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負責人法律責任怎麼講解
『壹』 《安全生產法》規定企業主要負責人法定職責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十八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負有下列職責:
(一)建立、健全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
(二)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三)組織制定並實施本單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計劃;
(四)保證本單位安全生產投入的有效實施;
(五)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
(六)組織制定並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七)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
(1)主要負責人法律責任怎麼講解擴展閱讀:
為做好企業安全生產工作,企業主要負責人要做到:
1、將安全教育培訓工作納入本單位年度工作計劃,制定教育培訓計劃和實施方案,針對不同崗位人員落實教育培訓時間、內容、機構、費用,提高從業人員安全生產素質,保證培訓質量;
2、按照規定對從業人員進行「三級」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並建立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檔案,做到一人一檔,如實記錄每位從業人員參加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教育培訓的時間、內容以及考核結果等;
3、加強對新進人員崗前培訓工作,新從業人員上崗前、轉崗從業人員換崗前要進行崗位操作技能培訓,保證其具備本崗位安全操作、應急處置等知識和技能。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方可上崗;
4、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企業以及礦山、金屬冶煉、建築施工、道路運輸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自任職之日起六個月內,由主管的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對其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並具備與本單位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適應的安全生產管理知識和能力;
5、認真宣傳貫徹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做到安全宣傳教育日常化。及時分析和掌握安全生產工作的規律和特點,定期開展安全生產技術方法、事故案例及警示教育,普及安全生產基本知識和風險防範知識,提高從業人員安全風險辨析與防範能力。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貳』 第一責任人,主要責任人,直接責任人的區別,當出現事故時,他們承擔的法律責任的輕重如何
主要責任人和第一責任人意思差不多,第一責任人非法律術語,當出現事故時會先處理直接責任人,再處理第一責任人,第一責任人是直接責任人的擋箭牌。第一責任是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直接責任人是直接負有責任的具體部門或者從事該項工作的人第一責任是單位的主要負責人。
【法律分析】
直接責任者,是指在其職責范圍內,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自己的職責,對造成的損失或者後果起決定性作用的黨員或者黨員領導幹部。如有的黨員領導幹部即使是重要黨員領導幹部,如果直接參與研究、決定某一具體問題或者某一事項由其拍板決策,則該黨員領導幹部為直接責任者,而非領導責任者。從責任者的范圍看,這里的直接責任者,既包括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自己職責的黨員,也包括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自己職責的黨員領導幹部。第一責任是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法定代表人或者一把手),第一責任人非法律術語,但適用於各種合同;主要負責人指的是一個單位或組織主持本單位全面工作具有最高決策權並對本單位承擔主要責任的單位主要領導,所以,主要負責人和第一負責人意思應該大致相同;直接責任人是直接負有責任的具體部門或者從事該項工作的人。直接責任者:使本次錯誤導致的直接人員。主要責任者:導致本次錯誤產生的主要負責人員。次要責任者:導致本次錯誤產生的間接或次要人員。管理責任者:導致本次錯誤產生的直接人員的直接管理人員。領導責任者:導致本次錯誤產生的直接人員的直接管理人員的管理者。出現事故承擔責任時,直接責任人是第一責任人的擋箭牌,先處理直接責任人,再處理第一責任人。往往二者之間還有分管領導的責任(一般為分管的副職)。
【法律依據】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 》第三十七條違紀行為有關責任人員的區分:(一)直接責任者,是指在其職責范圍內,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自己的職責,對造成的損失或者後果起決定性作用的黨員或者黨員領導幹部。(二)主要領導責任者,是指在其職責范圍內,對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對造成的損失或者後果負直接領導責任的黨員領導幹部。(三)重要領導責任者,是指在其職責范圍內,對應管的工作或者參與決定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對造成的損失或者後果負次要領導責任的黨員領導幹部。
本條例所稱領導責任者,包括主要領導責任者和重要領導責任者。
『叄』 安全生產法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負什麼法律責任
安全生產法第十七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負有下列職責:
(一)建立、健全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
(二)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三)保證本單位安全生產投入的有效實施;
(四)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
(五)組織制定並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六)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未履行《安全生產法》,應承擔哪些責任:
應由行政執法機關責令其限期改正,即責令其在規定的期限內,依照《安全生產法》的規定履行其應盡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對逾期未改正的,即在規定的期限內,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仍然沒有按照規定糾正違法行為,履行其應盡職責的,為了保證安全生產,就要責令生產經營單位停止生產經營活動,進行整頓。直到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按照規定履行了法定職責,才能恢復生產經營活動。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未履行《安全生產法》規定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尚不夠刑事處罰的,對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給予撤職處分或者處以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在5年內不得擔任任何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自受處分之日起開始計算。
『肆』 企業主要負責人應該履行的安全生產責任是什麼
1、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十八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負有下列職責:
(一)建立、健全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
(二)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三)組織制定並實施本單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計劃;
(四)保證本單位安全生產投入的有效實施;
(五)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
(六)組織制定並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七)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
2、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五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
關於安全責任落實或者說如何做到安全生產的盡職免責,我想這應該是大家每個人都非常關心的話題。所以,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個人就如何履行安全生產法定職責的一些看法,供大家一起學習和討論。
避免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後被問責不是說不分管安全工作、不從事安全管理,或者說把安全工作交(踢)給他人,如此種種,都不是盡職免責的好的做法。「能力越大,責任也越大」。只要站在工作崗位上,就需要承擔那份安全責任。如果想不承擔責任,那隻能放棄工作,放棄生活,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不負責任。如果一個人不能夠承擔責任,那又怎會贏得同事的信任、領導的賞識和下屬的尊敬呢?只有勇於擔當的人,才能夠在工作和生活中贏得掌聲,活得精彩,得到認可和贊許,並能夠取得成功和不斷的進步。
『伍』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什麼意思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指對本單位生產經營負全面責任,有生產經營決策權的人員,具體指的是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其他生產經營單位的廠長、經理、礦長投資人等。
主要負責人的具體表現形式很多,根據習慣,凡是在單位負主要責任的領導在法律上統稱為主要負責人。不過,如何理解主要負責人的涵義,只能從本單位的性質,以及本單位的實際情況上來具體確定主要負責人。
這個名詞具體所指的對象會因所在的行業的差異有細微的區別,所以應該參照該領域的法律和行業不成文的規則或是本單位的規定。
生產經營單位培訓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進行安全培訓的從業人員包括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和其他從業人員。
生產經營單位使用被派遣勞動者的,應當將被派遣勞動者納入本單位從業人員統一管理,對被派遣勞動者進行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訓。勞務派遣單位應當對被派遣勞動者進行必要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
生產經營單位接收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學生實習的,應當對實習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提供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學校應當協助生產經營單位對實習學生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
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應當接受安全培訓,熟悉有關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應急處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權利和義務。
『陸』 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的職責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指對本單位生產經營負全面責任,有生產經營決策權的人員,具體指的是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其他生產經營單位的廠長、經理、礦長投資人等。
主要負責人的具體表現形式很多,根據習慣,凡是在單位負主要責任的領導在法律上統稱為主要負責人。不過,如何理解主要負責人的涵義,只能從本單位的性質,以及本單位的實際情況上來具體確定主要負責人。
這個名詞具體所指的對象會因所在的行業的差異有細微的區別,所以應該參照該領域的法律和行業不成文的規則或是本單位的規定。
生產經營單位培訓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進行安全培訓的從業人員包括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和其他從業人員。
生產經營單位使用被派遣勞動者的,應當將被派遣勞動者納入本單位從業人員統一管理,對被派遣勞動者進行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訓。勞務派遣單位應當對被派遣勞動者進行必要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
生產經營單位接收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學生實習的,應當對實習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提供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學校應當協助生產經營單位對實習學生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
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應當接受安全培訓,熟悉有關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應急處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權利和義務。
未經安全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主要負責人、網路-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
『柒』 事故的主要責任人和直接責任人是如何區別的
1、直接責任人是直接導致事故發生的人員,而主要責任人則是根據法律的特別規定對工程安全負主要責任的人,一般是領導,但是不參與工程或者事故的直接實施,可能由於他的監管不力導致事故發生,法律規定他們應當承擔主要責任,就是主要責任人。
2、事故的直接責任人一般是自然人。而主要責任人則是指對該事故應當負法律責任的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比如交通肇事中的車主,礦難事故中的公司等。
3、主要負責人指的是一個單位或組織主持本單位全面工作具有最高決策權並對本單位承擔主要責任的單位主要領導。而直接責任人一般是主要負責人的下級,是負責實施具體工作的人。
(7)主要負責人法律責任怎麼講解擴展閱讀:
主要負責人的具體表現形式很多,根據習慣,凡是在單位負主要責任的領導在法律上統稱為主要負責人。不過,如何理解主要負責人的涵義,只能從本單位的性質,以及本單位的實際情況上來具體確定主要負責人。
例如:
1、建設部在《建築施工企業主要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和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生產考核管理暫行規定》明確說明
本規定所稱建築施工企業主要負責人,是指對本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和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有生產經營決策權的人員,包括企業法定代表人、經理、企業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副經理等。
2、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指對本單位生產經營負全面責任,有生產經營決策權的人員,具體指的是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其他生產經營單位的廠長、經理、礦長投資人等
參考資料:主要負責人_網路
『捌』 關於事故單位主要負責人在事故發生後的有關違法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有什麼規定
關於事故單位主要負責人在事故發生後的有關違法行為應當對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給予撤職處分,對個人經營的投資人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九十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決策機構、主要負責人或者個人經營的投資人不依照本法規定保證安全生產所必需的資金投入,致使生產經營單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責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資金;逾期未改正的,責令生產經營單位停產停業整頓。
有前款違法行為,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對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給予撤職處分,對個人經營的投資人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8)主要負責人法律責任怎麼講解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九十二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未履行本法規定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依照下列規定處以罰款:
(一)發生一般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三十的罰款;
(二)發生較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四十的罰款;
(三)發生重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六十的罰款;
(四)發生特別重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八十的罰款。
『玖』 主要負責人的詳細釋義
主要負責人的具體表現形式很多,根據習慣,凡是在單位負主要責任的領導在法律上統稱為主要負責人。不過,如何理解主要負責人的涵義,只能從本單位的性質,以及本單位的實際情況上來具體確定主要負責人。這個名詞具體所指的對象會因所在的行業的差異有細微的區別,所以應該參照該領域的法律和行業不成文的規則或是本單位的規定。
『拾』 主要責任人與第一責任人的區別
主要責任人也就是主要負責人。
第一責任是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法定代表人或者一把手),第一責任人非法律術語,但適用於各種合同。
主要負責人的具體表現形式很多,根據習慣,凡是在單位負主要責任的領導在法律上統稱為主要負責人。不過,如何理解主要負責人的涵義,只能從本單位的性質,以及本單位的實際情況上來具體確定主要負責人。
這個名詞具體所指的對象會因所在的行業的差異有細微的區別,所以應該參照該領域的法律和行業不成文的規則或是本單位的規定。
所以,主要負責人和第一負責人意思應該大致相同。
(10)主要負責人法律責任怎麼講解擴展閱讀
《會計法》
第五十條規定:「單位負責人,是指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代表單位行使職權的主要負責人」。
單位負責人主要包括兩類人員:一是單位的法定代表人(也稱法人代表),即是指依法代表法人單位行使職權的負責人,如國有工業企業的廠長(經理)、公司制的董事長、國家機關的最高行政官員等;
二是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代表單位行使職權的負責人,即是指依法代表非法人單位行使職權的負責人,如代表合夥企業執行合夥企業事務的合夥人、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