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刑事案件中自認的法律效力

刑事案件中自認的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2-04-23 09:12:12

① 在日常對話中承認,但是在法庭上不承認,是否以法庭為准民事官司中是這樣嗎謝謝。

以證據為准,當事人在法庭的陳述也是證據(證明事實存在)的一種。當有其它證據足以推翻其法定的陳述或辯護主張時,法庭不會採信其陳述與辯護主張。

② 被告已經在法院開庭時承認欠款數額屬實,他是否還可以翻供

被告屬於自認,一般是無法翻供,除非能提供證據證明新的主張。

自認是指當事人一方承認對方當事人所主張的不利於自己的事實為真實明確表明其真實性的陳述,
所謂自認的法律效力,是指一旦訴訟當事人對有關事實或訴訟請求作了承認,對有關當事人和法院所產生約束力。即一方當事人對於他方當事人所主張不利己的事實,在訴訟中自認為真實的一種陳述。一方當事人主張的事實一旦被對方當事人自認,就無須對事實進行舉證,即免除其舉證責任。法官也受該自認事實的約束,必須以該自認事實為基礎作出裁判,不能作出與自認事實相反的事實認定。
一般說,訴訟中的自認將產生以下幾個方面的效力:
1、直接拘束自認者效力,免除事實主張的一方當事人的舉證責任。
2、對自認的一方當事人具有拘束力。即除有法律的特別規定外,作出自認的一方當事人不得任意撤銷自認。
3、對法院具有拘束力。即對當事人自認的事實,法院應予確認並將其作為裁判的基礎,而無需再另行調查證據。

③ 已經列為刑事案件自己承認了一些事會怎麼樣

如果是偵查機關沒有掌握的犯罪事實就是自首,如果是已經掌握了線索是坦白。

④ 刑事訴訟中存在自認嗎

刑事訴訟中自認只是證據的一種,民事訴訟如果自認就可以定案,刑事案件就不行還需要其他證據來證明。

⑤ 自認的刑事案件,有證據證明不屬實,怎麼維權了

1.《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規定: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這就是「不得強迫自證其罪」原則。
2.如果存在上述情形,可以向檢察院控申科提出控告,要求依法辦案或者追究違法辦案人的責任;
3.如果是行為人自願為之,那麼應當主動向偵查機關說明,提交真實的證據。不過,有可能會因妨害公務行為被治安處罰。
祝如願,望採納,謝謝!

⑥ 有人說:「在民事訴訟中,所有的事實都可以使用自認」。對嗎為什麼

一定程度上是對的。
首先,自認當然不等同於「我說什麼就是什麼是對的」。自認是對對方所陳述的事實的承認,並且一般情況下是對自己不利的。比如甲說乙欠了他錢,乙一開始不承認,然後訴至法院,乙未抗辯,反而承認「沒錯,我是欠了甲錢」,這屬於自認。自認的范圍限於對方提出的內容之內。比如甲說乙欠他錢並打傷了他,乙說只欠了錢,沒有打甲,那麼乙只自認了欠錢這部分。
以上用了大白話,不能跟教科書的原話比,湊合看吧。

然後,民事訴訟是平等主體間關於債權和身份的糾紛(任何民事訴訟都可以歸結到債權和身份的問題上來),並且,民事訴訟是作為民事糾紛的終極解決手段來使用的。如果在民事訴訟之前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了「自認」,那麼這一部分就可以被認定為事實,從而不產生民事訴訟。
民事訴訟的目的是「定份止爭」,「自認」無疑是使雙方民事糾紛消除的重要條件。所以一般情況下,自認的內容可以被認定為事實。
當然,採信「自認」的事實有時需要兼顧社會影響和公平等方面,具體我這里就懶得舉例了,太麻煩-_-,感興趣的話建議你搞本民事證據學教材來看看
刑事訴訟中自認一般不能作為完全的事實認定,如果你感興趣的話自己去翻翻刑事證據學教材吧,打字累了:)

⑦ 自認的法律效果如何

自認是指當事人一方承認對方當事人所主張的不利於自己的事實為真回實明確表明其答真實性的陳述,
所謂自認的法律效力,是指一旦訴訟當事人對有關事實或訴訟請求作了承認,對有關當事人和法院所產生約束力。即一方當事人對於他方當事人所主張不利己的事實,在訴訟中自認為真實的一種陳述。一方當事人主張的事實一旦被對方當事人自認,就無須對事實進行舉證,即免除其舉證責任。法官也受該自認事實的約束,必須以該自認事實為基礎作出裁判,不能作出與自認事實相反的事實認定。
一般說,訴訟中的自認將產生以下幾個方面的效力:
1、直接拘束自認者效力,免除事實主張的一方當事人的舉證責任。
2、對自認的一方當事人具有拘束力。即除有法律的特別規定外,作出自認的一方當事人不得任意撤銷自認。
3、對法院具有拘束力。即對當事人自認的事實,法院應予確認並將其作為裁判的基礎,而無需再另行調查證據。

⑧ 訴訟上的自認和訴訟外的自認的區別

所謂訴訟上的自認即當事人或其訴訟代理人在法庭辯論或准備程序中,向法院表示承認對方所主張的事實為真實的;而訴訟外的自認則是在法庭外作出的接受對方所提出的事實的意思表示。
訴訟中的自認與訴訟外的自認在法律效力、撤銷或反悔的條件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訴訟中的自認具有免除一方當事人的舉證責任的效力,而且對作出自認的人和人民法院均具有約束力,當事人作出自認後不具法定條件和程序不得撤銷,人民法院應依據當事人自認的事實而不是此後查明的事實作為裁判的依據。而訴訟外的自認則沒有上述效力。

⑨ 被告人自願認罪,擬制自認本身是證據嗎

2019 年《證據規定》第四條

第四條一方當事人對於另一方當事人主張的於己不利的事實既不承認也不否認,經審判人員說明並詢問後,其仍然不明確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視為對該事實的承認。

原2001 年《證據規定》相關條文

第八條第二款對一方當事人陳述的事實,另一方當事人既未表示承認也未否認,經審判人員充分說明並詢問後,其仍不明確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視為對該項事實的承認。

【釋義】

本條是關於擬制自認規則的規定,對2001 年原《證據規定》第八條第二款規定進行了文字部分的調整。擬制自認是自認體系的重要部分,主要解決在訴訟活動中當事人故意迴避對方當事人或者法官對案件事實詢問的問題。

擬制自認規則的設置,主要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十三條第一款,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以及由此衍生的當事人應當就案件事實向法官做如實陳述的法定義務。

擬制自認的規則在民事案件的審理中,起到了有力遏制虛假陳述的作用。與人民法院傳喚當事人本人到庭陳述,以及傳喚證人到庭當面對質的訴訟手段結合使用,通過「組合拳」的方式幫助法官去偽存真,對原本撲朔迷離的案情撥繭抽絲,以查明事實。在司法實踐中,經常會使用雙方當事人到庭質證、對質的方式查明一些難以保留證據的案件事實。

如:在婚姻家事訴訟中,很多案件事實如果沒有當事人的陳述,沒有當事人的當面對質是難以查明的。在日常的生活中,人們基本不會刻意的保留證據,一些生活場景,也不可能刻意去找沒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在場見證。此時,當事人的陳述對法官查明案件基本事實而言,就顯得極為重要。

【釋疑】

民事訴訟中,當事人有無絕對意義上的「沉默權」?

一些當事人在面對對方當事人的質疑,或法官對案件事實的詢問時採取沉默的態度。或許有人會提出疑問,在刑事訴訟中刑事被告人享有沉默權,是不是民事案件中當事人也可以享有沉默權,這個問題值得研究。

從法律後果上講,民事訴訟中當事人並不享有嚴格意義上的沉默權,因為在配合其他案件證據進行案件事實認定的過程中,如果在法官再三詢問下,特別是在法官對當事人保持沉默、態度曖昧的庭審表現明顯不滿,並明確釋明可能適用擬制自認及其法律後果的情況下,當事人如果繼續保持沉默,將導致嚴重的法律後果——視為對於己不利事實的承認。

在訴訟活動中,許多律師並未准確把握擬制自認規則的適用,在法官詢問當事人是否有問題發問的環節時,律師直接表示沒有問題詢問。實際上,完全可以通過設計一些問題,特別是提示法官,在對方當事人拒絕回答時,應當採用擬制自認的方式解決沉默、避而不答及不誠信訴訟的問題。這種訴訟策略是非常有效果的,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證法官對案件事實查明的深度。

當然,擬制自認規則適用有 重要的前提,即 法官要進行明確的釋明,同時啟動對表態不明的事實再次詢問。

【相關規定】

民事訴訟法

第十三條第一款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熱點內容
教育法學案例 發布:2025-02-11 17:45:19 瀏覽:198
鎮公共法律服務 發布:2025-02-11 17:11:04 瀏覽:512
湖南省耒陽市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2-11 16:58:13 瀏覽:970
立水橋律師 發布:2025-02-11 15:58:04 瀏覽:364
就業證明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11 15:45:57 瀏覽:126
法學概論下載 發布:2025-02-11 15:32:58 瀏覽:435
大連市勞動法產假規定 發布:2025-02-11 15:29:11 瀏覽:605
廣西社區矯正條例 發布:2025-02-11 14:58:38 瀏覽:250
農民工維權法律知識講座信息 發布:2025-02-11 14:52:20 瀏覽:498
行政法適用從舊兼從輕 發布:2025-02-11 14:09:13 瀏覽: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