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違法時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壹』 校園暴力法律責任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關抄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在第7條中規定:對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職責范圍 內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第三人侵權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 賠償責任。學校、幼兒園等教育機構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38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 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第39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 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貳』 校園犯罪要承擔什麼責任
校園犯罪要承擔刑事責任。
校園侵權表現得最多的是以學校作為侵權方而給學生造成合法權益損害的行為。可以依據以下三個標准進行分類:
1、侵權的行為方式;
2、過錯主體的不同;
3、過錯承擔的責任不同。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校園傷害侵權責任構成要件主要有以下幾點:
1、損害事實客觀存在。這是民事責任的前提和依據。沒有損害事實,就不構成侵權,行為人也不承擔民事責任;
2、侵權行為的違法性。判斷侵權行為的違法性,一定要以法律、教學法規為依據。違法行為不僅表現為積極的作為,也可以表現為消極的不作為。而不作為所造成的損害,應當以當事人具有防止損害發生的法定或約定義務為前提,否則,不屬於違法行為;
3、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也就是說損害事實必須是侵權行為造成的。否則,行為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4、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這是構成民事責任的主觀要件,包括故意和過失兩種形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
『叄』 校園欺凌構成犯罪的要承擔什麼責任
校園欺凌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有:民事法律責任和行政法律責任和刑事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
按照《民法典》第一百七十六條的規定,民事主體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當事人約定,履行民事義務,承擔民事責任。同時《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規定行為人要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所做出的民事法律行為才有效。因此,承擔民事法律責任的前提是要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十二條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不滿十四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又根據該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初次違反治安管理,應當依法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不執行行政拘留處罰。
根據《刑法》第十七條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針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
『肆』 學校安全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什麼
民法典學校承擔責任:
新的《民法典》於2021年1月1日生效,《侵權責任法》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頒布的司法解釋替換。
《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受害時教育機構的侵權責任】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學校的校舍、場地、其他公共設施,以及學校提供給學生使用的學具、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或者有明顯不安全因素的;
(二)學校的安全保衛、消防、設施設備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顯疏漏,或者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未及時採取措施的;
(三)學校向學生提供的葯品、食品、飲用水等不符合國家或者行業的有關標准、要求的;
(四)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並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學校知道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患有不適宜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疾病,但未採取必要措施的;
(六)學校違反有關規定,組織或者安排未成年學生從事不宜未成年人參加的勞動、體育運動或者其他活動的;
(七)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參加某種教育教學活動,學校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八)學生在校期間突發疾病或者受到傷害,學校發現,但未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採取相應措施,導致不良後果加重的;
(九)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或者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反工作要求、操作規程、職業道德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
(十)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在負有組織、管理未成年學生的職責期間,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但未進行必要的管理、告誡或者制止的;
(十一)對未成年學生擅自離校等與學生人身安全直接相關的信息,學校發現或者知道,但未及時告知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導致未成年學生因脫離監護人的保護而發生傷害的;
(十二)學校有未依法履行職責的其他情形的。
以上就是學校承擔責任的情況有十二種情形,最後一條大多數都是兜底條款。一般在中小學或者幼兒園中就讀的都是屬於未成年人,作為學校對他們的人身安全就負有一定的責任,尤其是針對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學校的責任就更重了。
『伍』 學生在校受到什麼傷害時學校要負刑事責任
你好,無論受到何種傷害,學校都不承擔刑事責任,只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陸』 學校亂收費觸犯了哪些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015年4月24日修正版)第五十六條學校違反國家規定收取費用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責令退還所收費用;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學校以向學生推銷或者變相推銷商品、服務等方式謀取利益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給予通報批評;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教科書審查人員參與或者變相參與教科書編寫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門根據職責許可權責令限期改正,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為杜絕學校亂收費現象規定,以汝州為例
為促進民辦教育的健康發展,規范民辦學校的收費行為,保障民辦學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汝州市物價辦和教體局向該市各民辦中小學下發了《汝州市民辦中小學收費管理暫行辦法》。
《辦法》指出,民辦學校對接受教育者可以收取學費(或培訓費,下同),對在校住宿的學生可以收取住宿費。民辦學校為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提供方便而代收的費用,應遵循「學生自願,據實收取,及時結算,定期公布」的原則,不得營利;
非營利性民辦中小學收費實行政府指導價,並嚴格執行收費公示制度。營利性民辦學校收費實行市場調節價,由學校自主確定,報價格主管部門備案。政府有關部門依法加強對民辦中小學收費行為監管;
非營利民辦中小學制定或調整民辦學校對接受學歷教育的受教育者收取的學費、住宿費標准,由民辦學校提出書面申請,按學校類別和隸屬關系報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報價格主管部門批准。
汝州市物價辦負責人表示,今年汝州地區中招畢業生與公辦學校招生名額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各民辦學校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各學校在做好教育工作的同時也要規范其收費行為。
民辦學校要嚴格執行收費公示制度,應通過設立公示欄、公示牌、公示牆等形式,公示收費項目、收費標准等相關內容。民辦學校招生簡章應寫明學校性質、辦學條件、收費項目和收費標准。
民辦學校對貧困生有學費減免規定和其他救助辦法的,應在招生簡章中明示。對違反國家教育收費法律、法規和政策亂收費的行為,要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嚴肅查處。
『柒』 學校犯什麼錯誤要承擔刑事責任
學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教育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未落實安全管理和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措施的;
(二)對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發生負有責任的;
(三)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發生後,未及時採取救護措施導致損害加重的;
(四)拒絕、阻撓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的調查,或者提供虛假情況、隱瞞事實真相的;
(五)瞞報、緩報或者謊報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的。
人身傷害事故預防和處理條例
因下列情形造成學生人身傷害事故,學校已經盡到教育、管理職責,並無不當行為的,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一)因學校以外的第三方侵害造成的;
(二)學生自殺、自傷、走失的;
(三)因學生特異體質、特定疾病或者異常心理狀況,學生、學生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未告知學校且學校無法預見的;
(四)在對抗性或者具有風險性的體育競賽活動中意外發生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以上內容參考臨湘市人民政府-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和處理條例
『捌』 學校知法犯法怎麼處理
按照相關的規定處罰,可以向其領導反映相關情況進行投訴,如違法可報警,也可以視情況向法院起訴。
濫用職權罪 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故意逾越職權,違反法律決定、處理其無權決定、處理的事項,或者違反規定處理公務,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徇私枉法罪 是指司法工作人員徇私枉法、對明知是無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訴,對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訴,或者在刑事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為。
該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在″刑事訴訟"中徇私、徇情枉法的行為。
該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司法工作人員,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過失不構成該罪。形法 規定,放該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公民可以向同級公安機關及上級公安機關的警務督察投訴,投訴一定要針對具體的警察,不要模糊,針對具體的人,才能得到明確的查處和答復。
知法犯法的情況,需要明確相關的主體,對於公民來說,知法犯法需要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如果是公職人員知法犯法的行為,那麼當事人可以向其上級進行舉報,被舉報人也需要承擔更為嚴苛的法律責任,舉報人在進行舉報時,也需要准備充分的 證據 說明。
『玖』 學校安全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哪些
(一)學校的校舍、場地、其他公共設施,以及學校提供給學生使用的學具、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或者有明顯不安全因素的;(二)學校的安全保衛、消防、設施設備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顯疏漏,或者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未及時採取措施的;(三)學校向學生提供的葯品、食品、飲用水等不符合國家或者行業的有關標准、要求的;(四)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並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五)學校知道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患有不適宜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疾病,但未採取必要措施的;(六)學校違反有關規定,組織或者安排未成年學生從事不宜未成年人參加的勞動、體育運動或者其他活動的;(七)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參加某種教育教學活動,學校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八)學生在校期間突發疾病或者受到傷害,學校發現,但未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採取相應措施,導致不良後果加重的;(九)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或者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反工作要求、操作規程、職業道德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十)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在負有組織、管理未成年學生的職責期間,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但未進行必要的管理、告誡或者制止的;(十一)對未成年學生擅自離校等與學生人身安全直接相關的信息,學校發現或者知道,但未及時告知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導致未成年學生因脫離監護人的保護而發生傷害的;(十二)學校有未依法履行職責的其他情形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199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1200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第1201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傷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拾』 學校侵權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法律分析:學校承擔責任的基礎為學校未盡到相應安全保障義務。《侵權責任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法規均對學校的安全保障義務作出了規定,學校對在校學生負有的安全保障義務主要表現在:
1.因學校提供的校舍、場地、其他教育教學設施及生活設施、生活用品不符合國家規定的安全標准而發生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的,學校應承擔責任。
2.學校應承擔必要的安全管理責任,建立健全安全保障制度,預防和消除教育教學環境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如果因學校未盡管理義務而造成學生人身傷害事故,學校應承擔責任。
3.學校應履行對教師及其他工作人員的管理責任,對他們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的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督。如果因為教師及其他工作人員的行為造成學生傷害事故發生的,由學校承擔責任。
4.學校負有對學生特別是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和保護的職責,在履行義務時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做好工作,並應盡責。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條 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百八十三條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條 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