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承擔法律責任嗎
① 民事訴訟的第三人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民訴中的第三人分為有獨立請求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的第三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地位相當於原告,如果敗訴,訴訟請求不予支持。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能是原告可能是被告,如果其所在的被告一方敗訴,則會承擔責任。
(1)第三人承擔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經濟審判工作中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若干規定第二條規定了三種不得追加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情形:
1、受訴人民法院對與原被告雙方爭議的訴訟標的無直接牽連和不負有返還或者賠償等義務的人,以及與原告或被告約定仲裁或有約定管轄的案外人,或者專屬管轄案件的一方當事人,均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2、人民法院在審理產品質量糾紛案件中,對原被告之間法律關系以外的人,證據已證明其已經提供了合同約定或者符合法律規定的產品的,或者案件中的當事人未在規定的質量異議期內提出異議的,或者作為收貨方已經認可該產品質量的,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3、人民法院對已經履行了義務,或者依法取得了一方當事人的財產,並支付了相應對價的原被告之間法律關系以外的人,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意義在於查清案件事實,分清責任是非,簡化訴訟程序,有效利用審判資源,防止人民法院對同一事實作出互相矛盾的判決。
② 民事訴訟中第三人承擔賠償義務嗎
民訴中的第三人分為有獨立請求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的第三人。有獨立請回求權的答第三人地位相當於原告,如果敗訴,最多就是訴訟請求不予支持。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能是原告可能是被告,如果其所在的被告一方敗訴,則會承擔責任。
③ 第三者要負法律責任嗎
法律分析:如果第三者沒有對破壞的家庭中一方進行人身傷害或其他觸犯法律的行為,法律不會追究。無過錯方可以要求對方進行相應的物質賠償和精神賠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條 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按照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對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④ 被告輸了第三人承擔責任嗎
被告輸了,第三人是否承擔責任,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地位相當於原告,如果敗訴,訴訟請求不予支持。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能是原告可能是被,如果其所在的被告一方敗訴,則會承擔責任。
刑事被告人享有辯護、最後陳述、拒絕回答與本案無關問題的權利,申請通知新證人到庭、調取新物證、重新鑒定或勘驗的權利,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申請迴避、提起上訴、要求再審的權利,對於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侵犯其訴訟權利和侮辱其人身的行為提出控告的權利等。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充分保障被告人行使其法定訴訟權利,同時有權依法對被告人採取強制措施和搜查、扣押等。
在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的過程中,可更換不符合當事人條件的被告,即通知符合條件的被告參加訴訟。如果被告不符合當事人條件,而原告又不同意更換,人民法院應該裁定駁回起訴。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此時被告即成為反訴的原告,本訴的原告即成為反訴的被告。
在行政訴訟中,被告與原告法律地位平等。
是指被訴稱侵犯了原告的民事權益,或者與原告發生了民事權益爭執,而依法被人民法院傳喚應訴的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九條 代理人需要轉委託第三人代理的,應當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或者追認。
轉委託代理經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的,被代理人可以就代理事務直接指示轉委託的第三人,代理人僅就第三人的選任以及對第三人的指示承擔責任。
轉委託代理未經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的,代理人應當對轉委託的第三人的行為承擔責任;但是,在緊急情況下代理人為了維護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轉委託第三人代理的除外。
⑤ 行政訴訟第三人承擔法律責任嗎有什麼特徵
法律分析:是否承擔法律責任還需要根據具體的案件來進行判斷。特徵:1、行政訴訟第三人一般是原告、被告之外的行政相對人;2、行政訴訟第三人是同被訴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人;3、行政訴訟第三人參加訴訟,必須是在訴訟開始之後和審結之前;4、行政訴訟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方式有主動申請參加訴訟和人民法院依職權通知其參加訴訟兩種。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十九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同被訴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但沒有提起訴訟,或者同案件處理結果有利害關系的,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第三人承擔義務或者減損第三人權益的,第三人有權依法提起上訴。
⑥ 第三人代為履行的法律責任
第三人代為履行合同的法律責任一般由由債務人承擔。債務人因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第三人代替履行成為履行主體,並不表示第三人因此成為合同的一方當事人。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一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根據債務的性質不得強制履行的,對方可以請求其負擔由第三人替代履行的費用。第五百二十三條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⑦ 有了第三者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有第三者了如果屬於重婚或與他人同居的,需要承擔賠償責任。法律規定的有權請求損害賠償的情況有:一方有重婚行為;一方與他人同居行為;一方實施家庭暴力行為;一方虐待或遺棄家庭成員;有其他重大過錯行為等。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
(二)與他人同居;
(三)實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五)有其他重大過錯。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八十六條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條規定的「損害賠償」,包括物質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涉及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
⑧ 第三人需要承擔敗訴的責任嗎
第三人需要承擔敗訴的責任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民訴中的第三人分為有獨立請求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的第三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地位相當於原告,如果敗訴,訴訟請求不予支持。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能是原告可能是被告,如果其所在的被告一方敗訴,則會承擔責任。
敗訴,顧名思義首先得先有訴訟,其後才能談得上什麼是敗訴。訴訟的本質特徵基本相同:由特定的國家機關,在糾紛雙方主體的參加下,以國家公權力解決社會糾紛的一種機制。 而在我國現行的訴訟制度中,訴諸於訴訟進行解決糾紛的形式共有三類,即民事訴訟、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
敗訴,就其實質而論是就當事人通過訴訟解決民事權益糾紛所形成的結果而言的。而訴訟結果則是指法院通過行使民事審判職權,在查明案件事實的基礎上適用有關法律而形成的對當事人的訴訟請求的肯定或者否定。從這個意義上說,訴訟結果在裁判文書的表現形式上有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三種。
敗訴是在相對意義上而言的,即糾紛處理結果相對於民事糾紛當事人的請求來說是勝訴了還是敗訴了,是一部分敗訴了還是全部敗訴了。這里還應提及的是,相對意義可以分三種情況加以理解:糾紛處理結果與民事糾紛當事人各自所請求的實體權益的比較、糾紛處理結果與各自實際上應該得到保護的民事權益的比較和糾紛處理結果在民事糾紛相對雙方之間的比較(即原告勝訴了,實際上就是被告敗訴了,而原告敗訴了也就是被告勝訴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二條 下列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一)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二)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三)對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訴訟;
(四)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⑨ 兩人打架,第三人勸架,結果意外受傷,那麼第三人的傷有誰承擔責任
二人打架造成第三方受傷是需要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的,判斷的標準是第三人的傷害是否由打架雙方造成。具體的賠償數額可由三方自行協商決定,協商不成的可由公安局進行調解,調解不成,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判決。
法律分析
按照不同情況,可以按照以下辦法處理:
1、兩人打架,第三人勸架意外受傷,如果第三人的傷不是打架的兩個人造成的,是第三人自己不小心造成的,第三人受傷的損失可以由打架的兩個人適當補償,第三人自己需要承擔一部分;
2、兩人打架,第三人勸架意外受傷,如果第三人的傷是打架的兩個人其中一個人造成的,第三人受傷的損失由這個人賠償,另一個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3、兩人打架,第三人勸架意外受傷,如果第三人的傷是打架的兩個人共同造成的,第三人受傷的損失由兩個人共同賠償。
如果某種致傷行為為法律所允許,就不能構成故意傷害罪,如正當防衛造成傷害而未過當的,醫生對病人截肢治病等。經被害人同意的傷害,是否合法,要做具體分析。如果被害人的同意是為了達到危害社會的目的,這種同意不能排除傷害行為的非法性;如果這種同意是為了有益於社會的目的、則可以排除他人傷害行為的非法性。對於具有激烈對抗性體育運動項日中發生的傷害行為是否具有合法性,也應作具體分析。如果這種致傷動作本身為該項運動項目的規則所允許,這種傷害一般不能認為具有刑法上的非法性。如在足球比賽時,依據「合理沖撞規則」所實施而引起傷害的動作,一般不認為是傷害罪:如果比賽中動作粗魯,明顯違反規則要求,具有傷害他人身體故意的,也應按故意傷害罪論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條 二人以上實施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其中一人或者數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能夠確定具體侵權人的,由侵權人承擔責任;不能確定具體侵權人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⑩ 法院可直接判第三人承擔責任
法律分析:判定民事主體是否構成訴訟案件的第三人,最關鍵的是要看原告和被告所爭議的法律關系與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同原告或被告之間的法律關系是否存在法律上的牽連,並且這種牽連是否使其承擔實體上的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