失當日書面報告稅務機關即可。
隨著國家稅務總局再次取消一批稅務證明事項以及廢止和修改部分規章規范性文件,「發票遺失須登報聲明作廢」將成為歷史。與此同時,「稅收票證遺失登報聲明」的規定也被取消。
(9)稅收票證的相關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國家稅務總局宣布再取消一批稅務證明事項以及廢止和修改部分規章規范性文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此舉將進一步優化稅務執法方式,改善稅收營商環境。此次國家稅務總局共取消了25項稅務證明事項,其中12項自公布之日起停止執行;
13項根據多項其他規定停止執行。此次取消的25項稅務證明事項,從涉稅領域來看,涉及發票票證3項、稅務登記3項、稅收優惠19項;從證明性質來看,涉及法律事實證明9項、資格資質證明3項、權利歸屬證明2項、其他客觀狀態證明11項;
從證明來源看,需要納稅人專門為辦理稅務事項另行從第三方取得證明材料的共5項,包括發票丟失登報聲明、軟體檢測證明等,需要提供法定證照等納稅人已有材料的共20項,包括稅務登記證件、個人身份證明等。
國家稅務總局還修改了《稅收票證管理辦法》,也取消了「稅收票證遺失登報聲明」。國家稅務總局強調,各級稅務機關應認真落實取消稅務證明事項有關工作,對已取消的,不得保留或變相保留;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一律不得新設證明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