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生效判決的認定事實和法律效力

生效判決的認定事實和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2-04-30 05:35:29

❶ 請問二審法院已終審,其中認定和確認的事實和證據是否和法院判決的結果有同等法律效力,有那條法律明確解釋

一般來說二審法院作出的判決和裁定是終審的判決和裁定。但是如果有證據證明二審法院判決所依據的證據和事實是偽造或者錯誤的,可以啟動再審程序。
因此,生效的判決結果一般可以作為直接的證據,但是其認定的事實和證據在有相反證據的情況下卻未必有證據證明力。這主要是從實體公正的角度考慮的,因為法官認識所限等各種原因的情況下,認定的事實和採用的證據未必是正確的。

參考法條:《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八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
第一百七十七條 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第一百七十八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一百七十九條 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違反法律規定,管轄錯誤的;
(八)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九)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十)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一)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二)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三)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對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情形,或者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❷ 如何認定訴訟標的為生效判決的效力所羈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第十項規定:「行政訴訟的標的為人民法院生效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所羈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應當依法裁定駁回起訴。」「生效判決」等同於「生效裁判」,不僅包括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還包括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定書及調解書。對於「生效裁判」的文書種類僅指生效行政裁判。因為只有行政審判庭可以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審查,民事審判庭或刑事審判庭只是把具體行政行為作為證據採信或者作為案件事實予以認定,其無權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綜上,「訴訟標的為生效判決的效力所羈束的」中的「生效判決」是指生效的行政判決書、行政裁定書和行政賠償調解書。故本案不受A市B區人民法院生效裁定的羈束。

❸ 法院判決書中認定的事實有沒有法律效力

你好,有證據效力!

❹ 判決書或裁定書中本院認為的內容,可否是判決或裁定的結論,法律效力如何

判決書或裁定書中本院認為的內容,不能作為判決或裁定的結論,但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力。

根據2002年4月1日開始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九條第一款第四項之規定,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四)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

法院判決書或者裁定書中,「本院認為」的部分,屬於對判決結論的說理和解釋。從說理和解釋推導出判決結論。

「本院認為」的說理和解釋部分,可以在說理的同時,直接寫明判決結論。這里的寫明判決結論是判決書寫作的問題涉及認證是否充分的問題,不涉及法律效力。判決書的效力體現在判決結論部分。

(4)生效判決的認定事實和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判決主文是人民法院就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作出的結論,而判決書中的「本院認為」部分,是人民法院就認定的案件事實和判決理由所作的敘述,其本身並不構成判項的內容。

證據說理是判決書說理論證的起點。「證據與事實相統一、事實與法律相統一」是判決書說理的最基本要求。認定的事實必須有相應的證據證明,適用的法律必須基於相應的事實。

簡言之,證據證明事實,事實適用法律。一方面,證據說理是事實說理、得出裁判結論的前提;另一方面,證據說理也是判決書說理的必然要求。

為保證判決書證據的說理性,撰寫判決書時必須做到以下幾點,即:內容上必須包含雙方都提供了什麼證據、法院認定了什麼證據、認定證據內容是什麼、其證明力如何以及法院未予認定的證據及其原因所在。

參考資料來源:石家莊仲裁委員會—最高法院案例:判決書中的「本院認為」部分不能作為執行依據

❺ 生效判決書中說確定一下事實,可以作為有效證據嗎

可以作為有效證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

第六十九條 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相關規定:

第九條 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

1、眾所周知的事實;

2、自然規律及定理;

3、根據法律規定或者已知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實;

4、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

5、已為仲裁機構的生效裁決所確認的事實;

6、已為有效公證文書所證明的事實。

前款1、3、4、5、6項,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5)生效判決的認定事實和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根據的相關規定:

第六十三條 證據包括:

1、當事人的陳述;

2、書證;

3、物證;

4、視聽資料;

5、電子數據;

6、證人證言;

7、鑒定意見;

8、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一百五十二條判決書應當寫明判決結果和作出該判決的理由。判決書內容包括:

(一)案由、訴訟請求、爭議的事實和理由;

(二)判決認定的事實和理由、適用的法律和理由;

(三)判決結果和訴訟費用的負擔;

(四)上訴期間和上訴的法院。

判決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

第一百五十二條 判決書應當寫明判決結果和作出該判決的理由。判決書內容包括:

1、案由、訴訟請求、爭議的事實和理由;

2、判決認定的事實和理由、適用的法律和理由;

3、判決結果和訴訟費用的負擔;

4、上訴期間和上訴的法院。

判決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

第一百六十四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❻ 什麼是生效判決已經確認的事實

部分判決書中經審理查明和本院認為部分陳述的事實是生效判決確認的事實,與生效判決要解決的糾紛關系不大時候,是能夠認定為生效判決認定的事實的

❼ 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有哪些

1、適用的事項不同。裁定解決的是訴訟過程中的程序性問題,目內的是使人民法院有效容地指揮訴訟,清除訴訟中的障礙,推進訴訟進程。判決解決的是當事人雙方爭執的權利義務問題,即實體法律關系,目的是解決民事權益糾紛,使當事人之間的爭議得以解決。2、作出的依據不同。裁定根據的事實是程序性事實、依據的法律是民事訴訟法,可以在訴訟過程中的任何階段作出。判決根據的事實是人民法院認定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事實,依據的法律是民法、婚姻法、繼承法、經濟法等實體法,判決只能在案件審理的最後階段作出。3、形式、上訴范圍、上訴期限和法律效力不同,裁定可以採取口頭形式或者書面形式,而判決必須採取書面形式。裁定只有不予受理、對管轄權有異議的和駁回起訴的裁定,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准許當事人在裁定後10日內上訴,其他裁定一經作出,立即生效;而判決允許上訴的范圍比較廣泛,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審判決,在判決作出後15日內准許上訴。裁定的效力可以相應改變,如對中止訴訟的裁定,在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應作出恢復訴訟程序的新裁定;而判決的效力及於實體,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改變。

❽ 生效的人民法院判決書認定的事實

法律分析: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九條 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的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

❾ 生效判決書中法院認定的事實和「本院認為」的內容,可以做為令一場訴訟的證據嗎

不可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對其有相應的規定:

第三十六條專 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屬本院管轄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規定不屬於本院管轄的。

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權的,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9)生效判決的認定事實和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相關法條:

第四十八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進行訴訟。其他組織由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訴訟。當事人有權委託代理人,進行辯論,提起上訴,申請執行。

當事人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並可以復制本案有關材料和法律文書。查閱、復制本案有關材料的范圍和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規定。

第五十條 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

熱點內容
勞動法生病不讓請假 發布:2025-04-16 17:02:18 瀏覽:702
經濟合作社議事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39:07 瀏覽:563
番禺冼律師 發布:2025-04-16 16:29:30 瀏覽:638
葯學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369
生物反饋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23:27 瀏覽:749
杭州華碩司法鑒定 發布:2025-04-16 16:13:32 瀏覽:919
治安聯防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13:20 瀏覽:505
合同法第十五條第二款 發布:2025-04-16 16:11:57 瀏覽:406
法院一區五城 發布:2025-04-16 16:11:49 瀏覽:705
慈善法和社會區別 發布:2025-04-16 15:59:02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