葯品管理法律體系按照法律效力等級
⑴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兩者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以下簡稱《法》)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專的法律,而屬《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則是由國務院批準的行政法規,二者具有不可分的聯系:
其一,《法》是《條例》制定和修改的基礎和依據。
《法》規定的內容是工作中一些最基本和最根本的問題,《條例》的目的就是要根據《法》的立法原則和精神,對其內容作進一步的細化,以增強《法》的可操作性。
其二,《條例》是對《法》的進一步具體化。《法》作為規范的最基本的法律,其所規定的內容大多是比較原則的,不可能十分具體。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通過制定和修改《條例》,以對葯品管理中需要通過立法予以明確而《法》未予明確,以及《法》未作詳細規定的內容作出進一步的明確和具體。
其三,《法》上是上位法,在整個葯品管理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條例》屬行政法規是下位法,不得與《法》相抵觸。
⑵ 醫療衛生管理的法律體系包括哪四個層次
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包括以下幾個層次:
醫療衛生法律。指由全國回人民代表大答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頒布的法律文件。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等。
行政法規。指由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即國務院制定頒布的規范性文件。行政法規有的以國務院名義直接發布,如《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血液製品管理條例》等。
部門規章。指由衛生部制定頒布或衛生部與有關部、委、辦、局聯合制定發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這些文件在全國范圍內有效,效力低於法律、法規,如《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全國醫院工作條例》等。
⑶ 法律體系的效力等級是如何規定的
第一級(最高級):憲法
第二級:法律
第三級:行政法規
第四級: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性法規
第五級:較大的市地方性法規
從上可以看出,法律法規效力等級一般是根據制定該法律法規的機關的等級地位來確定的,法律法規的制定機關的地位等級越高該法律法規的效力等級一般也就越高,法律法規的制定機關的地位等級越低該法律法規的效力等級一般也就越低,另外,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法規,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同時適用新的規定,一般規定與特別規定不同時適用特別規定。
另外,你可以在網路中輸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查看立法法關於這方面的規定。
⑷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是什麼樣的法律
葯品安全與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緊密相關。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葯品管理法》,對葯品進行了更加嚴格的監管。該法自2019年12月1日起實施。新版《葯品管理法》有很多的亮點,一起來看看吧。
同時,新版《葯品管理法》還對民事責任制度進行了完善。出現葯品質量問題,當事人可以向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葯品生產企業、葯品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中的任何一家進行索賠。境外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在中國境內的代理人與持有人承擔連帶責任。
⑸ 法律的效力大小(部門法等等)比如《葯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屬於
《葯品管理法》屬於法律
《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屬於行政法律
《葯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屬於部門規章(行政法規)
你看公布的部門就知道效力的大小了,法律是主席頒布的(全國人大通過的,全國人大選舉產生國務院組成人員),行政法規是國務院通過的,部門規整是國務院下屬的專門部門通過的,你應該明白效力的大小了吧?
⑹ 葯事管理法律體系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葯事管理法律關系主體
法律關系主體是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在法律關系中一定權利的享有者和一定義務的承擔者.葯事管理法律關系主體包括有以下幾類.
(1)國家機關
(2)機構和組織
(3)公民個人(自然人)
(1)國家機關
作為法律關系主體的國家機關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是政府的葯品監督管理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依法與其管轄范圍內的相對方,結成葯事行政法律關系.二是政府的葯品監督管理主管部門內部的,領導與被領導,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
(2)機構和組織
包括法人和非法人的葯品生產,經營企業,醫療機構,葯房等企事業單位,大致分為三種情況;
以葯品監督管理相對人的身份,同葯品監督管理機構結成葯事行政法律關系.
以提供葯品和葯學服務的身份,同需求葯品和葯學服務的機關.機構和組織,公民個人結成醫葯衛生服務關系,與內部職工結成管理關系.
(3)公民個人(自然人)
可分為特定主體和一般主體.
特定主體主要指葯學技術人員,他們因申請執業注冊認可,與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結成葯事行政法律關系;因承擔葯學服務,同所在單位結成內部的葯事管理關系,井同患者結成醫患關系.
一般主體指所有的公民,他們因需求葯品和葯學服務而與提供葯品和服務的企事業單位結成醫葯衛生服務關系.
⑺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效力范圍
法律的適用范圍,也稱法律的效力范圍,包括法律的時間效力,即法律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生效力和什麼時候失效;法律的空間效力,即法律適用的地域范圍;以及法律對人的效力,即法律對什麼人(包括具有法律關系主體資格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適用。關於本法適用的時間效力問題,本法第一百零六條作了規定,本條則是對本法所適用的地域范圍和主體范圍的規定。
⑻ 我國葯品管理法律分類
一、法的基本概念
(一)法的含義和作用
法的定義: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的,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則的總和。
法律的定義:是指擁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頒布的規范性文件。
(二)法律體系
⑴憲法 ⑹勞動法(社會保障法)
⑵行政法 ⑺婚姻法
⑶刑法 ⑻訴訟法
⑷民法 (9)軍事法
⑸經濟法 (10)仲裁法
二、法律淵源(即法的形式)
(一)我國立法體制和立法程序
(1)憲法
(2)法律
(3)行政法規
(4)行政規章
(5)地方性法規
(6)國際條約
廣義、狹義的法律
廣義上的法律,除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之外,還包括行政法規、行政規章(部門、地方)、地方性法規 。
狹義上的法律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葯品管理法》、《食品安全法》、《刑法》、《行政處罰法》。
(二)法律淵源的效力關系
1.下位法服從上位法
2.一般法服從特別法
3.後法優於前法
三、違法和法律責任
構成違法必須具備以下幾個要件:
違法必須是人的行為。
違法必須是侵害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行為。
違法的主體必須是具有法定責任能力的人。
行為人主觀上出於故意和過失。
法律責任
1、刑事責任
2、民事責任
3、行政責任
第二章 我國葯品管理立法的發展
1.葯品行政法規管理階段(1949~1983)
2.葯品管理法律法規體系建立階段(1984~1997)
3.葯品管理法律體系調整和完善階段(1998年以後)
葯品監督管理體制的演變及改革
1953年4月27日衛生部設置葯政司,1957年6月29日經國務院批准葯政司改為葯政管理局,1961年1月9日衛生部成立醫療器械工業局。1978年7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國家醫葯管理總局,1979年1月1日總局成立了中國葯材公司、中國醫葯工業公司、中國醫療器械工業公司和中國醫葯公司。從1978年至1980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相繼建立了醫葯管理局或總公司(行政性公司),一些地縣也相應建立了醫葯管理機構。雖然自此以後,醫葯事業從中央到地方實現了統一管理的體制,結束了長期分散多頭管理的局面,但行政性公司既擔任「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存在很多弊端。其後,又經過了幾次改革,如1985年《葯品管理法》誕生並規定國家衛生部主管全國葯品監督管理工作、1988年5月3日國務院決定在國家中醫管理局的基礎上成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等等,可一直未解決行政執法職能與行業管理職能分離的問題。
⑼ 《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屬於法律嗎
《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由國務院頒布的屬於行政法規,所謂狹義的法律都是由全國人大通過的頒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