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打錯錢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❶ 財務算錯賬給一員工多發了工資,員工已離職錢要不回來了,這個責任應該誰承擔
財務給公司員工發多了工資,員工早已離職,通常是到賬錯誤發生的人員承擔責任,如果金額巨大,用人單位可以向勞動者進行追討。
法律分析
勞動合同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2020年,勞動合同進入「無紙化」時代,延續30多年的紙質勞動合同將逐步進入電子化新時代。電子勞動合同與紙質勞動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勞動合同的主體即勞動法律關系當事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勞動合同的主體與其他合同關系的主體不同:其一,勞動合同的主體是由法律規定的具有特定性,不具有法律資格的公民與不具有用工權的組織不能簽訂勞動合同;其二,勞動合同簽訂後,其主體之間具有行政隸屬性,勞動者必須依法服從用人單位的行政管理。勞動合同有利於避免或減少勞動爭議。勞動合同明確規定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權利義務,這既是對合同主體雙方的保障又是一種約束,有助於提高雙方履行合同的自覺性,促使雙方正確行使權力,嚴格履行義務。因為勞動合同的訂立和履行有利於避免或減少勞動爭議的發生,有利於穩定勞動關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七十七條 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有關部門依法處理,或者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❷ 公司賬目會計下錯賬目,法人有什麼刑事責任嗎
公司賬目會計下錯賬目把人有什麼刑事責任嗎?一旦發生稅務方面的問題。或者版財務方面的問權題,如果問題很嚴重。涉及到法律問題,那麼法人要負法律責任。但是但是法人如果是不知情的情況下,那麼應該負間接責任。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謝謝!
❸ 會計算錯帳會坐牢嗎哪些情況下會計會坐牢
您好~會計算錯賬不會坐牢的,這個屬於計算錯誤。但是虛開發票,偷稅漏稅是面臨坐牢的風險的
❹ 因為會計的失誤造成公司損失,公司要求賠償怎麼辦
違法行為應承擔的責任
1、違反會計制度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違反《會計法》第四十二條規定,需要承擔的後果:責令限期改正、罰款、給予行政處分、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偽造、變造會計資料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情節較輕,社會危害不大,根據《刑法》規定,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根據《會計法》第四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予以處罰,具體包括:通報、罰款、行政處分、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情節嚴重。依照我國《刑法》的有關規定給予處罰。
3、讓別人編造假會計資料或隱匿、銷毀會計資料的法律責任。情節較輕,社會危害不大,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尚不構成犯罪的應當按照《會計法》第四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承擔後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其中的會計人員,五年內不得從事會計工作。情節嚴重的直接依照我國《刑法》的有關規定給予處罰。
4、《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四十七條 財政部門及有關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實施監督管理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4)會計打錯錢承擔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會計職責:
1、每個月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據原始憑證登記記賬憑證(做記賬憑證時一定要有財務(經理)有簽字權的人簽字後再做賬),然後月末或定期編制科目匯總表登記總賬(之所以月末登記是因為要通過科目匯總表試算平衡,保證記錄不出錯),每發生一筆業務就根據記賬憑證登記明細賬。
2、月末須注意提取折舊,待攤費用的攤銷等,若是新辦企業開辦費在第一個月全部轉入費用。計提折舊的分錄是借:管理費用或是製造費用,貸:累計折舊,這個折舊額是根據固定資產原值,凈值和使用年限計算出來的。月末還要提取稅金及附加(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等)由當地稅務機關決定。
3、月末編制完科目匯總表之後,編制兩筆分錄。第一筆分錄:將損益類科目的總發生額轉入本年利潤,借:主營業務收入(投資收益,其他業務收入等)貸:本年利潤。第二筆分錄:借:本年利潤貸: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成本等)。
轉入後如果差額在借方則為虧損不需要交所得稅,如果在貸方則說明盈利需交所得稅,然後做記賬憑證,借:所得稅費用;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借:本年利潤,貸:所得稅費用,所得稅雖與利潤有關,但並不是虧損一定不交納所得稅,主要是看調整後的應納稅所得額是否是正數,如果是正數就要計算所得稅,同時還要注意所得稅核算方法。
❺ 會計做內部帳時計算錯誤,最終導致公司虧損1600萬,會計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這種責任更多是公司內部的責任,雖然只是計算錯誤,但畢竟是工作上的疏忽和錯誤,公司還是可以根據情況予以處罰。
公司虧損也好,盈利也好,會計是沒有直接責任的。
❻ 會計做錯帳需要付什麼責任
如果沒有什麼財產損失,財務作錯帳應及時更正,當期不及更正的,應用紅字沖銷等會計更正方法來解決。人沒有不犯錯的!
❼ 財務打錯款有責任嗎
摘要 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賠償,具體標准不同。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
❽ 會計賬務處理錯誤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如果因做賬錯誤,給單位帶來損失,一般會受到單位內部紀律的追究。如果錯誤是故意的,並且造成國家稅款損失,稅務機關會依法追究責任,對做假賬的,稅務機關還可以提請財政部門吊銷會計人員的會計證。
❾ 會計如果算錯了,怎麼辦有什麼後果嗎
錯賬誰都有可能發生,錯賬與假賬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錯賬是客觀的,即不是主觀要內錯誤,可能是理容解問題,也可能是資料歸集問題,這種情況只要改正就可以了,會計不承擔法律責任。
如果是假賬,同時企業或個人得到好處,如漏稅、貪污等,等於是犯法,如果受人指使,指使人承擔主要責任,會計承擔次要責任。
只要遵紀守法,認證工作,沒有什麼風險。
❿ 財務打錯款是否需要付全責,公司要求賠償的話是否要全額賠償
財務打款是職務行為,如果打錯款,公司應即時配合追款,至於款項追回後,也要按內部管理制度進行追責。即使款未追回,讓經辦人全額賠償也是不合理的。
法律分析
如果是真是一個人造成的失誤,那就要看是有意還是無意了,法律規定很明確——如果勞動者故意造成用人單位損失的,可要求全額賠償全部損失;如果勞動者重大過失造成用人單位損失的,可要求限額賠償,而無需賠償全部損失;如果勞動者並沒有過失或者僅存在輕微過失,則無需賠償。主觀有意還是無意其實很難判斷,我們假設是題主一個人把錢轉出去了,沒有申請,沒有審批,對方是個老賴,造成損失後還要離職走人,很難說老闆會不會懷疑你是有意為之。
所以這時候最好的辦法是積極解決問題,想辦法把損失降到最小,即使沒有成功,但主觀故意的嫌疑可以免除。
勞動法也明確說了「如果勞動者重大過失造成用人單位損失的,可要求限額賠償,而無需賠償全部損失」。所以要求你全賠的可能很小,賠一部分的可能是有的,至於到底多少和老闆的心情有關,這時候表現好點,最好不要惹怒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