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指
法院的裁判文書存在兩個效力,一個是法律效力,一個是執行效力。
法院作出的專裁判文書一經生效(一審判決屬在超過上訴期後沒有上訴的判決以及二審終審的判決,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即具有永久法律效力,除非被依法撤銷。
裁判文書具有強制執行效力,是指如果義務人拒不履行裁判文書所確定的義務,權利人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但權利人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提出申請,否則,就喪失了申請強制執行的權利。申請執行的期限為二年,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限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限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限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② 判決書生效時間起算點
一、
1、上訴期滿未上訴的,判決生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四條,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九條不服判決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五日,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算。
2、二審判決作為終審判決,並沒有上訴期,二審判決何時算生效沒有明文。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規定,「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也就是人民法院在庭審結束後另定日期宣告判決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但司法實踐中,由於地域或時間等原因,定期宣判的,法院並不一定都專門安排開庭宣讀裁判文書,而是通知當事人領取判決書或送達當事人。這樣就會出現判決書上的日期與送達日期不同,當事人不能同時簽收判決書的情況。可這樣一來,生效日期究竟按什麼時間起算呢?「法律沒有規定,雙方送達之日起生效,或者最後一個人送達之日起生效。就是因為沒有明文規定,就是出現了一個模糊點。」上海匯業律師事務所吳冬律師說,這起案件因為種種巧合,觸到了目前我國法律的一個空白點。
二、
拓展資料:目前我國的法律僅規定二審判決是生效判決,並沒有明確具體的生效時間。那麼在司法實踐中,主要有三種不同的觀點:
1、二審判決作出之日生效;
2、二審判決宣判之日生效;
3、二審判決送達之日生效。那麼,由於法律並沒有明確規定,很容易引起糾紛。「應盡快出台司法解釋,對二審判決何時生效做出明確的規定,以避免出現爭議。」一般是以判決書的送達之日起生效的。
三、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以及第十四條「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審判活動實行法律監督」的規定,對於已經生效的民事判決不服的,有兩種救濟方式:
(一)可以就生效的民事判決向上級或原審人民法院提出申訴;
(二)可以請求人民檢察院對於已生效的案件進行法律監督,即可以向檢察院申訴,請求檢察院行使法律監督權。
③ 宣判之日、判決確定之日、判決生效之日、判決執行之日,這些如何區分
以刑事來判決為例:
1、判自決確定之日,即判決生效之日,一審判決後被告人未提起上訴與抗訴的,一般情況下,判決生效之日即法定十日上訴期滿後的第一日,法定十日上訴期間的最後一日為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日期。一審判決後被告人提出上訴或檢察院提出抗訴,二審法院維持原判的,應從二審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既判決書送達給被告人之日。
2、判決執行之日,指生效的判決,交付執行之日。判決執行之日往往在判決確定之日後,因為兩者之間,存在一個法院將生效判決交付執行機關(如監獄、公安機關)的間隔。判決執行之日中的刑期是在判決書中明確寫明的。
④ 刑法中判決確定之日和判決生效之日、判決執行之日分別是什麼時候你好
判決確定之日應該是判決書送達被告的時間,生效之日是判決書生效的時間,包括一審需要經過上訴期和二審判決直接生效和死刑復核復核完畢的時間,判決執行之日就是交付監獄或者執行機關執行的時間,採納謝謝
⑤ 法院判決生效時間在什麼時候
判決書的生效時間規定是:送達到當事人之日起十五日內,當事人不提起上訴的,判決書發生效力。法律規定,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發生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五條
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
⑥ 法院判決書生效時間是怎麼算的
判決生效時間的計算:
1、行政一審判決書為收到判決書15日如不上訴,自動生效;
2、刑事一審判決書為收到判決書10日內如不上訴,自動生效;
3、民事一審二審判決為收到判決書15日內如不上訴,自動生效;
4、民事、行政和刑事的二審判決書在送達時就生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四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九條
不服判決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五日,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算。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
⑦ 判決書生效時間
法律分析:一審判決為收到判決書,過了上訴期如不上訴,自動生效。民事、行政和刑事的二審判決書在送達時就生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五條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以及依法不準上訴或者超過上訴期沒有上訴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第一百六十四條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條 不服判決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五日,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算。
⑧ 判決確定之日與判決執行之日有什麼區別
判決確定之日是指判決書上寫明的日期;判決執行之日是指實際交付執行場所執行的日期。
判決確定之日和判決生效之日是一致的,都是指判決發生效力之日;而判決執行之日則不一定和前兩個一致,有時候判決已經生效,但未必立即執行,如死刑,還要有關機關核准;有期徒刑判決生效之後可能沒有立即交給監獄機關,一審判決,給不服判決的被告(或原告)留有一定的上訴期限。二審判決,當時生效。
由於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都是判決有固定期限的主刑,且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期限的還要折抵刑期,所以應當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而死刑緩期執行是沒有期限限制的,執行期滿兩年之後要麼減為無期或有期,要麼立即執行。如果減刑,從判決確定之日計算兩年刑期,體現對死刑犯的一種有優待,可以將兩年的起始日期提前;如果是立即執行,更不存在問題了。而緩刑考驗期限從生效之日算,是因為緩刑本身不具執行性。
⑨ 刑法中判決確定之日和判決生效之日、判決執行之日分別是什麼時候
判決確定之日應抄是指判決宣判之日。判決生效之日: 一審人民法院的判決作出之日起15日內,裁定作出之日起10日內,當事人不提起上訴的,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判決執行之日,指生效的判決,交付執行之日。
(9)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指擴展閱讀:
第三百九十九條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 在民事、行政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執行判決、裁定活動中,嚴重不負責任或者濫用職權,不依法採取訴訟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執行職責,或者違法採取訴訟保全措施、強制執行措施。
致使當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當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