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社保掛號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社保掛號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時間: 2022-04-23 09:14:00

❶ 社保關系掛靠協議(個人掛靠公司買社保)

這只是個手續憑據問題,不復雜。你可以用一句話就行:因某些原因,某人關系從X年X月X日起掛靠X公司,凡一切發生在某人身上的事,包括各種糾紛等,均與X公司無關,一切責任由某人承擔。本協議一式兩份。加上落款、日期就可以了。呵呵

❷ 掛靠公司交社保合法嗎

不合法,因為雙方沒有建立勞動合同關系,而是通過掛靠代理公司來繳納社保,這是政策不允許的。不過,你可以找正規的、有資質的人力資源公司代繳,像泛亞人力旗下的「易社保」就有社保代繳業務。
泛員網提供全國300+城市社保落地服務,HR只需提交需求;增減員、報銷、轉移、申領等均實現在線操作,無需線下對接。

❸ 社保掛靠到底是否違法為什麼呢

社保掛靠可能是違法的,雖然社保法中沒有明確的禁止用人單位為不是該公司的員工繳納社保費用,但在掛靠的過程中用人單位會偽造這個員工的信息,所以小編認為社保掛靠有可能是違法的行為,不過不同地方的規定是不一樣的,具體要以當地的規定為准。

最後,為了在退休後領取了養老金,小編建議不要斷繳社保。

❹ 社保掛靠合法嗎

現在掛靠社保即自己本人沒有在該公司上班只是讓別人代買社保是有很大風險的事情,除非是你在一家公司工作、這家公司把社保業務外包給專業的人資勞務公司去購買;目前已經發生好幾起掛靠社保被追究責任的了;建議分清楚實際情況,也可以查詢下bj社保掛靠追究責任的案例看看。

❺ 個人社保掛靠單位是否違法

根據《社會保險法》,用人單位應自用工之日起30內為其職工向社保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保登記。未辦理社保登記的,由社保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社保法雖然沒有明確禁止用人單位為「非員工」繳納社保費用,但掛靠過程中,企業會偽造工資表和單位員工花名冊等勞動關系材料,這些是違法行為。另外個人掛靠也存在風險。

(5)社保掛號協議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個人參加社保能夠得到社會最基本的保障,是非常有必要的:

1、只能參加養老、生育、醫療保險三險,不能參加工傷、失業險。

2、被保險人初次繳費6個月後發生的大病醫療費用,方可享受大病醫療保險待遇。參加大病醫療保險的被保險人須連續繳費,不應間斷。逾期三個月未繳費的,視為間斷。間斷前連續繳費滿5年並沒有報銷過大病醫療費的,其再次繳費的時間前後相加連續計算。

繳費不滿5年或雖滿5年但享受了大病醫療保險待遇的,其再次繳費時,6個月以後發生的大病醫療費用,按本辦法的規定享受大病醫療保險待遇。 並且,只報銷一次性住院的醫療費用超過1300元的,門急診費用不予報銷。

❻ 掛靠別人公司來買社保有什麼風險

即使不上班,要交社保也需要正式的勞動合同,而這樣一份勞動合同的存在使得掛靠方有可能與公司發生工傷領域的糾紛(在別處造成的職業病跑你這里要求報銷),有了公司雇員的名義,有時候一些商業犯罪會牽連到公司。另外如果掛靠人自己拿手續去交社保,手頭需要單位公章證明,這玩意兒丟失或者被仿會有風險,而如果全權委託公司代繳,那麼由於錢數的多少也可能有糾紛(由於政策變動可能造成費率的變動)。
當然了,如果掛靠人跟公司擁有者有足夠深厚的互信或者交情,以上都不算大事。

❼ 為他人掛靠社保有什麼風險

掛靠別人公司繳納社保,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會給企業和個人帶來不良後果,例如罰款等。

當企業注銷或個人「跑路」後,勞動者很難追回社保費。另外,掛靠者認為掛靠行為「拿不上檯面」,多半不敢主動維權,這也助長了不良中介或者掛靠公司的氣焰。

(7)社保掛號協議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掛靠的小企業中,人力資源工作人員多兼任會計,事多繁雜,極有可能出現斷繳、漏繳的情況,參保者切勿選擇違法途徑參保。隨著社會徵信系統的完善,參保人騙保失信,也會對其個人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如果掛靠者會被中介騙財,還需要承擔斷繳風險。被掛靠的企業也會面臨被「非員工」騙取薪資、福利待遇被取消的風險。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工會新聞網-「非員工」掛靠企業繳社保,誰佔了誰便宜?

❽ 通過掛靠辦理社保算違法嗎

違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6條解釋: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金或者其他社會保障待遇的,屬於刑法266條規定的詐騙公私財物行為。

條例》第六十一條規定,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冒用他人證件、虛構勞動關系等手段辦理社會保險業務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予辦理,將有關情況記入其信用檔案;情節嚴重的,處涉案金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虛構勞動關系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還已騙取的社會保險待遇,並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拓展資料:

【相關條款】

《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規定辦理社會保險登記,如實申報並按時全員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有下列行為:

(1)瞞報、漏報社會保險費繳費基數、人數,或者以發放補貼、簽訂協議等形式拒不履行社會保險登記、繳費義務;

(2)通過虛構勞動關系、偽造證明材料等方式獲取社會保險參保和繳費資格;

(3)偽造、變造個人檔案材料、身份證明、病歷資料、鑒定意見、支付憑證、信息數據等,騙取社會保險待遇;

(4)違反規定重復領取社會保險待遇;

(5)冒用他人身份和社會保險證明騙取社會保險待遇;

(6)出借本人社會保險證件協助他人或者單位騙取社會保險待遇;

(7)隱瞞喪失領取條件的事實,領取社會保險待遇;

(8)其他侵害社會保險基金安全的行為。

《條例》第三十八條規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在辦理案件時發現單位和個人涉嫌社會保險欺詐犯罪的,應當依法向同級公安機關移送案件。

❾ 掛靠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1)掛靠人和被掛靠人之間的掛靠合同法律關系。
掛靠人與被掛靠人之間引起糾紛的主要原因是拖欠工程價款或者管理費,即因被掛靠人拖欠掛靠人的工程價款、被掛靠人拖欠掛靠人的管理費/承包費等而發生。因為在掛靠中,掛靠人通常是以被掛靠人名義與發包人發生工程款交付結算關系,發包人先把工程款撥付到被掛靠人名下,再由掛靠人到被掛靠人處領取,這樣被掛靠人掌握了工程款的主動權,而掛靠人處於被動地位,因被掛靠人不按雙方之間的協議支付工程款引起糾紛。另外一類糾紛是追償權糾紛,因為在掛靠合同中往往會約定,若因掛靠人的過錯導致被掛靠人受損的(包括但不限於向建設單位、材料設備供應商、僱用人員支付違約金、賠償金等),被掛靠人可以在承擔相關責任後向掛靠人追償,即基於掛靠合同關系,被掛靠人行使追償權而發生的糾紛。
根據前述《建築法》第26條第(2)款、《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25條第(2)款規定可知,法律法規明確否定了掛靠行為的合法性。據此,掛靠雙方當事人簽訂的掛靠協議因其違反了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而歸於無效。對於無效的合同,合同法規定對因無效合同而取得的非法利益應予沒收。所以,對被掛靠人取得的管理費等應依法被沒收。
然而,雖然掛靠合同無效,但對於被掛靠人拖欠掛靠人工程價款的情形(實際上涉及到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也是無效的,後面會談到。),應區分為兩種情況來處理,一是如果工程竣工驗收合格的,掛靠人要求被掛靠人支付工程價款的,應予支持;二是如果工程竣工驗收未合格的,掛靠人要求被掛靠人支付工程價款的,不予支持。為什麼要按以上兩種情況來區別對待處理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2條規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但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承包人請求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價款的,應予支持。」第3條第1款第(二)項規定,「修復後的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不合格,承包人請求支付工程價款的,不予支持。」以上兩條規定了建設工程合同無效的前提下,對於承包人要求支付工程價款的,分為兩種情形處理:一是工程竣工驗收合格的應予支持,二是工程竣工驗收不合格的不予支持。這兩條規定實際上淡化了合同的效力,即不以合同是否有效為依據,而是以工程竣工驗收是否合格為依據,驗收合格的就予以支持,驗收不合格的就不予以支持。雖然這兩條規定的是發包人與承包人之間的關系,但其對掛靠人與被掛靠人之間也應當是適用的。
(2)發包人與承包人(被掛靠人)的建築工程承包合同法律關系。
從表面上看,該合同承包人(被掛靠人)具有符合建設活動要求的相應資質條件,其合同主體符合法律規定,發包人與承包人(被掛靠人)之間簽訂的建築工程承包合同合法有效。但實際上,承包人(被掛靠人)並不是實際的施工人,而是將其企業名稱、公章、資質證明出借給掛靠人,由掛靠人實際施工並履行合同相關義務,顯然,其行為違反了《建築法》第26條第(2)款、《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25條第(2)款的規定和《合同法》有關條款的規定,因此,雙方簽訂的建築工程承包合同無效,被掛靠人與掛靠人應對發包人因此遭受的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若發包人在知情的情況下仍與該被掛靠人簽訂合同的,則發包人也有過錯,應當承擔相應的過錯責任。至於發包人與承包人(被掛靠人)之間拖欠的工程價款,應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第三條的規定來處理,即以工程是否驗收合格來區分處理。工程驗收合格的,則支持承包人(被掛靠人)向發包人支持工程價款的請求;工程驗收不合格的,則不支持承包人(被掛靠人)向發包人支付工程價款的請求。另外需要強調的是,由於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被掛靠人作為承包人的「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將無法行使,因為合同有效,是擁有和行使該項權利的基礎。
(3)發包人與實際施工人(掛靠人)的法律關系。
根據合同相對性原則,合同的權利義務只在合同當事人之間產生,只對合同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而不及其他人。由於發包人與實際施工人(掛靠人)之間不存在合同關系,不是合同當事人,兩者似乎沒有法律關系,但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的規定卻突破了合同相對性原則。該《解釋》第25條規定,「因建設工程質量發生爭議的,發包人可以以總承包人、分包人和實際施工人為共同被告提起訴訟」,實際施工人應包括掛靠人,因此發包人也可以向掛靠人主張權利。該《解釋》第26條第2款規定,「實際施工人以發包人為被告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轉包人或者違法分包人為本案當事人。發包人只在欠付工程價款范圍內對實際施工人承擔責任。」據此,發包人拖欠工程價款的,掛靠人向發包人主張權利的,發包人應在其欠付范圍內承擔付款責任。
(4)供應商與被掛靠人、掛靠人的買賣合同法律關系。
實踐中,因材料及設備采購引起的與供應商的買賣合同糾紛,也是掛靠法律關系中比較普遍和復雜的糾紛。如果在工程施工過程中,被掛靠人嚴格把自己排除在材料采購過程外,既不以自已名義與供應商購買材料,也不向掛靠人購買材料的供應商支付貨款,與供應商不發生任何的經濟關系。那麼,掛靠人做為實際施工人,其與供應商因買賣合同關系而發生貨款拖欠糾紛,根據合同相對性原理,供應商只能要求掛靠人支付欠款,而不能向被掛靠人要求支付欠款。另外,如果被掛靠人以自己名義與供應商簽訂材料買賣合同,自行付款,由此產生貨款糾紛,應按買賣合同關系來處理。但實際上,在很多掛靠工程施工中,工程采購管理相當混亂,被掛靠人與掛靠人都同時向一個供應商采購材料,或被掛靠人委託掛靠人向供應商采購,委託終止後被掛靠人沒有通知供應商委託終止事項,掛靠人繼續向同一供應商采購的,或掛靠人在與被掛靠人履行掛靠協議之外的工程項目中向同一供應商采購材料,從而使供應商無法釐清到底哪一方才是真正的債務人,最終或會導致合同法上規定的表見代理,而最終由被掛靠人向供應商承擔付款責任。
(5)掛靠中的僱工關系問題。
因為在掛靠關系中,掛靠人通常沒有固定的管理人員及施工人員,而是在工程施工時臨時雇傭人員,這些人員主要是農民工,其中產生的最主要的就是國家不斷強調、事關社會穩定的農民工工資支付問題。對於該問題,建築方面的法律法規並未有明確的規定,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判斷,工程雇傭人員的工資也是作為工程價款欠款的方式來處理的。按該司法解釋第26條制定的精神判斷,僱用人員也屬於實際施工人,他們也可以向發包人、轉包人、違法分包人主張權利。在掛靠中,僱用人員被拖欠工資時,可以向發包人、被掛靠人、掛靠人主張權利。

熱點內容
立水橋律師 發布:2025-02-11 15:58:04 瀏覽:364
就業證明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11 15:45:57 瀏覽:126
法學概論下載 發布:2025-02-11 15:32:58 瀏覽:435
大連市勞動法產假規定 發布:2025-02-11 15:29:11 瀏覽:605
廣西社區矯正條例 發布:2025-02-11 14:58:38 瀏覽:250
農民工維權法律知識講座信息 發布:2025-02-11 14:52:20 瀏覽:498
行政法適用從舊兼從輕 發布:2025-02-11 14:09:13 瀏覽:648
入選區黨委法律顧問 發布:2025-02-11 13:50:16 瀏覽:453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尋親路 發布:2025-02-11 13:34:31 瀏覽:770
刑法的私塾pdf 發布:2025-02-11 13:12:04 瀏覽: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