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表見代理法律責任

表見代理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4-22 03:03:57

1. 表見代理有什麼法律後果

法律分析:符合構成要件的表見代理,該代理行為有效,能夠發生與有權代理相同的法律後果,被代理人應當向相對人承擔責任。被代理人承擔責任後,可以向無權代理人追償。需要注意的是,對於表見代理,被代理人不能主張狹義的無權代理,但是相對人卻有權在表見代理和狹義的無權代理之間進行選擇。在司法實踐中,相對人在選擇了表見代理或者狹義的無權代理之後,不能再主張另一個。這是因為,表見代理制度本身對被代理人就是不公平的,如果允許相對人重復行使選擇權,會帶來更不公平的結果。有學者認為,無權代理符合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而善意相對人主張狹義的無權代理時,被代理人與代理人有權在負擔舉證責任的情況下主張表見代理成立,對此,我們持反對意見,因為這樣會產生對相對人不利的後果,有悖於表見代理制度的宗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一條民事主體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依照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或者民事法律行為的性質,應當由本人親自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不得代理。

2. 表見代理的法律後果

表見代理依法產生有權代理的法律效力,即無權代理人與相對人之間實版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於被權代理人具有法律約束力,被代理人與相對人之間產生、變更或消滅相應的法律關系。 表見代理是指代理人雖然沒有代理權,但是表面上、客觀上具有使無過失的相對人相信他為有權代理人的正當理由的情況,且相對人主觀上為善意且無過失,因而可以向被代理人主張代理的效力。表見代理是一種無權代理行為,是一種沒有代理權的代理,它具備代理行為的表象卻欠缺代理權的行為。但是,由於相對人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代理關系的存在,被代理人不得以無權代理為由,否認代理行為所產生的法律後果,被代理人仍然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也就是說,表見代理由被代理人承擔責任,但是之後可以向表見代理人追償。

3. 表見代理的法律規定是什麼

法律分析:表見代理的法律規定:如果行為人是無權代理人,在實施代理行為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代理行為仍然有效。無代理權包括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七十一條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仍然實施代理行為,未經被代理人追認的,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行為人實施的行為被追認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行為人實施的行為未被追認的,善意相對人有權請求行為人履行債務或者就其受到的損害請求行為人賠償。但是,賠償的范圍不得超過被代理人追認時相對人所能獲得的利益。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為人無權代理的,相對人和行為人按照各自的過錯承擔責任。

第一百七十二條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仍然實施代理行為,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代理行為有效。

4. 表見代理中會產生哪些法律責任

表見代理主要涉及三方當事人即被代理人、代理人及相對人,兩種關系即被代專理人屬與代理人之間內部關系,被代理人與相對人,相對人與代理人之間的外部關系。 1 本人與第三人的關系 表見代理多為締結合同的行為,因此本人所承擔的後果常表現為合同的履行。假若被代理人確無履約能力,人民法院則應判決其承擔違約責任,賠償第三人因此造成的損失。 2 本人與代理人之間的關系應屬責任賠償關系 在表見代理中,本人與無權代理人並沒有對未來的行為預見性的約定,可以說表見代理中的本人在相當程度上承擔了沒有預期的法律責任 ,因此本人可以向無權代理人請求補救,救濟的原則是應遵循「過錯責任原則」。 「過錯責任原則」,即有過錯的一方應承擔責任,如雙方均有過錯,按過錯大小分擔責任。如果是本人的授權意思不明確,代理人無過失而為代理行為並構成表見代理,應由被代理人承擔全部責任。 3 代理人與第三人的責任 表見代理既已成立,即構成有效代理關系,代理人與第三人之間不可能產生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代理人的行為後果直接導致本人與第三人履行。

5. 表見代理的法律後果由誰承擔

表見代理依法來產生有權代自理的法律效力,即無權代理人與相對人之間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於被代理人具有法律約束力,被代理人與相對人之間產生、變更或消滅相應的法律關系。 表見代理是指代理人雖然沒有代理權,但是表面上、客觀上具有使無過失的相對人相信他為有權代理人的正當理由的情況,且相對人主觀上為善意且無過失,因而可以向被代理人主張代理的效力。表見代理是一種無權代理行為,是一種沒有代理權的代理,它具備代理行為的表象卻欠缺代理權的行為。但是,由於相對人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代理關系的存在,被代理人不得以無權代理為由,否認代理行為所產生的法律後果,被代理人仍然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也就是說,表見代理由被代理人承擔責任,但是之後可以向表見代理人追償。

6. 表見代理的法律後果應該由( )承擔。

正確答案為:B選項
答案解析:
根據《合同法》第48、49條的規定:公民、法人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表見代理是指,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
表見代理中的行為人屬於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的情形,在對內法律關繫上,應承擔相應責任。在對外法律關繫上,依據《合同法》第49條,該代理行為有效;依據《民法通則》第63條,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因此B選項正確。

7. 表見代理的條件及法律效力如何

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如下:

(1)無權代理人並沒有獲得本人的授權。在表見代理的情況下,行為人未經授權而以本人的名義實施民事行為。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表見代理亦屬於廣義的無權代理的范圍。

(2)相對人主觀上須為善意、無過失。所謂主觀上是善意的,是指相對人不知道或不應當知道無權代理人實際上沒有代理權,所謂無過失,是指相對人的這種不知道並不是因疏忽大意或懈怠造成的。如果相對人明知行為人無代理權,或者應當知道行為人無代理權,卻因過失而不知,則他對無權代理行為亦負有責任,因此在法律上沒有必要對其進行保護。

(3)無權代理人與相對人所訂立的合同,本身並不具有無效和應被撤銷的內容。如果具有上述因素,顯然該合同應按無效和可撤銷的規定處理。

(4)須有使相對人相信行為人具有代理權的事實或理由。這一要件是以行為人與本人之間存在某種事實上或法律上的聯系為基礎的。這種聯系是否存在或是否足以使相對人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應依一般交易情況而定。

表見代理具有以下效力:

對本人來說,產生有權代理的效力,即在相對人與本人之間產生民事法律關系,本人應受表見代理人與相對人之間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的約束,享有該行為設定的權利和履行該行為設定的義務。本人不得以無權代理為抗辯,不得以行為人具有故意或過失為理由而拒絕承受表見代理的後果,也不得以自己沒有過失作為抗辯。

對相對人來說,既可主張狹義無權代理,也可主張成立表見代理。主張前者,他可向無權代理人追究責任,主張後者,他可向本人追究責任。

(7)表見代理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行為人沒有代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的,該代理行為有效。據此可以看出,表見代理的基本要件是:

1、行為人以被代理人名義與相對人簽訂合同。

2、相對人與行為人之間訂立合同應當符合和有效的要件要求。

3、客觀上須有足以使相對人相信行為人具有代理權的情形。

4、相對人必須是善意的,且無過失。

表見代理如何認定,關鍵之處在於對第3個要件的理解,即如何確定相對人有充分的理由認為代理人具有代理權。相對人的理由是相對人在主觀上的感受,通過某些事實,經過判斷,足以認為行為人是有代理權的人。但是,這種相對人的主觀判斷的確定標准,並不是主觀標准,而是客觀

8. 表見代理被告是誰

這個要看被告人找的代理是誰。
1、根據表見代理的法律規定,代理行為的後果由被代理人承擔。
所以,只要將被代理人作為被告即可。但是,出於避免風險的考慮,表見代理能否成立需要得到法院的最終判斷,故一般均會將被代理人和代理人作為共同被告,那麼無論是否成立均不會敗訴。
2、可以探討的一個問題是,如果原告未將無權代理人列為被告,表見代理中的被代理人可以要求將無權代理人列為第三人,以求擺脫自身的責任承擔。但是,恐怕不會得到法院的准許,法院會要求被代理人另行起訴。因為,表見代理問題的產生,在於無權代理人沒有償還或履約能力而起,若追加第三人,則必然違背原告起訴之本意,並且實質上的損害原告的權利。
3、以共同被告的方式起訴,如果表見代理成立,則無權代理人在本案中不承擔責任,被代理人承擔責任,但是對於案件受理費的分擔而言,由於原告訴請的瑕疵,應當承擔的份額會多一些。
當然,多數法官對於案件受理費的承擔的分配是讓人看不明白的。
(8)表見代理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表見代理: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二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仍然實施代理行為,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代理行為有效。表見代理,是指雖然行為人事實上無代理權,但相對人有理由認為行為人有代理權而與其進行法律行為,其行為的法律後果由被代理人承擔的代理。表見代理從廣義上看也是無權代理,但是為了保護善意第三人的信賴利益與交易的安全,法律強制被代理人承擔其法律後果。
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有以下四個:
1、須行為人無代理權。
2、須有使相對人相信行為人具有代理權的事實或理由。
3、須相對人為善意。
4、須行為人與相對人之間的民事行為具備民事行為的有效要件。

熱點內容
原自收自支法律服務所人員 發布:2025-02-12 01:55:49 瀏覽:76
刑事訴訟法的特點 發布:2025-02-12 01:44:07 瀏覽:465
附有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12 01:43:16 瀏覽:447
新刑事訴訟法全文下載 發布:2025-02-12 01:42:00 瀏覽:538
訴訟法考研試卷 發布:2025-02-12 00:13:19 瀏覽:230
2018年新婚姻法視頻 發布:2025-02-11 23:00:34 瀏覽:421
不動產證復印件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11 22:38:33 瀏覽:101
葉仙兒道德 發布:2025-02-11 22:38:21 瀏覽:892
民法總論案例選評 發布:2025-02-11 22:27:24 瀏覽:768
刑事訴訟法龍宗智 發布:2025-02-11 21:24:59 瀏覽: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