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樓漏雨物業法律責任
❶ 小區房頂滲水該由誰負責
法律分析:如果是樓頂漏水可以動用維修基金進行維修;如果是頂樓往樓下漏水,那麼可以協商,協商不成的話,需要頂樓住戶自行維修。業主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相關行為應當符合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要求。對於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執行政府依法實施的應急處置措施和其他管理措施,業主應當依法予以配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八十五條 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根據業主的委託,依照有關物業服務合同的規定管理建築區劃內的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接受業主的監督,並及時答復業主對物業服務情況提出的詢問。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應當執行政府依法實施的應急處置措施和其他管理措施,積極配合開展相關工作。
❷ 小區樓頂漏水應該誰承擔這個責任
如果是自然原因: 1、未滿五年的,可以找開發商來進行處理,因為法律上規定了開發商對房屋防水這方面的保修是五年。 2、五年以上的,則要全體業主共同來進行維修。如果是人為原因:則有造成狀況的責任人來負責處理並賠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業管理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物業管理,是指業主通過選聘物業服務企業,由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約定,對房屋及配套的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進行維修、養護、管理,維護相關區域內的環境衛生和秩序的活動。
第五十三條 住宅物業、住宅小區內的非住宅物業或者與單幢住宅樓結構相連的非住宅物業的業主,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交納專項維修資金。
專項維修資金屬業主所有,專項用於物業保修期滿後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維修和更新、改造,不得挪作他用。
專項維修資金收取、使用、管理的辦法由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第四十條在正常使用條件下,建設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為:
(一)基礎設施工程、房屋建築的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工程,為設計文件規定的該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二)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衛生間、房間和外牆面的防滲漏,為5年;
(三)供熱與供冷系統,為2個採暖期、供冷期;
(四)電氣管線、給排水管道、設備安裝和裝修工程,為2年。
其他項目的保修期限由發包方與承包方約定。
建設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計算。
第四十一條建設工程在保修范圍和保修期限內發生質量問題的,施工單位應當履行保修義務,並對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❸ 樓房頂樓漏水誰來承擔
【法律分析】:首先要鑒定漏水原因,如果確實是鄰居自身原因造成的就可以起訴,若因房屋質量不符合國家標准引起,在保修期內,受損害業主可要求開發商對漏水房屋進行維修,並賠償業主因此造成的損失。如果房屋超5年保修期、或防水是非開發商做的、或開發商做的防水房屋裝修時破壞、自身人為破壞等造成得家裡漏水物業是可以不負任何責任不管的。如果非以上事項造成得家裡漏水物業不管,去當地房管局物業科,投訴物業不作為。去法院起訴物業不作為,讓物業承擔漏水造成家中損失的責任。樓上水管的漏水,找樓上的死不承認,首先請房屋質量檢驗部門對房屋漏水原因和如何補漏作出鑒定報告;鑒定出來後,如果是相鄰方的原因,可憑報告要求相鄰方立即或及時給予修補,並可向相鄰方提出對修補期間造成的損害作出賠償的要求。如果相鄰方不配合,受損一方可將爭議提交到法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一條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❹ 屋頂漏水超過保修期限,物業負責嗎
一,房屋保質期內的漏水維修。這一般都是由地產商的客戶關系部門下屬的一個房修組負責,物業一般不插手,最多通報轉告一聲,兩頭反饋信息。
二、房屋保質期外的漏水維修。漏水維修的保質期一般為五年,超過這年限的外牆、門窗滲水,一般來說,需要通過維修資金解決。這同樣的也不是物業公司的維修責任。
物業公司協助業委會共同負責操辦動用維修資金來解決維修問題,但是在實踐中,很難操作成功,動用這個維修資金,需要本單元或本樓棟三分之二以上業主同意後,還要走相當長的流程,一兩年後才批的例子,舉不勝舉,半途而廢的例子更多。
三、人為原因導致的房屋漏水。比如說立管堵塞,家裡出現反水現象,比如家中爆管等,該戶室又因長期無人居住未及時發現,導致樓下天花出現滲水污染室內傢具物品等現象,如果樓下也是裝修後無人居住,那麼損失更大。
這一類的問題出現,物業公司的責任也只是幫助排除險情,排查原因並拍照取證工作,是不承擔維修賠償責任,維修賠償責任由漏水的負責方負責。必要的時候,業主以起訴責任者的方式維權,物業公司可以作為證人給予輔助。
總之,業主所交的物業管理費中,是不包含房屋維修費用。房屋出現漏水問題,先判別出問題的屬性,有針對性的採取措施,才能有利於問題迅速解決。
❺ 物業法對屋頂漏水規定
如果是由於樓上的住戶家裡漏水,而造成的你家房屋損失,那麼這個責任當然需要由樓上的住戶來承擔的。房屋的所有權不是獨立的,同一棟樓上的業主對整個建築物的安全與維護形成了利害關系。
根據《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在保修期內應該由開發商負責保修,此時物業公司的職責只是幫助協調業主與開發商之間的關系;超過保修期的,因屋頂屬於共用部位,共用部位的維修養護由物業公司負責並應動用公共維修資金解決。
❻ 屋頂牆體漏水物業該負責嗎
屋頂漏水的負責人:
1、若是是自身原因造成的漏水損壞,則由自己負責;
2、若是鄰居造成的損壞則由鄰居賠償;
3、若是開發商在建築過程中的質量問題,則向開發商要求賠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三條
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
第二百三十八條
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依法請求損害賠償,也可以依法請求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第二百九十六條
不動產權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鋪設管線等利用相鄰不動產的,應當盡量避免對相鄰的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
❼ 舊樓樓頂漏水誰來維護,損失誰來賠償
舊樓樓頂漏水應由物業負責維修,造成的損失由物業負責賠償。
一般情況下,對於商品房,樓頂防水層的質保期是5年,因此,購買的樓盤頂層如果在防水保質期內漏水,那就是開發商的責任了,開發商有義務免費維修,一定要盡快跟開發商聯系,要求立即修補,防止被開發商拖延超出保質期,導致自己承擔維修費用。
如果是人為破壞導致樓頂漏水,即使是在質保期內,開發商也沒有義務給與免費修繕,就是願意付費,開發商也往往不會給與維修。這樣的情況就只有找破壞人來提供維修服務,或是由物業提供維修而讓破壞人負擔維修費用,具體的維修勞務和費用可以跟破壞者商量決定,如果對方拒不賠償損失,就走司法途徑。
根據使用功能的不同,物業可分為居住物業、商業物業、工業物業、政府類物業和其他用途物業等五種類型。不同使用功能的物業,其管理有著不同的內容和要求,具體規定如下:
1、居住物業是指具備居住功能、供人們生活居住的建築,包括住宅小區、單體住宅樓、公寓、別墅、度假村等,也包括與之相配套的共用設施、設備和公共場地;
2、商業物業有時也稱投資性物業,是指那些通過經營可以獲取持續增長回報或者可以持續升值的物業,這類物業又可大致分為商服物業和辦公物業;
3、工業物業是指為人類的生產活動提供使用空間的房屋,包括輕、重工業廠房和近年來發展起來的高新技術產業用房以及相關的研究與發展用房及倉庫等;
4、由於政府物業的特殊性,對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尤其在人員的保密意識上尤為重視。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條 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財產損失的,按照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賠償;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以及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被侵權人和侵權人就賠償數額協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賠償數額。
❽ 頂樓漏水物業有義務維修嗎
法律分析:頂樓漏水物業有義務維修。因房屋屋頂屬於共用部位,屬於物業維修范圍,應使用專項維修資金進行維護保養。共用部位是指住宅主體承重結構部位(包括基礎、內外承重牆體、柱、梁、樓板、屋頂等)、戶外牆面、門廳、樓梯間、走廊通道等。
法律依據:《物業管理條例》 第五十五條 物業存在安全隱患,危及公共利益及他人合法權益時,責任人應當及時維修養護,有關業主應當給予配合。責任人不履行維修養護義務的,經業主大會同意,可以由物業服務企業維修養護,費用由責任人承擔。
❾ 住頂樓不欠公共設施維修費房屋漏雨物業公司應該承擔責任嗎
你是小區的業主,住在頂樓並不拖欠公共設施維修費用,房屋漏雨物業公司是承擔責任的,你可以把漏雨的情況告訴給物業公司,讓物業公司去修理。
❿ 樓房頂樓漏水是頂樓的責任還是全體住戶的責任
樓房頂樓漏水是全體住戶的責任,不可能都得自己承擔。應該單元的全體住戶承擔。建成年份在5年以內的是開發商負責,5年以上的是物業部門負責。
如果是樓房頂樓屋頂漏水,只要是頂樓沒存在上面違章搭建,屬於樓頂飛人為的損壞導致的漏水,在新樓使用五年之內漏水這是由開發來負責類似商品的屬於保修期,如果是已經超過過了這個五年期,這就這幢樓的所有業主來承擔維修費用,這樓頂屬於公共面積,根據物權法和物業管理條例規定,公共部位維修費用,由全體使用者承擔。
漏水條文如下:受漏水損害的一方應首先請房屋質量檢驗部門對房屋漏水原因和如何補漏作出鑒定報告;鑒定出來後,如果是相鄰方的原因,可憑報告要求相鄰方立即或及時給予修補,並可向相鄰方提出對修補期間造成的損害作出賠償的要求。
如果相鄰方不配合,受損一方可將爭議提交到法院。其法律依據是《民法通則》第83條: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
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假若相鄰方不履行法院的判決,受損方可自請施工隊從樓下維修,發生的費用可向法院提出要求樓上業主賠償。如果樓上的不賠償,可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