締約過失責任的法律行為基礎
⑴ 締約過失責任是指什麼
締約過失責任是指行為人違背誠實信用原則造成對方信賴利益的損失所要承擔的責任。需要承擔締約過失責任的情形主要有:行為人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的情形;行為人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的情形;有其他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條
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對方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三)有其他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
⑵ 如何認定締約過失責任
締約過失責任的理解方式:締約過失責任是指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或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等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造成對方損失,所應當承擔的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條
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對方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三)有其他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
第五百零一條
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或者其他應當保密的信息,無論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泄露、不正當地使用該商業秘密或者信息,造成對方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⑶ 締約過失責任的構成要件
法律分析:1.違反法定合同義務一方當事人主觀上具有過錯,這里的過錯包括故意與過失;2.合同一方當事人必須實施了違反法定合同義務之行為,包括附隨義務、先合同義務;3.因違反合同義務行為造成另一方信賴利益的損失;4.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義務的行為,與另一方信賴利益的損失具有因果關系。前述行為的實施、利益損害的發生應當發生於合同訂立過程中。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條 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對方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三)有其他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
⑷ 對締約過失責任有哪些法律依據
締約失責任指合同訂立程事違反依據誠實信用原則產先合同義務(稱先專契約義務)造事信屬賴利益損失依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其先合同義務隨著締約事雙簽訂合同互相接觸、磋商逐漸產義務非合同效立所產給付義務締約失責任特點:①發訂立合同程締約失責任違約責任基本區別合同尚未立或具備定條件確認效或撤銷才能產締約失責任②違反依誠實信用原則所應盡定義務由於合同尚未立或歸於效、撤銷事能違反合同義務承擔締約失責任事訂約階段違反依據誠實信用原則應付定義務③造信賴利益損失信賴利益損失主要指實施某種行另產信賴(:相信其訂立合同)並支付定費用或放棄其機違反誠實信用原則補償
⑸ 什麼是締約過失責任
締約過失責任是指在合同訂立過程中,當事人因違反合同訂立的注意義務而產生的責任。
【法律分析】
按照目前法律規定,締約過失責任主要有以下類型:1.惡意磋商。2.欺詐諦約。3.違反人格和人格尊嚴等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締約。4.擅自撤銷要約時的締約過失責任。5.合同訂立過程未盡通知、保密等義務給對方造成損失。締約過失是指在合同訂立過程中,一方當事人因違背其依據誠實信用原則所應負有的義務,而使另一方當事人信賴的利益遭受損失,而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情況。由於締約過失責任採取的是過錯責任原則,所以其構成要件應當包括客觀要件和主觀要件這兩個方面。具體來說,締約過失責任的構成要件有以下四個:1、締約一方當事人有違反法定附隨義務或先合同義務的行為。在締約階段,當事人為締結契約而接觸協商之際,已由原來的普通關系進入到一種特殊的關系(即信賴關系),雙方均應依誠實信用原則互負一定的義務,一般稱之為附隨義務,即互相協助、互相照顧、互相告知、互相誠實等義務。若當事人違背了其所負有的附隨義務,並破壞了締約關系,就構成了締約過失, 才有可能承擔責任。2、該違反法定附隨義務或先合同義務的行為給對方造成了信賴利益的損失。如果沒有損失,就不會存在賠償問題,而所謂信賴利益損失,指相對人因信賴合同會有效成立卻由於合同最終不成立或無效而受到的利益損失,這種信賴利益必須是基於合理的信賴而產生的利益,即在締約階段因為一方的行為已使另一方足以相信合同能成立或生效。若從客觀的事實中不能對合同的成立或生效產生信賴,即使已經支付了大量費用,這是因為締約人自身判斷失誤造成的,不能視為信賴利益的損失。3、違反法定附隨義務或先合同義務一方締約人在主觀上必須存在過錯。這里的過錯既包括故意也包括過失。無論是故意還是過失,只要在締約階段違反了附隨義務,並對合同最終不能成立或被確認無效或被撤銷負有過錯,就應當承擔締約過失責任。並且,責任的大小與過錯的形式沒有任何關系,這是因為締約過失責任以造成他人信賴利益損失為承擔責任的條件,其落腳點在於行為的最終結果,而非行為的本身。4、締約人一方當事人違反法定附隨義務或先合同義務的行為與對方所受到的損失之間必須存在因果關系。即相對方的信賴利益損失是由行為人的締約過失行為造成的,而不是其他行為造成的。如果這二者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則不能讓其承擔締約過失責任, 這是該責任制度的內在要求。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條 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對方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三)有其他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
⑹ 民法典締約過失責任的法律規定是什麼
法律規定的締約過失責任包括的范圍有:行為人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提供虛假情況的情形需要承擔締約過失責任;行為人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的情形需要承擔締約過失責任;法律規定的其他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需要承擔締約過失責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條
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對方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三)有其他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
⑺ 締約過失責任方面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締約過失責任的規定:締約過失責任是指預約合同一方不履行預約合同約定的訂立合同義務,造成對方損失的,合同另一方可以就損失請求違約方承擔預約合同的違約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五條
當事人約定在將來一定期限內訂立合同的認購書、訂購書、預訂書等,構成預約合同。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預約合同約定的訂立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預約合同的違約責任。
第五百條
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對方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三)有其他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
⑻ 締約過失責任責任的構成要件
締約過失責任的構成要件如下:1、締約一方當事人實施了違反法定附隨義務或先合同義務的行為;2、該違行為給對方造成了信賴利益的損失,且與對方所受到的損失之間必須存在因果關系;3、締約過失一方在主觀上必須存在過錯等。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條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對方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三)有其他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第五百零一條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或者其他應當保密的信息,無論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泄露、不正當地使用該商業秘密或者信息,造成對方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⑼ 如何認定締約過失責任,締約過失責任賠償范圍
您好!
一、締約過失責任如何認定
(一)締約過失責任是發生在訂立合同過程中的法律責任。締約過失責任與違約責任最重要的區別在於發生的時間不同。違約責任是發生在合同成立以後,合同履行過程中的法律責任,而締約過失責任則是發生在締約過程中當事人一方因其過失行為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只有在合同還未成立,或者雖然成立,但不能產生法律效力而被確定無效或者被撤銷時,有過錯的一方才能承擔締約過失責任。
(二)承擔締約過失責任的基礎是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誠實信用原則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根據誠實信用原則的要求,在合同訂立過程中,應當承擔先合同義務,包括使用方法的告知義務、瑕疵告知義務、重要事實告知義務、協作與照顧義務等。我國合同法規定,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都屬於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應承擔締約過失責任。
(三)責任人的過失導致他人信賴利益的損害,締約過失行為直接破壞了與他人的締約關系,損害的是他人因為信賴合同的成立和有效,但由於合同不成立和無效的結果而遭受的損失。
二、締約過失責任的賠償范圍
(一)當相對人的人身遭受損害時,賠償范圍為相對人所受的一切損失。此外,在締約當事人雙方都有過失時,應根據雙方的過錯大小,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在具體的計算方法上可實行過失相抵的原則,就剩餘部分,由一方向另一方賠償。
(二)當合同不成立、無效或者被撤銷時,其賠償范圍應為相對人信其合同能有效成立所受的損失,包括締約費用、准備履行合同所支出的費用等,但不得超過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所應當預見的因合同不成立、無效或被撤銷所可能造成的損失。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