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開發商合同欺詐法律責任

開發商合同欺詐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4-29 06:17:27

㈠ 合同欺詐合同可以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合同欺詐將承擔的法律責任有民事責任,一般是合同締約過失責任或者違約責任,要對給合同另一方所造成的損失予以賠償;合同欺詐還有可能承擔刑事責任,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前四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
(二)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
(三)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後逃匿的。

㈡ 開發商私自修改合同怎麼處理

開發商私自修改合同可以起訴解決,要求開發商遵守合同條款否則開發商將承擔違約責任並進行賠償。
法律分析
私自修改合同犯法,私自修改合同,該修改不對另一方當事人發生效力。合同變更只有在各當事人之間協商一致時,才能變更,才有合同變更的效力。如果私自修改合同給對方造成損害的,要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後,因一方當事人要求解除合同,守約方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即付出的房款、中介費、利息等)和房屋差價等可得利益損失,違約方應當予以賠償。賠償的范圍包括:合同約定價格與房屋現在市場價之間的差額。實踐中可以委託具有評估資質的專業機構進行評估或者比照最相類似的房屋(同幢相同樓層及房型、相鄰幢同樓層及房型、相同區域內房屋)市場交易價格,與買賣合同約定價格之差確定房屋差價損失,但合同另有約定或當事人事後能夠協商確定的除外。出賣人違約行為符合合同約定或法定解除條件,但合同不存在法律上或事實上履行不能的情形,雙方可以繼續履行,此時應根據雙方合同約定的違約條款處理,由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此種情況下,如果守約方提出解除合同的,其應按照合同約定的違約條款獲得賠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五百四十三條 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
第四百九十五條 當事人約定在將來一定期限內訂立合同的認購書、訂購書、預訂書等,構成預約合同。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預約合同約定的訂立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預約合同的違約責任。
第五百七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㈢ 被開發商欺騙如何處理

法律分析:被開發商欺騙了的,可以就對方存在欺詐行為向人民法院主張撤銷合同,由開發商承擔違約責任。如果開發商採取欺騙行為來騙取他人財產,情節嚴重的,可能構成詐騙罪,被欺騙方可以報警,公安機關予以立案偵查,並追究該開發商的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㈣ 合同欺詐行為要付的法律責任是怎樣的

合同欺詐行為主要有三方面的法律責任:
1、侵權民事責任:侵權行為,一般是指行為人由於過錯侵害他人的財產和人身,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合同欺詐行為具備侵權民事責任的主客觀要件。
2、違法行政責任:視具體合同內容和後果進行處罰。
3、犯罪刑事責任:合同中的欺詐行為屬於民法典調整范圍,其承擔的是一種民事責任。但合同中的欺詐行為如果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及應受刑罰處罰性這三種性質時,行為人承擔的就不只是民事責任,還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條,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對方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三)有其他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

㈤ 合同欺詐的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合同欺詐行為有三方面的法律責任:侵權民事責任、違法行政責任和犯罪刑事責任。侵權行為,一般是指行為人由於過錯侵害他人的財產和人身,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合同欺詐行為具備侵權民事責任的主客觀要件。合同欺詐行為的行政法律責任,一是要承擔一定的懲罰性經濟義務,通過經濟懲罰強制教化;二是對嚴重違法的要吊銷營業執照,實行市場禁入,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警示作用。合同中的欺詐行為屬於民法和合同法調整范圍,其承擔的是一種民事責任。但合同中的欺詐行為如果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及應受刑罰處罰性這三種性質時,行為人承擔的就不只是民事責任,還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㈥ 開發商合同詐騙怎麼辦

開發商合同詐騙進行賠償的有關規定是:開發商通過簽訂虛假合同造成合同無法履行從而騙取購房者錢財的,購房者可以要求開發商賠償簽訂合同造成的實際損失。實際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間接損失又包括可得利益的損失。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條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第一百四十九條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條侵害他人財產的,財產損失按照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計算。

㈦ 開發商合同欺詐能夠雙倍賠償嗎

一、開發商合同欺詐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的第八條、第九條情形的,買房者能夠雙倍賠償。
二、【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無法取得房屋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解除合同、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並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一)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後,出賣人未告知買受人又將該房屋抵押給第三人;(二)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後,出賣人又將該房屋出賣給第三人。第九條出賣人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時,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並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一)故意隱瞞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事實或者提供虛假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二)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抵押的事實;(三)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出賣給第三人或者為拆遷補償安置房屋的事實。

㈧ 合同欺詐是犯罪嗎

法律分析:合同欺詐行為是違法的,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合同欺詐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根據其性質不同,合同欺詐包括兩種即民事欺詐和刑事意義上的欺詐。合同民事欺詐是指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或誤導對方基於此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以簽訂合同達到欺詐的目的。如果行為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訂立合同,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則會構成刑法規定的詐騙罪,這時行為人的欺詐行為還會受到相應的刑事處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二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

(二)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

(三)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 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後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

㈨ 被開發商欺詐該怎麼辦

遇到開發商欺詐購房者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購房者應當返還房屋,開發商應當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並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九條
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七條
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生效力後,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熱點內容
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電話地址 發布:2025-02-08 23:51:49 瀏覽:696
網路安全立法過程 發布:2025-02-08 23:40:38 瀏覽:552
詐騙罪立法目的 發布:2025-02-08 23:39:25 瀏覽:820
司法三效果 發布:2025-02-08 23:33:26 瀏覽:534
刑事訴訟法的公民代理 發布:2025-02-08 23:28:23 瀏覽:731
與道德有關的詩 發布:2025-02-08 23:08:55 瀏覽:973
廣州天河法院招聘 發布:2025-02-08 23:03:48 瀏覽:675
東方市的律師 發布:2025-02-08 22:54:46 瀏覽:977
全國法律碩士報名人數 發布:2025-02-08 22:46:13 瀏覽:23
勞動法休息休假的案例 發布:2025-02-08 22:39:05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