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個人追究法律責任

個人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4-28 15:49:57

1. 侵犯公民個人隱私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一、停止侵害的處罰方式
受害人對於正在發生的侵害,如加害人正在宣揚傳播受害人的隱私資料、侵入受害人的私生活領域等,可以請求停止侵害,防止損害結果的發生或擴大等。
二、賠禮道歉的處罰方式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的規定,在適用此種民事責任時,應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三、賠償損失的處罰方式
隱私權的賠償范圍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受害人受到的精神損害進行賠償;二是對受害人因隱私權受到侵害而產生的其他損失進行賠償,主要指財產損失。
法律適用上應類推適用《民法通則》第120條的規定,侵害隱私利益的民事責任方式,應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和賠償損失。侵害他人隱私,造成財產損失的,應按照全部賠償原則,予以全部賠償。侵害他人隱私,致他人精神損害,並且造成嚴重後果的,受害人有權請求精神撫慰金賠償。精神撫慰金的賠償數額,根據侵害人的主觀過錯程度,侵害的具體情節、後果和影響,侵害人的得利情況,侵害人的經濟承受能力以及受訴法院當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綜合考慮予以酌定。
四、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我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上述信息,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2. 有關單位和個人違反條例規定,應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條例第四十六條至第四十八條主要是規定有關單位和個人違反本條例規定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具體包括:拒絕、阻礙動物防疫監督機構進行重大動物疫情監測;發現動物出現群體發病或者死亡,不向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報告,這兩類違法行為由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給予警告,並處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於擅自採集重大動物疫病病料,或者在重大動物疫病病原分離時不遵守國家有關生物安全管理規定的,由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給予警告,並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在重大動物疫情發生期間,哄抬物價、欺騙消費者,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和市場秩序的,由價格主管部門、工商行政管

3. 因個人原因致使公司造成嚴重虧損,對個人是否能追究其法律責任該追究其何法律責任

員工無意給公司造成損失,因個人原因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不算犯法,不會追究法律責任,不過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員工承擔損失賠償的。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3)個人追究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勞動者承擔賠償責任的方式

因勞動者過錯造成用人單位直接經濟損失的,勞動者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用人單位可以採取在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的情況下主張一次性賠償,也可以依法扣除勞動者在職期間工資的方式分期賠償。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

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用人單位扣發勞動者工資需要有合理合法的依據,如果既沒有約定又不能證明員工存在違規行為的事實以及證明員工的行為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反倒是勞動者可以提起勞動仲裁,要求用人單位補發工資以及支付因剋扣工資而產生的經濟補償金。

4. 個人欠了多少錢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一般欠一名勞動者三個月以上的勞動報酬且數額在五千元至二萬元以上的;或者欠十名以上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且數額累計在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的,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數額較大」:
(一)拒不支付一名勞動者三個月以上的勞動報酬且數額在五千元至二萬元以上的;
(二)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且數額累計在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的。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准,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5. 法律責任包括什麼

法律責任包括:刑事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經濟法律責任、違憲法律責任。追究法律責任的原則包括:個人負責,不株連原則;重在教育原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原則。

法律責任,有廣、狹兩義。廣義指任何組織和個人均所負有的遵守法律,自覺地維護法律的尊嚴的義務。

狹義指違法者對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上的責任。法律責任同違法行為緊密相連,只有實施某種違法行為的人(包括法人),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5)個人追究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法律責任的特點在於:

(1)法律責任首先表示一種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它是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

(2)法律責任還表示為一種責任方式,即承擔不利後果。

(3)法律責任具有內在邏輯性,即存在前因與後果的邏輯關系。

(4)法律責任的追究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或者潛在保證的。

6. 個人能對別人說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話嗎

摘要 「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力」的意思是:沒有放棄追究責任的權利。 在法律上有明確具體的規定;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執行,由國家授權的機關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實施法律制裁,其他組織和個人無權行使此項權力。法律責任分為:刑事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經濟法律責任、違憲法律責任。

7. 追究法律責任和按法律規定處理之間的區別

法律責任,有廣、狹兩義。廣義指任何組織和個人均所負有的遵守法律,自覺地維護法律的尊嚴的義務。狹義指違法者對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上的責任。法律責任同違法行為緊密相連,只有實施某種違法行為的人(包括法人),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特點:在法律上有明確具體的規定;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執行,由國家授權的機關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實施法律制裁,其他組織和個人無權行使此項權力。法律責任分為:刑事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經濟法律責任、違憲法律責任。追究法律責任的原則包括:個人負責,不株連原則;重在教育原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原則。
1、法律責任首先表示一種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它是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
2、法律責任還表示為一種責任方式,即承擔不利後果。
3、法律責任具有內在邏輯性,即存在前因與後果的邏輯關系。
4、法律責任的追究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或者潛在保證的。
所以兩者之間的區別,前者是主動的,後者是自然發生的。

8. 侵犯個人隱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我國法律涉及隱私權內容主要有如下條款: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第三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第四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 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第一百零一條 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修改稿)日期:1990-12-05 發布單位:最高人民法院158.以營利為目的,未經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做廣告、商標、裝飾櫥窗等,應當認定為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原139條)159.以侮辱或者惡意醜化的形式使用他人肖像的,可以認定為侵犯名譽權的行為。160.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醜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以書面、口頭等形式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原140條)161.公民死亡後,其名譽受到侵害,使其配偶、父母、子女或者其他有關人員受到損害的,受害人可以提起訴訟。162.盜用、假冒他人姓名、名稱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侵犯姓名權、名稱權的行為。(原141條)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條非法搜查他人身體、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第二百五十二條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二百五十三條郵政工作人員私自開拆或者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五、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十九條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對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隱匿、毀棄;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依法進行檢查,或者對無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代為開拆、查閱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開拆、查閱。

9. 怎樣追究法律責任請律師事務所的專業人回答。

因為事情的過程你沒有講的很詳細,我只能大概的幫你分析一下
1.我國侵權責任法的39條提到: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我國除特別情況外一般將18周歲以上的公民界定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界定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你如果已經過了18歲的生日(身份證上的日期為准),而且學校已經盡到了教育、管理的職責,那麼這件事就與學校沒有關系,只是單純的你們同學之間的民事關系了。
2.我國侵權責任法第16條: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
侵權責任法第26條: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據此,你和你同學都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如果你沒有過錯的話,又不屬於不可抗力(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不能克服),那麼你的同學應當要承擔責任的。但是由於你的同學還是學生,所以其父母有一定的責任要為其承擔你的門牙的醫治費用~~~

大概就這樣,事實上你這個事情講得不是很清楚,所以有可能有其他因素會影響到,一定要綜合考慮~~~

PS:我不是律師事務所的專業人員,我只是一名法學專業應屆畢業生,不過我已經通過司法考試了~~~這些信息希望可以幫到你~~~~

10. 追究法律責任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暫時因為某些原因沒有追究責任,但不排除以後可以提起訴訟追究責任的權利。這句話並不屬於法律專業術語,也沒有什麼實質意義。行為人現在所實施的行為,不意味自己已經放棄對被開除者繼續追究刑事責任或者民事責任的權利。法律責任,有廣、狹兩義。廣義指任何組織和個人均所負有的遵守法律,自覺地維護法律的尊嚴的義務。狹義指違法者對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上的責任。法律責任同違法行為緊密相連,只有實施某種違法行為的人(包括法人),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法律責任的特點:1、法律責任首先表示一種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它是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2、法律責任還表示為一種責任方式,即承擔不利後果。3、法律責任具有內在邏輯性,即存在前因與後果的邏輯關系。4、法律責任的追究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或者潛在保證的。

法律依據:根據《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六條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身權益、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

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熱點內容
公司員工涉及到的法律 發布:2025-02-09 01:58:25 瀏覽:661
簽購房合同請律師費用 發布:2025-02-09 01:56:20 瀏覽:85
商品房交接書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9 01:18:41 瀏覽:155
張庭法學 發布:2025-02-09 01:08:00 瀏覽:829
哺乳一小時勞動法 發布:2025-02-09 00:20:12 瀏覽:793
河南一諾司法 發布:2025-02-09 00:18:29 瀏覽:517
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電話地址 發布:2025-02-08 23:51:49 瀏覽:696
網路安全立法過程 發布:2025-02-08 23:40:38 瀏覽:552
詐騙罪立法目的 發布:2025-02-08 23:39:25 瀏覽:820
司法三效果 發布:2025-02-08 23:33:26 瀏覽: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