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法律責任
Ⅰ 違反《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因承擔的法律責任有行政處罰、損害賠償和刑事責任三種 對嗎
違反《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因承擔的法律責任有行政處罰、損害賠償和刑事責任三種,是對的。
《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第四章 罰 則
第十四條 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單位或者個人,衛生防疫機構可以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警告、罰款、停業整頓、吊銷「衛生許可證」的行政處罰;
(一)衛生質量不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和要求,而繼續營業的;
(二)未獲得「健康合格證」,而從事直接為顧客服務的;
(三)拒絕衛生監督的;
(四)未取得「衛生許可證」,擅自營業的。
罰款一律上交國庫。
第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造成嚴重危害公民健康的事故或中毒事故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對受害人賠償損失。
違反本條例致人殘疾或者死亡,構成犯罪的,應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第十六條 對罰款、停業整頓及吊銷「衛生許可證」的行政處罰不服的,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15天內,可以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但對公共場所衛生質量控制的決定應立即執行。對處罰的決定不履行又逾期不起訴的,由衛生防疫機構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第十七條 公共場所衛生監督機構和衛生監督員必須盡職盡責,依法辦事。對玩忽職守,濫用職權,收取賄賂的,由上級主管部門給予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Ⅱ 衛生防疫站體檢出錯應該負法律責任嗎
這個要看情況,如果是其違反其規章制度導致的錯誤,應當認定是醫療事故,對專次造成屬的損失,其需要賠償負責任。如果其沒有違法規定,並且所出錯誤為不可避免,則衛生所可以免責,必定科技水平有限,苛以不合理的要求給衛生所。希望採納!
Ⅲ 食物中毒的法律責任
老鼠葯不行的,放瀉葯應該沒問題!
Ⅳ 工傷應該怎麼賠償
這個問題比較寬泛,涉及到賠償的范圍、程序、主體等方面。首內先說一下賠償的范圍,主要包容括:醫療費、住院伙食補助費、交通、食宿費、輔助器具費用、停工留薪期工資、停工留薪期護理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勞動關系解除的,涉及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發生工亡的,還包括被撫養親屬的撫恤金。其次說一下賠償的程序,這相對來說比較漫長,發生工傷後,用人單位應該在一個月內向勞動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如果單位不申請的話工傷者一定要在事故發生之日起一年內向勞動部門提出申請。工傷認定後,在醫療終結或醫療期滿之後,由縣以上勞動鑒定委員會進行傷殘等級鑒定。根據鑒定結果,計算賠償標准。最後再說一下賠償的主體,如果單位繳納過工傷保險,除停工留薪期的工資及一次性就業補助金需要公司支付外,其他項目一般都是由工傷保險支付的;如果單位未替勞動者辦理工傷保險開戶的,所涉及的所有賠償應全部由單位承擔;如果單位替勞動者辦理過工傷保險登記只是未繳納保險費用的,勞動者發生工傷後能及時補繳的,相關費用由社保和公司協商承擔。
Ⅳ 成都疫情期間,一女子強行翻越隔離牆,是想逃走還是另有隱情
其實核酸檢測也是非常容易的,而且也不需要自己花費什麼費用,只要是主動配合就完全能夠檢查出任何的一些情況。從這件事情來看,這名女子的素質也是有一定的問題。而且大家都看到她沒有戴口罩,這在這種情況下也是對大家的不尊重,同時也是對自己的不尊重。要知道如果是在他身上出現了問題,他應該需要承擔很多的責任,並且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當然她並沒有成功的逃脫,畢竟有民警在辭職法,看到她這樣不配合的行為之後,果斷做出了強制措施,最終解決了這一發生的一幕。可能是第1次做這樣的檢測,證明女子的內心有一些慌張,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每一個人沒有必要對這樣的事情產生懷疑,畢竟都是為了大家的安全著想。
這件事情發生之後引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憤怒,畢竟這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所以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安全和大家的安全著想,要做到人人有責為這樣的事情,大家應該引以為戒,也應該做到自覺去接受檢測。
每個人都應該為他人去著想,這樣大家才會處於一個和平的社會,並且有一個最完美的安全環境,這樣大家才會過上幸福的生活。
Ⅵ 西寧違反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有什麼
這是老的。 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 (1987年4月1日國務院發布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目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衛生管理 第三章 衛生監督 第四章 罰則 第五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創造良好的公共場所衛生條件,預防疾病,保障人體健康,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下列公共場所: (一)賓館、飯館、旅店、招待所、車馬店、咖啡館、酒吧、茶座; (二)公共浴室、理發店、美容店; (三)影劇院、錄像廳(室)、游藝廳(室)、舞廳、音樂廳; (四)體育場(館)、游泳場(館)、公園; (五)展覽館、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 (六)商場(店)、書店; (七)候診室、候車(機、船)室、公共交通工具。 第三條 公共場所的下列項目應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和要求: (一)空氣、微小氣候(濕度、溫度、風速); (二)水質; (三)採光、照明; (四)噪音; (五)顧客用具和衛生設施。 公共場所的衛生標准和要求,由衛生部負責制定。 第四條 國家對公共場所以及新建、改建、擴建的公共場所的選址和設計實行「衛生許可證」制度。 「衛生許可證」由縣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簽發。 第二章衛生管理 第五條 公共場所的主管部門應當建立衛生管理制度,配備專職或者兼職衛生管理人員,對所屬經 營單位(包括個體經營者,下同)的衛生狀況進行經常性檢查,並提供必要的條件。 第六條 經營單位應當負責經營的公共場所的衛生管理,建立衛生責任制度,對本單位的從業人員 進行衛生知識的培訓和考核工作。 第七條 公共場所直接為顧客服務的人員,持有「健康合格證」方能從事本職工作。患有痢疾、傷 寒、病毒性肝炎、活動期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以及其他有礙公共衛生的疾病 的,治癒前不得從事直接為顧客服務的工作。 第八條 經營單位須取得「衛生許可證」後,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登記,辦理營業執照。 在本條例實施前已開業的,須經衛生防疫機構驗收合格後,補發「衛生許可證」、「衛生 許可證」兩年復核一次。 第九條 公共場所因不符合衛生標准和要求造成危害健康事故的,經營單位應妥善處理,並及時報 告衛生防疫機構。 第三章衛生監督 第十條 各級衛生防疫機構,負責管轄范圍內的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工作。民航、鐵路、交通、廠( 場)礦衛生防疫機構對管轄范圍內的公共場所,施行衛生監督,並接受當地衛生防疫機構 的業務指導。 第十一條 衛生防疫機構根據需要設立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員,執行衛生防疫機構交給的任務。公共 場所衛生監督員由同級人民政府發給證書。民航、鐵路、交通、工礦企業衛生防疫機構 和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員,由其上級主管部門發給證書。 第十二條 衛生防疫機構對公共場所的衛生監督職責; (一)對公共場所進行衛生監測和衛生技術指導; (二)監督從業人員健康檢查,指導有關部門對從業人員進行衛生知識的教育和培訓; (三)對新建、擴建、改建的公共場所的選址和設計進行衛生審查,並參加竣工驗收。 第十三條 衛生監督員有權對公共場所進行現場檢查,索取有關資料,經營單位不得拒絕或隱瞞。 衛生監督員對所提供的技術資料有保密的責任。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員在執行任務時,應 佩戴證章、出示證件。 第四章罰則 第十四條 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單位或者個人,衛生防疫機構可以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警告、罰款、 停業整頓、吊銷「衛生許可證」的行政處罰: (一)衛生質量不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和要求,而繼續營業的; (二)未獲得「健康合格證」,而從事直接為顧客服務的; (三)拒絕衛生監督的; (四)未取得「衛生許可證」,擅自營業的。罰款一律上交國庫。 第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造成嚴重危害公民健康的事故或者中毒事故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對 受害人賠償損失。違反本條例致人殘疾或者死亡,構成犯罪的,應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 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第十六條 對罰款、停業整頓及吊銷「衛生許可證」的行政處罰不服的,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 五天內,可以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但對公共場所衛生質量控制的決定應立即執行。對 處罰的決定不履行又逾期不起訴的,由衛生防疫機構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第十七條 公共場所衛生監督機構和衛生監督員必須盡職盡責,依法辦事。對玩忽職守,濫用職權, 收取賄賂的,由上級主管部門給予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 法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第五章附則 第十八條 本條例的實施細則由衛生部負責制定。 第十九條 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新的還在徵求意見 為了進一步增強立法的透明度,提高立法質量,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將《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及衛生部就徵求意見稿所作說明全文公布,徵求社會各界意見,以便進一步研究、修改後報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 徵求意見截止時間為2007年7月22日。意見稿明確:國家將對五類公共場所實行衛生行政許可管理計程車內禁止吸煙;禁止重復使用一次性用品,計程車內禁止吸煙;公共場所經營者須採取8項措施保障衛生安全;暴發傳染病公共場所經營者須及時採取防控措施防止擴散。 您對此法律草案有何意見或建議,請您進入以下留言。
Ⅶ 公司員工挪用公款會被判刑嗎
挪用公款會被判刑,員工毫不知情下是不負法律責任的,法律沒有規定過失使公司受到損失會被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是有意的,那麼將會承擔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
第十五條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第三百八十四條 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是挪用公款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挪用公款數額巨大不退還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挪用用於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歸個人使用的,從重處罰。
(7)防疫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
第一條 貪污或者受賄數額在三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較大」,依法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貪污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三萬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較重情節」,依法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一)貪污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防疫、社會捐助等特定款物的;
(二)曾因貪污、受賄、挪用公款受過黨紀、行政處分的;
(三)曾因故意犯罪受過刑事追究的;
(四)贓款贓物用於非法活動的;
(五)拒不交待贓款贓物去向或者拒不配合追繳工作,致使無法追繳的;
(六)造成惡劣影響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受賄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三萬元,具有前款第二項至第六項規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較重情節」,依法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一)多次索賄的;
(二)為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損失的;
(三)為他人謀取職務提拔、調整的。
第二條 貪污或者受賄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三百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巨大」,依法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貪污數額在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具有本解釋第一條第二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依法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受賄數額在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具有本解釋第一條第三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依法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第三條 貪污或者受賄數額在三百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依法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貪污數額在一百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三百萬元,具有本解釋第一條第二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依法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受賄數額在一百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三百萬元,具有本解釋第一條第三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依法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