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院審查案件結論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法院審查案件結論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2-04-22 02:55:21

A. 民事判決書中的法院審理查明部份有法律效力

法院審理查明部份就是事實認定部分,法院所得的結論對當事人來說是有法律效力的。

B. 判決書或裁定書中本院認為的內容,可否是判決或裁定的結論,法律效力如何

判決書或裁定書中本院認為的內容,不能作為判決或裁定的結論,但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力。

根據2002年4月1日開始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九條第一款第四項之規定,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四)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

法院判決書或者裁定書中,「本院認為」的部分,屬於對判決結論的說理和解釋。從說理和解釋推導出判決結論。

「本院認為」的說理和解釋部分,可以在說理的同時,直接寫明判決結論。這里的寫明判決結論是判決書寫作的問題涉及認證是否充分的問題,不涉及法律效力。判決書的效力體現在判決結論部分。

(2)法院審查案件結論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判決主文是人民法院就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作出的結論,而判決書中的「本院認為」部分,是人民法院就認定的案件事實和判決理由所作的敘述,其本身並不構成判項的內容。

證據說理是判決書說理論證的起點。「證據與事實相統一、事實與法律相統一」是判決書說理的最基本要求。認定的事實必須有相應的證據證明,適用的法律必須基於相應的事實。

簡言之,證據證明事實,事實適用法律。一方面,證據說理是事實說理、得出裁判結論的前提;另一方面,證據說理也是判決書說理的必然要求。

為保證判決書證據的說理性,撰寫判決書時必須做到以下幾點,即:內容上必須包含雙方都提供了什麼證據、法院認定了什麼證據、認定證據內容是什麼、其證明力如何以及法院未予認定的證據及其原因所在。

參考資料來源:石家莊仲裁委員會—最高法院案例:判決書中的「本院認為」部分不能作為執行依據

C. 司法鑒定意見書有法律效力嗎

司法鑒定意見書有法律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三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電子數據;

(五)證人證言;

(六)當事人的陳述;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以上證據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3)法院審查案件結論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27條規定「當事人對人民法院委託的鑒定部門作出的鑒定意見有異議申請重新鑒定,提出證據證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准許:

1、鑒定機構或者鑒定人員不具備相關的鑒定資格的;

2、鑒定程序嚴重違法的;

3、鑒定結論明顯依據不足的;

4、經過質證認定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其他情形。

案例:

華商報多次報道的1歲早產兒含含(化名)與西安市兒童醫院的醫療損害糾紛案,近日有了新進展。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裁定:陝西藍圖司法鑒定中心出具的醫療過錯鑒定程序違法,不能作為定案依據。撤銷此案一審判決,發回蓮湖區人民法院重審。

2016年4月出生於山西的男童含含系早產兒,在西安市兒童醫院治療時和院方發生醫患糾紛。家屬認為造成含含雙目失明是院方的責任,將醫院起訴至西安市蓮湖區人民法院。

2017年12月12日,蓮湖區人民法院作出民事判決:含含雙目失明的結果和西安市兒童醫院的診療行為之間無因果關系,醫院不存在「貽誤治療、未告知含含父母檢查結果及治療建議」的事實。

據華商報調查了解,一審法院作出院方無責判決是基於一份漏洞百出的司法鑒定意見書。第一鑒定人范某同時在兩家鑒定機構執業,嚴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鑒定人簽字系他人代簽,也屬違規。最終陝西省司法廳對鑒定人及鑒定機構進行了相應處理。

2018年4月10日,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該案進行了二審。庭審中,鑒定人對患者方提問的多個醫學知識無法回答,最後無奈地稱自己確實不具備眼科或兒科臨床醫學知識。

近日,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此案做出了二審裁定:患者方遞交的新證據足以證明陝西藍圖司法鑒定中心做出的鑒定報告程序違法,故該鑒定意見不能作為本案定案依據,屬於認定基本事實不清。按照相關法律,撤銷本案一審判決,案卷發回蓮湖區人民法院重審。

D. 當事人自行委託鑒定的鑒定結論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您好,具有法律效力。
我國法律並未有當事人自行委託進行司法鑒定的規定,但專在司法實踐中為屬了解決舉證的問題,許多法院已經允許提出這種自行鑒定結論。最高法院《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司法解釋的形式對此進行了明確,自行鑒定結論可以作為當事人舉證的合法形式,在訴訟過程中向法院提出。但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若干規定》第二十八條同時規定: 一方當事人自行委託有關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另一方當事人有證據足以反駁並申請重新鑒定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 由此可見,當事人自行委託鑒定與法院指定鑒定所得的鑒定結論均是具有同等證據主體地位的,但仍需要經過庭審質證、審查後才能上升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1121

E. 關於司法鑒定結論效力的問題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給你個有關司法鑒定效力的法規你自己研究最好了,!!!!!

案數份司法鑒定哪個優先

新聞來源:法制日報

由於司法鑒定結論在定案中的特殊地位,加之我國沒有統一的法律、法規規范司法鑒定機構的設置、運行機制等問題,使得司法實踐中一案所爭議的焦點有數份司法鑒定結論成為司空見慣。

一案數份司法鑒定結論的出現,不僅加大了訴訟成本,使辦案時間遲延,影響了案件的審結效率,尤其影響了法律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影響了法院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

2002年底,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了《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草案)》(簡稱決定(草案)),但是決定(草案)只規定了國家對司法鑒定人員和鑒定機構的管理,不涉及訴訟問題。各鑒定機構之間沒有隸屬關系,鑒定人和鑒定機構接受從事鑒定活動,不受地域范圍的限制,這使鑒定結論的無序性得到法律的認可,也使審判中一案數份鑒定結論的效力認定難的問題更加嚴重。依據現已生效的司法解釋、部門規章的規定,筆者就訴訟中如何審查、判斷數份鑒定結論的效力問題作一粗淺探討。

一、合法來源的鑒定結論效力優先

依據現有的規章及司法解釋的規定,來源合法的鑒定結論應具備以下條件:(一)委託鑒定的程序合法。首先,委託人或機構符合有關規定條件並具有符合要求的相關手續,由人民法院司法鑒定機構鑒定,或者由人民法院司法鑒定機構統一對外委託鑒定;下級人民法院可逐級委託上級人民法院司法鑒定機構鑒定。其次,受託機構享有規定的鑒定管轄權。(二)受託的鑒定機構及鑒定人的資質符合現有的規章及司法解釋規定,即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具有相關規定要求的開辦手續及執業資格。(三)檢材或客體全面、客觀、真實,並取得的手段合法。(四)出據鑒定結論的機構和鑒定人的印鑒齊備。

二、符合規格的鑒定結論效力優先

符合規格的鑒定結論是指鑒定結論的形式要件具備有關規定。司法鑒定結論的形式要件應包括:(一)委託人姓名或者名稱、委託鑒定的內容;(二)委託鑒定的材料;(三)鑒定的依據及使用的科學技術手段;(四)對鑒定過程的說明;(五)明確的鑒定結論;(六)對鑒定人鑒定資格的說明;(七)鑒定人員及鑒定機構簽名蓋章。具備形式要件的鑒定結論能夠較客觀地反映鑒定的全貌,為執法人員審查、判斷被鑒定對象提供有力證明。

三、法定鑒定部門的鑒定結論效力優先

法定鑒定部門是指由法律、法規、司法解釋或規章規定享有司法鑒定權的鑒定部門。決定(草案)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有鑒定職能的組織接受委託從事司法鑒定業務的,從其規定,不再列為該決定管理的范圍。這說明決定(草案)給予部分法定鑒定部門的管理以例外,也確立了這些鑒定結論效力的惟一性。其他鑒定部門是指非經法律、法規、司法解釋或規章規定享有司法鑒定權的鑒定部門。法定鑒定部門依據法律規定所產生,且其具有較高的鑒定水平,故其作出的鑒定結論效力具有法定性、權威性,法定鑒定部門的鑒定結論效力應優於其他鑒定部門所作的鑒定結論。

四、本部門委託鑒定的鑒定結論效力優先

因為該結論是本部門對爭議的專門性問題委託進行鑒定,鑒定機構、鑒定人員都是自己選定的,對此產生的鑒定結論委託部門在適用時其效力應優先。

五、距案發時間近的鑒定結論效力優先

有些被鑒定對象受時間變化的限制,如易腐爛、變質、受市場經濟規律調節的價格浮動較大的事物、傷害後治癒復原的傷口、隨著時間的流逝易消磁的音像製品等。或依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或消失或無法重新恢復到被侵害之時的情形,距案發時間的遠近直接影響案件的性質或賠償的范圍、數額等,距案發時間最近的鑒定結論能夠客觀、全面地反映案發當時的情況。

六、對實物的鑒定結論效力優先

實物(包括人或物)鑒定結論是源於被鑒定的物體,具有直觀、真實、客觀的特點,對實物進行鑒定所產生的結論是原始的、第一手的鑒定結論,具有絕對的不可替代性。而以實物鑒定結論為依據、運用專用知識進行綜合分析而產生的鑒定結論,其來源於書面資料,是間接的、第二手的,是對初始鑒定結論的再創作,因此,在司法實踐中應以實物鑒定結論效力優先於其他鑒定結論效力。

七、資質高的鑒定機構、鑒定人出據的鑒定結論效力優先

擁有先進的鑒定設備、手段及先進的理論、豐富的經驗為資質高的鑒定機構、鑒定人,其出據的鑒定結論相對於一般的鑒定機構、鑒定人所出據的鑒定結論在客觀、科學和理論依據上,更貼近實物的原貌和本質,有較高的科學性、客觀性、公正性和證明力。在實踐中,資質高的鑒定機構、鑒定人出據的鑒定結論效力優先,但是對精神病的致病原因的鑒定在此應為例外,因為,司法精神病學界對精神病的診斷、病理分析、評定被鑒定人的控制能力、辨認能力並沒有統一的科學標准。在認定司法精神病鑒定結論的效力問題上,應由執法人員根據鑒定人向法庭報告自己的自然狀況、工作經歷,接受質證、詢問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專業水平等,運用執法人員的自由心證決定鑒定結論的優先效力。筆者認為,決定(草案)規定的各鑒定機構之間沒有隸屬關系,鑒定人和鑒定機構接受從事鑒定活動,不受地域范圍的限制,將會造成一案多份鑒定結論,使訴訟成本加大,與現行的訴訟價值觀相悖,在此,筆者建議立法者能充分考慮嚴格鑒定的資質和等級,避免出現混亂現象。

八、重新鑒定的鑒定結論效力優先

重新鑒定是指司法機關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或司法解釋的規定前提下,根據當事人的請求或依據案件的實際情況,拋開原鑒定結論的基礎上,對被鑒定對象(應是與初次鑒定相同的鑒定材料)進行新的鑒定。根據有關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重新鑒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委託上級法院的司法鑒定機關做重新鑒定:(一)鑒定人不具備相關鑒定資格的;(二)鑒定程序不符合法律規定的;(三)鑒定結論與其他證據有矛盾的;(四)鑒定材料有虛假,或者原鑒定方法有缺陷;(五)鑒定人應當迴避沒有迴避,而對其鑒定結論有持不同意見的;(六)同一案件具有多個不同鑒定結論的;(七)有證據證明存在影響鑒定人准確鑒定的因素的。原鑒定結論出現瑕疵,而這種瑕疵是補充鑒定、復合鑒定所不能補強的,故不能作為裁判訴訟的依據,必須進行重新鑒定。

F. 之前沒有提供證據,庭審時提供的證據是否同樣具有法律效應

不一定。過了舉證時限通常不能再提交 但是受證據對實體問題的證明力 以及證據是專否是新發現的證據屬等等因素影響。如果是故意隱藏證據 搞證據突襲 而對方有證據證明的 也許法庭也不會採納。 理論上來說是這樣 只是現實中的庭審不太規范 每個法官對這種情況的認識也不一樣 這東西受太多因素的影響了...(你說的不太清楚 只能這么回答了)

G. 法院民事調解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當然具有法律效力
被告不按協議履行約定的義務,原告有權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H.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可否具有法律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來解釋具自有法律效力。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三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對於在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進行解釋。

司法現實中,對於案件是五花八門的,而我國的法規是粗線條、也不可能面對每一個具體主導性細節的;所以就要請示具有法定權力的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釋,依法對具有普遍性案件細節、對下屬法院、法官審理進行指導性、具有司法效力的解釋。

廣義上是指,每一個法官審理每一起案件,都要對法律做出理解,然後才能夠具體適用。因此,必須對法律做出解釋,才能做出裁判。由最高法院對具體適用法律的問題,作出的解釋就是司法解釋。中國的司法解釋有時特指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根據法律賦予的職權,對審判和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所作的具有普遍司法效力的解釋。

I. 法院查明的事實是法院親自查明的嗎具有法律效益嗎

您好,首先要區分一下案件類型,是哪一方面的案件,民事刑事等也是不一樣的,例如民事的案件也是依照事實需要法院有可能要去實地查看,有的是雙方提交證據後,經法院審理對於證據材料的分析,才做出法院查明的事實情況,並且法院做出的判決書等其他文書是有效力的,當時人有異議的可以提出上訴。

J. 請問二審法院已終審,其中認定和確認的事實和證據是否和法院判決的結果有同等法律效力,有那條法律明確解釋

一般來說二審法院作出的判決和裁定是終審的判決和裁定。但是如果有證據證明二審法院判決所依據的證據和事實是偽造或者錯誤的,可以啟動再審程序。
因此,生效的判決結果一般可以作為直接的證據,但是其認定的事實和證據在有相反證據的情況下卻未必有證據證明力。這主要是從實體公正的角度考慮的,因為法官認識所限等各種原因的情況下,認定的事實和採用的證據未必是正確的。

參考法條:《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八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
第一百七十七條 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第一百七十八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一百七十九條 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違反法律規定,管轄錯誤的;
(八)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九)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十)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一)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二)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三)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對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情形,或者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熱點內容
原自收自支法律服務所人員 發布:2025-02-12 01:55:49 瀏覽:76
刑事訴訟法的特點 發布:2025-02-12 01:44:07 瀏覽:465
附有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12 01:43:16 瀏覽:447
新刑事訴訟法全文下載 發布:2025-02-12 01:42:00 瀏覽:538
訴訟法考研試卷 發布:2025-02-12 00:13:19 瀏覽:230
2018年新婚姻法視頻 發布:2025-02-11 23:00:34 瀏覽:421
不動產證復印件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11 22:38:33 瀏覽:101
葉仙兒道德 發布:2025-02-11 22:38:21 瀏覽:892
民法總論案例選評 發布:2025-02-11 22:27:24 瀏覽:768
刑事訴訟法龍宗智 發布:2025-02-11 21:24:59 瀏覽: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