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病沒有法律責任
1. 患神經病的人殺人為什麼不用負法律責任
因為他們是無刑事責任能力人。
無刑事責任能力人是指行為人沒有刑法意義上的辯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一般是兩類,一類是未達責任年齡的未成年人;另一類是因為精神疾病而沒有刑法所要求的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人。
因為不可控,所以不負責。而也因為不可控,他們平時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很多事情他們是不能去做的,這也是一種坐牢一樣的限制。圖像精神病人,他們就不能乘坐飛機,那他們就不能出行遊玩,也不能去住旅館,這等於是每天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管制,那這種其實也是一種坐牢啊!
刑法第18條第1款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根據該規定,確認精神障礙者為無責任能力人,有兩個標准:一是他在實施危害行為時處於精神病狀態。或者說,從醫學上看,行為人是基於精神病理的作用而實施特定危害社會行為的精神病人。這一標准即醫學標准,也稱生物學標准。這里的精神病,應作廣義理解,不僅包括精神分裂症、癲癇病等,也包括痴呆症、夜遊症、病理性醉酒等,但不包括神經官能症、人格障礙、性變態等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礙。精神病患者的精神功能障礙一般都不會因精神障礙而喪失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因此,只有精神病人才有可能成為刑法典第18條規定的無責任能力人;至於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礙人,則不屬於刑法典第18條所稱之「精神病人」。二是由於精神病理的作用使他不能辨認或者控制自己的行為。這一標准即心理學標准,也稱法學標准。只有將前後兩個標准結合起來,才能認定實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為的精神障礙人屬於無責任能力人。
間歇性,然後他又在沒發病的狀態的話,那是要負責的,所以並不是說患精神病的人殺人不負責任,而是要符合上面這么多規矩,心理學標准,各種不可判斷,所以如果他是故意殺人的話,那是肯定要負責的
2. 神經病打人犯法嗎
法律分析:是犯法的,但不負刑事責任,被害人家屬可以向其家屬提出索賠。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第一千一百八十條 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
3. 神經病打砸了別人車負不負法律責任和倍償
需要負法律責任,需要賠償,屬於故意破壞他人財物,結合有關規定,故意毀壞財物罪的立案標准分為了四種,包括:1、造成公私財物損失五一千元以上的。2、毀壞公私財物三次以上的。3、糾集三人以上公然毀壞公私財物的。4、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這是一條兜底條款,意圖達到法律涵蓋范圍的最大化。
法律分析
故意毀壞財物刑事立案標準是財物損失在一千元以上或者毀壞財物三次以上。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愛護公園及公共設施,如果故意損壞,導致財物發生損失,金額較大的公安機關要介入處理。立案後,展開後續偵查,該移送檢察院的移送檢察院起訴。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情節嚴重的,才構成犯罪。因此,是否數額較大或者情節嚴重,則是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小、情節較輕的,則屬一般違法行為。犯故意破壞財物罪,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是指毀壞個人財物,導致他人精神失常的;破壞生產、經營設備設施,造成停產或經營停止,引起重大損失;破壞手段極其惡劣的等等。只要是一般主體其實都是可以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的,而實際在實施了這樣的行為之後,同時要求達到了規定的數額或者符合一定的情節,不然的話也不能直接認定構成此罪。另外還要注意,此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所以要是過失毀壞了他人財物的,一般不能成立此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七十五條 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4. 我國對神經病擾民有怎樣的法律法規
我國對神經病擾民的規定處理,可以去公安局,公安部門有責任對正在實施違法犯罪行為、對本人及他人的安全有威脅的肇事肇禍精神病人,公安部門可以對其進行強制約束。公安部門如果不作為,當事人可以到公安督察部門舉報。
法律分析
精神病人如果要想免除法律責任,必須得到法律上的確認才可以認定為精神病人,而這是需要經過法定機關做鑒定的,精神病人分很多種,對於間歇式的精神病人等,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應當承當一定的法律責任,無論何種精神病人,如果給他人造成傷害都是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只是這種責任可能要由其監護人履行或帶精神病人履行。要承擔停止損害、賠償損失等責任,該精神病人已經構成對你的侵權,但他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不能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應由他的監護人承擔責任,他的監護人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成年兄弟姐妹,你可以向他的監護人請求停止侵害、賠償損失。 你可以先找到他的監護人,協調解決,如果可以解決,那就最好不過了。如果不可以解決,你有權起訴他的監護人, 針對精神病人損害他人財物的現象,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別人損害的,讓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如果精神病人的行為違反社會治安管理規定,在和其監護人溝通無果的情況下,可以報警處理,也可以讓村委會介入調解。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5. 精神病者是不是受法律保護的 ·沒死刑可判的
精神病者是否受法律保護,是否可以判處死刑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2、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3、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被鑒定人實施危害行為時,經鑒定屬於下列情況之一的,為具有責任能力:
1、具有精神疾病的既往史,但實施危害行為時並無精神異常;
2、精神疾病的間歇期,精神症狀已經完全消失。
對刑事案件被鑒定人行為能力的評定具體如下:
1、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在訴訟過程中,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致使不能行使訴訟權利的,為無訴訟能力;
2、控告人、檢舉人、證人等提供不符合事實的證言,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致使缺乏對客觀事實的理解力或判斷力的,為無作證能力;
3、被鑒定人是女性,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在她的性不可侵犯權遭到侵害時,對自身所受的侵害或嚴重後果缺乏實質理解能力的,為無自我防衛能力;
4、被鑒定人在服刑、勞動教養或者被裁決受治安處罰中,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由於嚴重的精神活動障礙,致使其無辨認能力或控制能力,為無服刑、受勞動教養能力或者無受處罰能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四十八條 死刑只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對於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緩期執行的,可以由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核准。
6. 神經病殺人犯法嗎
有關精神病的法律條文主要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法律。
《刑法》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負刑事責任。酒醉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在「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精神病人中,大部分是精神分裂症。經鑒定確認為「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基本上都是發病期的患者,只有在發病期患者才容易出現「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在恢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活動疾病正常,他們犯罪,「應負刑事責任」。這條法律告訴我們,精神分裂症患者犯罪,是否應當承擔法律責任,承擔多少法律責任,應視患者當時的精神狀態而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犯罪不負法律責任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鑒定人進行鑒定後,應當寫出鑒定結論,並且簽名。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論需要重新鑒定或者對精神病的醫學鑒定,由省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鑒定人進行鑒定後,應當寫出鑒定結論,並且由鑒定人簽名,醫院加蓋公章。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很明顯,對精神病人作醫學鑒定只能是「由省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這是一種很嚴肅、高度專業化的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三條「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第十七條「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1)配偶;(2)父母;(3)其他近親屬;(4)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第一百三十三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到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適當賠償,但單位擔任監護人的除外。」
在精神分裂症的病程中,患者不可能持續保持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疾病至少會在某個階段完全或部分損害患者的民事行為能力,使患者成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根據法律,患者的親屬自然成為了患者的監護人。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在發病時民事行為能力才會受到損害,這時的患者又往往容易損害他人或自身。監護人的責任實在重大,一旦因患者的損害行為引起法律糾紛,無論家屬如何盡力,法律條文沒有給患者家屬提供完全免責的依據。
7. 神經病犯法怎樣處理!
間歇性神經病人是限制責任能力人,能證明他做出犯罪行為時是精神不正常的情況下,不負刑事責任,但可以要求他的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針對你的問題,你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訴,他的監護人應當給予民事賠償
8. 為什麼精神病犯罪不會被判刑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9. 精神病傷人要負法律責任嗎
精神病人犯法是否要負法律責任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完全無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這是指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的情況。這種精神病人是完全無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對其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不負刑事責任;
2、完全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這是指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情況;
3、限制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又稱為減輕刑事責任或部分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這是指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情況、犯了罪應負刑事責任,但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精神病犯罪者,是指因精神病發作而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人。一共分為三類:在意識障礙下產生違法犯罪行為的精神病患者;智能缺損狀態下產生違法犯罪行為的精神病患者;意識清晰、智能正常狀態下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精神病患者。
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構成法律責任必須具備的各種條件或必須符合的標准,它是國家機關要求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時進行分析、判斷的標准。
自助免責。自助免責是對自助行為所引起的法律責任的減輕或免除。所謂自助行為是指權利人為保護自己的權利,在情勢緊迫而又不能及時請求國家機關予以救助的情況下,對他人的財產或自由施加扣押、拘束或其他相應措施,而為法律或公共道德所認可的行為。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10. 神經病殺了犯法嗎
法律分析:是犯法的,但對不同的精神病人所承擔的刑事責任有所不同根據《刑法》規定,對於完全的精神病人,即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若實施了《刑法》規定的危害行為,造成危害結果的,不負刑事責任。這是因為精神病人的危害行為,缺乏犯罪構成的主觀要件,精神病人由於不具有辨別是非、判斷善惡以及對自己行為的控制能力,他對自己的行為,就談不上故意或過失,沒有主觀上的罪過。同時,對犯罪人判處刑罰,也是為了對其進行教育改造,而這對於精神病人來說,也沒有實際意義。
法律依據:《刑法》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