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辱罵後打人法律責任
Ⅰ 辱罵他人應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一般的辱罵行為法律實踐中不會追究,如果情節嚴重的話可能構成侮辱罪。回
達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構成民法答上的侵權行為。
誹謗罪(刑法第246條),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所以不可能構成誹謗罪。
Ⅱ 故意罵人 需要負 法律責任嗎
罵人如果產生了法律後果,是要承擔法律責任。如果是當眾辱罵,其行為就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第條2項的規定,涉嫌公然侮辱他人,依法你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要求追究其治安行政責任。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根據《刑法》刑法第246條的規定,涉嫌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節嚴重的,應予立案。如果在公共場合,公然侮辱他人,造成嚴重後果,則是觸犯了刑法規定的侮辱罪。比如一幫人在大街上罵一女孩子是破鞋,女孩子受不了,精神恍惚得了精神病,那麼罵人的人就要受到刑事處罰。
(2)故意辱罵後打人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一般性的朋友鄰里因糾紛而罵人,社會危害性小,都不會達到侮辱罪的程度;有很特殊的人很記仇的那種人,你惹他一次,他就天天見你就罵,或者在大街牆壁上寫罵你的話,甚至在網路上編造丑惡事實罵你,那麼他的行為就觸犯刑法了。
當自己被罵時,看情況分別對付,情節輕微的,和他理論,用文明的語言回擊他,如果對方不依不饒不堪入耳,最理智的做法是報警,讓公安對他進行教育,一般給予警告或罰款。
由罵人引起的打架,先動手的肯定不對,如果打成輕傷,構成刑事案件,先動手的肯定要承擔一定責任,後動手的可以辯護正當防衛,這樣責任就相對輕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網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國人大網
Ⅲ 如果被他人的侮辱性言論激怒,動手打人,打了一巴掌,沒有構成身體傷害,這樣在法律上怎麼算
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可能會受到治安處罰。
如果行為人能夠向受害人賠償道歉取得諒解,而且你是被人言語侵犯,是對方過錯在先,警方可以免除處罰。如果行為人行為惡劣,可能會受到治安處罰。但對方侮辱性言論如果是情節嚴重,你還可以告他(她)侮辱或誹謗罪。
相關法律規定:
1、《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 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
(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2、《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3、觸犯《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3)故意辱罵後打人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侮辱罪表現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民事侵權侮辱行為與侮辱罪如何認定如下:
(1)行為的嚴重程度不同。
構成侮辱罪的必須是「情節嚴重」的行為;民事侵權的侮辱行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第1款規定,僅限於「造成一定影響」的侮辱行為。
(2)行為的對象不同。
侮辱罪的對象只能是自然人;而民事侵權侮辱行為的對象可能為法人。《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法人享有名譽權」;「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第2款規定:「以書面、口頭形式詆毀、誹謗他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侮辱法人的名譽可以構成民事侵權行為,而不構成侮辱罪。
(3)對行為人主觀過錯的要求不同。
侮辱罪的行為人主觀上必須是直接故意:而民事侮辱侵權的行為人主觀上有故意,也有過失。即民事侵權行為人只要有過錯,並在客觀上造成了對他人人格、名譽的損害,就應承擔名譽侵權的法律責任。
Ⅳ 辱罵,人身攻擊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惡意人身攻擊,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的,構成侮辱罪的,予以立案追究。情節輕微的,不以犯罪論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第九十八條 本法所稱告訴才處理,是指被害人告訴才處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人民檢察院和被害人的近親屬也可以告訴。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4)故意辱罵後打人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民事侵權侮辱行為與侮辱罪的界限
(1)行為的嚴重程度不同。構成侮辱罪的必須是「情節嚴重」的行為;民事侵權的侮辱行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第1款規定,僅限於「造成一定影響」的侮辱行為。
(2)行為的對象不同。侮辱罪的對象只能是自然人;而民事侵權侮辱行為的對象可能為法人。
《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法人享有名譽權」;「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第2款規定:「以書面、口頭形式詆毀、誹謗他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侮辱法人的名譽可以構成民事侵權行為,而不構成侮辱罪。
(3)對行為人主觀過錯的要求不同。侮辱罪的行為人主觀上必須是直接故意:而民事侮辱侵權的行為人主觀上有故意,也有過失。即民事侵權行為人只要有過錯,並在客觀上造成了對他人人格、名譽的損害,就應承擔名譽侵權的法律責任。
Ⅳ 故意辱罵他人,應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辱罵他人的治安處罰,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如果罵的內容屬於虛構,可以構成侵犯名譽權,能構成誹謗或者侮辱,可以起訴到法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Ⅵ 故意打人法律怎麼處理
故意打人法律處理如下:
1、 毆打他人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情節較輕的可按照治安管理處罰,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並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2、如果故意打人涉及故意傷害罪的,可按刑事處罰,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行為人為尋求刺激、發泄情緒、逞強耍橫等,無事生非應當認定為尋釁滋事,但矛盾系由被害人故意引發或者被害人對矛盾激化負有主要責任的除外。行為人因婚戀、家庭、鄰里、債務等糾紛,實施毆打、辱罵、恐嚇他人或者損毀、佔用他人財物等行為的,一般不認定為尋釁滋事,但經有關部門批評制止或者處理處罰後,繼續實施前列行為,破壞社會秩序的除外。行為人認罪、悔罪,積極賠償被害人損失或者取得被害人諒解的,可以從輕處罰。犯罪情節輕微的,可以不起訴或者免予刑事處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組織他人出賣人體器官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未經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的器官,或者強迫、欺騙他人捐獻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違背本人生前意願摘取其屍體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違反國家規定,違背其近親屬意願摘取其屍體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三百零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Ⅶ 被人辱罵後打他會承擔什麼後果
1、法律只保護合法的維權方式,被他人公然侮辱並非己方當事人可以故意傷害對方身體的法定理由。被辱罵的當事人,可以使用手機記錄對方的侮辱行為後報警,依法維護己方的合法權益。卻選擇了十分不理智的錯誤行為,故意傷害對方身體,因此,罵人者應依法承擔其應當承擔的責任,但是因為被罵就去毆打對方的打人者,亦應當承擔相應的行政處罰甚至刑事處罰的責任。
2、故意傷害他人身體,導致受害人輕傷二級或以上,依據刑法234條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故意傷害他人身體,導致受害人輕微傷或不足輕微傷,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43條依法追究行政違法責任。
4、鑒於受害人辱罵在先,可以認定其對於自身的損害負有一定的過錯,違法或犯罪嫌疑人可以依法要求減輕賠償責任,同時可以依法要求減輕行政處罰或刑事處罰的責任。
5、至於受害人公然侮辱打人者的問題,應依法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42條追究行政違法責任。處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6、如果罵人者公然侮辱他人,達到情節惡劣的情形,例如,強令受害人爬過自己的胯下,當眾撕扯受害人衣物、給受害人戴破鞋、綠帽遊街,給受害人臉上或嘴上塗抹糞便等情形的,已經構成公然侮辱他人,情節惡劣的情形。
受害人可以依據刑法246條發起刑事自訴,追究相關的公然侮辱他人的犯罪嫌疑人刑事責任。
7、所謂公然侮辱,是指當著第三人或公眾的面,或者利用不特定的,可以讓第三人或公眾知曉的方式,以貶損受害人人格尊嚴為目的,所實施的侮辱行為。
8、受害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追究公然侮辱他人的違法或犯罪嫌疑人相應的責任後,要求其承擔合理的民事賠償責任,一般以停止侵害、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為原則,如果受害人受到了較為嚴重的心理創傷,涉及精神損害的,可以主張合理范圍內的精神損害賠償主張,如果未達到的,則人民法院一般不會支持精神損害主張。
司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34條、246條
司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42條
司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120條、134條
司法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精神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條、8條
Ⅷ 對方罵人在先,引起我先動手打人,怎樣判定責任
故意毆打他人應當承擔法律責任,但對於被侵害人有過錯或對矛盾激化負有責任的,一般可從寬處罰。
故意傷害、毆打他人身體經鑒定構成輕傷的,涉嫌構成故意傷害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不構成輕傷的,處治安處罰。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並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並處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
(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14周歲的人或者60周歲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8)故意辱罵後打人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一、作為量刑情節的被害人過錯要件:
1、被害人實施了先行不當行為:被害人本人出於故意或者過失的心理態度,實施了違反法律法規、道德規范和公序良俗,損害被告人的正當法益或社會公共利益的不當行為。
2、被害人侵犯了被告人的正當法益或社會公共利益。
3、先行不當行為與犯罪行為之間存在關聯性:
A、利益關聯性:是指被害人不當行為侵害的正當法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與被告人相關,並且足以引發被告人的報復行為;
B、時間關聯性:是指不當行為發生或者持續時間與犯罪行為發生的時間間隔較短,即犯罪行為應發生在不當行為正在進行中或者結束後不久。
二、被害人過錯從寬處罰幅度:
1、被害人明顯過錯的從輕比例般為減少基準刑的20-30%;
2、被害人一般過錯的從輕比例一般為減少基準刑的20%以下。
Ⅸ 辱罵毆打他人要付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辱罵毆打他人,根據造成的後果可能會承擔刑事責任、行政責任、民事賠償責任。
致使受害人受傷,經鑒定達到輕傷以上的,構成故意傷害罪,依法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量刑。達不到輕傷標準的構不成故意傷害罪的,按治安案件處理。不管追究行凶的刑事責任還是行政責任,受害人都可以提出民事賠償要求。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 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並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並處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
(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14周歲的人或者60周歲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Ⅹ 被他人辱罵後還手打人
法律分析:應當依法處理,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進行法醫鑒定,如果輕傷就涉嫌故意傷害罪,應當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是輕微傷,只能進行行政處罰,進行行政拘留、罰款。如果打人者積極賠償,取得被害人的諒解書,可以判緩刑。打架也喝酒沒有關系,喝酒後打架一樣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十條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