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食品經營者的法律責任

食品經營者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4-30 03:31:35

⑴ 食品經營企業的法定職責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食品經營企業的法定職責包括以下幾點:1、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2、加強對職工食品安全知識的培訓。3、配置專職人員負責食品安全管理。4、全體人員做好對所要生產經營食品的檢驗工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第四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對其生產經營食品的安全負責。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保證食品安全,誠信自律,對社會和公眾負責,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⑵ 食品生產經營者違反食品安全法如何處理

法律分析:累計三次,由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四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在一年內累計三次因違反本法規定受到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以外處罰的,由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

⑶ 食品經營者應當如何履行主體責任

食品生產經營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應當對其生產經營食品的安全負責,承擔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正所謂「誰生產,誰負責;誰經營,誰負責」。從法律上來講,食品生產經營者承擔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是一個通行的原則。
【法律依據】
《食品安全法》第三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對社會和公眾負責,保證食品安全,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食品生產經營日常監督檢查管理辦法》第一條
為加強對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日常監督檢查,落實食品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保證食品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⑷ 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法定職責包括什麼

法律分析: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法定職責包括: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對社會和公眾負責,誠信自律,保證食品安全,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建立行業協會自律機制。行業協會有責任、也有必要建立自律機制,加強自我監督,維護本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形成行業內部自我約束機制,提高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自律意識。提高從業人員職業素質,從從業者源頭上把好食品質量關口。建立完善可追溯制度。食品經營企業要做到進貨有台賬、登記全、信息准、可追溯,實現來源可查、質量可查、去向可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第三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對社會和公眾負責,保證食品安全,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第三十二條 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對職工食品安全知識的培訓,配備專職或者兼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做好對所生產經營食品的檢驗工作,依法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

⑸ 食品安全法如何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責任

你好:
食品生產經營者是保證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國,對社會和公眾負責,保證食品安全,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同時確立了以下制度,以進一步強化食品生產經營者作為保證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法定義務:生產經營許可制度、索票索證制度、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不安全食品的停止經營制度,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企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按照食品安全標准進行生產經營,積極建立良好生產規范,並實施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不斷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加大對食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⑹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如何落實其承擔的主體責任

法律分析:食品生產經營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應當對其生產經營食品的安全負責,承擔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正所謂「誰生產,誰負責;誰經營,誰負責」。從法律上來講,食品生產經營者承擔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是一個通行的原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條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對社會和公眾負責,保證食品安全,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⑺ 食品生產經營者的主體責任是什麼

1、應當保證生產銷售的食品符合法律、法規規定以及食品安全標準的要求,並對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產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必須嚴格遵守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禁止性規定。

3、應當建立嚴格的生產經營質量管理體系,實現食品質量安全信息可查詢、來源可追溯、過程可控制、責任可追究。

4、發現生產經營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或有關規定要求的,應當立即停止生產和銷售。

(7)食品經營者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大型食品生產企業產業鏈條長,涉及環節多,產品產銷量大,社會影響面廣,與人民群眾日常飲食消費關系密切,是我國食品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加強大型企業監管,切實防範系統性食品安全風險,是食品生產監管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帶動提升食品質量安全總體水平的有效抓手。

一方面,要充分認識大型企業引領示範的「正效應」,許多大型企業能夠主動加大食品安全投入,創新食品安全管理,積極推進食品安全誠信體系建設,創新食品安全風險防範機制,嚴格自我管理,嚴格行業自律,在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方面發揮了行業引領示範作用。

另一方面,要充分認識大型企業失律失范的「負效應」,大型企業一旦出問題,往往都是系統性問題,涉及面廣、社會影響大,為食品行業帶來「負能量」。

⑻ 食品生產經營者具有哪些法定義務

經營者的義務有10種:1、履行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2、接受監督的義務;3、保證商品和服務安全的義務;4、提供真實信息的義務;5、表明真實名稱和標記的義務;6、出具購貨憑證和服務單據的義務;7、保證質量的義務;8、履行「三包」或其他責任的義務;9、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單方作出對消費者不利規定的義務;10、不得侵犯消費者人格權的義務。

⑼ 食品經營者未按規定要求銷售食品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食品經營者未按規定要求銷售食品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第一百二十六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

(一)食品、食品添加劑生產者未按規定對采購的食品原料和生產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進行檢驗;

(二)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未按規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或者未按規定配備或者培訓、考核食品安全管理人員;

(三)食品、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者進貨時未查驗許可證和相關證明文件,或者未按規定建立並遵守進貨查驗記錄、出廠檢驗記錄和銷售記錄制度;

(四)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未制定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方案;

(五)餐具、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未經洗凈、消毒或者清洗消毒不合格,或者餐飲服務設施、設備未按規定定期維護、清洗、校驗;

(六)食品生產經營者安排未取得健康證明或者患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有礙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員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七)食品經營者未按規定要求銷售食品;

(八)保健食品生產企業未按規定向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備案,或者未按備案的產品配方、生產工藝等技術要求組織生產;

(九)嬰幼兒配方食品生產企業未將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產品配方、標簽等向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十)特殊食品生產企業未按規定建立生產質量管理體系並有效運行,或者未定期提交自查報告;

(十一)食品生產經營者未定期對食品安全狀況進行檢查評價,或者生產經營條件發生變化,未按規定處理;

(十二)學校、托幼機構、養老機構、建築工地等集中用餐單位未按規定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責任;

(十三)食品生產企業、餐飲服務提供者未按規定製定、實施生產經營過程式控制制要求。

(9)食品經營者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中規定:

第三十九條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據法律法規規定的職責,對食品經營者的許可事項進行監督檢查。

第四十條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建立食品許可管理信息平台,便於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查詢。

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將食品經營許可頒發、許可事項檢查、日常監督檢查、許可違法行為查處等情況記入食品經營者食品安全信用檔案,並依法向社會公布;對有不良信用記錄的食品經營者應當增加監督檢查頻次。

第四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日常監督管理人員負責所管轄食品經營者許可事項的監督檢查,必要時,應當依法對相關食品倉儲、物流企業進行檢查。

日常監督管理人員應當按照規定的頻次對所管轄的食品經營者實施全覆蓋檢查。

第四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履行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職責,應當自覺接受食品經營者和社會監督。

⑽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對 什麼負責;保證 安全,接受 監督,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保證食品安全,誠信自律,對社會和公眾負責,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四條食品生產經營者對其生產經營食品的安全負責。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保證食品安全,誠信自律,對社會和公眾負責,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10)食品經營者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食品安全的宣傳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識,鼓勵社會組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食品生產經營者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以及食品安全標准和知識的普及工作,倡導健康的飲食方式,增強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新聞媒體應當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以及食品安全標准和知識的公益宣傳,並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進行輿論監督。有關食品安全的宣傳報道應當真實、公正。

熱點內容
密室免責聲明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08 18:29:32 瀏覽:716
雙方協議書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8 18:29:32 瀏覽:758
勞動法對臨時年齡工規定 發布:2025-02-08 18:23:50 瀏覽:467
職場倫理道德 發布:2025-02-08 18:23:15 瀏覽:487
老婆出軌保證書怎麼寫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08 17:52:03 瀏覽:844
民法通則健康權 發布:2025-02-08 17:43:30 瀏覽:822
成都共享單車法規 發布:2025-02-08 16:34:16 瀏覽:102
新婚姻法沒有證據能離婚嗎 發布:2025-02-08 15:54:51 瀏覽:46
刑法分論案例 發布:2025-02-08 15:36:42 瀏覽:562
江都法院拍賣 發布:2025-02-08 15:09:01 瀏覽: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