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免費提供的服務費不負法律責任

免費提供的服務費不負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4-26 04:57:30

❶ 服務費合法嗎

現在沒有明確的法規說不能收,因為餐飲企業屬於市場調節價范疇,企業有自主定價權。但是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第九條規定,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

餐廳若要收取服務費,必須提前告知顧客。否則,就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顧客可以拒付。

在此,小編提醒各位,如果您的餐廳收取服務費,務必事先告知顧客,或在餐廳進行明顯的文字提示。如果商家事先未告知,結賬時又要收服務費,消費者可以拒付;若商家不同意,您可以打12315投訴。

二、餐廳這么收服務費合理嗎?

1.一定要收服務費嗎?

業內人士介紹,餐飲業的服務費起源於香港的「小費」。但咱們大陸沒有給小費的習慣,有些餐廳就把這種自願償付的小費,變成了明碼標價的必須支付的服務費。

雖然從法律上並不構成霸王條款,但還是讓很多人不習慣,尤其是顧客沒有體驗到:物有所值「的服務時,對餐廳印象不佳。

2.收費提示太不明顯

我們提到,收服務費必須提前告知,文字或口頭都可以。但有些商家比較「陰險」,故意把收服務費的提示寫得特別小,呈現在桌台或電子菜單的首頁,顧客基本不會注意到。結賬時當顧客質疑,餐廳就說:「反正提示了,沒看到那是你的責任!」

雖然不違法,但此等「險惡用心」招來的必將是顧客的差評。

3.說得「不及時」

餐廳是告知收取服務費,但是在顧客排了很久的隊,終於排到號要點餐時才說。從拿號到排隊顧客已經等了1個多小時,這時才說收服務費,難免讓一些消費者覺得兩難。

如果在排號時就告知有服務費,顧客可以早做決定。否則,會讓一些顧客覺得不爽,對餐廳而言,這次是賺了錢,下次人家就不一定來了。

所以,小編建議各家餐廳,當真要收這個服務費,就要提供等值的的服務,讓顧客覺得這費收的值。而且,要大大方方、及早告知消費者,別貪圖了一時的便宜,丟了長久的聲譽。畢竟,顧客體驗和口碑事關餐廳「錢途」啊。

三、要收這些費,餐廳可得謹慎了

相關法規明確規定,「禁止自帶酒水」和「包間設置最低消費」屬於霸王條款,如遇這種情況,消費者可立即投訴。

❷ 提供有償服務,事先不告知代價這種在法律上有參考嗎

提供的資料太簡單,要看具體情況,如果按慣例是有償的,且沒有特別約定,接受了服務當然要交服務費,但如果這項服務是需要事先協商的則可能不給。如你到理發店去,不可能不知道理發是要收費的,這不需要別人向你說明,除非不正當的高額收費。但有些地方不說明是不知道的,則可以在未說明的情況下不付費,這屬於強買強賣。可參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條:「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
合同法》第54條中因重大誤解訂立合同的。就是他的行為讓你誤解是免費的。

❸ 個人與企業簽訂的咨詢服務費協議有法律效力

❹ 貸款公司公司收服務費合法嗎

貸款收服務費不一定違法。如果是當事人申請辦理貸款的手續服務費、審核費用、提供信息查詢服務的服務費或者開通超授信額度用卡服務的費用,是合法的。如果收取的是中介費用等其他費用,則是不合法的。
【法律依據】
《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第二十三條
貸款人應設立獨立的責任部門或崗位,負責流動資金貸款發放和支付審核。
《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第五十三條
信用卡未經持卡人申請並開通超授信額度用卡服務,不得以任何形式扣收超限費。持卡人可以採用口頭(客戶服務電話錄音)、電子、書面的方式開通或取消超授信額度用卡服務。發卡銀行必須在為持卡人開通超授信額度用卡服務之前,提供關於超限費收費形式和計算方式的信息,並明確告知持卡人具有取消超授信額度用卡服務的權利。
第六十條
發卡銀行應當提供信息查詢服務,通過銀行網站、用卡手冊、電子銀行等多種渠道向持卡人公示信用卡產品和服務、使用說明、章程、領用合同(協議)、收費項目和標准、風險提示等信息。

❺ 個人與企業簽訂的咨詢服務費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依照 中華人民共抄和國合同法
第十二條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一)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
(二)標的;
(三)數量;
(四)質量;
(五)價款或者報酬;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的方法。
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範文本訂立合同。

按照上述規定,協議一般是有法律效力的,但是,協議當事人需要身份以及資質要求的,就不一定有法律效力的,如:咨詢服務身份以及資質是需要:「工程師」「律師」或者其他資質證書的,你沒有資質證書,那該協議就沒有法律效力。

❻ 關於合同法中免費搭乘,免責條款和無償合同的問題

無償搭乘發生事故,人們卻認為搭乘雙方完全是自願的,且車主完全是出於好心幫忙性質的免費為搭乘人服務,發生交通事故自己本身也是受害者,因此自己不應承擔責任。但這種看似合理的解釋卻沒有法律依據。 首先自願搭乘不代表自願承擔遭受事故的風險,此外人的生命、財產受法律保護是法律的最基本的原則。
《合同法》第三百零二條規定:「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傷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運人證明傷亡是旅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除外。前款規定適用於按照規定免票、持優待票或者經承運人許可搭乘的無票旅客。」 雖然私家車搭乘,從嚴格意義上講私家車屬於非營運車輛,但兩者法律關系的性質是一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法》第七十六條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超過責任限額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擔賠償責任: (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採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 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
民法通則》第九十八條規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 第一百一十九條 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法》第七十六條也規定了事故賠償責任。因此,車主不能以無償義務為由,而不承擔責。
當然公平原則,如果要求車主按照客運合同一樣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也是有悖於公平原則。
《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 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三十一條 受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因此我國的法律對該類的法律責任明確規定了適用過錯原則,如果乘車人有過錯的,可減輕機動車所有人的責任,這樣才有利於平衡搭乘人和車主的利益沖突。現實的 司法實踐中的一些判例也認可了應適當減輕車主的責任的原則。
協議能否免除責任?
有的當事人為了避免以後發生糾紛,便在事前和搭乘人簽訂協議,約定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搭乘人傷害的車主不承擔賠償責任或免責聲明,旨在規避法律責任。許多搭乘人也感覺無所謂,因此各式各樣的協議書也大量存在。那麼這些協議是不是能免除車主的責任呢?答案是否定的。合同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這就是說,對於人身傷害,無論駕駛員是否有過錯,即使雙方約定駕駛員無需承擔責任,受害人仍可依法獲得賠償;雙方當事人約定的關於人身傷害的免責條款,從法律上講也是無效的。但對於財產損失,如果駕駛員沒有故意或重大過失,則雙方約定免責的有效,如果駕駛員有故意或重大過失,則該免責條款無效。

(轉過來你看看,另樓上的好意施惠行為並非旨在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免除甲的賠償責任,因為機動車系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採用的無過錯責任。免責事由是第三人故意或不可抗力,所以本案中不存在免責事由,甲應該賠償。)

我是快樂搬運工,供你參考!

❼ 免費的服務可以免除責任嗎

免費服務我個人覺得,要看出於什麼目的提供免費服務,來判斷有無責任
比如超市免費寄放,是為了營業的考慮,消費者會得到便利,來的人更多,故免費寄包在實際上是「有償」的,所以就算免費寄包,丟了一樣要負責任。
比如火車站碰到一個陌生人,說,我去廁所你替我看下包,這樣的免費看管,只要保管人沒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就可以免責。

所以免費停放自行車也要看是不是經營者提供的,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招攬客人而設置的免費服務。不過按照判例來看,這個觀點是有爭議的。免費提供服務的項目,商家只要沒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很多都被判免責了。

殺毒軟體的話,就算是免費的,也是經營行為。畢竟人家靠這個賺錢的。所以不可以免責。

就算簽訂了免責協議,也不是說這個協議就有效的。免除自己的責任、增加對方義務的這種協議很多都是無效的。因為雙方是不對等的。對方是有專業知識的經營者,而我方沒有專業知識,只能接受協議。這種協議其實是無效的。
除非說明了,我這個是測試的,並且說明可能造成什麼後果,那樣才可以免責。

個人意見

❽ 在法律上免服務費和免費服務的意思一樣嗎

不大一樣。
免服務費只是免了服務費用,其他費用還需支付。
免費服務,只是服務是免費的,但服務期間所產生耗材啊什麼的都要付費。
個人觀點,供參考。

❾ 軟體服務協議是免責聲明嗎,就不負法律責任嗎

這種網上的免責聲明是無效的。

不管他說自己是智障或是聯系原作者都沒用,是無效的聲明。

「先授權、後使用」這是著作權法基本的原則,所以一切未經授權的刊載理論上都是侵權的,無論聲明與否。

很多人在使用網路資源時,常常認為,從網路上可以自由下載的東西就是免費的,可以任意使用。

事實上,此類「來自互聯網」式的免責聲明在法律上毫無意義。

這是因為,《著作權法》上的「表明作品來源」,並非使用者獲取他人作品的大致環境和場所,而是要表明作品與原創作者的淵源,即不能侵犯作品的署名權。

因此,在網路上使用他人影視作品及其字幕等構成作品的資源時,要標明相關作品名稱、作者姓名等基本信息,不能任意侵犯作者的署名權和其他合法權益。

(9)免費提供的服務費不負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於(1990年9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根據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次修正)於(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獲得通過)。

2012年3月31日,國家版權局在官方網站公布了《著作權法》修改草案,並徵求公眾意見。侵犯著作權的賠償標准從原來的50萬元上限提高到100萬元,並明確了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功能。

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

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

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的權利,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展覽權,即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

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美術、攝影、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等的權利;

廣播權,即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

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

攝制權,即以攝制電影或者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將作品固定在載體上的權利;

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

翻譯權,即將作品從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文字的權利;

匯編權,即將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過選擇或者編排,匯集成新作品的權利;

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著作權人可以許可他人行使前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並依照約定或者本法有關規定獲得報酬。

❿ 酒店免費提供代駕服務 發生事故可以免責嗎

市民王先生:某大型酒店為了招徠顧客消費,專門為喝酒後的顧客提供免費的代駕服務。近日,我在該酒店參加一次高中同學聚會,用餐完畢後請了一名酒店的司機代駕回家。途中,代駕司機在轉彎時將行人金某撞傷,交警認定該車輛應負全責並賠償醫葯費共計5000元。事後,我和酒店就金某的醫葯費賠償問題爭執不下,我認為應由酒店買單,而酒店則以提供的是免費服務為由拒絕賠償。請問,酒店提供代駕服務是免費的,發生事故可以免責?
【按消費合同處理】
酒店提供代駕實質並不免費
應承擔責任
卓予拉律師:本案是酒店為招攬生意提供所謂的「免費」代駕服務,造成交通事故的責任承擔問題。
第一,本案酒店所提供的所謂「免費」服務,實質上並不免費。市民王先生作為消費者駕車到酒店消費,酒店雖不對其提供的酒後代駕服務收費,但費用已隱形地包含在了酒店的其他消費中,雙方仍是消費者與經營者的關系。因此只要是酒店提供了代駕服務就應當對消費者在車輛行駛途中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承擔責任。酒店不能以提供的是免費服務作為拒絕賠償的抗辯理由,但可以作為減輕責任的抗辯理由。
第二,本案中代駕司機是酒店的工作人員,在其代駕服務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先由保險公司承責任,保險公司賠償金額不足的,再由代駕司機承擔。因代駕司機系酒店工作人員,所以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代駕司機所承擔的賠償金額,應由酒店承擔。
第三,如果在代駕服務過程中,王先生存在過錯,且其過錯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則應承相應的責任。

熱點內容
地方性法規不可以設定 發布:2025-02-10 22:49:45 瀏覽:629
法律碩士有學歷嗎 發布:2025-02-10 22:23:26 瀏覽:366
搜狗輸入法官方下載2015 發布:2025-02-10 21:46:22 瀏覽:230
媒人隱瞞病情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10 21:34:01 瀏覽:178
勞動法連續 發布:2025-02-10 21:33:50 瀏覽:811
上海財經大學商法 發布:2025-02-10 21:27:38 瀏覽:374
藝術碩士和法律碩士 發布:2025-02-10 20:09:00 瀏覽:929
新勞動合同法第50 發布:2025-02-10 20:03:40 瀏覽:731
不批假算違反勞動法嗎 發布:2025-02-10 19:36:00 瀏覽:651
2017上海養犬管理條例 發布:2025-02-10 19:29:16 瀏覽: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