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不履行單務合同的法律責任

不履行單務合同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4-26 14:44:14

1. 不履行合同怎麼解決

雙方當事人簽訂合同後,一方不履行合同,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請求賠償違約責任。
守約方具體可以採取以下辦法:
1、根據雙方約定的履行日期,到期時,守約方可以發出書面通知要求對方全面履行合同義務;
2、如果違約方在合同期限截止後未按照約定履行合同義務的,守約方有權單方面解除合同;雙方可以通過協商方式約定違約賠償責任,當雙方協商不成時,守約方可以通過訴訟的方式,按照合同的約定追究違約方的違約責任,並有權要求違約方賠償自己因此遭受的損失;
3、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一方,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履行合同應當遵循下列兩項原則:
1、全面履行原則。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即按照合同規定的標的及其質量、數量,由適當的主體在適當的履行期限、履行地點以適當的履行方式,全面完成合同義務。當事人一方在履行中對合同約定義務的任何一個環節的違反,都是違反了全面履行原則;
2、誠實信用原則。 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第五百七十八條 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第五百八十二條 履行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據本法第五百一十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請求對方承擔修理、重作、更換、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

2. 簽訂合同不履行應該怎麼處理有什麼法律責任

簽訂合同後就必須履行自己的義務,這是由合同的性質決定的。但是有些人就是在簽訂合同後拒不履行,這屬於違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在第七章詳述了違約責任。

第一百零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一百零八條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一百零九條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或者報酬的,對方可以要求其支付價款或者報酬。

第一百一十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對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

(二)債務的標的不適於強制履行或者履行費用過高;

(三)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要求履行。

(2)不履行單務合同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採取補救措施

1.採取補救措施的含義。採取補救措施作為一種獨立的違約責任形式,是指矯正合同不適當履行(質量不合格)、使履行缺陷得以消除的具體措施。這種責任形式,與繼續履行(解決不履行問題)和賠償損失具有互補性。

2.採取補救措施的類型。關於採取補救措施的具體方式,中國相關法律做了如下規定:

(1)《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為: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

(2)《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為: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賠償損失;

(3)《產品質量法》第四十條規定為:修理、更換、退貨。

3.採取補救措施的適用。在採取補救措施的適用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1)採取補救措施的適用以合同對質量不合格的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而依合同法第六十一條仍不能確定違約責任為前提。

換言之,對於不適當履行的違約責任形式,當事人有約定者應依其約定;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者,首先應按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條規定確定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又不能按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條規定確定違約責任的,才適用這些補救措施。

(2)應以標的物的性質和損失大小為依據,確定與之相適應的補救方式。

(3)受害方對補救措施享有選擇權,但選定的方式應當合理。

賠償損失

賠償損失的概念與確定方式。賠償損失,在合同法上也稱違約損害賠償,是指違約方以支付金錢的方式彌補受害方因違約行為所減少的財產或者所喪失的利益的責任形式。賠償損失具有如下特點:

(1)賠償損失是最重要的違約責任形式。賠償損失具有根本救濟功能,任何其他責任形式都可以轉化為損害賠償。

(2)賠償損失是以支付金錢的方式彌補損失。金錢為一般等價物,任何損失一般都可以轉化為金錢,因此,賠償損失主要指金錢賠償。但在特殊情況下,也可以以其他物代替金錢作為賠償。

(3)賠償損失是由違約方賠償守約方因違約所遭受的損失。首先,賠償損失是對違約行為所造成的損失的賠償,與違約行為無關的損失不在賠償之列。其次,賠償損失是對守約方所遭受損失的一種補償,而不是對違約行為的懲罰。

(4)賠償損失責任具有一定的任意性。違約賠償的范圍和數額,可由當事人約定。當事人既可以約定違約金的數額,也可以約定損害賠償的計算方法。

3. 不履行合同責任屬於什麼法律責任

不履行合同的違約責任包括:1、支付違約金,在合同債務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時應當向對方當事人支付的一定數額的違約金;2、賠償損失,因不履行合同而造成財產損失時,違約方應向對方當事人所作的經濟補償;3、繼續履行,法院或仲裁機關作出要求實際履行的判決或下達特別履行命令。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條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應當遵循誠信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當事人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應當避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第五百七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第五百八十三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在履行義務或者採取補救措施後,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4. 單務合同違約責任要怎麼認定

法律分析:1.一方因不再有合同義務,因此也無權要求對方作出履行;如果對方已經履行的,則應將其所得返還給對方;2.在單務合同中,因主要由一方承擔義務,如果已履行了部分義務同時也違反了合同義務,則無權要求對方對待履行或返還財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5. 單務合同風險承擔是怎樣規定的

法律分析:單務合同違約並不需要像雙務合同那樣承擔違約風險,不履行合同或者違反合同義務的結果也不同,履行義務的一方如果違反合同是不能要求對方返還財產的,也無權要求對方履行。在單務合同中,因主要由一方承擔義務,如果他已履行了部分義務同時也違反了合同義務,則無權要求對方對待履行或返還財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6. 不履行合同義務會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不履行合同義務需要承擔的違約責任有:未支付價款或報酬的,對方可要求其支付價款或者報酬;遲延支付價款或報酬的,應當支付該價款或者報酬的逾期利息;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不符合約定的,對方可以要求履行。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五百七十八條
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五百七十九條
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報酬、租金、利息,或者不履行其他金錢債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支付。

7. 不履行合同職責如何承擔責任

對方當事人有權催告其在合理期限內履行。如果催告後仍不履行,導致合同目的無法實現的,非違約方有權單方解除合同。並可以同時要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違約責任的承擔由合同約定的內容確定。如果合同中未約定違約責任,且雙方並未就違約責任達成補充協議,通過合同解釋規則仍然無法確定的,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請求對方承擔修理、重作、更換、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二條 履行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據本法第五百一十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請求對方承擔修理、重作、更換、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

熱點內容
清華大學法學院招生簡章 發布:2025-02-09 11:18:52 瀏覽:303
上海勞動法試用期工資規定 發布:2025-02-09 11:07:05 瀏覽:126
中南政法法學院 發布:2025-02-09 10:42:14 瀏覽:693
行政法案例分析要點 發布:2025-02-09 10:40:16 瀏覽:435
女朋友和我分手後死了我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9 10:37:56 瀏覽:969
月息3違約金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09 09:01:01 瀏覽:551
刑事訴訟法再審抗訴 發布:2025-02-09 08:58:44 瀏覽:371
財經法規習題集 發布:2025-02-09 08:53:13 瀏覽:838
集體土地司法強拆 發布:2025-02-09 08:37:26 瀏覽:538
第三人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9 08:26:03 瀏覽: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