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檔案遺失的法律責任
⑴ 單位把我的人事檔案弄丟失了怎麼辦
保存檔案的企事業單位,丟失他人檔案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當事人可以到勞動仲裁部門申訴,起訴可以請求公司給予補辦檔案、賠償損失。可以要求單位賠償,如果有必要的情況下還可以請求行政訴訟,因為檔案屬於機密文件,一旦遺失就要承擔想要的法律責任。不過及時發起訴訟也不能解決一些燃眉之急,還是要及時補辦丟失的檔案材料。
⑵ 人事局把檔案弄丟了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2016修正)第二十四條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有關主管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損毀、丟失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的;
(二)擅自提供、抄錄、公布、銷毀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的;
(三)塗改、偽造檔案的;
(四)違反本法第十七條規定,擅自出賣或者轉讓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的;
(五)將檔案賣給、贈送給外國人或者外國組織的;
(六)違反本法第十條、第十一條規定,不按規定歸檔或者不按期移交檔案的;
(七)明知所保存的檔案面臨危險而不採取措施,造成檔案損失的;
(八)檔案工作人員玩忽職守,造成檔案損失的。
在利用檔案館的檔案中,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違法行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造成損失的,責令賠償損失。
企業事業組織或者個人有第一款第四項、第五項違法行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並可以依照本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征購所出賣或者贈送的檔案。
(2)人事檔案遺失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第十六條集體所有的和個人所有的對國家和社會具有保存價值的或者應當保密的檔案,檔案所有者應當妥善保管。對於保管條件惡劣或者其他原因被認為可能導致檔案嚴重損毀和不安全的,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有權採取代為保管等確保檔案完整和安全的措施;
必要時,可以收購或者征購。前款所列檔案,檔案所有者可以向國家檔案館寄存或者出賣。嚴禁賣給、贈送給外國人或者外國組織。向國家捐贈檔案的,檔案館應當予以獎勵。
⑶ 單位丟失職工檔案怎麼辦,責任由誰承擔本人國有企業職工,檔案被財政局人事科丟失,財政局該負什麼法律責
摘要 對於財政局人事科丟失檔案的問題,屬於失職瀆職,可以向紀委監委舉報,由紀委監委對責任人員進行處理
⑷ 單位丟失了人事檔案,該如何處理,承擔哪些責任
單位丟失人事檔案有保管不善的責任,需要重新復原人事檔案。
人事檔案中存入的資料大多數都是原件,一但丟失或毀損是難以復原的。
但補救的辦法還是有的。如果檔案的保管單位有一份為查檔方便而准備的檔案目錄,並且這個目錄在每個具體的檔案中又有細目,該細目中逐一列有所存資料題目的話,這就有救了。
因為存入檔案的材料都不是唯一的,如勞動合同、養老保險繳納、漲工資、晉級等都是要報勞動部門審批的,在勞動部門也應有相同的存檔資料,獎懲情況由上級主管部門備案,學歷有學校的存檔,職稱有人事部門的存檔等。
以上資料可以通過復制後加蓋相應資料來源部門的公章以證明與原件相符或一致。這樣原有的檔案就可以恢復了。
這是一項十分困難的工作,個人是沒法完成的,必須由檔案的保管單位出面,憑相關的手續向相關的部門調取相關的檔案資料,再經允許進行復制。並且有一個前提,就是單位必須有原始的檔案目錄,否則就無法恢復了。
如果這個丟失的責任在單位,他們有保管不善的責任。
(4)人事檔案遺失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第七條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檔案機構或者檔案工作人員,負責保管本單位的檔案,並對所屬機構的檔案工作實行監督和指導。
第二十四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有關主管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損毀、丟失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的;
(二)擅自提供、抄錄、公布、銷毀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的;
(三)塗改、偽造檔案的;
(四)違反本法第十七條規定,擅自出賣或者轉讓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的;
(五)將檔案賣給、贈送給外國人或者外國組織的;
(六)違反本法第十條、第十一條規定,不按規定歸檔或者不按期移交檔案的;
(七)明知所保存的檔案面臨危險而不採取措施,造成檔案損失的;
(八)檔案工作人員玩忽職守,造成檔案損失的。
在利用檔案館的檔案中,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違法行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造成損失的,責令賠償損失。
企業事業組織或者個人有第一款第四項、第五項違法行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並可以依照本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征購所出賣或者贈送的檔案。
⑸ 單位把個人的人事檔案弄丟了怎麼辦
人事檔案是記載公民個人履歷,獲得社會榮譽,進行就業及享受相關待遇的重要憑證,其記載的內容對公民的生活具有重大影響,一旦丟失將難以彌補。保管部門應當妥善保管職工檔案,在職工調動、辭職、解除勞動合同後應根據規定,及時將其檔案轉交給新的工作單位或託管部門,保存好轉移檔案的回執以便查詢,並及時將轉交情況告知本人,以免造成丟失。《檔案法》規定:一切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公民都有保護檔案的義務;工作人員玩忽職守,造成檔案丟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行政或法律責任。
如果單位因為保管不當丟失的話,您可以起訴至法院.賠償損失.
⑹ 如果把員工的人事檔案丟失,應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摘要 你好親員工人事檔案如掛靠在單位里,單位就需要好好保存員工人事檔案,如員工的檔案丟失了的話,單位作為保管者是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⑺ 單位丟失職工檔案怎麼辦,責任由誰承擔
單位丟失職來工檔案,責任由機關源、企事業單位承擔。
1、職工檔案的義務保管人確定。
《檔案法》第七條規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檔案機構或者檔案工作人員,負責保管本單位的檔案,並對所屬機構的檔案工作實行監督和指導。」
可知,機關、企事業單位是職工檔案的義務保管人,沒有盡到保管義務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2、職工人事檔案所承載的權利性質。
參照《人事檔案管理辦法》第三條,職工人事檔案是職工個人的工作業績史,思想成長史,品德作風,能力表現的綜合,其內容的每一個部分無不具有人格的內容。
因此其權利的屬性屬於人格權,具有名譽權、身份權等性質的特徵,是一種復合性質的人格權。
3、用人單位丟失職工檔案,侵害的是職工「人身權益」。
從《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規定,用人單位將職工人事檔案丟失侵害了職工的民事權益,這種權益被侵害,造成的結果並非僅僅是財產損失,同時還有精神損失的內容,因此不能簡單地用財產損失來衡量。
單位丟失職工檔案一般來說給職工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都不大,但是有時間接損失是存在的,也屬於賠償的范圍。
能否獲得精神損失賠償,按照侵權責任法規定,達到嚴重精神損害的,能夠獲得精神損害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