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傳播謠言法律責任辯論

傳播謠言法律責任辯論

發布時間: 2022-04-26 09:16:21

㈠ 大一新生第一次參加大學生辯論賽 求助一下 我是反方:網路謠言傳播的主要責任在於監督者

反方:監管者對網路富有監管責任,網路只是傳播渠道,但並不等於不要約束,網路也應該規則,誰來監督規則----監管者,就像法律,如果沒有法官、警察,監管就是空文,沒有任何約束力,單純把人的行為建立在自律和道德上不顯實,因為人的素質參差不齊,修養也 不一樣。而且謠言本來就是需要公共力量來管理制約的。
正方:可能問難道你能否定群眾自律嗎?難道大眾自律不重要,不該負責嗎?

㈡ 製造傳播謠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有 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㈢ 散播謠言是違法行為嗎觸犯了哪些法律條件

散播謠言屬於嚴重違法行為,散播謠言者是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散播謠言主要觸犯了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等法律條件。


【法律依據】: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根據《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第二百九十一條: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以上就是針對「散播謠言是違法行為嗎?」和「觸犯了哪些法律條件?」的問題進行的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㈣ 隨便散播謠言負什麼責任

法律分析:對於網路上散布謠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分為三種責任:一是民事責任,即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二是行政責任,即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三是刑事責任,即如果散布謠言,構成犯罪的要依據《刑法》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 之一 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㈤ 謠言止於智者,網上造謠需承擔法律責任

網上造謠確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而且如果自己的造謠行為對別人產生嚴重影響,甚至會構成誹謗罪。

因為現在是互聯網時代,每個人的信息都可以迅速傳播數據,所以互聯網時代對於謠言的約束會變得更強,這就意味著我們在發表言論的時候需要更加謹慎,不要因為自己的不當言論而對別人造成不良影響。

網上會有很多造謠的事情。

這些造謠的事情其實分兩種情況,第1種情況是惡意造謠,第2種情況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傳播謠言。我覺得不管針對哪一種情況,造謠行為其實已經嚴重傷害到了當事人的感情,甚至會對當事人的生活造成重要影響。我們在娛樂圈經常可以看到各種造謠的事情,其實這些事情都的背後都有所謂的利益關聯,甚至會有一些利益矛盾存在。

㈥ 散布謠言要承擔什麼責任

根據情況不同,可能承擔民事、刑事或者行政責任都不同:

1、民事責任

即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的,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

2、行政責任

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

法律依據有:《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所以說,若散布謠言,公安機關可以依據上述規定對行為人進行處罰,派出所會依據規定,用傳喚證對行為人進行傳喚、查證、處罰。

3、刑事責任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6)傳播謠言法律責任辯論擴展閱讀:

最喜歡製造謠言的群體:

一是報復攻擊型。這些人因某種原因過去受到過社會對他的懲罰,自己的利益直接侵犯或間接侵犯,因而對社會強烈不滿,總想伺機報復。

二是唯恐天下不亂型。這種類型的人並無特定的政治目的或經濟目的,只是出於一種小市民的心理和偏執的人格特點,到處湊熱鬧,到處打聽小道消息,到處撥弄是非,整天捕風捉影而誇誇其談,甚至編造聳人聽聞的新聞以顯示其「才華」,擾亂人心。

三是唯利是圖型。這是別有用心的一些商家和「奸商」,出自於自身商品的利益,乘社會混亂之際,製造一些別有用心的謠言,形成民眾恐慌、搶購心理,以此哄抬其自己商品的價格,獲取暴利,大發不義之財。一些不法商販炮製了「米荒」、「鹽荒」謠言,不法商販趁機哄抬物價,拚命搶購板藍根、羅紅黴素等葯品,形成了非理性搶購風潮。

㈦ 散布謠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對於網路上散布謠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分為三種責任。

1、民事責任

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

2、行政責任

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5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1)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2)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3)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所以說,若散布謠言,公安機關可以依據上述規定對行為人進行處罰,派出所會依據規定,用傳喚證對行為人進行傳喚、查證、處罰。

3、刑事責任

如果散布謠言,構成犯罪的要依據《刑法》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根據《刑法》第291條之一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246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延伸閱讀-編造網文男子被行政拘留五日:

近日,一篇名為《傾城之戀2021》的網文稱,廣州南沙一男子與一女子約會就餐被感染,該女子來深導致深圳多區開展大排查,引起廣泛關注。

2021年6月8日凌晨,深圳市公安局寶安分局發布的情況通報,經查,該文為不實信息。6月8日,警方將居住在寶安區的嫌疑人李某某(男,42歲)查獲。李某某對其編造虛假信息的違法行為供認不諱。

㈧ 在網上傳謠言,網暴他人,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在網上傳謠言,網暴他人,都是需要承擔相對的法律責任。而且會根據實際情況,而產生相對的法律責任。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發現有一些人在網上傳謠言,並且網暴他人。從而讓我們覺得這些人的做法是令我們比較反感的,而且與此同時也希望這些在網上傳謠言網暴他人的人,能夠做出相對的改變。

三、網暴他人的後果。

關於網暴他人的事情,在這里就不需要介紹,我們就會知道相對應的後果。很多人在不經意間,通過網暴他人的方式,讓自己獲得一定的快感。但是被網暴的受害者,卻因為承受不住網路的輿論,而對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希望。從而讓自己做出一些比較極端的事情。因此網暴他人的後果也是比較嚴重的。最後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成為不傳謠不網暴的人。

熱點內容
上海勞動法試用期工資規定 發布:2025-02-09 11:07:05 瀏覽:126
中南政法法學院 發布:2025-02-09 10:42:14 瀏覽:693
行政法案例分析要點 發布:2025-02-09 10:40:16 瀏覽:435
女朋友和我分手後死了我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9 10:37:56 瀏覽:969
月息3違約金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09 09:01:01 瀏覽:551
刑事訴訟法再審抗訴 發布:2025-02-09 08:58:44 瀏覽:371
財經法規習題集 發布:2025-02-09 08:53:13 瀏覽:838
集體土地司法強拆 發布:2025-02-09 08:37:26 瀏覽:538
第三人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9 08:26:03 瀏覽:301
行政法派出機關類型 發布:2025-02-09 08:25:17 瀏覽: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