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公司違約承擔的法律責任
1. 分公司應該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公司法》第條第1款的規定: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78條規定:「被執行人為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不能清償債務時,可以裁定企業法人為被執行人。企業法人直接經營管理的財產仍不能清償債務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執行該企業法人其他分支機構的財產。」
分公司雖然不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在一般情況下不能作為獨立的被告來承擔責任,司法實踐多是分公司與總公司作為共同被告,判決共同承擔責任。但在執行的時候,一般是先執行分公司財產,不足在執行總公司。
但當分公司屬於其他組織的分類,有較強的償付能力的,應只以分公司為被告,民事責任由分公司承擔。根據《擔保法》司法解釋第124條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中國人民銀行《關於依法規范人民法院執行和金融機構協助執行的通知》第8條之精神,涉及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承擔民事責任時,只能以該分支機構為被告。若分公司有償付能力,仍一律以總公司為被告,既不便於當事人參加訴訟,也不便於法院審判,故原告堅持以總公司為原告的,也不予准許。原告在起訴時,只選擇分公司為被告的,只要分公司仍存續的,應予准許。只以分公司為被告時,雖然最終民事責任由總公司承擔,但總公司是案外第三人,人民法院不能裁定保全總公司的其他財產,也不能判決總公司承擔民事責任。裁判生效後,執行過程中發現分公司的財產不足清償債務的,可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78條的規定,執行總公司的其他財產,債權人的權利仍能得到保護。
希望有幫助
2. 分公司和總公司承擔連帶責任
法律分析:總公司要承擔責任。分公司是總公司的分支機構,不是獨立的法人組織,分公司違約行為要由其總公司承擔責任。總公司管理分公司,對所屬分公司在生產經營、資金調度、人事管理等方面行使指揮、管理、監督的權利,具有法人資格,可以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分公司是與總公司相對應的法律概念,是指在業務、資金、人事等方面受總公司管理,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分支機構。分公司在法律、經濟上沒有獨立性,屬於總公司的附屬機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十四條 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公司可以設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資格,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3. 分公司能否獨立承擔法律責任
《公司法》第十四條規定「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版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權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 公司可以設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資格,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民訴法的解釋中規定,分公司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分公司是公司的分支機構,但不能理解為辦事機構或者部門。
4. 分公司的法律責任由誰承擔
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總公司承擔。《公司法》明確了分公司民事責任的歸屬,即分公司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其一切行為的後果及責任由隸屬公司承擔。
【法律依據】
《公司法》第十四條,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
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
公司可以設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資格,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5. 分公司違法犯罪,應追究總公司還是分公司責任
分公司違法犯罪,應追究總公司還是分公司責任要分情況 :分公司沒有獨立的法人資格,以單位的分支機構或內設機構、部門的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亦歸分支機構或內設機構、部門所有的,應認定為單位犯罪。因此分公司的刑事責任與總公司有直接關系。但具體還要看總公司與分公司犯罪有無牽連。
法律分析
分公司違約,是起訴分公司還是起訴總公司,要看實際情況來定:因為,按照法律規定,只要條件許可的,您可選擇起訴分公司,也可以選擇起訴總公司,甚至選擇將兩者一並告上法院的。1、起訴分公司。當分公司不按照合同約定履行合同,或有其它糾紛的,按照相關規定,只要分公司,是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財產的,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參加訴訟。因此,當事人可以收集證據資料直接起訴相應的分公司。2、起訴總公司。按照規定,分公司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也就是說,分公司違約的其後果,最終必然由總公司承擔。既然總公司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那麼必然可以將總公司起訴到法院,進行追索賠償。3、一並起訴分公司和總公司
事實上,當分公司違約後,要是分公司沒有財產或無力承擔違約責任,必然是將分公司和總公司一並起訴到法院的,畢竟分公司始終是合同的相對人,也是違約當事人。其實,分公司違約了,該起訴誰,往往就是看分公司是不是合法成立、有沒有承擔違約責任的能力,都有,就起訴分公司,否則就一並起訴分公司和總公司。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十四條 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公司可以設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資格,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6. 分支機構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分支機構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產生的民事責任由法人承擔。法人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有:賠償損失、修理、重作、更換、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民法典》第七十四條
法人可以依法設立分支機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分支機構應當登記的,依照其規定。
分支機構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產生的民事責任由法人承擔;也可以先以該分支機構管理的財產承擔,不足以承擔的,由法人承擔。
第一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繼續履行;
(八)賠償損失;
(九)支付違約金;
(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一)賠禮道歉。
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
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7. 分公司法律責任由誰承擔
法律分析:分公司 不具有法人資格,其 民事責任 由公司承擔。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 經營管理 的財產不足以承擔保證責任的,由企業法人承擔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十四條 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公司可以設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資格,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8. 分公司負責人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分公司法人要承擔什麼責任?
關於分公司的法律地位及民事責任承擔。《公司法》第14條第1款:「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這一規定,明確了分公司民事責任的歸屬,即分公司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其一切行為的後果及責任由隸屬公司承擔。《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7條第3款規定: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經營管理的財產不足以承擔保證責任的,由企業法人承擔民事責任。該條第4款規定: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提供的保證無效後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由分支機構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企業法人有過錯的,按照擔保法第29條的規定處理。
由此可見,分公司不具備法律意義上的法人,所說的公司法人相當於負責人的地位。
分公司負責人在法律上一般不對外承擔責任,只是相當於總公司一個部門。《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四十五條的規定,分公司是指公司在其住所以外設立的從事經營活動的機構。分公司的登記事項包括:名稱、營業場所、負責人、經營范圍。相對於總公司而言,分公司在法律地位上相當於公司的一個職能部門,分公司的負責人則相當於部門經理。
《公司登記管理條例》規定,分公司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分公司的經營范圍一般不得超過總公司的經營范圍。故法律上,分公司的負責人的許可權亦受總公司的章程的約束,負責人亦需要遵守公司治理結構如股東會、董事會的決議。由於分公司在法律地位上,相當於總公司的一個職能部門,因此總公司以其自身名義授權分公司中非負責人作為簽約代表,並無不可。但是,由於被授權的分公司員工不是法定的代表人,可能會帶來如下法律風險:
1、 簽約許可權沖突的風險。由於分公司負責人在法律上有對外代表分公司進行簽約的權利,分公司負責人的簽字一般亦對分公司具有約束力。因此,若總公司將簽約權授予非負責人的其他員工,則需要明確約束或者禁止分公司負責人的簽約權,但此類約束只能在公司內部生效,對外不能對抗簽約相對方。
2、表見代理的風險。《合同法》第49條的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若總公司將簽約權授予非分公司負責人的其他員工,但該員工被終止代理權甚至與公司終止勞動關系後,總公司未及時告知交易相對方其無代理權的情況,該員工與交易方所簽合同仍然成立並有效。
分公司的負責人對分公司的經營活動負有法律上的責任,在公司發生經濟或者刑事案件風險時,依法需要承擔刑事或者行政上的責任。
總結來說,分公司是企業一個特別的存在,沒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因此也不存在法律意義上的法人,但是對外卻往往有獨立經營資格,關於分公司法人要承擔什麼責任,其中所說的分公司的法人也就是我們所知的負責人,依然對公司經營承擔一定的民事、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