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會計法律效力正確的是
⑴ 我國有關會計監督的法律效力
我國已形成了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包括單位內部監督、以注冊會計師為主體的社會監督和以政府財政部門為主體的政府監督。 內部監督的本質是內部控制,是內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監督是對內部監督的再監督,其特徵是監督行為的獨立性和有償性;政府監督是對內部監督和社會監督的再監督,其特徵是強制性和無償性。一、單位內部會計監督 (一)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概念
《會計法》規定,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是各單位的法定義務。
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是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主體和對象
內部會計監督的主體是各單位的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並非審計人員。
內部會計監督的對象是單位的經濟活動。
根據《會計法》的規定,單位負責人負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組織實施,對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建立及有效實施承擔最終責任。
(三)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基本要求
1.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或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許可權應當明確,並相互分離、相互制約。這是機構控制和職務控制的基本要求。
2.重大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調度和其他重要經濟業務,應當明確其決策和執行程序,並體現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要求。
3.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應當明確。這是財產安全控制和會計信息公職的基本要求。
4.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辦法和程序應當明確。這是內部審計控制的基本要求。
⑵ 會計憑證是記賬的原始依據,具有法律效力,是會計核算的重要資料。這句話對嗎
不對。會計憑證是記錄經濟業務事項發生或完成情況的書面證明,具有法律效力,是登記賬簿的依據。是會計核算的重要資料。會計憑證按填製程序和用途不同分為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原始憑證是進行會計核算的原始資料和重要依據(原始依據),是編制記賬憑證的依據。記賬憑證是由會計人員根據原始憑證編制的,是登記賬簿的直接依據。是介於原始憑證和賬簿之間的中間環節。
拓展資料:
1、會計憑證是記錄經濟業務、明確經濟責任、按一定格式編制的據以登記會計賬簿的書面證明。記錄經濟業務的合法性與合理性,保證了會計記錄的真實性,加強了經濟責任制。會計憑證按編製程序和用途分類,會計憑證按其編製程序和用途的不同,分為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前者又稱單據,是在經濟業務最初發生之時即行填制的原始書面證明,如銷貨發票、款項收據等。後者又稱記賬憑單,是以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為依據,按照經濟業務的事項的內容加以歸類,並據以確定會計分錄後所填制的會計憑證。它是登入賬簿的直接依據,常用的記賬憑證有收款憑證、付款憑證、轉賬憑證等。
2、記賬憑證。記賬憑證是會計人員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或匯總原始憑證,用來確定經濟業務應借、應貸的會計科目和金額而填制的,作為登記賬簿直接依據的會計憑證。在前面的章節中曾指出,在登記賬簿之前,應按實際發生經濟業務的內容編制會計分錄,然後據以登記賬簿,在實際工作中,會計分錄是通過填制記賬憑證來完成的。記賬憑證包括憑證名稱、編制憑證的日期及編號、接受憑證單位的名稱、經濟業務的數量和金額、填制憑證單位的名稱和有關人員的簽章等。
⑶ 我國的會計行政法規有哪些是由什麼機關制定的其法律效力如何
會計法律制度的構成是:
(1)會計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經過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關會計工作的法律。 如1999年10月31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修訂通過的《會計法》。
(2)會計行政法規:是指由國務院制定並發布,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擬訂並經國務院批准發布,調整經濟生活中某些方面會計關系的法律規范。如國務院發布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總會計師條例》;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發布的《企業會計准則》。
(3)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是指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會計法》制定的關於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以及會計工作管理的制度,包括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4)地方性會計法規: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在與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不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地方性會計法規。
⑷ 注冊會計師法的法律效力是什麼
迄今為止,我國規范注冊會計師的相關法規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注冊會計師法》容、《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會計師事務所審批和監督暫行辦法》等。
《注冊會計師法》是規范注冊會計師實施鑒證行為的一般法,其中涉及的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主要是行政責任,而涉及注冊會計師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的條款比較少;該法還明確各級財政部門是注冊會計師違反其中法律條款的執法主體。處罰的種類主要有:會計師事務所違反該法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規定的,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暫停其經營業務或者予以撤銷。注冊會計師違反相應規定的,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暫停執行業務或者吊銷注冊會計師證書。注冊會計師故意出具虛假的審計報告、驗資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⑸ 會計法律效力怎麼答
《立法法》規定:法律的立法許可權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會計法》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立法法》第78條規定:「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第79條規定:「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所以,會計的效力僅次於憲法,會計方面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不能與《會計法》相抵觸。
⑹ 我國的會計法律有那些是由什麼機關制定的其法律效力如何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辦法》、《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注冊會計師注冊辦法》等,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制定的,是最高會計法律體系,其它會計制度法規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本法制定並公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制定的;《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辦法》、《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注冊會計師注冊辦法》是由財政部制定的。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八條,國家實行統一的會計制度。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本法制定並公布。
國務院有關部門可以依照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對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有特殊要求的行業實施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具體辦法或者補充規定,報國務院財政部門審核批准。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可以依照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軍隊實施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具體辦法,報國務院財政部門備案。
(6)關於會計法律效力正確的是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七條,國務院財政部門主管全國的會計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會計工作。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第六條,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執行業務,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依法獨立、公正執行業務,受法律保護。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第八條,具有高等專科以上學校畢業的學歷、或者具有會計或者相關專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中國公民,可以申請參加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具有會計或者相關專業高級技術職稱的人員,可以免予部分科目的考試。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第九條,參加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成績合格,並從事審計業務工作二年以上的,可以向省、自治區、直轄市注冊會計師協會申請注冊。除有本法第十條所列情形外,受理申請的注冊會計師協會應當准予注冊。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第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理申請的注冊會計師協會不予注冊:
(一)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
(二)因受刑事處罰,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起至申請注冊之日止不滿五年的;
(三)因在財務、會計、審計、企業管理或者其他經濟管理工作中犯有嚴重錯誤受行政處罰、撤職以上處分,自處罰、處分決定之日起至申請注冊之日止不滿二年的;
(四)受吊銷注冊會計師證書的處罰,自處罰決定之日起至申請注冊之日止不滿五年的;
(五)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的其他不予注冊的情形的。
⑺ 會計法律制度包括哪些效力層次
會計法律法來規自體系按權威和法律效力區分,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統一制定的會計法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第二層次是指由國務院制定的會計行政法規,如《總會計師條例》;
第三層次是指由財政部統一制定的會計規章制度,比如《企業會計准則》《企業會計准則——應用指南》,企業會計制度等等;
第四層次是指由國務院其他部門、解放軍總後勤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等地方制定的適用於本部門、本地實際情況的會計工作管理的規定、辦法、規則、通知等等。
⑻ 根據《會計法》的規定,會計法律的效率最高,以下依次為會計行政法規,會計規范性文件和會計部門規章,
法律效力高低就是法律位階,對於這個問題,我國立法法有明確規定。本題法律效力從高到低依次是會計行政法規、會計部門規章、會計規范性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2000年3月15日九屆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 同日公布 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五章適用與備案
第七十八條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第七十九條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條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第八十一條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
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
第八十二條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第八十三條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⑼ 在我國的會計法律體系中,法律效力和層次
【答案】錯【答案解析】
本題考核會計行政法規的法律地位。會計法律中的《會計法》是我國會計法律制度中法律效力和層次最高的法律。會計行政法規的效力低於《會計法》,是以《會計法》為制定依據的。
⑽ 會計資料中最能明確經濟責任最具法律效力的文件是
原始憑證。
稅法上所說的合法有效憑證,最初出現在稅收征管法第十九條的規定中。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的規定設置賬簿,根據合法、有效憑證記賬,進行核算。會計憑證是登記賬簿、進行會計核算的依據,也是稅收管理的基礎。合法有效憑證要從廣義、狹義兩方面來理解,廣義的指會計制度上所定義的,指能夠用來證明經濟業務事項發生、明確經濟責任並據以登記賬簿、具有法律效力的書面證明。狹義的指稅法上所理解的,即稅法所統稱的合法有效憑證。
《會計法》第17條規定:「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不予受理;對記載不準確、不完整的原始憑證,予以退回,要求更正、補充。」 原始憑證是在經濟業務發生或完成時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記錄或證明經濟業務的發生或完成情況的文字憑據它不僅能用來記錄經濟業務發生或完成情況,還可以明確經濟責任。是進行會計核算工作的原始資料和重要依據,是會計資料中最具有法律效力的一種文件。工作令號、購銷合同、購料申請單等不能證明經濟業務發生或完成情況的各種單證不能作為原始憑證並據以記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