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權責任法法律體系
1. 侵權責任法與侵權行為法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本法在制定過程中一直有關於使用「侵權法」、「侵權行為法」還是「侵權責任法」作為法律名稱的爭議。這並不是簡單文字游戲,因為涉及侵權法律的繼承性和內部體系、未來中國民法典立法體系等重大問題。廣義上的「侵權法」包含了侵權行為法和侵權責任法。而侵權行為法和侵權責任法所強調的重點和范圍有所不同的。最終選擇了「侵權責任法」,主要還是基於以下考慮:
第一,繼承民法通則已有的立法經驗。採用「侵權責任法」意味著將來中國民法典的侵權責任編是由民法通則的民事責任發展而來,從而保持了立法的連貫性和一致性。
2. 《侵權責任法》的意義
我國的侵權責任法於2009年12月26日審議通過,將於2010年7月1日開始施行。侵權責任法作為民事法律體版系(即通說的權未來的民法典)的基礎法之一,在民事糾紛中占居非常重要的位置 。
在人們的日常法律關系或者說可能產生的法律關系中,因為侵權是僅次於合同的民事行為,所以對於公民來說並不陌生;又因為侵權的形成或者形式不可能預先設定,處理結果往往因為人的不同或認識或思維的基點的不同而迥異,所以較之合同行為和處理結果更復雜,更有盡快制定並認真執行的必要。
「沒有救濟的權利不是什麼權利」通常被理解為是「有權利必有救濟」的另外一種說法,但兩者絕不是語義反復或者涵蓋。侵權責任法的立法者的初衷和雄心旨在實現侵權行為和責任在法律上實踐上述兩句話的含義,所以侵權責任法獲得通過,是中國法治進步的又一個亮點一點也不為過。
3.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釋義的內容簡介
侵權責任法的頒行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法治建設中的一個新的里程碑,侵權責任法的頒布奠定了我國法治建設的重要基礎。眾所周知,法治的核心是規范公權、保障私權。侵權責任法就是一部全面保護私權的法,就是一部對民事主體的各項民事權利或者說基本人權在受到侵害提出救濟的法。特別是在我國現階段,私權的保護仍然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中國法治建設的關鍵是要著力於保障私權。在此情況下,頒行侵權責任法,強化對私權的充分、全面的救濟,不僅僅是人權保障事業的重大進步,也是法治建設的重要成就。可以說,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侵權責任法屬於起著「支架性」作用的法律。這就是說,它是調整最基本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的法律。
侵權責任法的頒布是我國民法典制定的重要步驟,我國民法典的編纂採取分階段分步驟的方式,侵權責任法的頒布是繼物權法之後的一項重要方作。立法機關、實務部門和民法學界三方合作交流,廣泛聽取社會方方面面的意見,這種「三結合」的立法模式保證了侵權責任法的科學性和民主性,這部法律就是實行民主立法、開門立法所形成的重要成果,也可以說是廣大法學工作者、司法工作者集體智慧的結晶。
4. 《侵權責任法》的保護范圍和侵權責任形態
這部與《物權法》一樣核心在於保障私權、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起支架作用的法律,跨兩屆人大、歷經4次審議後終於面世。它對包括生命權、健康權、隱私權、專利權、繼承權等一系列公民的人身、財產權利提供全方位保護,其中許多內容是法律上第一次作出明確規定。
5. 侵權責任法頒布實施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1、制定《侵權責任法》,體現了我國政府「以人為本」的執政觀念。專
2、《侵權責任法》是建設屬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的助力。
3、《侵權責任法》的頒布也是我國侵權法理訟的一次全新總結。
4、《侵權責任法》的頒布,標志著我國民事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6. 定製侵權責任法有什麼重要意義
法治的價值在於規范公權、保障私權,侵權責任法作為規范侵權行為應當承擔的相應法律責任的法律工具,作為確保民事主體合法權益在受到損害後得到合理彌補的重要法律形式,集中體現了法治的重要價值——保障私權。它是法治社會中一部重要法律,也是構建法治社會的基礎。侵權責任法越發達的國家,法治就越健全。所以,侵權法在世界各國的民事法律體系中都占據重要地位。我國民法通則中將侵權行為法獨立列為一節,也說明了其在我國民法體系中的重要位置。
7. 什麼是侵權責任法侵權責任法有哪些主要法律特徵
侵權責任法是調整侵權責任關系的法律。這里的侵權,主要還是指侵犯財產權和人身權。一般來說,這些侵權行為責任都是在當事人之間沒有合同關系的情況下發生的責任。如果有合同,可以按合同來處理;沒有合同,就都按侵權來處理。所以也有人把這些責任稱為「合同外的責任」。
實際上,關於侵權法的概念國內外始終缺少統一的見解。在我國民法學界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侵權法是有關侵權行為的定義和種類,對侵權行為如何制裁,對侵權損害後如何補救的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第二種觀點認為,侵權法是關於侵權行為和侵權行為民事責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第三種觀點認為,侵權法是調整有關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行為而產生的相關侵權責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我們認為,侵權責任法是規定不同的侵權行為應當如何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的法律規范。
8. 侵權責任法
2009年12月26日,《侵權責任法》經十一屆全 國人 大常 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將於2010年7月1日起實施。《侵權責任法》的最終通過,標志著我國民商事法律體系得到最終完善,向最終完整民法典的目標進一步邁進,標志著中國法制化進程的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得到進一步貫徹實施,標志著在民事侵權專門法的最終誕生,有利於更好維護公民合法權益,是中國法制化進程中的一件大事。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 人民 代 表大 會常 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於2009年12月26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9. 侵權責任法有哪三項主要的功能
侵權責任法有三項主要功能:
一是賠償功能。本法的主要作用在於侵權行為人實施了侵權行為之後,責令其向受害人支付損害賠償金,以填補受害人因侵權行為產生的損害的法律功能。賠償就是在行為人實施侵權行為並致他人損害以後,行為人應向他人負賠償責任,以填補受害人因其行為所受到的損失。包括對財產損害賠償、人身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在各種民事權利遭受侵害後,盡管需要對這些權利提供各種救濟,但只要涉及損害賠償的責任問題,就應該屬於本法的調整范圍。大陸法系國家的侵權法理論一般認為補償是侵權法唯一的功能。這也是為什麼在大陸法系國家的民法體系中侵權法是隸屬債法的范疇。我們認為,本法在制定過程中體現出的立法精神反映出本法的功能並不僅限於賠償功能一種,還包括救濟和預防功能。
10. 侵權責任法司法解釋
法律分析:重點解讀侵權責任作為構建我國民法體系的最重要一部分,終於在2009年12月26日塵埃落定,在侵權領域,也算是一個重大的突破。該法對保護公民民事權益做出了全方面、多層次、立體化的規定,內容涉及百姓生活的諸多方面,與公眾利益也息息相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