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法律責任與司法救濟
⑴ 從民事、行政、刑事三方面,簡單整理和總結衛生法律責任
衛生法中的法律責任可分為衛生民事責任、衛生行政責任和衛生刑事責任3種。
一、衛生民事責任
(一)衛生民事責任的概念及其特徵
1.衛生民事責任的概念
衛生法中的民事責任主要是指醫療機構和衛生工作人員或從事與衛生事業有關的機構違反法律規定侵害公民的健康權利時,應向受害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衛生民事責任的特徵
(1)主要是財產責任。
(2)是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的責任。
(3)是補償當事人的損失。
(4)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民事責任可以由當事人協商解決。
(二)衛生民事責任的構成
1.損害的事實存在。
2.行為的違法性。3.行為人有過錯。
4.損害事實與行為人的過錯有直接的因果關系。
(三)衛生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
1.停止損害 2.排除妨礙 3.消除危險 4.返還財產 5.恢復原狀 6.修理、重作、更換 7.賠償損失 8.支付違約金 9.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10.賠禮道歉。
衛生法所涉及的民事責任以「賠償損失」為主要形式。
二、衛生行政責任
(一)衛生行政責任的概念及其種類
衛生行政責任是指衛生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違反衛生行政法律規范,尚未構成犯罪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根據我國現行衛生行政管理法規的規定,衛生行政責任主要包括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兩種。
(二)衛生行政處罰的概念及其種類
衛生行政處罰是指衛生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授權組織在職權范圍內對違反衛生行政管理秩序而尚未構成犯罪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實施的一種衛生行政制裁。
行政處罰的種類主要有警告、罰款、沒收非法財物、沒收違法所得、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吊銷有關許可證等。
(三)衛生行政處分的概念及其種類
衛生行政處分是指有管轄權的國家機關或企事業單位的行政領導對所屬一般違法失職人員給予的一種行政制裁。
行政處分的種類主要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留用察看、開除等形式。
三、衛生刑事責任
(一)衛生刑事責任的概念
衛生刑事責任是指違反衛生法的行為侵害了《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構成犯罪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二)實現刑事責任的方式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實現刑事責任的方式是刑罰。刑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醫'學教育網|整理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它們只能單獨適用。
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附加刑是補充主刑適用的刑罰方法,既可以獨立適用,也可以附加適用。
(三)違反衛生法的刑事責任
1.生產、銷售假葯、劣葯罪。
2.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罪。
3.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醫療器械、醫用衛生材料罪。
4.非法行醫罪。
5.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引起甲類傳染病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罪。
6.非法採集、供應血液罪或者製作、供應血液製品罪。
7.違反國境衛生檢疫罪。
8.違反規定造成病菌種、毒種擴散罪。
9.醫療事故罪。另外,法律還規定了玩忽職守的犯罪、危害環境的犯罪等。
⑵ 醫療衛生相關的法律法規
醫療衛生管理相關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等。
1、《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
第五十條 列入國家葯品標準的葯品名稱為葯品通用名稱。已經作為葯品通用名稱的,該名稱不得作為葯品商標使用。
第五十一條 葯品生產企業、葯品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直接接觸葯品的工作人員,必須每年進行健康檢查。患有傳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葯品的疾病的,不得從事直接接觸葯品的工作。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第四條入境、出境的人員、交通工具、運輸設備以及可能傳播檢疫傳染病的行李、貨物、郵包等物品,都應當接受檢疫,經國境衛生檢疫機關許可,方准入境或者出境。具體辦法由本法實施細則規定。
第五條國境衛生檢疫機關發現檢疫傳染病或者疑似檢疫傳染病時,除採取必要措施外,必須立即通知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同時用最快的方法報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最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郵電部門對疫情報告應當優先傳送。
3、《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四條對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採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其他乙類傳染病和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需要採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報經國務院批准後予以公布、實施。
4、《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第七條 醫療保健機構應當為公民提供婚前保健服務。
婚前保健服務包括下列內容:
(一)婚前衛生指導:關於性衛生知識、生育知識和遺傳病知識的教育;
(二)婚前衛生咨詢:對有關婚配、生育保健等問題提供醫學意見;
(三)婚前醫學檢查:對准備結婚的男女雙方可能患影響結婚和生育的疾病進行醫學檢查。
5、《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
第八條 血站是採集、提供臨床用血的機構,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性組織。設立血站向公民採集血液,必需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准。血站應當為獻血者提供各種安全、衛生、便利的條件。血站的設立條件和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⑶ 我國現有的衛生行政法律救濟途徑主要有哪些
衛生行政復議:是指衛生行政管理相對人(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衛生行政執法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依照法定的條件和程序,向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或法定的其他機關提出申請,受理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對引起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並作出處理決定的一項法律制度。
衛生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認為衛生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由人民法院進行審理並做出裁決的活動。
衛生行政賠償:是指衛生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並造成損害,由國際承擔責任的制度。
⑷ 醫療衛生法的基本原則
衛生保護原則,預防為主原則,公平原則,患者自主原則。
衛生法實行預防為主原則,首先是由衛生工作的性質所決定的,其次是由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所決定的。衛生保護是實現人的健康權利的保證,也是衛生保健制度的重要基礎。衛生保護原則有兩方面的內容,人人有獲得衛生保護的權利,人人有獲得有質量的衛生保護的權利。
(4)衛生法律責任與司法救濟擴展閱讀:
醫療衛生法注意事項:
衛生行政機關應該按照法律規定的內容和程序依法行政,其行為以合法性和合理性為基本准則;衛生服務活動中的雙方當事人不能違背法律的規定,其行為必須遵從平等自願、誠實信用的基本准則,在法律面前所有的衛生法律關系主體都處於平等的地位,不允許有任何特權的存在。
任何受到不法行為侵害的衛生法律關系主體,都有得到司法救濟的權利,他可以通過行政訴訟或者民事訴訟得到公正的審判。相應的,任何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⑸ 衛生法的適用原則包括哪些
第一,任何衛生法律主體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活動,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衛生行政機關應該按照法律規定的內容和程序依法行政,其行為以合法性和合理性為基本准則;衛生服務活動中的雙方當事人不能違背法律的規定,其行為必須遵從平等自願、誠實信用的基本准則,在法律面前所有的衛生法律關系主體都處於平等的地位,不允許有任何特權的存在;任何受到不法行為侵害的衛生法律關系主體,都有得到司法救濟的權利,他可以通過行政訴訟或者民事訴訟得到公正的審判。相應的,任何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二,衛生法律行為必須遵守法律優先的原則。在規范層面,衛生行政立法必須遵守《立法法》的規定,不得與法律相抵觸。凡是有法律明確規定的事項,衛生行政機關應該根據法律的規定來制定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對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事項,衛生行政機關可以制定相應的規范性文件,但不得違背憲法和法律的原則和精神。與上位法相抵觸的衛生行政規范性文件,應該依法予以撤銷或者改變。
在行為層面,一切衛生行為都不得與法律相抵觸.在衛生行為的法律依據之間發生沖突的情況下,應該以上位法的規定為准。比如在醫療事故的賠償方面,《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民法通則》出現了不同的規定,當然應該適用《民法通則》的規定。同時,在沒有法律依據的情況下,應該遵從法律的原則,不得違背法律的目的。
第三,衛生法律行為必須遵守衛生科學的一般規律和法律保留原則。一般來說,促進人的身體健康是衛生科學的目的,也是法律所保護的對象之一,二者之間是能夠正常融合的。但是不能忽視的是,法律在保護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利的同時,還要保障公民的其他基本權利;衛生活動中除了直接保護生命健康權的行為外,還有大量的附隨行為,它們和法律規定之間可能發生沖突,這就需要進行綜合的考慮。有的附隨行為固然符合衛生科學發展的規律,但是和法律保護個人權利的根本宗旨相違背,這時就應該在服從法律規定的前提下作出妥當的選擇。如安排學生在臨床實習活動中觀察病人的身體,這是提高醫學生技術水平的重要途徑,符合醫學科學的規律.但是,這種行為又和保護患者的隱私權相違背,這時必須以尊重患者的隱私權為前提,只有得到患者的同意,這樣的行為才是合法的。
在衛生立法活動中,必須遵守衛生科學的基本規律,對符合法律的基本目的但是又和當前實定法相違背的行為,需要法律作出特別的規定。根據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的原則,這些規定能夠得到優先適用;如對法定傳染病人進行強制控制,雖然對患者的人身自由權進行了限制,但是出於防病治病、保護社會公眾利益的更高目的,仍然需要對此類患者的人身自由權利進行限制,法律有必要作出特別的規定。當然,法律在作出這種規定的同時,也要對這種行為的實施設定相應的條件和救濟的措施。
⑹ 衛生法律責任具體有哪些種類
衛生法律責任的種類
根據行為人違反衛生法律規范的性質和社會危害程度內不同,衛生法律責任可分為行政容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三種。在不同情況下,行為人所承擔的法律責任也不同。在某些情況下,行為人有可能同時承擔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責任。
⑺ 衛生法律救濟什麼意思
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自己的人身權、財產權因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或者其他單位和個人的行為而受到侵害,依照法律規定向有權受理的國家機關告訴並要求解決,予以補救,有關國家機關受理並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活動。
法律救濟的方式主要有:行政復議、行政裁決、國家賠償、 民事訴訟。
(7)衛生法律責任與司法救濟擴展閱讀:
行政訴訟
《行政訴訟法》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十一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
(一)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
(三)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
(四)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
(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六)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⑻ 衛生法的適用規則
衛生法治作為衛生法的基本原則,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具體如下:
第一,任何衛生法律主體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活動,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衛生行政機關應該按照法律規定的內容和程序依法行政,其行為以合法性和合理性為基本准則;衛生服務活動中的雙方當事人不能違背法律的規定,其行為必須遵從平等自願、誠實信用的基本准則,在法律面前所有的衛生法律關系主體都處於平等的地位,不允許有任何特權的存在;任何受到不法行為侵害的衛生法律關系主體,都有得到司法救濟的權利,他可以通過行政訴訟或者民事訴訟得到公正的審判。相應的,任何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二,衛生法律行為必須遵守法律優先的原則。在規范層面,衛生行政立法必須遵守《立法法》的規定,不得與法律相抵觸。凡是有法律明確規定的事項,衛生行政機關應該根據法律的規定來制定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對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事項,衛生行政機關可以制定相應的規范性文件,但不得違背憲法和法律的原則和精神。與上位法相抵觸的衛生行政規范性文件,應該依法予以撤銷或者改變。
在行為層面,一切衛生行為都不得與法律相抵觸.在衛生行為的法律依據之間發生沖突的情況下,應該以上位法的規定為准。比如在醫療事故的賠償方面,《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民法通則》出現了不同的規定,當然應該適用《民法通則》的規定。同時,在沒有法律依據的情況下,應該遵從法律的原則,不得違背法律的目的。
第三,衛生法律行為必須遵守衛生科學的一般規律和法律保留原則。一般來說,促進人的身體健康是衛生科學的目的,也是法律所保護的對象之一,二者之間是能夠正常融合的。但是不能忽視的是,法律在保護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利的同時,還要保障公民的其他基本權利;衛生活動中除了直接保護生命健康權的行為外,還有大量的附隨行為,它們和法律規定之間可能發生沖突,這就需要進行綜合的考慮。有的附隨行為固然符合衛生科學發展的規律,但是和法律保護個人權利的根本宗旨相違背,這時就應該在服從法律規定的前提下作出妥當的選擇。如安排學生在臨床實習活動中觀察病人的身體,這是提高醫學生技術水平的重要途徑,符合醫學科學的規律.但是,這種行為又和保護患者的隱私權相違背,這時必須以尊重患者的隱私權為前提,只有得到患者的同意,這樣的行為才是合法的。
在衛生立法活動中,必須遵守衛生科學的基本規律,對符合法律的基本目的但是又和當前實定法相違背的行為,需要法律作出特別的規定。根據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的原則,這些規定能夠得到優先適用;如對法定傳染病人進行強制控制,雖然對患者的人身自由權進行了限制,但是出於防病治病、保護社會公眾利益的更高目的,仍然需要對此類患者的人身自由權利進行限制,法律有必要作出特別的規定。當然,法律在作出這種規定的同時,也要對這種行為的實施設定相應的條件和救濟的措施。
⑼ 衛生法學案例分析的目錄
緒論
案例 不幸的果子狸
第一章 衛生法概述
案例誰該為此大葯方買單?
第二章 衛生法的制定與實施
案例一 如此婚宴
案例二 蒼蠅的發問:如此的月餅,人怎能吃?
案例三 致病菌從何而來?
第三章 衛生司法救濟與衛生行政救濟
案例一 加工食用油的工廠是否可以同時用潲水油加工工業用油
案例二 開個體小吃店引發衛生刑事案件
案例三 疾控中心執法不當引發衛生行政復議案件
案例四 忽視職業病防治引發衛生行政訴訟案件
案例五 行政處罰程序不當造成衛生行政賠償案件
第四章 傳染病防治法律制度
案例一 攜帶乙肝病毒導致公務員考試落選,張某狀告人事局
案例二 輸血感染艾滋病獲賠千萬
案例三 防疫副站長知情不報,害人亦害己
案例四 「非典」病種實驗室擴散
第五章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法律制度
案例一 2002年南京「9·14中毒事件」案
案例二 四 川資陽不明原因疾病案
第六章 獻血和血液管理法律制度
案例一 感染艾滋病病毒是誰的錯?
案例二 輸血感染艾滋病的法律責任
第七章 公共衛生法律制度
案例一 學生午餐中毒誰負責
案例二 被代替的勞動防護用品
案例三 致命的小石頭
案例四 歌舞廳營業需要「衛生許可證」嗎?
案例五 變質的井水
第八章 國境衛生檢疫法律制度
案例一 「太陽星」輪上的少人事件
案例二 有蜘蛛、螞蟻過不了關,還要受處罰
案例三 對HIV外籍老師應當怎麼辦?
案例四 《國際旅行健康證明書》引起的糾紛
案例五 抵制國境衛生檢疫監督的法律後果
第九章 職業病防治法律制度
案例一 辦公室里的「職業病」
案例二 都是「甲苯」惹的禍
案例三 誰為我的病「買單」
案例四 不被承認的職業病
案例五 人的生命健康不容漠視
案例六 實習期間汞中毒終獲賠償
第十章 精神衛生法律制度
案例一 「精神病人」的非自願住院治療
案例二 精神病人受雇期間致人損害民事賠償案
案例三 對精神病患者的監護權能放棄嗎?
第十一章 食品衛生法律制度
案例一 個體小吃店違法生產經營食品案
案例二 上海煬煬食品有限公司主動召回缺陷食品案
案例三 違反保健食品管理規定案
案例四 遼寧海城市學生豆奶中毒事件
案例五 「大頭嬰兒」案
第十二章 葯品管理法律制度
案例一 保健品可以當葯品賣嗎?
案例二 「欣弗事件」的禍因
案例三 「齊二 「假葯案件震驚全國
案例四 如此吹噓葯品
案例五 注射後休克甚至死亡7類魚腥草注射液被暫停
案例六 醫生可否隨意使用杜冷丁?
第十三章 化妝品衛生法律制度
案例一 生產不合衛生標準的化妝品的行政處罰案件
案例二 無」衛生許可證「非法生產化妝品的行政處罰案件
案例三 化妝品經營引起的損害賠償案件
第十四章 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法律制度
案例一 生產、銷售無證醫療器械的法律後果
案例二 超范圍經營該怎麼處理
案例三 醫療器械臨床試驗糾紛
案例四 撤銷」奧美定「的」醫療器械注冊證書「
案例五 無注冊證的醫療器械不能銷售和使用
第十五章 醫療機構管理法律制度
案例一 無證行醫救治毒蛇咬傷病人起爭議
案例二 執業地點變更引起的糾紛
案例三 不按執業類別行醫起風波
第十六章 衛生技術人員管理法律制度
案例一 執業醫師法律制度案例
案例二 執業葯師法律制度案例
案例三 護士執業管理與執業規則案例
案例四 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案例
案例五 其他衛生技術人員管理案例
第十七章 醫療事故處理法律制度
案例一 衛生行政機關對非法行醫委託鑒定的法律後果
案例二 胎兒所受的傷害程度與醫療事故等級的確定
案例三 醫方錯誤告知患者病情的法律後果
案例四 病歷被盜的法律後果
案例五 人民法院可以不採信鑒定結論
案例六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的作用
第十八章 婦幼衛生與計劃生育保健法律制度
案例一 計生指導站是醫療機構嗎?
案例二 接種疫苗出差錯舉證責任誰承擔
第十九章 初級衛生保健與醫療保障法律制度
案例一 「南通模式」:農村初級衛生構建三 級網路
案例二 甲某與乙醫生共謀騙保案
案例三 夫妻虛報保險事實案
案例四 北京懷柔區農村合作醫療
案例五 社保基金挪用案
第二十章 傳統醫葯法律制度
案例一 醫院配錯中葯飲片案
案例二 中葯處方的權利之爭
案例三 沒有標明有效期的湯劑是否屬於劣葯
案例四 中醫執業醫師資格案
案例五 氣功治療要求賠償案
第二十一章 現代醫學發展過程中的相關法律問題
案例一 夫死取精生子可以嗎?:
案例二 人工授精之子可以繼承父親的遺產嗎?
案例三 保險公司拒絕「致病基因攜帶者」投保案
案例四 美國首例工作場所基因歧視案
案例五 醫院違規換腎,患者兩次手術後死亡
案例六 死刑犯器官可以隨意利用嗎?
案例七 醫學上的臨床死亡
案例八 醫院能接受腦死亡患者的器官捐贈嗎?
案例九 美國女植物人安樂死爭論案
案例十 中國首例安樂死案
⑽ 違反《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第四章
罰
則抄
第十四條
凡有下列行為之襲一的單位或者個人,衛生防疫機構可以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警告、罰款、停業整頓、吊銷「衛生許可證」的行政處罰:
(一)衛生質量不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和要求,而繼續營業的;
(二)未獲得「健康合格證」,而從事直接為顧客服務的;
(三)拒絕衛生監督的;
(四)未取得「衛生許可證」,擅自營業的。
罰款一律上交國庫。
第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造成嚴重危害公民健康的事故或中毒事故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對受害人賠償損失。
違反本條例致人殘疾或者死亡,構成犯罪的,應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第十六條
對罰款、停業整頓及吊銷「衛生許可證」的行政處罰不服的,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天內,可以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但對公共場所衛生質量控制的決定應立即執行。對處罰的決定不履行又逾期不起訴的,由衛生防疫機構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第十七條
公共場所衛生監督機構和衛生監督員必須盡職盡責,依法辦事。對玩忽職守,濫用職權,收取賄賂的,由上級主管部門給予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