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對於游戲法律責任

對於游戲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4-21 14:41:41

㈠ 2021年游戲充值退款法律規定

2021年游戲充值退款的法律規定:對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未成年人,未經監護人同意的充值行為,監護人可以主張退回充值金額。
對於無民事行為能力未成年人的充值行為,應一律退回。八周歲以上的孩子為游戲充值的,需要經家長的同意,追認,充值行為才有效的,所以孩子為游戲充值後,如果家長不追認的,游戲公司就需要退還充值的款項。如果是8周歲以下孩子為游戲充值的,需要由家長實施,孩子自己充值是無效的,游戲公司也要退款。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條 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生效力後,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
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第九百八十五條? 得利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的,受損失的人可以請求得利人返還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為履行道德義務進行的給付;
(二)債務到期之前的清償;
(三)明知無給付義務而進行的債務清償。第九百八十八條 得利人已經將取得的利益無償轉讓給第三人的,受損失的人可以請求第三人在相應范圍內承擔返還義務。第九百八十七條? 得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取得的利益沒有法律根據的,受損失的人可以請求得利人返還其取得的利益並依法賠償損失。

㈡ 游戲上罵人需要負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公民在游戲里罵人不一定犯法,罵人情節較輕的不會被追究法律責任。

若是採用侮辱的字眼去罵人,不僅犯法,還有可能會構成犯罪。

侮辱他人本行為在客觀上表現為公然侮辱他人,但情節和後果尚不夠刑事處罰。公然,是指當著眾人或者第三人的面,或者是利用可以使不特定的多人聽到、看到的方式,對他人進行侮辱。至於被侵害人是否在場,不影響本行為的成立。侮辱既可以是暴力傾向的,還可以是口頭的,如以言語對被侵害人進行嘲笑、辱罵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1)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2)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3)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4)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5)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6)偷窺、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㈢ 游戲侵權多少金額可以定罪

法律分析:(1)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計算賠償數額;

(2)權利人的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

(3)著作權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不能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一百萬元以下的賠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第四十八條 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損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侵權復製品,並可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還可以沒收主要用於製作侵權復製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表演、放映、廣播、匯編、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

(三)未經表演者許可,復制、發行錄有其表演的錄音錄像製品,或者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表演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四)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製作的錄音錄像製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五)未經許可,播放或者復制廣播、電視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六)未經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避開或者破壞權利人為其作品、錄音錄像製品等採取的保護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技術措施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七)未經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刪除或者改變作品、錄音錄像製品等的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八)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

㈣ 網路游戲侵權如何處理

法律分析: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網路游戲侵權的,一般是屬於侵犯著作權。這是民事責任,但也有可能需要承擔刑事責任。網路游戲侵權,如果違法所得數額較大,達到刑法規定標準的,可能會構成侵犯著作權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

以營利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權情形之一,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的;

(二)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

(三)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像的;

(四)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

㈤ 關於游戲的法律規定

㈥ 網路游戲版權侵權如何處理

法律分析:當事人可以協商解決,或者投訴到工商管理部門,就網路游戲的版權提出主張。不行的話,提起民事訴訟,要求侵權方賠償損失,並停止侵權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十四條 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因此受到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難以計算的,可以參照該權利使用費給予賠償。對故意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給予賠償。權利人的實際損失、侵權人的違法所得、權利使用費難以計算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百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的賠償。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人民法院為確定賠償數額,在權利人已經盡了必要舉證責任,而與侵權行為相關的賬簿、資料等主要由侵權人掌握的,可以責令侵權人提供與侵權行為相關的賬簿、資料等;侵權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虛假的賬簿、資料等的,人民法院可以參考權利人的主張和提供的證據確定賠償數額。人民法院審理著作權糾紛案件,應權利人請求,對侵權復製品,除特殊情況外,責令銷毀;對主要用於製造侵權復製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責令銷毀,且不予補償;或者在特殊情況下,責令禁止前述材料、工具、設備等進入商業渠道,且不予補償。

第五十六條 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有證據證明他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其權利、妨礙其實現權利的行為,如不及時制止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起訴前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財產保全、責令作出一定行為或者禁止作出一定行為等措施。

㈦ 關於網路游戲的法律法規

沒有專門維護虛擬財產的法律法規,除了加強賬號保護,將軍令,密保卡都用上吧··除了你被盜的賬號特別值錢,數額巨大···否則很難維護你合法權益
現在的警察忙著掃黃打非抓賭,哪有時間搞這些東西

㈧ 我國有關網路游戲的法律是什麼

八、
虛擬物應不應保護?如何保護?採取哪種方式
(物權保護、
知識產權保護還是債權保護)
會更合理?

玩家在游戲中擁有的虛擬金幣貨幣、虛擬裝備(武器、裝甲、葯劑等)
、虛擬動植物(寵物、
盆景等)
;虛擬角色(虛擬人,
ID
賬號等級)
,我們統稱為

虛擬物品

,有人也稱之為

虛擬
財產



虛擬財產應該受到保護,
可以說是業界的一個共識。
但是,
這使我想起了一件事,
筆者在去
年參加全國律師協會信息網路與高新技術專業委員會的年會時,
當時我們討論虛擬物品的保
護問題,有一位旁聽同志說:

社會現實生活中已有太多的法律問題要解決,你們這些專家
卻在討論網路上虛無飄渺的虛擬財產,那些虛擬物品有保護的必要嗎?

我不知道持這種觀
點的人有多少。

從全世界范圍看,
很多國家已經重視對虛擬物品的立法
比如美國的《電子盜竊禁止法》

網路游戲中玩家的賬號列入保護范圍;韓國在立法和司法方面均明確承認網路

虛擬財產

的價值,
規定網路游戲中的虛擬角色和虛擬物品獨立於服務商而具有財產價值;
在中國台灣、
香港地區的法律也明確承認

網路財產

的價值並加以刑法保護,
並已有多例侵犯

網路財產

的刑事判處的案例可供借鑒。

有人認為,
虛擬物品有保護的必要,
這些虛擬物品的權屬應該是屬於運營商所有。
因為虛擬
物品是運營商創設出來的,
並且附屬於游戲平台的,
既然游戲是運營商所有,
那麼唯有運營
商才可以佔有、使用、處分虛擬物品。我相信,作為游戲玩家,是不會同意這種觀點的。因
為,
在一個游戲平台中,
實際上只有玩家才可以使用這些虛擬物品,
可以借給其他玩家、

與其他玩家,
也可在現實生活中對這些虛擬物品予以現實金錢的交易取得收益權。
那麼,

擬物品應該歸屬於玩家。

在司法實踐中,
虛擬財產受到法律保護已有先例。
雖然中國沒有判例法,
但判例可以作為我
們參考。在
2003
年全國首例

虛擬財產

失竊案(李宏晨訴

紅月

案)中,李宏晨因其虛擬
裝備被另一個玩家盜走,
經交涉無效,
以侵犯私人財產為由將運營商北極冰科技發展有限公
司訴至法院,北京朝陽區法院判決認為
:「
關於丟失裝備的價值,雖然虛擬裝備是無形的
,

存在於特殊的網路環境中
,
但並不影響虛擬物品作為無形財產的一種獲得法律上的適當評
價和救濟

。由於服務商無法證明服務使用者丟失網路游戲裝備丟失的原因,且無證據表明
服務使用者的密碼有該案證人外的其他人員知曉,因此認定服務商在安全保障方面存在缺
陷,應對服務使用者網路游戲裝備的丟失承擔保障不利的責任
,
對已查實的網路游戲裝備通
過技術操作進行回檔。
故判令被告北極冰公司在判決七日內恢復原告丟失的武器。
案經上訴
後,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維持了一審法院的判決。
一般認為,
司法機關在此已承認了網

絡虛擬財產具有物權特徵。

虛擬物品具有物權的部分特徵,
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獨立性,
並不一定要附屬於特定的
游戲玩家角色而存在。
如果承認這一點,
那麼比如在游戲玩家角色被隔離的狀態下,
其虛擬
物品的正常佔有、使用、處分權能如發功、交易、贈送或丟棄就不應受到限制,運營商就有
義務保證游戲玩家角色所擁有之虛擬物的佔有、
使用和處分保持在被隔離前之正常狀況。

如,
即使在有充分依據對玩家角色進行隔離或封號的情況下,
是不是可以讓玩家角色有一定
自由時間,讓其可以處分其虛擬物品後再回到隔離環境中去呢?

對虛擬物品進行保護,
應該是物權保護,
知識產權保護,
還是債權保護?這個問題比較復雜,
涉及到玩家與運營商的權利義務問題。
但是,
比較一致的看法是:
虛擬物品具有一定的獨立
性,虛擬物品的保護是有期限的,當一款游戲終止時虛擬物品也就隨之消失。

熱點內容
法律責任的承擔主要包括 發布:2025-02-12 05:01:51 瀏覽:833
吉林省法律援助中心建築 發布:2025-02-12 05:01:07 瀏覽:869
五邑大學學分制條例 發布:2025-02-12 03:54:32 瀏覽:701
合同法對鐵路晚點 發布:2025-02-12 03:30:25 瀏覽:694
婚姻法離婚後再婚 發布:2025-02-12 02:40:30 瀏覽:995
國家制度民法典的意義 發布:2025-02-12 02:36:04 瀏覽:47
新婚姻法財產分割案例 發布:2025-02-12 02:25:21 瀏覽:276
原自收自支法律服務所人員 發布:2025-02-12 01:55:49 瀏覽:76
刑事訴訟法的特點 發布:2025-02-12 01:44:07 瀏覽:465
附有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12 01:43:16 瀏覽: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