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介騙取工資屬於什麼法律責任
A. 進廠被中介騙了怎麼辦
被中介騙了可以直接向警察報案,也可以向法院起訴。如果中介存在欺詐行為,涉嫌詐騙罪,是屬於公訴案件,是由警方進行立案偵查的。如果警方不進行立案偵查,被害人有證據證明自己財產受損,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第二百條 【單位犯金融詐騙罪的處罰規定】單位犯本節第一百九十二條、第一百九十四條、第一百九十五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並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第二百一十條 【盜竊罪】盜竊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可以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詐騙罪】使用欺騙手段騙取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可以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B. 找工作被中介騙了怎麼辦
近幾年隨著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的發展,人才服務市場逐漸衍生出了「勞務派遣」這種服務形式。繼而從求職者到用工企業的過程中都有第三方的介入,這種看似與勞務中介相差不大的服務,但實則差距甚遠。
勞務派遣
勞務派遣通俗點說就是用工單位向第三方勞務派遣公司租用人力的形式。勞動合同的簽訂是由勞動者與第三方機構簽訂合同,薪資等都由第三方機構發放。用工單位則需要支付一筆租用人力的費用給第三方機構,以獲取用工單位所需的勞動力。此類模式於近幾年在國內興起,節約企業的管理成本,減少復雜流程,提高企業效益。此類方式還可跨地區運作。
勞務中介
勞務中介就是平常能夠經常看到的職介所、XX中介這類招聘服務公司。主要是向用工企業和求職者提供雙向介紹服務,並從中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勞務中介公司與求職者不簽訂勞務合同,故而不存在勞務關系,不受《勞動法》等法律的保護。
其中,最核心的區別在於勞務派遣形式勞動者與第三方機構是存在勞動關系的,勞務中介與勞動者不存在合同約束的勞動關系,勞務中介只向勞動者提供有償介紹服務。勞務中介與勞動者之間僅為一般民事關系,不被《勞動法》,《勞動合同法》所保護。
勞務派遣涉及到存在法律關系的有三方,分別是第三方勞務派遣機構、用工單位和勞動者。第三方勞務派遣機構與勞動者必須簽訂勞動合同,建立勞動關系,才能稱為勞務派遣形式。其中的各項糾紛等都適用於《勞動合同法》。而勞務中介則是從向用工單位或勞動者介紹招聘或求職信息中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期間無需與勞動者建立合同關系,故而不受《勞動合同法》保護,只由《合同法》約束。
小編在此提醒廣大求職者在這里就需要擦亮眼睛看看清楚,向你提供職位的是勞務派遣形式還是中介形式,明確自己的維權途徑,合理合法保障自身權益。各位看官有需要補充的或有獨到的理解也歡迎在下方留言~如您與小編志同道合,還請點個關注~ 感謝!
C. 中介用假的高額工資欺騙學生工犯法嗎
犯法,屬於詐騙罪;這是一種以誘導為目的的詐騙行為。
法律分析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借款人由於某種原因,長期拖欠不還的,或者編造謊言或隱瞞真相而騙取款物,到期不能償還的,只要沒有非法佔有的目的,也沒有揮霍一空,不賴賬,不再弄虛作假騙人,確實打算償還的;還有些打借條之後偽造還款收條的,詐稱已經還款的,仍屬借貸糾紛,不構成詐騙。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是區別詐騙罪與非罪界限的重要標准。在認定詐騙罪時,不能簡單地認為,以高息為誘餌借錢不還就屬於詐騙。現實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無法按時還款的情況,行為人雖然主觀有過錯,但其沒有非法佔有的目的,故不能以本罪認定。只有那些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用欺騙的方法取得借款的行為,才構成詐騙罪。首先,行為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從形式上說包括兩類,一是虛構事實,二是隱瞞真相,二者從實質上說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欺詐行為的內容是,在具體狀況下,使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並作出行為人所希望的財產處分。因此不管是虛構、隱瞞過去的事實,還是當下的事實與將來的事實,只要具有上述內容的,就是一種欺詐行為。如果欺詐內容不是使他們作出財產處分的,則不是詐騙罪的欺詐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二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二)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三)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後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第二百二十四條之一組織、領導以推銷商品、提供服務等經營活動為名,要求參加者以繳納費用或者購買商品、服務等方式獲得加入資格,並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直接或者間接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依據,引誘、脅迫參加者繼續發展他人參加,騙取財物,擾亂經濟社會秩序的傳銷活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D. 中介欺騙誤導我簽合同犯了什麼罪
涉嫌構成合同詐騙罪。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規定,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在簽訂合同時,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所以,該行為構成合同詐騙罪。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
(二)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
(三)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後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
E. 被中介騙簽了合同,怎麼辦
被中介騙簽了合同,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該合同。犯合同詐騙罪會判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並處罰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更嚴重的就是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法律分析
屬於合同詐騙罪,可以到人民法院進行起訴。合同欺詐,仍然屬於民事經濟糾紛的范圍,適用合同法等規定,構成違約或侵權的,承擔合同約定的相應的違約責任,或賠償實際造成的損失,包括實現合同後的可預期利益損失。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後逃匿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二十八條 當事人依據前條規定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的,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後,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視為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並可以請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
F. 大學生被兼職中介騙取上萬元錢,並畏罪潛逃,觸犯什麼法律條例
根據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G. 被中介騙到外地工資與實際薪資不符報警警察管嗎
摘要 您好親,這邊很高興為您服務若中介機構提供虛假信息進行招聘,可對其要求退還中介費,若是中介收費後人去樓空,廣告招聘存在虛假宣傳等可通過以下三種方式維權:
H. 被黑中介騙去廠里上班沒工資報警有用嗎
報警沒有用,勞資糾紛,不在警察的管理范圍之內。可以雙方協商解決,也可以向勞動仲裁部門申請仲裁。如果金額較大,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九條,勞動關系雙方依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一次付清勞動者工資。
I. 中介詐騙罪的立案標准
詐騙,分為詐騙違法行為、一般的詐騙罪、擾亂市場秩序的合同詐騙罪、金融類詐騙罪(集資詐騙罪、貸款詐騙罪、票據詐騙罪、金融憑證詐騙罪、信用證詐騙罪、信用卡詐騙罪、有價證券詐騙罪、保險詐騙罪)。另外,再加上瀆職犯罪中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簽訂、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相對於前述「主動型」的詐騙犯罪,那該罪則是「被動型」的被詐騙犯罪,我們也將進行簡要闡述。那麼,什麼是詐騙犯罪呢?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詐騙罪則是指行為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通過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是一種犯罪行為。該罪的具體理論,就不再敘述,下面,本文僅談談各類詐騙最新的單純立案標准和基本的處罰規定(不討論特殊情況,如共犯、數罪中的牽連犯、想像競合犯等)。
一、一般的詐騙違法行為。根據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該條的規定,是針對詐騙的普通違法行為而非犯罪行為所進行的處罰規定。如果達不到犯罪的標准(數額或情節標准),那麼在犯罪標准以下較輕的標准則屬於詐騙違法,公安機關應當及時受理,並進行登記,認為屬於違反治安管理的,應當立即進行調查;認為不屬於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應當告知報案人、控告人,並說明理由。該類治安處罰案件由違法行為地的縣級以上公安機關進行管轄。
二、一般的詐騙罪。這是最常見的詐騙犯罪,僅以湖北省的標准為例,一般情況下,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湖北省標准為5000元以上或者指詐騙3000元以上且具有「從嚴懲處」的情形之一),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湖北標准為5萬元以上)、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指詐騙3萬元以上,且具有「從嚴懲處」的情形之一),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湖北標准為50萬元以上)、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指詐騙30萬元以上,且具有「從嚴懲處」的情形之一),處十年以上有期或無期徒刑。。。。
以上「從嚴懲處」指的是:
(一)通過發送簡訊、撥打電話或者利用互聯網、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發布虛假信息,對不特定多數人實施詐騙的;
(二)詐騙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醫療款物的;
(三)以賑災募捐名義實施詐騙的;
(四)詐騙殘疾人、老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人的財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殺、精神失常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在特殊情況下,符合相關條件被免除刑罰、不作犯罪處理、詐騙未遂等情形的,這里不再敘述。
三、擾亂市場秩序的合同詐騙罪。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規定,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沒收財產。表現方式主要有:(一)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二)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三)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後逃匿的;(五)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第七十七條規定,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在二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之前2001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印發的《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公發11號文已經被廢止。所以合同詐騙罪的「數額較大」標准應按二萬元作為立案標准。至於「數額巨大」和「數額特別巨大」、「其他嚴重、特別嚴重情形」的標准,目前沒有找到明確的規定,只有部分省高院(比如:廣東省)按照之前的舊司法解釋作出了一些地方標准,湖北省高院沒有出台具體的地方標准,但仍然不能「與時俱進」,所以建議最高法及時出台相應司法解釋,統一相關標准,以免量刑數額標准不統一而造成司法不公的現象出現。
四、金融類詐騙罪。
(1)集資詐騙罪。《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的,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以上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注意,該罪有死刑規定。第一百九十九條規定,數額特別巨大並且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注意,其他詐騙廢除了死刑,但本罪保留了死刑規定。《集資詐騙司法解釋》第五條規定,個人進行集資詐騙,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數額較大」;數額在3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數額巨大」;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數額特別巨大」。單位進行集資詐騙,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數額較大」;數額在15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數額巨大」;數額在50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數額特別巨大」(注意:這是最新規定)。集資詐騙的數額以行為人實際騙取的數額計算,案發前已歸還的數額應予扣除。行為人為實施集資詐騙活動而支付的廣告費、中介費、手續費、回扣,或者用於行賄、贈與等費用,不予扣除。行為人為實施集資詐騙活動而支付的利息,除本金未歸還可予折抵本金以外,應當計入詐騙數額。
(2)貸款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行為。下面簡單地談談立案標准和量刑規定。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數額巨大的或有其他嚴重情節,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數額特別巨大或有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注意,單位不能構成該罪。根據《刑案立案追訴標准二》第五十條規定,「數額較大」,為二萬元作為追訴起點(1996年詐騙司法解釋規定為一萬元則廢止)。對於「數額巨大」的標准,追訴標准二沒有明確,則按照1996年詐騙司法解釋規定,即為五萬元以上;「數額特別巨大」為二十萬元以上。但2011年新詐騙司法解釋則提高了詐騙數額的立案標准,目前在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個人認為,還是應按最新詐騙數額標准來進行量刑比較合理,這樣能夠與時俱進。所以「數額巨大」指為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的,「數額特別巨大」指為五十萬元以上的。「其他嚴重情節」是指:(一)為騙取貸款,向銀行或者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行賄,數額較大的;(二)揮霍貸款,或者用貸款進行違法活動,致使貸款到期無法償還的;(三)隱匿貸款去向,貸款期限屆滿後拒不償還的;(四)提供虛假的擔保申請貸款,貸款期限屆滿後拒不償還的;(五)假冒他人名義申請貸款,貸款期限屆滿後拒不償還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是指(一)為騙取貸款,向銀行或者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行賄,數額巨大的;(二)攜帶集資款逃跑的;(三)使用貸款進行犯罪活動的。
(3)票據詐騙罪。我國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進行金融票據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明知是偽造、變造的匯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二)明知是作廢的匯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三)冒用他人的匯票、本票、支票的;(四)簽發空頭支票或者與其預留印鑒不符的支票,騙取財物的;(五)匯票、本票的出票人簽發無資金保證的匯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時作虛假記載,騙取財物的。「明知」是構成本罪的重要要件。因此主觀上必須是故意的。下列行為不構成犯罪:(1)不知是無效票據而使用的;(2)誤將他人票據、自己失效票據使用的;(3)誤簽空頭支票或無效支票的;(4)因過失將本票、匯票作錯誤記載的。關於本罪,根據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數額較大」是指:個人進行金融票據詐騙,數額在1萬元以上的(此處修正),單位進行金融票據詐騙,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數額巨大」是指:個人進行票據詐騙,數額在5萬元以上的,單位進行票據詐騙,數額在30萬元以上的;「數額特別巨大」是指:個人進行票據詐騙,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單位進行票據詐騙,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
(4)金融憑證詐騙罪。使用偽造、變造的委託收款憑證、匯款憑證、銀行存單等其他銀行結算憑證的,依照票據詐騙罪的量刑規定處罰。「數額較大、巨大、特別巨大」的標准與票據詐騙罪相同。
(5)信用證詐騙罪。 行為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違反有關規定,採取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利用信用證騙取公私財物的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應當追訴:(一)使用偽造、變造的信用證或者附隨的單據、文件的;(二)使用作廢的信用證的;(三)騙取信用證的;(四)以其他方法進行信用證詐騙活動的。注意:只要有以上行為之一則構成信用證詐騙罪,沒有數額標准,達到以上情形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如果數額巨大(指個人進行信用證詐騙數額10萬元以上的;單位50萬元以上的)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指個人50萬以上,單位250萬元以上的)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並處五萬以上五十萬以下罰金或沒收財產。
(6)信用卡詐騙罪。使用信用卡的人群經常咨詢此類問題。我國《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進行信用卡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沒收財產:(一)使用偽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的;(二)使用作廢的信用卡的;(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四)惡意透支的。」實施前三項行為進行信用卡詐騙,數額在五千元以上的屬於「數額較大」;五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巨大」;二十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特別巨大」。實施第四項行為即惡意透支的,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注意,以前為五千元以上),屬於「數額較大」;十萬元以上不滿一百萬元的和一百萬元以上的分別屬於「數額巨大」和「數額特別巨大」。(注意,這里的標准也作了修改)。「惡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並且經發卡銀行兩次催收後超過三個月仍不歸還的。惡意透支,在公安機關立案後法院判決宣告前已償還全部透支款息的,可以從輕處罰,情節輕微的,可以免除處罰。 惡意透支,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在公安機關立案前已償還全部透支款息,情節顯著輕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惡意透支的數額,是指在前述條件下持卡人拒不歸還的數額或者尚未歸還的數額,不包括復利、滯納金、手續費等發卡銀行收取的費用。另外需注意,盜竊信用卡並使用的,應按盜竊罪定罪處罰。
(7)有價證券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偽造的、變造的國庫券或者國家發行的其他有價證券進行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行為。我國《刑法》第一百九十七條規定,實施上述行為,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沒收財產。以上「數額較大」,根據新的司法解釋規定,為一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之前為五千元以上則自動廢止)。「數額巨大」、「特別巨大」的標准,沒有明確的規定。根據司法文件中關於法院審理金融案件的會議紀要中規定,可以參照一般詐騙犯罪的標准。目前最新的2011年實施的詐騙標准為,「數額巨大」為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的;「數額特別巨大」為五十萬元以上。
(8)保險詐騙罪。是指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違反保險法規定,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保險金,數額較大的行為。如果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編造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歸自己所有的,以職務侵佔罪或貪污罪論。我國《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進行保險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或沒收財產:(一)投保人故意虛構保險標的,騙取保險金的;(二)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發生的保險事故編造虛假的原因或者誇大損失的程度,騙取保險金的;(三)投保人、被保險人或受益人編造未曾發生的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的;(四)投保人、被保險人故意造成財產損失的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的;(五)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騙取保險金的。有前款第四、第五項所列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數罪並罰的規定處罰。單位犯本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照前述規定處罰。保險事故的鑒定人、證明人、財產評估人故意提供虛假的證明文件,為他人詐騙提供條件的,以保險詐騙的共犯論處。根據相關司法解釋規定,以上「數額較大」是指個人進行保險詐騙數額在1萬元以上的,單位在5萬元以上的;「數額巨大」是指個人進行保險詐騙數額在5萬元以上的,單位 在25萬元以上的;「數額特別巨大」是指個人進行保險詐騙數額在20萬元以上的,單位在100萬元以上的。
五、瀆職犯罪中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簽訂、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該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因嚴重不負責任被詐騙,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這是一種過失犯罪,如果是故意簽訂合同造成重大損失的,則構成其他犯罪。該罪根據《關於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第十五條規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1、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0萬元以上的;2、其他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情形。我國《刑法》第四百零六條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因嚴重不負責任被詐騙,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最後,再補充兩個冒充相關身份進行詐騙的罪名。即招搖撞騙罪和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
招搖撞騙罪是指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騙,謀取非法利益(如騙取愛情、職位、榮譽等,也包括較小財物)的行為,侵害了國家機關的威信、聲譽,同時也擾亂了社會公共秩序,應當按照我國《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條之規定,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屬於行為犯,只要達到刑事責任能力的行為人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進行招搖撞騙,原則上就應當以犯罪論處,應當立案偵查。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本罪騙取的財物數額巨大的,與詐騙罪構成競合,應擇一重罪處罰。如果冒充人民警察招搖撞騙的,定招搖撞騙罪並從重處罰。該罪量刑情節中的「情節嚴重」,一般是指以下幾種情況:多次進行招搖撞騙的;所得非法利益巨大的;造成被騙人精神失常、自殺等嚴重後果的等等情形。另外,如果冒充的是軍人而進行行騙,則構成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處罰標准一樣。冒充軍人招搖撞騙中的「情節嚴重」一般是指戰時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的,因冒充軍人招搖撞騙引起軍政、軍民、軍警糾紛的、造成嚴重經濟損失或者惡劣社會影響、損害軍隊聲譽,或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等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