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教育法律責任舉證

教育法律責任舉證

發布時間: 2022-04-24 14:18:57

A. 教育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

祝我的大朋友們節日快樂,永葆童心~

好了,開始我們今天的教師招聘沖刺

今天要復習的內容是教育法律責任

考點1:歸責要件

所謂歸責,是指法律責任的歸結。它要解決的是法律責任應該由誰來承擔的問題。

教育法律關系主體只有具備以下四個教育法律責任的歸責要件,才被認定為教育法律責任主體,才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

1.有損害事實

這是指行為人有侵害教育管理、教學秩序及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的客觀事實存在。這是構成教育法律責任的前提條件。

2.有違法行為

這是指行為人實施了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假若行為人的行為沒有違法,他就不承擔法律責任。

3.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

所謂過錯,是指行為人在實施行為時,具有主觀上的故意或過失的心理狀態。

4.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這是指違法行為是導致損害事實發生的原因,損害事實是違法行為造成的必然結果,二者之間存在著內在的必然的聯系。前者決定後者的發生,後者是前者的必然結果。

考點2:歸責原則

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是指確認和承擔法律責任時必須依照的標准和准則。學校教育活動是所產生的法律責任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侵權導致的民事法律責任,根據我國《民法通則》,這種民事法律責任的追究,主要適用過錯責任原則、過錯推定原則、公平責任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四項原則。

1.過錯責任原則

過錯責任原則是指以過錯作為歸責的最終構成要件,同時,以過錯作為確定行為人責任范圍的重要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對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職責范圍內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

2.過錯推定原則

推定,是指根據已知的事實所進行的推斷和確定。過錯推定,也稱為過失推定,是指如果原告能證明其所受的損害是由被告所致,而被告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則應推定被告有過錯並應承擔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

3.公平責任原則

公平責任,是指當事人雙方在造成損害時均沒有過錯的情況下,由人民法院根據公平的原則,來判定當事人對受害人的財產損失給予適當的補償。我國《民法通則》第132條規定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這一規定是公平責任原則的重要法律依據。此外,我國《民法通則》在多個條文中都規定了公平責任,從而使公平責任上升為一項歸責原則。

4.無過錯責任原則

無過錯責任,也稱為無過失責任,是指當損害發生後,當事人無過錯也要承擔責任的一種法定責任形式,其目的在於補償受害人所受到的損失。

考點3:侵權責任★★★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此時教育機構承擔過錯推定責任。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此時教育機構適用過錯責任原則。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 END ——

B. 學前教育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

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是指確認和承擔法律責任時必須依照的標准和准則。學校教育活動是所產生的法律責任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侵權導致的民事法律責任,這種民事法律責任的追究,主要根據《民法總則》中規定的過錯責任原則、過錯推定原則、公平責任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四項原則。
1.過錯責任原則
過錯責任原則,是指以過錯作為判斷行為人對其造成的損害應否承擔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由此可知這一原則採取的舉證方法是「誰主張誰舉證」,也就是如果學生或家長要告學校或老師,就得拿出證據。
過錯責任原則適用於財產損害、人身損害等一般侵權行為。
這是校園傷害事故中使用最多的原則。而且,受害者主要針對的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也就是10-18歲的未成年學生。
在校園傷害事故中,過錯責任原則通常表現為兩種形式,也是我們考試中常考察的案例形式:第一,誰有錯誰負責。例如:某小學學生小明課外活動結束後回宿舍途中,上樓時涼鞋前端在樓梯上絆了一下,摔倒在地頭破血流。學校一邊將小洋送往醫院救治,一邊通知小洋家長。在這則案例中學校需要承擔賠償嗎?答案是需要的。小洋在樓梯上絆倒受傷,是在學校負有管理職責的教學設施和生活設施內發生的傷害事故,因此學校存在安全管理過錯,需要承擔責任。這就是誰有錯誰負責的表現。
第二種就是誰負主要責任,誰負次要責任。比如小學三年級男生小強與同班女生小紅發生矛盾,打了小紅,老師對小強進行了批評教育。小紅父親得知此事趕到學校,沖進教室,不顧上課老師的攔阻,將小強打傷。事後小強家長將小紅父親和學校一起告上法庭。該事件經法院審理,判決學校40%的責任。在這里,法院對這起學生傷害事故採用的歸責原則是就是過錯責任原則。小紅父親是小強的直接加害人,負主要責任;而學校在教育活動期間,由於安全管理做得不到位,比如保安沒有對進校人員進行核查或者老師沒攔住家長,從而使得小紅家長能夠沖進教室,將小強打傷,因此學校要負次要責任。
2.過錯推定原則
過錯推定責任,是指一旦行為人的行為致人損害就推定其主觀上有過錯,除非行為人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否則應承擔民事責任。簡單地說,默認有錯,自證清白,否則擔責。比如在高空拋物案件中,默認整棟樓的人都有過錯,除非他能夠證明自己的清白,如家裡沒有花盆,事發時不在家等等,否則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因此這一原則採取的取證方法是「誰被告誰舉證」。
那在校園傷害事故中,如果家長能證明傷害是由學校導致的,但是學校不能證明傷害不是自己的導致的,就假定傷害就是學校導致的,由學校承擔相應的民事法律責任。這個原則主要用於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學生的傷害事故,也就是10歲以下的未成年學生。是作為過錯責任原則的補充。
3.無過錯責任原則
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在法律有特別規定情況下,與損害結果有因果關系的行為人,不論其有無過錯,都要承擔侵權賠償責任的歸責原則。即無論是否有錯均負責。其目的在於補償受害人所受到的損失。比如,司機正在正常的行使,一個行人闖了紅燈被撞,此時司機沒有錯,行人有錯,但是法律站在要保護弱者的角度,也會讓司機給行人一定的賠償。
在校園傷害事故中,無過錯責任側重的是當教師和學校工作人員在履行工作職責時,因方法不當造成的損害是由用人單位即學校承擔全責,這里的無過錯強調的是學校沒有過錯但是也要承擔責任。比如:某學校校車司機小王,在搭載學生上學途中,學生下車上廁所。之後,小王沒有清點人數就將校車開走,導致學生小明沒有坐上校車回校。家長將校車司機和學校告上法院,誰應該負賠償責任?在這則案例中,學校是要負賠償責任的。因為校車司機是學校工作人員,他在履行工作職責時方法不當,對小明造成了損害,這時候由用人單位即學校承擔全責。
4.公平責任原則
公平責任原則,是指損害雙方的當事人對損害結果的發生都沒有過錯,但如果受害人的損失得不到補償又顯失公平的情況下,由人民法院根據具體情況和公平的觀念,要求當事人分擔損害後果。這個原則前提是雙方都沒有錯的情況下使用。比如見義勇為者:小明在路上遇到一女孩錢包被偷了,幫忙追擊小偷的途中被小偷所傷,小偷逃之夭夭。在這個情況中,小明見義勇為沒有錯,女孩也沒有錯,但小偷逃了,小明的損失得不到補償。這時候為了公平,會讓小紅分擔小明的損失。
而這在校園傷害事故中常常表現為:學生與學生之間打架或發生其他傷害行為,導致學生受傷,加害人的家長要承擔賠償責任。比如:三年級小明的家長在上學前反復提醒小明,讓他注意鉛筆的使用,不要挫傷同學。但是有一天,小明不小心挫傷了小紅,導致小紅右眼受傷。小明家長應該承擔賠償責任么?那麼,根據教育公平原則,考慮到小紅的家庭經濟情況,為了保證公平,小明家長應當承擔部分賠償責任。

C. 教育法律責任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學校的教育法律責任
一、學校的教育法律責任概述
(一)學校法律責任含義和種類
1.學校教育回法答律責任含義
學校教育法律責任是指學校因實施了違反教育法的行為,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應當承擔的否定性法律後果。所謂否定性的法律後果法學上又稱「第二性義務」,即加於違法的法律關系主體的直接強制性義務,包括受制裁、強制和給予補救。這是國家運用法律制裁的方式對規避教育法定義務、超越教育法定權利界限或濫用權利的違法行為所作的法律上的否定性評價和譴責,是國家強制矯正違法者的違法行為,從而補救受到侵害眨憧梢允砸幌隆

D. 什麼是教育法律責任

教育法律責任是教育法律關系主體因實施了違反教育法的行為,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應當承擔的否定性的法律後果。
法律責任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法律責任和法律義務是同義語,如一般的守法義務、贍養義務等,法學上稱其為「第州義務」。狹義的法律責任是指法律關系主體實施了違法行為而必須承擔的否定性的法律後果。這種否定性的法律後果法學上又稱「第二性義務」,即加於違法的法律關系主體的直接強制性義務,包括受制裁,強制和給予補救。
從法律意義上理解教育法律責任,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教育法的法律責任與違法行為緊密相連。存在違反教育法律、法規的三種
首先,教育法的法律責任,是針對違反行為,是教育法的法律責任的前提。也就是說,教育法律、法規的行為設立的,是只有在發生了違反教育法的行為之後才會出現的一種法律後果。這些違法行為既包括不履行教育法規的義務,也包括侵犯其他主體由教育法規定的權利。遵守教育法律、法規的行為就不會產生這種法律後果。
其次,法律後果的承擔者,是有遵守教育法律、法規義務的特定教育法律關系主體,它不僅指公民個人和社會團體,還包括國家行政機關和學校,體現了教育法的一種特殊的強制力。
最後,教育法的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緊密相連,表現為一種否定性的法律後果,是國家對違反教育法律、法規行為的不贊許態度。其實質是統治階級運用法律制裁的方式對規避教育法定義務、超越教育法定權利界限或濫用權利的違法行為所作的法律上的否定性評價和譴責,是國家強制矯正違法者的違法行為,從而補教受到侵害者的合法權益,恢復被破壞的教育法律關系和教育法律秩序的手段

E. 教育法律責任的歸責要件有哪些

【法律分析】
教育法律關系主體只有具備以下四個教育法律責任的歸責要件,才被認定為教育法律責任主體,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
1.有損害事實
有損害事實即行為人有侵害教育管理、教學秩序及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客觀事實存在。
2.損害行為必須違法
行為違法即行為人實施了違犯法律、法規的行為。這是構成教育法律責任的前提條件。
3.行為人有過錯
所謂過錯,是指行為人在實施行為時,具有主觀上的故意或過失的心理狀態。所謂故意的心理狀態,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所謂過失的心理狀態,是指行為人在本應避免危害結果發生時,但由於疏忽大意或者過於自信而沒有避免,以致發生危害結果。
4.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違法行為是導致損害事實發生的原因,損害事實是違法行為造成的必然結果,二者之間存在著內在的必然的聯系。前者決定後者的發生,後者是前者的必然結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第七十一條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不按照預算核撥教育經費的,由同級人民政府限期核撥;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違反國家財政制度、財務制度,挪用、剋扣教育經費的,由上級機關責令限期歸還被挪用、剋扣的經費,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二條 結伙斗毆、尋釁滋事,擾亂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教育教學秩序或者破壞校舍、場地及其他財產的,由公安機關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侵佔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校舍、場地及其他財產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七十三條 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學設施有危險,而不採取措施,造成人員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F. 教育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有損害事實,有違法行為,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專因果關系。

教育屬法律關系主體只有具備以上四個教育法律責任的歸責要件,才被認定為教育法律責任主體,才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八十三條 違反本法規定,侵犯教師、受教育者、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失、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6)教育法律責任舉證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三十三條:教師享有法律規定的權利,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

第三十四條:國家保護教師的合法權益,改善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教師的工資報酬、福利待遇,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三十五條:國家實行教師資格、職務、聘任制度,通過考核、獎勵、培養和培訓,提高教師素質,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G. 教育法律責任的類型有哪些

您好,教育法律責任的類型如下:
一、行政法律責任: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違反了行政法律、法規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由於教育法具有行政法的性質,所以,行政法律責任是違反教育法的一種最主要的法律責任形式。
行政處罰是指GJXZ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組織或個人進行的行政制裁。行政處罰的種類有很多,根據1998年GJ教委發布的《教育行政處罰暫行實施辦法》的規定,教育行政處罰的種類主要有10種:(1)警告;(2)罰款;(3)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違法頒發、印製的學歷證書、學位證書及其他學業證書;(4)撤消違法舉辦的學校和教育機構;(5)取消頒發學歷、學位和其他學業證書的資格;(6)撤消教師資格;(7)停考、停止申請認定資格;(8)責令停止招生;(9)吊銷辦學許可證;(10)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行政處分是由GJGG或企事業單位對其所屬人員予以的懲戒措施。包括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和開除。
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針對的主體不同,行政處罰可以針對所有違反行政法規的公民和組織,而行政處分針對違反行政法規的體制內人員,如學校的直接負責人,學校的教師等。
二、民事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由於民事違法行為所承擔的法律後果。
我國《民法通則》第106條規定:「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GJ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承擔民事責任的主體是公民和法人。典型的民事違法行為就是違約行為和侵權行為。
三、刑事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刑事違法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追究教育刑事法律責任是國家對違反教育法的行為人最為嚴厲的法律制裁。
以上就是對問題的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H. 教育法律責任的歸責要件主要內容是什麼

學校教育法律責任的內容
學校實施違法行為是其承擔法律責任的前提,但並不是各種違法行為都承擔相同的法律後果。教育法根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法律地位和違法行為的性質,規定了承擔教育法律責任的主要方式。
(1)違反教育法的行政法律責任
行政法律責任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由於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構成行政違法而應當承擔的否定性法律後果。根據《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及其實施細則等法律法規的規定,違反教育法的行政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是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
(2)違反教育法的民事法律責任
民事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由於民事違法行為而應承擔的法律後果。學校反教育法律、法規,破壞了平等主體之間正常的財產關系或人身關系,依照法律規定應承擔的民事法律責任,是一種以財產為主要內容的責任。我國《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及其實施細則規定對違法行為承擔民事責任。《民法通則》對承擔民事法律責任的15種主要方式作了規定。
(3)違反教育法的刑事法律責任
刑事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實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為所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教育法的刑事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實施的違反教育法的行為,同時觸犯了刑法,達到犯罪的程度時,所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及其實施細則對某些違法行為追究刑事責任做了規定。追究刑事法律責任往往表現為給予行為人以刑事制裁,即人民法院依法對犯罪人運用的刑罰。
對於某一違反教育法律、法規的行為,追究法律責任的方式並不限於一種,可以在追究行政法律責任的同時,追究民事法律責任或者刑事法律責任,甚至三種形式可以並處。此外,如果當事人違反經濟合同的法律責任,則還承擔經濟法律責任。

I. 需要承擔教育法律責任的依據是存在什麼行為

根據《義務教育法》第十五條、第十六條,《實施細則》第七章以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違反義務教育法的法律責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因工作失職或玩忽職守妨礙義務教育實施的法律責任
(1)未能如期實現義務教育規劃目標和達到辦學條件要求的法律責任
《實施細則》第三十八條第(一)、第(二)項中分別規定:「因工作失職未能如期實現義務教育實施規劃目標的」,以及「無特殊原因,未能如期達到實施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要求的」,由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依照管理許可權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未能積極履行職責,從而影響了義務教育規劃目標和辦學條件的如期實現,其行為構成失職。但在追究責任時還要考慮是否有「特殊原因」,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或其他不可抗力,造成無法如期完成義務教育實施責任的,不應認為是失職行為而追究其法律責任。
(2)對學生輟學未採取必要措施的法律責任
《實施細則》第三十八條第(三)項規定:「對學生輟學未採取必要措施加以解決的」,要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負有法定責任保障學生接受規定年限義務教育的有關教育部門、基層人民政府以及中小學校的校長、教師等,如發現接受義務教育的中小學生輟學,不採取措施解決,也不如實向上級報告的,屬於失職行為。這類違反義務教育法的行為,應當對有關責任人員予以行政處分。
(3)玩忽職守致使校舍倒塌並造成師生傷亡的法律責任
《實施細則》第三十九條第(二)項規定:「玩忽職守致使校舍倒塌,造成師生傷亡事故的」,由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依照管理許可權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遺年來,因教育主管部門、其他有關部門或中小學校長上作失誤、玩忽職守致使中小學校舍倒塌,造成師生傷亡的事故,時有發生,結義務教育的實施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對於造成重大傷亡事故的責任人員,就不僅僅是由行政機關給予行政處分,凡已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我國1997年修訂後的《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條規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學設施有危險,而不採取措施或者不及時報告,致使發生重大傷亡事故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妨礙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法律責任
(1)無正當理由拒絕接收適齡兒童、少年就學的法律責任
《實施細則》第三十八條第(四)項規定:「無正當理由拒絕接收應當在該地區或者該學校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就學的」,對有關責任人員應給予行政處分。任何負責組織、實施義務教育的單位和個人,負有接收和保障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責任。地方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和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的校長以及教師,如果拒絕接受應當在本地區或本學校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就學,就是侵犯了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是違反義務教育法的行為,應根據具體情況,對有關責任人員進行批評教育或給予行政處分。
(2)不送適齡兒童、少年就學接受義務教育的法律責任
《義務教育法》第十一條第一款和《實施細則》第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必須送適齡的子女或者被監護人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這是家庭所承擔的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我國法律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其他監護人主要是指未成年人父母以外的其他近親屬,如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的兄姐等。不履行這項義務的,依據《實施細則》第四十條的規定,城市由市、市轄區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機構,農村由鄉級人民政府,進行批評教育;經教育仍拒不送其子女或者其他被監護人就學的,可視具體情況處以罰款,並採取其他措施使其子女或者其他被監護人就學。」
(3)招用應當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就業的法律責任《義務教育法》第十一條第三款規定:「禁止任何組織和分人招用應該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就業。」《實施細則》第四十一條規定:「招用應當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做工、經商或者從事其他僱傭性勞動的,按照國家有關禁止使用童工的規定處罰。」
用行為的法律責任
3.侵佔、剋扣、挪用義務教育款項和妨礙義務教育設施使用行為的法律責任
(1)侵佔、剋扣、挪用義務教育款項的法律責任
《實施細則》第三十九條第(一)項規定:「侵佔、剋扣、挪用義務教育款項的」,「由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依照管理許可權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構成此項違法行為的只能是經管、經辦義務教育款項的人員。
(2)妨礙義務教育設施使用的法律責任
《實施細則》第三十八條第(五)項規定:「將學校校舍、場地出租、出讓或者轉移作他用,妨礙義務教育實施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第四十二條第〔四〕項規定:「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由公安機關給與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作出出租、出讓校或將校舍移作他用行為的,只能是有關教育主管部門及其負責人或學校的負責人員。作出侵佔、破壞學校校舍、場地和設備行為的一般為校外人員,但也可能是校內的人員。
4.擾亂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秩序和侵犯師生人身、人格行為的法律責任
(1)擾亂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秩序的法律責任
《實施細則》第四十二條第(-)項規定:「擾亂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秩序的」,由有關部門給予行政處分;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學校完成義務教育任務必須保證學校的正常教育教學和工作秩清氣如果是學校內部人員或其他公職人員擾亂學校教育教學秩序,應由其所屬行政組織給予行政處分。擾亂學校教育教學秩序,構成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由公安機關予以行政處罰。我國修訂後的《刑法》第二百九十條規定,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使工作、教學、科研無法進近,「造成嚴重損失的,對首要分子,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對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2)侵犯師生人身權利的法律責任
根據《義務教育法》第十六條和《實施細則》第四十二條第(二)、(三)項的規定,侮辱、毆打教師、學生和體罰學生情節嚴重的,對行為人應當分別給予行政處分、行政處罰或追究其刑事責任。毆打教師、學生或體罰學生,是對師生人身健康權的侵犯;對教師、學生的侮辱行為,是對師生人格權的侵犯。人身健康權和人格權都是人身權的重要內容,受到法律保護。近年來,我國義務教育實踐中對師生人身權、人格權的不法侵害事件時有發生,有的情節還十分嚴重。對侵犯師生人身權的行為,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是對實施義務教育的重要保障。毆打、侮辱教師、學生的可能是校內人員,更多的是社會一般人員。而體罰學生的行為只可能發生在對學生具有教育職責的教師或其他學校人員中。
5.使用未經依法審定的教科書的法律責任
義務教育法明確要求,義務教育必須使用依法由國家和有關部門審定的教科書。《實施細則》第三十八條第(七)項規定,使用本經依法審定的教科書,造成不良影響的,由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依照管理許可權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熱點內容
地方性法規不可以設定 發布:2025-02-10 22:49:45 瀏覽:629
法律碩士有學歷嗎 發布:2025-02-10 22:23:26 瀏覽:366
搜狗輸入法官方下載2015 發布:2025-02-10 21:46:22 瀏覽:230
媒人隱瞞病情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10 21:34:01 瀏覽:178
勞動法連續 發布:2025-02-10 21:33:50 瀏覽:811
上海財經大學商法 發布:2025-02-10 21:27:38 瀏覽:374
藝術碩士和法律碩士 發布:2025-02-10 20:09:00 瀏覽:929
新勞動合同法第50 發布:2025-02-10 20:03:40 瀏覽:731
不批假算違反勞動法嗎 發布:2025-02-10 19:36:00 瀏覽:651
2017上海養犬管理條例 發布:2025-02-10 19:29:16 瀏覽: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