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農村過繼有法律效力嗎

農村過繼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時間: 2022-04-30 02:46:05

⑴ 請問過繼有法律效力

過繼和收養當然不是一回事,過繼只是民間一種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收養,與依法辦理收養手續的收養是截然不同的,後者具有法律效力,前者一般不具法律效力

⑵ 過繼的孩子沒有手續,只有農村大隊證明,合法嗎

過繼的孩子沒有手續,只有農村大隊證明,不合法。
過繼孩子,屬於收養,需遵守我國《收養法》。
收養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收養關系自登記之日起成立。 收養關系成立後,公安部門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為被收養人辦理戶口登記。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規定
第十五條 收養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收養關系自登記之日起成立。
收養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的,辦理登記的民政部門應當在登記前予以公告。
收養關系當事人願意訂立收養協議的,可以訂立收養協議。
收養關系當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辦理收養公證的,應當辦理收養公證。
第十六條 收養關系成立後,公安部門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為被收養人辦理戶口登記。

⑶ 過繼和收養有什麼區別

法律分析:收養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養父母和養子女的關系和親生父母子女間的關系基本相同,收養是一種擬制血親關系的行為,可以依法成立,也可以依法解除。過繼是中國民間的習俗。按民間習俗已形成事實收養的,可予承認。民間的過繼不具備法律效力。辦理事實收養公證,只是對非法收養行為既成事實的證明,不能以事實收養公證反證事實收養行為的合法性,更不能以此為由免除計劃生育法規規章規定的處理或處罰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零四條 收養人收養與送養人送養,應當雙方自願。收養八周歲以上未成年人的,應當徵得被收養人的同意。

⑷ 民間過繼收養關系具有法律效力嗎

您好,
根據《收養法》第6條規定,收養人應當具備以下四個條件,(一)無子女;(二)有撫回養教育答被收養人的能力;(三)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四)年滿30周歲。
另外根據《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9條規定:「收養人收養他人為孫子女,確已形成養祖父母與養孫子女關系的,應予承認,解決收養糾紛或有關權益糾紛時,可依照婚姻法關於養父母與養子女的有關規定,合情合理地處理」,
《解釋》第28條同時規定:「親友、群眾公認,或有關組織證明確以養父母養子女關系長期共同生活的,雖未辦理合法手續,也應按收養關系對待」,所以雖然沒有去相關部門進行登記,但是如果能得到周圍親戚,街坊鄰居的證明,因此法律上會承認收養關系。

⑸ 過繼有法律效力嗎

具有來法律效力。

根據我國1992年頒布自的《收養法》第十五條規定:「收養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

收養關系自登記之日起成立。」以及第十六條規定:「收養關系成立後,公安部門應當依照國家有

關規定為被收養人辦理戶口登記。」

然而,本案中的方老太是1985年領養的丈夫弟弟的兒子,這種行為,在我國古代稱為「過

繼」,現在廣大農村地區仍然有此類習俗。那時我國《收養法》還沒有頒布,當時的法律、法規也

未要求收養必須登記,但是依照1984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

見》規定:「親友、群眾公認,或有關組織證明確以養父母與養子女長期共同生活的,雖未辦理合法手

續,也應按收養關系對待。」

因此,雖然方老太與李豪之間並未辦理收養的登記手續,但李豪在出生後不久即將戶口遷至方

老太夫婦處,從其履歷表、派出所戶籍、居委證明記載顯示,以上證據足以認定方老太與李豪間形

成事實的收養關系。依據相關法律規定,養子女與生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收養

關系的成立而消除。由於被繼承人李豪生前無配偶及婚生子女,而養父又先於李豪死亡,故第一順

序繼承人僅為方老太,李豪的遺產應由方老太繼承。

⑹ 繼爸死後我是過繼女和侄子有一樣的繼承權嗎

按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本編所稱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由此可見,你對於繼父的遺產有繼承權,而你繼父的侄子是沒有繼承權的。

⑺ 家譜記載過繼的事,但未既成事實,有法律效力嗎

第一,我國法律的收養,指實際進行了合法的收養並辦理了收養手續,之後才能回按照收養法的規定享有權答利承擔義務。
第二,在我國,除非發生特殊的情況,否則孩子的親生父母是不能放棄對孩子的撫養的,民間所稱的過繼,在我國法律中是不被支持的。
第三。過繼的事僅是記載於家譜,且未成事實,在法律上、事實上均未形成收養關系。對收養關系而言,這本家譜是沒有任何法律效力的!

⑻ 把孩子送人撫養犯法嗎

有可能違法。父母是孩子的法定監護人,撫養孩子也是做父母的責任。如果因為工作或者某些原因不能直接照顧孩子,暫時的交給親戚幫助照看,也是可行的,但監護的責任沒有轉移。如果直接把孩子送給親戚撫養,這是法律不許可的,除非你們辦理過繼等手續。被過繼人也要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才可能辦理過繼手續。
對於合法的「過戶」孩子給他人,我國公民收養子女登記辦法的第2條規定:「中國公民在中國境內收養子女或者協議解除收養關系的,應當依照本辦法的規定辦理登記」。第4條規定:「收養關系當事人應當親自到收養機關辦理成立收養關系的登記手續。夫妻共同收養子女的,應當共同到收養登記機關辦理登記手續;一方因故不能親自前往的,應當書面委託另一方辦理登記手續,委託書應當經過村民委員會或者居民委員會證明或者經過公證」。也就是說,父母雙方都需同意,不得存在送養一方的當事人瞞著其家人,必須夫妻雙方同意的情況下才能「過戶」。
除此之外,畢竟「過戶」的對象具有特殊性,所以過戶者應符合該法律的第5條規定:「下列公民、組織可以作送養人:孤兒的監護人,社會福利機構、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子女的生父母」。在這一條中,提到了「生父母」,但是也要注意它的限定條件是確實「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子女的」,而不是隨便多生了幾個女兒,想把女兒送人再生兒子的;更不是未婚期間意外懷孕,無法自己撫養又不願拖累自己父母從而將孩子「轉送」他人收養的那些狀況。

⑼ 兩姐妹從小過繼出去,法律上算不算親屬關系

淺析過繼子女的法律地位

「過繼」是我國農村舊時普遍存在的一種傳統習俗,它是指沒有兒子的人,為了傳宗接代、承繼香火、百年送終,以親兄弟、堂兄弟等同宗人的兒子為自己兒子的做法。從總體上看,這種過繼子女與過繼父母的關系以重男輕女、傳承香火等封建觀念為倫理基礎,本質上屬於封建親屬關系。過繼形式因人因地而異。江西、陝西過繼子嗣有三種:一種是從小即將孩兒過繼來,一直和繼父母相處,由繼父母撫養、教育;另一種是,已長成人過繼,由繼父母為之完婚;第三種是,伯叔父母年老膝下無子,最後族中議定,由某子侄承繼,有時亡後才議定,這叫頂門。有的家庭弟兄數人,只有一子,此子兼祧各家之香煙,俗稱一支開幾門。

關於過繼子女的法律地位,即過繼子女與過繼父母的關系、過繼子女與親生父母的關系等問題,我國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沒有明確規定。實踐中,常發生過繼子女與親生子女之間的繼承糾紛,故有必要對過繼子女的法律地位作出合理的界定。筆者認為,過繼子女的法律地位應依據過繼子女與過繼父母雙方之間是否存在扶養關系、過繼發生的時間以及過繼時的約定來確定。

一、過繼子女與過繼父母的關系

關於過繼子女和過繼父母的關系,筆者認為,如果過繼發生在《收養法》之前,且雙方存在扶養關系,則過繼子女與過繼父母的關系適用婚姻法中的父母子女關系,雙方互有繼承權,過繼子女對過繼父母應當盡贍養義務;雖然過繼發生在《收養法》之前,但雙方不存在扶養關系,雙方不得適用婚姻法中的父母子女關系,互不存在父母子女的權利義務關系;如果過繼發生在《收養法》之後,且未理收養登記的,則不論雙方是否存在扶養關系,均不得適用婚姻法中的父母子女關系,雙方互不存在父母子女的權利義務關系。從上可知,有效的過繼視為合法的事實收養。

以《收養法》的施行時間及扶養關系作為確定過繼子女的法律地位標準的理由:一是以《收養法》的施行時間作為判定標准之一既尊重習俗也符合現行法律與政策。因過繼與我國倡導的男女平等不相容,因而對過繼並未作出具體的規定,但在實踐中,將形成了收養關系的過繼按照收養關系來處理,承認過繼子女的合法地位。這是對民俗的尊重,是實事求是的做法。另一方面,現行法律與政策對過繼基本上是持反對態度的。除收養外,不承認其它形式的擬制父母子女關系。上述兩點,在有關政策中得到具體的體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對象確認條件的政策性解釋》中有關子女的確定,「以1992年4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為界限。在此之前收養子女或過繼子女已形成事實收養關系的,可視為合法收養子女;在此之後收養子女的,必須符合《收養法》的有關規定,方可視為合法收養」。《福建省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貢獻獎勵制度實施意見》作出了相同的規定。二是以「是否形成扶養關系」作為認定過繼是否有效的實質標准貫徹了權利與義務相一致的原理,符合公平與正義原則,且與《婚姻法》一脈相承。權利與義務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離的,不存在只有義務沒有權利的「義務」,也不存在只有權利沒有義務的「權利」。享受了權利,就得承擔義務;承擔了義務,就應享有權利。否則,就沒有公平正義可言。正因為如此,《婚姻法》第27條規定,「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歧視。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撫養教育」是繼父母與繼子女的實質聯系點。無此,則繼父母與繼子、女無法律上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扶養包括兩方面的意思,一是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二是成年子女對父母的贍養。對成年人過繼的,假如他對繼父母盡了贍養義務,同樣應認定雙方存在父母子女關系,允許繼承繼父母的財產。

實踐中,可能發生如何認定存在「扶養」關系的問題。一方面,何種行為才能認定為「扶養」。如成年人過繼的,過繼父母為其完婚是否為「扶養」的一種方式?筆者認為,對「扶養」應作更寬泛的理解,不能僅限於撫養與贍養,只要是生活的關照與幫助,均應視為「扶養」。另一方面,扶養多久才算「扶養」,假如過繼幾個月甚至幾天繼父母即死亡的能不能認定存在「扶養」關系。筆者認為,在此情形下,應堅持主客觀相統一的原則。主觀上,過繼父母、子女有長期共同生活的願望,客觀上存在「扶養」的事實,即應當予以認定。

二、過繼子女與親生父母的關系

在過繼認定有效的情況下,過繼子女與親生父母的權利義務關系是否也如收養關系一樣因過繼事實而消滅呢?筆者認為,過繼子女與親生父母的關系應依據過繼協議來確定。該過繼協議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的禁止性或強行性規定,應具有法律效力。進一步說,承認協議效力就是尊重民俗,能使裁判獲得廣泛的認同,真正實現定紛止爭。因此,協議約定過繼之後,不再與生父母發生關系的,可以按照收養事實處理;協議約定過繼之後,仍應對親生父母承擔贍養義務,仍有權繼承親生父母之財產的,應當認定過繼之後,過繼子女與親生父母的權利義務關系不變。象「一支開幾門」這種情形,如果完全按照收養關系來處理,社會效果就很差。如果過繼協議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要結合過繼子女與生父母之間是否存在扶養事實來認定。

在審判實踐中,應當將過繼關系從收養關系和因父母再婚形成的繼父母子女關系區別開來,將過繼關系混同於收養關系、繼父母子女關系不利於糾紛的解決。
從以上幾點來看,法律上算親屬關系!

熱點內容
民法通則健康權 發布:2025-02-08 17:43:30 瀏覽:822
成都共享單車法規 發布:2025-02-08 16:34:16 瀏覽:102
新婚姻法沒有證據能離婚嗎 發布:2025-02-08 15:54:51 瀏覽:46
刑法分論案例 發布:2025-02-08 15:36:42 瀏覽:562
江都法院拍賣 發布:2025-02-08 15:09:01 瀏覽:689
申請勞動法律援助要錢的嗎 發布:2025-02-08 14:57:08 瀏覽:817
婚前合同如何寫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8 14:48:29 瀏覽:162
崑山市司法 發布:2025-02-08 14:48:28 瀏覽:396
王萬熊律師 發布:2025-02-08 14:47:46 瀏覽:419
刑法國有公司 發布:2025-02-08 14:47:44 瀏覽: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