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責任航空
『壹』 飛機晚點航空公司承擔法律責任的情形有什麼
法律分析:旅客、行李或者貨物在航空運輸中因延誤造成的損失,承運人應當承擔責任;但是,承運人證明本人或者其受僱人、代理人為了避免損失的發生,已經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或者不可能採取此種措施的,不承擔責任。由幾個航空承運人辦理的連續運輸,接受旅客、行李或者貨物的每一個承運人應當受本法規定的約束,並就其根據合同辦理的運輸區段作為運輸合同的訂約一方。對前款規定的連續運輸,除合同明文約定第一承運人應當對全程運輸承擔責任外,旅客或者其繼承人只能對發生事故或者延誤的運輸區段的承運人提起訴訟。托運行李或者貨物的毀滅、遺失、損壞或者延誤,旅客或者托運人有權對第一承運人提起訴訟,旅客或者收貨人有權對最後承運人提起訴訟,旅客、托運人和收貨人均可以對發生毀滅、遺失、損壞或者延誤的運輸區段的承運人提起訴訟。上述承運人應當對旅客、托運人或者收貨人承擔連帶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
第一百二十六條 旅客、行李或者貨物在航空運輸中因延誤造成的損失,承運人應當承擔責任;但是,承運人證明本人或者其受僱人、代理人為了避免損失的發生,已經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或者不可能採取此種措施的,不承擔責任。
第一百三十六條 由幾個航空承運人辦理的連續運輸,接受旅客、行李或者貨物的每一個承運人應當受本法規定的約束,並就其根據合同辦理的運輸區段作為運輸合同的訂約一方。對前款規定的連續運輸,除合同明文約定第一承運人應當對全程運輸承擔責任外,旅客或者其繼承人只能對發生事故或者延誤的運輸區段的承運人提起訴訟。托運行李或者貨物的毀滅、遺失、損壞或者延誤,旅客或者托運人有權對第一承運人提起訴訟,旅客或者收貨人有權對最後承運人提起訴訟,旅客、托運人和收貨人均可以對發生毀滅、遺失、損壞或者延誤的運輸區段的承運人提起訴訟。上述承運人應當對旅客、托運人或者收貨人承擔連帶責任。
『貳』 航班延誤有什麼法律責任
航班延誤的法律規制,
一方面應明確航空公司的責任范圍
,
另一方面
應依法界定賠償額度及方法
,
以平衡雙方利益
,
構建攻守兼備的法律機制。
一、引言
近年
來
,
隨著中國航空運輸業的飛速發展
,
航班延誤問題成為國內的熱點問題之一。承運人和旅客
的糾紛頻頻發生
,
導致航空公司聲譽受損、效益損失嚴重。
民航方面
,
對於航班延誤的解釋
往往只有四個字
,
譬如天氣原因、航空管制、機械故障、飛機調配。借口簡單精煉
,
但也反映
背景復雜
,
客觀上存在航空信息傳遞不暢
,
延誤情況不明晰。民航方面長期以來也認為向旅客
作解釋無此必要
,
而且延誤後對旅客的服務缺乏細致入微。旅客方面
,
對於大多數旅客來說選
擇飛機出行
,
圖得是便捷和舒適。倘若碰上航班延誤
,
這種願望無疑會大打折扣。此時延誤的
信息再無從得知
,
時間一推再推
,
旅客當然會無法接受
,
糾紛自然產生。
其實
,
航班延誤是個
世界性問題。
2010
年寒假筆者前往英國交流時
,
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機場轉機時就遭遇了班機
延誤的狀況。令人欣慰的是
,
荷蘭皇家航空給每位旅客
50
歐元的賠償券
,
用於機上消費
,
這樣
的做法得到了旅客的歡迎。然而
,
我國航空延誤對旅客的賠償機制還不成熟
,
本文旨在探討航
班延誤的法律責任
,
並對航班延誤問題的立法提出建議。
二、
航班延誤的法源及其聯系
我
國關於航班延誤問題的法源主要有《合同法》
、
《民用航空法》及民航主管部門的有關規章和
參加的
1929
年《華沙公約》
。在這里
,
筆者不對其中具體條文予以贅述
,
而就各法源之間的聯
系進行分析。
由於《民航法》是《合同法》的特別法
,
在處理航班延誤的問題上
,
特別法應
優先。將兩法的規定對比不難發現
,
《民航法》上對《合同法》關於遲延履行責任的規定有繼
承也有發展。
具體而言
:
從歸責原則角度看
,
《民航法》
第
126
條確定了推定過錯原則
,
即只要
承運人能證明為了避免損失的發生採取了一切必要措施或者不可能採取這種措施的不承擔責
任。
《合同法》
第
299
條並不要求過錯
,
只要承運人遲延運輸的
,
就應當根據旅客的要求安排改
乘或者退票。從責任形式角度看
,
第
126
條明確了損失賠償責任
,
而《合同法》第
299
條只規
定了安排改乘和退票
,
未提及損害賠償。但根據總則第
107
條規定
,
當事人履行合同義務不符
合約定的
,
應當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因此
,
遲延運輸若造成旅客的實際損
失
,
旅客可以要求承運人賠償。兩法在此處的規定並不矛盾。
另外
,
《民航法》第
126
條的
隱含意義在於對航班延誤原因的區分。換言之
,
如果航班延誤的原因是不可抗力的話
,
承運人
不承擔責任。這樣的規定也與《合同法》一致
,
盡管第
299
條未提及承運人的免責事由
,
但總
則第
117
條可以適用。
可見
,
分析遲延履行原因十分必要
,
筆者將在下文做具體分析。
總之
,
《民航法》與《合同法》的規定整體是一脈相承的
,
在歸責原則方面又有所損益。原因在於
:
第一
,
《合同法》原則上采無過錯原則
,
第
299
條並不例外。該條規定的責任形式是安排改乘
和退票
,
而承運人最主要的義務就是把旅客運至約定地點
,
無論遲延履行的原因是何
,
承運人
都應該積極地安排改乘和退票。而《民航法》第
126
條側重於說明承運人的損害賠償責任。
責任形式不同歸責原則就有所差異。
第二
,
從立法目的看
,
航班延遲是現實生活中的敏感問題
,
一方面要充分保護旅客的個體權益
,
另一方面也要顧全航空公司的效益。做這樣的權衡
,
是由
於航空運輸業的特殊性、復雜性和不可預見性。於是
,
為了保護旅客權益采推定過錯
,
舉證責
任在承運方
;
又考慮到不可抗力的出現
,
一味要求承運人賠償
,
將造成其巨大的經濟損失
,
因此
給了承運人免責的機會。第三
,
第
126
條也與國際條約相一致。
《華沙公約》
《蒙特利爾公約》
均採用推定過錯原則
,
我國作為
《華沙公約》
的締約國有義務通過制定相應的國內法與之保持
一致。這也是推定過錯原則確定的重要因素。在釐清了《合同法》和《民航法》的關系之後
,
再針對《民航法》的具體規定加以闡釋。
三、航班延誤的法定涵義及其訴因
(
一
)
航班延
誤的定義航班延誤的定義主要在
《民航法》
第
126
條
,
《民用航空法釋義》
進一步解釋為承運
人未能按照運輸合同約定的時間或合理的期間將旅客運抵目的地點。而合同約定的時間一般
指承運人機票上或班機時刻表上載明的旅客抵達目的地的時間。如果合同沒有明確約定具體
的運送時間
,
就應根據完成該運輸所需要的合理時間來判斷是否構成延誤。
『叄』 航空公司取消航班怎麼賠償
《航班正常管理規定》第二十九條發生航班出港延誤或者取消後,承運人或者地面服務代理人應當按照下列情形為旅客提供食宿服務:
(一)由於機務維護、航班調配、機組等承運人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在始發地出港延誤或者取消,承運人應當向旅客提供餐食或者住宿等服務。
(二)由於天氣、突發事件、空中交通管制、安檢以及旅客等非承運人原因,造成航班在始發地出港延誤或者取消,承運人應當協助旅客安排餐食和住宿,費用由旅客自理。
(三)國內航班在經停地延誤或者取消,無論何種原因,承運人均應當向經停旅客提供餐食或者住宿服務。
(四)國內航班發生備降,無論何種原因,承運人均應當向備降旅客提供餐食或者住宿服務。
(3)法律責任航空擴展閱讀:
《航班正常管理規定》第二十六條在掌握航班出港延誤或者取消信息後,各單位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以下信息通告工作:
(一)承運人應當在掌握航班狀態發生變化之後的30分鍾內通過公共信息平台、官方網站、呼叫中心、簡訊、電話、廣播等方式,及時、准確地向旅客發布航班出港延誤或者取消信息,包括航班出港延誤或者取消原因及航班動態。
(二)機場管理機構應當利用候機樓內的公共平台及時向旅客通告航班出港延誤或者取消信息。
(三)航空銷售代理人應當將承運人通告的航班出港延誤或者取消的信息及時通告旅客。
各單位應當加強協調,及時傳遞相關信息,確保對外發布的航班信息真實、一致。
旅客對承運人、機場管理機構、航空銷售代理人通告的信息真實性有異議的,可在旅行結束後向民航局確認。
第二十七條航班出港延誤或者取消時,承運人應當根據運輸總條件、客票使用條件,為旅客妥善辦理退票或者改簽手續。
旅客要求出具航班延誤或者取消書面證明的,承運人應當及時提供。
『肆』 航空運輸合同違約責任是什麼
航空運輸合同的違約責任如下:
(1)行李運輸的賠償問題;
(2)不正常航班情況下的賠償責任;
(3)貨物損壞的法律責任;
(4)貨物延遲的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
《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伍』 依據有關法律責任,談談民用航空人員如何做好本職工作
摘要 作為一名空乘人員應該提高自己的服務意識,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識,依法履行自己的安保工作。要時時刻刻樹立「三個敬畏」的意識。所謂「三個敬畏」就是指「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
『陸』 民用航空人員的法律責任有哪幾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2適航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器適航管理條例,三,民用航空器適航,指令規定,是國內民用航空器,適航審查收費辦法是行,是民用航空油料四行是管理規定
『柒』 廈門飛武漢航班因顧客謊稱有炸彈而返航,這名乘客將承擔怎樣的責任
交通工具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都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正是因為它們的存在,我們才可以生活的更加幸福,但是近日一則消息爆出,一男子在機場,謊稱攜帶炸彈,航班不得已返航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呢?
4月7日,廈門飛武漢國航CA8228航班於4月7日晚10時35分起飛後,有乘客在機艙中聲稱“機上有炸彈”,隨後該航班返航廈門高崎國際機場。經警方現場檢查,未在飛機上發現爆炸物,出警民警將該乘客帶回公安機關做進一步調查。隨後,航班重新起飛。第三方航班信息軟體顯示,該航班已於8日4時54分抵達武漢天河國際機場。
經警方調查後發現,只是虛驚一場,但是男子要為他的行為付出什麼樣的責任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法律責任
我國法律也明確的表示,作為中國公民,如果你的行為嚴重影響了交通出行,且對社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你會被處罰在一定時間內,禁止乘坐交通工具,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不知道你認為這名男子會受到什麼樣的處罰呢?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
『捌』 航空管理層承擔什麼的責任
航空人員的法律責任很多不論是不是管理層都要承擔法律責任。
例如:第一百九十六條故意傳遞虛假情報,擾亂正常飛行秩序,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更多責任你可以查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
『玖』 乘客在飛機上打架觸犯了什麼法律
在飛機上打架的行為,如果情節輕微,要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給予罰款、拘留的處罰。如果危及飛行安全的,還可構成暴力危及飛行安全罪,將依據刑法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十三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三)擾亂公共汽車、電車、火車、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刑法
第一百二十三條【暴力危及飛行安全罪】對飛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員使用暴力,危及飛行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拾』 首都機場一旅客強闖公務艙佔座,飛機被迫拉回,其行為在法律中如何定性
在公交車上佔位的我們聽過,在高鐵上佔位的我們也聽過,但是相信大家一定很少聽說在飛機上佔位吧,最近在北京的機場就發生了這樣的一起事件,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在飛機上這樣為這個行為,在法律中是如何定性的吧。
三、這件事給了我們怎樣的警示?那麼這件事情給了我們什麼樣的警示呢?首先就是給了青年人一個警示,不要肆意張揚,很多事情我們都是要按照規定的,不能這樣做就是不能這樣做,不能夠放任自己。其次在外更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因為自己的行為不僅是代表了自己,如果別人知道你是哪個學校的,更代表著整個學校。
最後希望這樣的事情可以越來越少,希望大家可以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以及各種相關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