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勞動法律知識大全
⑴ 勞動小常識大全
應該向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舉報投訴的情況:
1、用人單位違反錄用和招聘職工規定的。如招用童工、收取風險抵押金、扣押身份證件等。
2、用人單位違反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如拒不簽訂勞動合同、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解除勞動合同後不按國家規定支付經濟補償金。
3、用人單位違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規定的。如安排女職工從事礦山井下勞動等。
4、用人單位違反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規定的。如超時加班加點、強迫加班加點、不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等。
5、用人單位違反工資支付規定的。如剋扣或無故拖欠工資、拒不支付加班加點工資、拒不遵守最低工資標准規定等。
6、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如用人單位規章制度規定農民工不參加工傷保險,工傷責任由農民工自負等。
⑵ 農民工的法律保護
法律分析: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有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用人單位應當按月以貨幣形式支付給勞動者本人工資,不得無故拖欠或剋扣工資。勞動者在法定節假日、婚喪假期間及社會活動期間也應當有權利取得工資,有休息、休假的權利。用人單位應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天,每日工作不應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不應超過44小時。如果用人單位由於生產需要而延長工作時間,應與勞動者協商,每天最長不超過3小時有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有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條 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節;
(三)國際勞動節;
(四)國慶節;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
第五十二條 用人單位必須建立、健全勞動安全衛生制度,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和標准,對勞動者進行勞動安全衛生教育,防止勞動過程中的事故,減少職業危害。
⑶ 農民工勞動法規
農民工勞動法規:
農民工問題事關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出發,堅持從實際出發,堅持以人為本,認真解決涉及農民工利益的問題,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勞動保障權益。
1、要大力拓寬宣傳教育渠道,擴大宣傳教育覆蓋面,運用各種宣傳手段,廣泛持久地開展相關法制宣傳活動,增強農民工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著重教育農民工怎樣正確地維護自己的權益。
2、要加大教育培訓力度抓住《勞動合同法》實施的有利契機,再次掀起大規模地宣傳勞動保障法制宣傳教育的高潮。
3、推進勞動合同制度。
(1)穩步推進勞動合同三年行動計劃。勞動合同是農民工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義務的協議,也是農民工重要的維權憑證。今年是「勞動合同三年行動計劃」的最後一年。要以《勞動合同法》實施為契機,推行勞動合同示範文本,完善合同的必備條款內容,穩步實現「勞動合同三年行動計劃。」
(2)積極推行集體合同制度。支持用人單位工會組織建設,將農民工納入工會組織,由工會代表農民工同用人單位通過平等協商,對於關系農民工切實利益的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保險福利等事項簽訂集體合同;未建立工會組織的用人單位,要通過農民工民主推薦協商談判代表,由協商談判代表農民工開展協商談判,簽訂集體合同。對於農民工集中的行業,譬如旅遊、餐飲、建築等逐步擴大行業性、區域性工資集體協商。對於工資集體協商,還要建立健全正常的工資增長和調整機制,促進農民工工資合理增長,使農民工共享企業改革發展的成果。
4、建立工資長效機制
(1)全面建立工資支付監控制度。完善工資支付制度。要求用人單位發放工資必須書面記錄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數額、時間、領取者的姓名以及簽字,並保存兩年以上備查。用人單位在支付工資時應向勞動者提供一份其個人的工資清單。工資必須按照約定的日期發放,並且每月至少支付一次
(2)拓寬工資保障金制度領域。我市自2004年建立建築領域農民工工資保障金制度以來,起到了很好的預防作用,從源頭上遏制了拖欠工資的現象發生。目前拖欠工資的重點轉到了道路、電力等領域。可以借鑒建築領域的做法和取得的實際經驗,將該制度拓寬到道路、電力、信息、通訊等領域,從根本上解決拖欠剋扣農民工的工資問題。對曾發生拖欠工資的其他用人單位,也要強制在開戶銀行按期預存工資保證金,實行專戶管理。
5、推行守法誠信制度根據監察執法掌握的情況,建立用人單位勞動保障守法誠信檔案,確定一批守法誠信示範企業和失信企業,促進企業依法用工。
6、探索社會保險制度工傷保險方面,按照《湖南省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暫行辦法》的規定,當前主要是要加快推進農民工較為集中、工傷風險程度較高的建築、路橋、礦山、加工製造業參加工傷保險。建築施工企業同時應為從事特定高風險作業的職工辦理意外傷害保險。
7、對用人單位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和支付工資、提供勞動保護等情況加強日常巡視檢查和專項檢查,嚴肅查處拖欠農民工工資、不提供勞動保護等違法行為。
⑷ 農民工勞動法
我國沒有為農民工知制定專門勞動法規定,農民工與用人單位依法建立勞動關系的,回都適用於勞動法。答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糾紛,無法協商解決的,勞動者應當收集證據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或者勞動監察大隊投訴用人單位。
根據《勞動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第七十七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也可以協商解決。
調解原則適用於仲裁和訴訟程序。
第七十八條解決勞動爭議,應當根據合法、公正、及時處理的原則,依法維護勞動爭議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第七十九條勞動爭議發生後,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⑸ 中國與農民工相關的法律
涉及農民工的法律法規 由於我國是成文法國家,法律法規相當繁雜,對其所涉及的法律法規很難全面。所以,對涉及農民工法律法規只能是基本而非全面的分析。 通過檢索,我國有關農民工特別立法共695部,涉及農民工權益保護等綜合性法律法規共56 部,佔8.1% , 其中以《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農民進城務工就業管理和服務工作的通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工作的通知》( 2004 年) 、《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 2006 年)等政策法律文件為代表。涉及取消不合理收費,改善農民工就業環境,提供農民工就業服務法律法規共77部,佔11.1%;涉及農民工社會管理法律法規共49部,佔7%;涉及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法律法規共16部,佔2.3%;涉及農民工計劃生育、醫療保健法律法規共121 部,佔17.4%; 涉及農民工教育培訓法律法規共31部,佔4.5%;涉及農民工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共7部,佔1%;涉及農民工文化生活法律法規共5部,佔0.7%;涉及農民工法律援助、司法服務、法制宣傳及維權制度建設等法律法規共50 部,佔7.2%;涉及農民工工資法律法規共219 部,佔31. 5%;涉及農民工社會保險法律法規共64部,佔9.2%。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暫行辦法》、《司法部、建設部關於為解決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問題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的通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開展維護農民工勞動保障權益普法宣傳活動的通知》、《財政部、勞動保障部、公安部、教育部、人口計生委關於將農民工管理等有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支出范圍有關問題的通知》、《關於進一步清理和取消針對農民跨地區就業和進城務工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收費的通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農民進城務工就業管理和服務工作的通知》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工作的通知》......
⑹ 農民工工資法律法規
農民工工資法律法規為:
1、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施工所需要的資金安排作為辦理施工許可證的前提條件;
2、書面工程施工合同中應當約定工程款的計量周期或者工程進度結算辦法,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及時撥付工程款,即使發生工程款糾紛,發包單位也不得因該爭議不按時撥付工程款中的人工費用部分;
3、承包單位因發包單位未按照合同約定劃撥工程款項導致建設工程承包單位拖欠工資的,由發包單位以未結清的工程款項為限先行墊付所拖欠的工資。
【法律依據】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七條 工資必須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日期支付。如遇節假日或休息日,則應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資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實行周、日、小時工資制的可按周、日、小時支付工資。第十三條 用人單位在勞動者完成勞動定額或規定的工作任務後,根據實際需要安排勞動者在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工作的,應按以下標准支付工資:
(一)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日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工作時間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小時工資標準的150%支付勞動者工資;
(二)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200%支付勞動者工資;
(三)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法定休假節日工作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300%支付勞動者工資。
實行計件工資的勞動者,在完成計件定額任務後,由用人單位安排延長工作時間的,應根據上述規定的原則,分別按照不低於其本人法定工作時間計件單價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資。
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其綜合計算工作時間超過法定標准工 作時間的部分,應視為延長工作時間,並應按本規定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
實行不定時工時制度的勞動者,不執行上述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六條 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⑺ 農民工勞動法新規定
法律分析:我國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的工時制度。此外,由於工作性質及生產經營特點的限制,不能實行標准工作時間的,經有關部門審批後,可以實行不定時工作制或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十六條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⑻ 農民工維權法律應該怎麼規定
農民工維權最主要的依據就是勞動法,因為勞動法調整的對象是所有的勞動關系,是整個維權的基礎,此外,還是有一些特殊的條例,類的,像什麼《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等等。
【法律依據】
《勞動法》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勞動法》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勞動法》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