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生效後惡意更改法律效力
㈠ 合同簽訂日期隨意更改,犯法嗎
合同簽訂日期可以更改。根據法律規定可以變更簽訂合同的日期,更改合同逾期需要和當事人協商一致或特殊情況可以變更。
承諾實際生效的時間就直接影響了合同成立的時間,當事人就已經受到合同關系的約束,在法律上需要承擔合同規定的義務,又能享受合同規定的權利,所以如果要更改合同的預期,需要在雙方知情同意的情況下去協商更改,這樣才具有法律效果。
㈡ 雙方同意後直接在合同上修改條款,修改部分有效嗎
雙方同意後直接在合同上修改條款是無效的,一般需要修改之後蓋章或者簽字方能有效。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但如果對方持有的合同上也有同樣的增補部分,則該部分就可視為原合同的一部分,效力與其他部分一樣。要求押金或補償,是會得到支持的。合同在簽訂生效後是不可以隨意更改的,否則屬於無效合同。或者在更改的地方簽字蓋章。或者直接重擬合同,重新簽訂。
1、合同簽訂之後,任何一方為了己方利益,採取非法手段控制他人、盜竊合同進行合同修改或偽造的,合同修改部分無效,維持原合同約定內容;
2、合同簽訂之後,任何一方想進行合同修改的,必須告知對方,經雙方協商一致同意後,重新簽訂合同或在原合同相應條款作修改或補充,並在修改地方加蓋雙方公章個人手印;若只有口頭答應但沒有對合同作修改或者沒有在任何一處有修改變動的地方蓋章手印,視為無效,合同維持原有內容繼續生效。
依法成立受法律保護的合同,對合同當事人產生的必須履行其合同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的法律拘束力,即法律效力。
由於合同當事人的意志符合國家意志和社會利益,國家賦予當事人的意志以拘束力,要求合同當事人嚴格履行合同,否則即依靠國家強制力,要求當事人履行合同並承擔違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條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㈢ 合同名稱發生變更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名稱發生變化後,如果該變化經當事人協商一致同意的,該合同是有效的。在合同生效後,當事人不能因姓名、名稱的變更或者法定代表人、負責人、承辦人的變動而不履行合同義務。依法訂立的合同仍然是有效的。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五百三十二條
合同生效後,當事人不得因姓名、名稱的變更或者法定代表人、負責人、承辦人的變動而不履行合同義務。
第五百四十三條
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
第五百四十四條
當事人對合同變更的內容約定不明確的,推定為未變更。
㈣ 合同上有塗改痕跡是否有效
只要塗改過後的合同是雙方都認同的,則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如果是一方當事人在沒有經過另一方當事人就擅自修改和通過內容的,隱瞞了真實意思的,並且有證據能夠證明的,則該合同將會被認定為無效合同。如果雙方經過協商而且不是主要內容的更改,並且修改之處蓋的有校對章或者手印,可以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
對於塗改的合同,我國有以下規定:雙方當事人經過協商認為應當修改的,則更改過後的合同有效;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更改的內容不明確的,則視為無效;合同的修改應該經過雙方當事人的同意,否在更改過後的合同無效;合同上塗改的內容如果是雙方都認可的,沒有異議的,則該合同是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的;如果一方擅自修改合同的,隱瞞了另一方當事人並且有證據的,該合同無效;塗改過後的合同應當有雙方當事人的簽章。要想合同生效,則需要先滿足雙方當事人對於合同條款都達成了一致的前提,其次合同中所約定的內容不能違反我國法律法規,合同中所附的條件成立,則該合同就是有效的。而合同成立則是指該合同已簽訂完成。兩者有本質的區別,合同成立是沒有任何法律效力的,合同生效才能對雙方當事人產生法律效力。無效合同與合同未生效時不同的,未生效的合同有可能是有效合同,而合同有效也與合同生效也不一樣,主要看令合同生效的條件和合同生效的時間。不同性質合同法律後果也不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㈤ 合同簽訂後修改有效嗎
合同上有塗改是否有效要分以下幾種情況:1、合同簽訂之後,任何一方為了己方利益,採取非法手段控制他人、盜竊合同進行合同修改或偽造的,合同修改部分無效,維持原合同約定內容;2、合同簽訂之後,任何一方想進行合同修改的,必須告知對方,經雙方協商一致同意後,重新簽訂合同或在原合同相應條款作修改或補充,並在修改地方加蓋雙方公章(個人手印)。若只有口頭答應但沒有對合同做修改或者沒有在任何一處有修改變動的地方蓋章(手印),視為無效,合同維持原有內容繼續生效。
㈥ 合同正式簽訂後口頭更改是否還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銅正式簽訂後,合同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口頭變更合同。 但注意保留證據,避免糾紛時無法證明口頭合同的存在。如主合同約定變更應採取書面形式的,應遵循主合同約定採用書面的形式訂立變更補充協議,如果未作出明確的變更形式約定,口頭變更也是有效力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四十三條 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
㈦ 簽合同一方擅自修改合同內容後合同還有效嗎
合同訂立是以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為前提的。如修改前的合同有效,對方擅自修改的條款無效,並不會使整個合同無效。
法律分析
合同生效需具備以下條件:合同當事人具有相應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等。因此,若修改合同,需雙方對修改部分進行確認才算有效,單方修改合同,修改部分不發生法律效力。塗改行為屬於單方面變更合同內容,因違反意思自治原則,沒有經過合同雙方合議,不能改變合同內容,對合同當事人沒有約束力。合同被單方塗改並不影響合同的效力,已經成立的合同依然為有效合同,但塗改的內容不具有合同的約束力。合同簽訂之後,任何一方想進行合同修改的,必須告知對方,經雙方協商一致同意後,重新簽訂合同或在原合同相應條款作修改或補充,並在修改地方加蓋雙方公章(個人手印);若只有口頭答應但沒有對合同做修改或者沒有在任何一處有修改變動的地方蓋章(手印),視為無效,合同維持原有內容繼續生效。合同效力是指已經成立的合同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的一定的法律拘束力,也就是通常說的合同的法律效力。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四條 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有關該身份關系的法律規定;沒有規定的,可以根據其性質參照適用本編規定。
第四百六十五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㈧ 民法典合同變更後的法律效力是什麼
雙方取得一致意見的變更,具有與其他部分同等的法律效力。但是,合同變更生效以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為前提,這是合同意思自治原則的延伸。如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變更合同需要辦理批准、登記手續,當事雙方當遵照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三條 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四十四條 當事人對合同變更的內容約定不明確的,推定為未變更。
㈨ 合同變更後的法律效力是什麼
法律分析:合同變更是在不改變主體而使權利義務發生變化的現象。合同變更有以下效力:
1.合同變更對權利義務關系的影響:合同變更的效力在於使原合同的內容發生變化。
2.合同變更的效力指向將來:根據合同效力產生的一般法理,合同變更僅對未來產生效力,不溯及原合同生效後變更前的時間。
3.合同變更與損害賠償的關系:合同變更後有可能使一方因變更而遭受損失, 受損方可否要求賠償損失,法律規定,合同的變更或解除,不影響當事人要求賠償損失的權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三條: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
第五百四十四條:當事人對合同變更的內容約定不明確的,推定為未變更。
㈩ 如果對方私自改合同處犯什麼法律
一般就是合同作廢,除非確實造損失了可以起訴要求賠償。
合同都是一式兩份,雙方各執一份,改了也沒有什麼法律效力。
如果他是在簽署合同的時候乘你不注意改掉合同條款,而你又簽署了,如果能證明對方私改合同可以按照下列法律法規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五十一條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10)合同生效後惡意更改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十三條當事人訂立合同,採取要約、承諾方式。
第十四條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第十五條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
第十六條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
第十七條要約可以撤回。撤回要約的通知應當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者與要約同時到達受要約人。
第十八條要約可以撤銷。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
第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不得撤銷:
(一)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約不可撤銷;
(二)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並已經為履行合同作了准備工作。
第二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失效:
(一)拒絕要約的通知到達要約人;
(二)要約人依法撤銷要約;
(三)承諾期限屆滿,受要約人未作出承諾;
(四)受要約人對要約的內容作出實質性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