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用合同有法律責任嗎
㈠ 僱傭合同承擔的責任有哪些
僱傭合同的責任承擔的規定是如果雇員致人損害的,一般由僱主承擔賠償責任;但如果雇員有故意或重大過失的,則由僱主與雇員共同承擔連帶的損害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前款所稱「從事僱傭活動」,是指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僱傭活動」。
㈡ 一九九一年勞動法沒出台,用人單位與受聘人簽訂的聘用合同有效嗎
國家法律沒有出台,不受法律保護,只是用人單位和員工的一份協議合同,兩者之間有效。
㈢ 聘用協議受勞動法保護么
勞動合同法第復二條規定製: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所以說:事業單位不適用勞動法,是合同法和民法所調整,勞動合同法是調解糾紛的參考和補充.
㈣ 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合同有沒有法律效力 我是事業單位
摘要 合同確實是有效力的,但對於達到退休年齡的人是應該辦理退休的,如果你不想退休這么早,是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的,女幹部是可以到55歲辦理退休的
㈤ 聘用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
如果內容沒有違反法律規定,又是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則有效.
㈥ 聘用合同與勞務合同、勞動合同有什麼區別那種更具法律效應
勞動合同、勞務合同和聘用合同的區別:
一、聘用合同與勞動合同的區別:
1.合同本身的法律性質不同
聘用合同調整的是政府對公共組織及其工作人員的人事管理行為和工作人員行為規范,屬於公法調整范疇。而勞動合同規范的是企業與勞動者之間的勞動關系,屬於私法調整范疇。
2.合同主體的權利義務關系不同
企業的勞動合同是純粹的民事合同,合同中所規定的權利與義務對當事人來講基本上是平等的。民事合同強調契約的自由性、合意性,一般不會發生不確定的權利或義務關系,即使發生,雙方均可自由協調解決,解除合同。
二、勞動合同、勞務合同之間的區別
1.內容不同
勞動合同規定的是勞動者作為用人單位的一個成員,承擔一定的工種或職務工作,並遵守用人單位的內部勞動規則和其他規章制度;用人單位負責分配工作或工種,按照勞動者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支付勞動報酬,並根據勞動法律、法規和雙方協議約定提供各種勞動條件、社會保障和福利待遇。根據《勞動法》的規定,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勞動報酬、勞動紀律、勞動合同終止條件、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等必備條款。
勞務合同的內容規定的是一方提供勞務另一方給付報酬,是在意思自治的原則下,當事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約定的,法律未作強制性規定。
2.適用的法律規范不同
a.勞動合同由勞動法律規范來調整,而勞務合同由民事法律規范來調整規范。
b.勞務合同在訂立和履行的過程中必須遵循民事主體地位平等的原則,而勞動合同中的勞動者在簽訂勞動合同時,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雙方的法律地位平等。在勞動合同的履行過程中,勞動者必須參加到用人單位的勞動組織中去,擔任一定的職務或工種,服從用人單位的行政領導和指揮,遵守勞動紀律,雙方存在隸屬關系。
3.法律責任後果不同
a.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可能承擔行政責任、民事責任甚至刑事責任。比如用人單位侮辱、體罰、毆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勞動者的,由公安機關對責任人員處以15日以下拘留、罰款或者警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b.違反勞務合同一般只承擔民事賠償服務,而不涉及行政和刑事責任。
㈦ 事業單位聘用合同約定違約金是違法的嗎
不是違法的,事業單位聘用合同可以約定違約金,很多事業單位有服務期,勞動者在服務期滿內辭職是要賠付違約金的。另外相關法律規定也有違約金的情形,比如單位在試用期內為勞動者支付了培訓費用,勞動者若辭職需要賠付培訓費等。除此之外其餘情況的不應在合同中規定違約金的條款,若規定也是無效的。
法律分析
事業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的,只有兩種情形單位可以與勞動者約定違約金:一是對勞動者進行了專門培訓,支付了培訓費,約定了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尚未履行期間分攤的費用支付違約金;二是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事業單位聘用合同約定的違約金,符合法律規定的,勞動者違反約定的應當支付,反之違法約定無效。_聘用合同是事業單位與職工按照國家的有關法律、政策,在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基礎上,訂立的關於履行有關工作職責的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實行勞動合同制的員工,除非用人單位對其進行了競業限制或提供了專項培訓,否則不得約定違約金。事業單位的員工在簽訂聘用制合同時能否約定違約金,首先看其餘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務院有無規定,有規定的按該規定執行,沒有相應規定的應當適用相關法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五條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㈧ 聘用和任命的區別,授權和委託的區別,誰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1、聘用合同亦稱聘任合同。是事業單位與職工按照國家的有關法律、政策,在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基礎上,訂立的關於履行有關工作職責的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聘用合同一般適用於招聘有技術業務專長的特定勞動者。
聘用合同是勞動合同的一種,是確立聘用單位與應聘的勞動者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這種協議,是指以招聘或聘請在職和非在職勞動者中有特定技術業務專長者為專職或兼職的技術專業人員或管理人員為目的的一種合同。
聘用合同是按照用人方式不同來劃分,勞動合同可以分為錄用合同、聘用合同和借調合同。
任命指下命令任用。 是上級決定能夠擔任某種職務的決定方式。一般用於行政機關、人大任命官員或公司任命公司員工職務的方式。
2、授權是組織運作的關鍵,它是以人為對象,將完成某項工作所必須的權力授給部屬人員。
即主管將處理用人、用錢、做事、交涉、協調等決策權移轉給部屬,不只授予權力,且還託付完成該項工作的必要責任。
組織中的不同層級有不同的職權,許可權則會在不同的層級間流動,因而產生授權的問題。授權是管理人的重要任務之一。
委託是指委託他人代表自己行使自己的合法權益,委託人在行使權力時需出具委託人的法律文
書。而委託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反悔委託事項。
被委託人如果做出違背國家法律的任何權益,委託人有權終止委託協議,在委託人的委託書上的合法權益內,被委託人行使的全部職責和責任都將由委託人承擔,被委託人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3、授權是被授權人承擔法律責任,委託是委託人承擔法律責任。
㈨ 對方未在原單位辦理離職手續,現單位聘用有法律責任嗎
是否違法,要看具體情況.這種情況在實踐中是很多的,比如一人在多家公司擔任董事或顧問,非全日制用工中一人多職等。關鍵是你與前一個單位在合同中是怎麼約定的,是否約定你在合同期限內不得從事其他工作.即有不準兼職或有競業限制的規定.說白了就是在後的勞動合同不得對在先的勞動合同造成不利影響.否則單位有權解除合同,或按合同約定要求賠償損失。若單位給你放大假,雖沒有解除合同,卻又不給發工資,但又明確限制不準兼職,那麼單位這樣做則是違法的,不合常理。
㈩ 僱傭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僱傭合同如果符合下列條件就是有法律效力的,否則不具有法律效力:
1.合同內容是訂立合同的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
2.訂立合同的當事人都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
3.合同是各方當事人自願訂立的,不存在欺詐、脅迫的情形。
4.合同內容不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不侵犯第三人或者公共利益。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