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訊問筆錄丟失的法律責任
1. 法院的詢問筆錄泄漏後發生什麼
摘要 詢問筆錄,是司法人員在刑事訴訟活動中,就詢問證人、被害人的過程及內容所作的文字記錄。詢問筆錄可以作為證據使用。法律規定,詢問證人、被害人應當製作筆錄。詢問筆錄只是作為案件卷宗檔案的一部分,由被詢問人簽字確認後放入檔案,不放入被詢問人檔案,不會對被詢問人產生影響,如果依據筆錄而被認定違法犯罪的,將會計入檔案,產生影響。
2. 想問我指認嫌疑人,被公安局抓去了事隔多年,現在訊問筆錄沒有了
應該不可能,如果是時隔多年公安局可能把以前的檔案封存起來了,或者是怕麻煩不願意找出來而已。
3. 訊問筆錄的保存期限
訊問筆錄一般會永久保存。
一、詢問筆錄是司法人員在刑事訴訟活動中,就詢問證人、被害人的過程及內容所作的文字記錄。詢問筆錄可以作為證據使用。法律規定,詢問證人、被害人應當製作筆錄。
二、詢問筆錄是詢問證人與被害人事實情況的一種證據形式。它的作用就是證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因此,詢問筆錄只要反映了證人與被害人的真實情況就會被存檔。
三、筆錄記錄內容要清楚、全面、准確。對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不僅要記「七何」要素,還應該盡可能完整地再現原始犯罪過程;對犯罪嫌疑人供述認罪的情況要記,翻供辯解的也要記;態度老實的要記,態度頑固等不老實的也要記。
四、有回答的要記,拒絕回答、沉默的場面也要記;紀錄要如實反映犯罪嫌疑人供述的原意,不能隨意誇大、縮小或改變原意。
(3)十年前的訊問筆錄丟失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正文
這部分內容是訊問筆錄記錄的重點。根據訊問次數的不同,記錄內容也有所不同。第一次訊問時,要在第一部分依項訊問和記錄清楚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況。
包括姓名、曾用名、化名、年齡或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貫、文化程度、現住址、工作單位、職務與職業、家庭情況、社會經歷、是否受過刑事處罰或行政處分等情況。要與原案件材料認真核對,嚴防錯拘錯捕。另外,還要問清記明犯罪嫌疑人是否知道為什麼被拘留或被逮捕。
除第一次訊問外,以後的系列訊問可不再問基本情況。可直接進行第二部分訊問內容。
第二部分,要問清記明訊問的全部過程,記錄人首先要記清訊問人的提問,根據提問的中心問題,全面准確地記載犯罪嫌疑人關於犯罪事實的供辯。
這一部分內容要根據訊問的原過程准確清楚地證明犯罪的時間、地點、動機、目的、手段、起因、後果、證據、涉及到的人和事等,尤其是其中能說明案件性質的關鍵情節、有關的證據、有明顯矛盾的地方等重要情況,要注意准確清楚地記錄下來。
如果犯罪嫌疑人進行無罪辯解,要注意記清其陳述的理由和依據。此外,犯罪嫌疑人的認罪態度如何,也要准確地記錄下來。
尾部
訊問結束時,筆錄應交犯罪嫌疑人核對(沒有閱讀能力的要向其宣讀)無誤後,在筆錄的末尾由犯罪嫌疑人簽明對筆錄的意見:「以上筆錄我看過(或向我宣讀過),和我說的相符,」並在筆錄逐頁末尾右下角簽名(蓋章)或按指印。
如記錄有差錯、遺漏,應當允許犯罪嫌疑人更正或者補充,並在改正補充的文字上按指印。如果拒絕簽名(蓋章)或按指印,記錄員應在筆錄中註明。
4. 派出所把我兩年前的筆錄丟了,誰來擔負責任
公安機關將案件材料丟失,屬於嚴重失職,應當受到行政處分,可向監察部門控告.
故意傷害造成輕傷,涉嫌犯罪,如果嫌疑人沒有被取保候審的話,建議你到檢察院申訴,要求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
從實際出發,現在筆錄當然要做,但記得一定要在筆錄中說明丟失筆錄的情況,否則可能影響你將來的權益.
民事方面不知對方是否賠償你,訴訟時效目前對你不利
5. 公安機關詢問筆錄會自行銷毀嗎
公安機關詢問筆錄不會自行銷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二條訊問筆錄應當交犯罪嫌疑人核對,對於沒有閱讀能力的,應當向他宣讀。如果記載有遺漏或者差錯,犯罪嫌疑人可以提出補充或者改正。犯罪嫌疑人承認筆錄沒有錯誤後,應當簽名或者蓋章。偵查人員也應當在筆錄上簽名。犯罪嫌疑人請求自行書寫供述的,應當准許。必要的時候,偵查人員也可以要犯罪嫌疑人親筆書寫供詞。
第一百二十三條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可以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對於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應當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
錄音或者錄像應當全程進行,保持完整性。
第一百二十五條詢問證人,應當告知他應當如實地提供證據、證言和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要負的法律責任。
6. 沒有立案的筆錄有沒有法律效力
「沒有立案能不能做詢問筆錄」就是沒有立案能不能收集證據的問題。我認為在立案前是可以收集包括詢問筆錄在內的證據的。理由如下:
1、對某個涉嫌違法的行為立案是有條件的,僅僅憑舉報還不立案,還要核查屬實。更不能憑主觀認為「涉嫌」就立案。核查的過程就是取證的過程,有證據證明違法行為存在並可按一般程序給予處罰的才能立案。如:消保部門對某個經營者的產品進行抽樣檢驗,得到了檢驗不合格的《檢驗報告》,證明經營的產品不合格,就可以立案了。《檢驗報告》就是在立案前取得的證據。同理,立案前獲得的詢問筆錄也是證據,證明涉嫌違法的,詢問筆錄就是立案的依據.
2、《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第十八條「立案應當填寫立案審批表,同時附上相關材料(投訴材料、申訴材料、舉報材料、上級機關交辦或者有關部門移送的材料、當事人提供的材料、監督檢查報告、已核查獲取的證據等),由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負責人批准,辦案機構負責人指定兩名以上辦案人員負責調查處理。」就說明了核查取得的包括《詢問筆錄》在內的證據是立案的材料,獲取證據在前,立案在後。
第六十一條還規定「適用簡易程序當場查處違法行為,辦案人員應當當場調查違法事實,製作現場檢查、詢問筆錄,收集必要的證據,填寫預定格式、編有號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簡易程序就是不立案的行政處罰,明確規定可以收集包括詢問筆錄在內的證據。
3、《行政處罰法》並沒有對立案前能不能收集證據作出規定,只是對適用一般程序和簡易程序中應當遵守的程序作出規定,也就不存在違反《行政處罰法》規定的問題。執法人員行使調查取證的權利來源於法律的授權,
如《商標法》第六十二條規定:「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根據已經取得的違法嫌疑證據或者舉報,對涉嫌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進行查處時,可以行使下列職權: (一)詢問有關當事人,調查與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有關的情況;
(二)查閱、復制當事人與侵權活動有關的合同、發票、賬簿以及其他有關資料;
(三)對當事人涉嫌從事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活動的場所實施現場檢查;
(四)檢查與侵權活動有關的物品;對有證據證明是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物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可見,法律規定有舉報、涉嫌違法的就可以行使調查、取證的職權,而不是立案後才可以行使取證的職權。
7. 警察的詢問筆錄丟失負什麼責任
失職——政紀處分
瀆職——刑事處理
看後果及是否存在故意或過失,但詢問筆錄是針對證人的,丟了重新做一份就可以了,可能沒有什麼後果。
8. 我申請公安機關提交給我作詢問筆錄時的視頻,公安機關以一年了丟失,合法嗎
哦。正常公安機關辦案區只保留三個月的視頻。超過一年就頂沒了。而且這個視頻也不提供給你。只是如果你認為公安機關違法辦案了。可以提出。然後調視頻取證。這樣就防止說不清了
9. 關於訊問筆錄的
在立案前傳喚嫌疑人到案不能直接就使用訊問筆錄,應為詢問筆錄。
訊問筆錄是司法機關的司法人員在訊問被告人時製作的,記錄被告人的供述或辯解情況以及對被告人依法訊問情況的證據性文書。訊問筆錄是查明犯罪分子和案件真實情況,鑒別和印證其他證據的根據。它具有為辦案人員提供偵查線索,使辦案人員全面了解案情、搜集證據的作用。
訊問筆錄和詢問筆錄雖然有共同之處,但是,二者有明顯的區別:
一是含義不同;
二是記錄內容不同,訊問筆錄主要記錄被告人的供述或辯解,詢問筆
錄主要記錄證人、被害人和知情人所提供的證據、證言;
三是問話對象不同,訊問筆錄的對象是刑事被告人,詢問筆錄只對證人、被害人或知情人適用;
四是適用范
圍不同,訊問筆錄適用於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詢問筆錄則可以適用於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
訊問筆錄是在刑事立案後對犯罪嫌疑人收集證據的刑事偵查手段,因此,製作訊問筆錄一般都是要追究刑事責任(除非查明事實後撤案)。
不論是詢問筆錄和訊問筆錄,只要沒有成立刑事案件或者行政案件,該筆錄都只是調查資料,不會存檔,如果案件成立,就要作為證據材料存檔。也就是說,是否對將來參軍,錄警以及考公務員影響,取決於案件是否成立。
10. 我知道您很懂法律,向您提一個關於訊問筆錄方面的問題.
不成案的(即沒有做出任何處罰的治安詢問筆錄),按照行政機關檔案管理規定,保存時間為一年。屬於上半年製作的筆錄,年終開列目錄經所長和局檔案室審核簽字後統一銷毀,屬於下半年製作的筆錄列入第二年的銷毀計劃。如果在一年中,被詢問人又有違法犯罪事實,該筆錄不再銷毀,作為新案件的證據或者線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