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律效力的對價
❶ 中世紀發源於英國的普通法是指什麼
英國最早出現的一部普通法著作是格蘭威爾的《英國的法律與習慣論》(1186年);
第二部是布拉克頓的《英國的法律與習慣》(1250年);
第三部是利特爾頓的《土地法論》。
在中世紀形成了英吉利法的三種基本形式――普通法、衡平法、制定法。
(普通法是英吉利法的基礎和主要構成部分,體現英國法的基本特點――故稱英國法為普通法)
(一)形成了通行全國的普通法:
英國最早出現的一部普通法著作是格蘭威爾的《英國的法律與習慣論》(1186年);
第二部是布拉克頓的《英國的法律與習慣》(1250年);
第三部是利特爾頓的《土地法論》。
上述權威著作被視為英國法的淵源之一,具有約束力成為法院辦案的依據。
(二)產生了英國特有的法律形式-----衡平法:
衡平法產生的原因:
a、普通法的訴訟程式刻板僵化。
b、普通法內容不適應客觀需求。
在英國法中,形成了普通法與衡平法兩種法律,兩種法院和兩種訴訟程序並存的法律體制。
衡平法是彌補普通法的空缺陳舊。
衡平法效力優先原則――公元17世紀確立;
衡平法院和普通法院一起納入「最高法院」-―公元18世紀末――結束兩者對立和沖突。
(三)制定法:
愛德華一世――立法很多――人稱英國的查士丁尼。
《大憲章》(1215年)――是英國中世紀最重要的一部制定法。
英國制定法的特點:
a.在英國法的整個體系中,制定法只居於次要地位,它只起補充、解釋或重申判例法的作用。
b.制定法的效力優先於判例法。
c.制定法只有通過法官在審判實踐中適用才能成為英國法的組成部分之一。英國法將財產分為「物的財產」和「人的財產」兩類。
(三)信託制
信託制是英國法中所特有的一種法律制度。 P104
英國法中的信託制產生於13世紀中葉。1284年第一次《威斯敏斯特條例》才以立法形式明確規定違約訴訟可以用於約束任何協議或諾言。
英國封建時期的簽約形式主要有兩種:
1、正式契約――無對價也有法律效力;
2、非正式契約/或稱簡式契約――無對價無法律效力。(一)家庭法
婚姻被認為是一種宗教上的聖典,一般不允許離婚。到14世紀,英國刑法中逐漸形成了叛逆、重罪、輕罪的犯罪體系――直到資本主義時期仍在沿用。(二)亨利二世對司法制度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將王室法院分為:
a.王座法院――審理刑事案件
b.普通訴訟法院――審理民事案件
c.棋盤法院(或稱國庫法院)――審理有關國王財政的案件。
(三)大小陪審團的創立
(四)14世紀愛德華三世時建立了治安法官制度
❷ 關於澳洲合同法案例分析 急!!!
您好,澳洲合同法一般認為商業關系下訂立的合同,雙方具有簽訂合同的意圖;而家庭成員之間做出的一些承諾,不應認定為具有簽訂合同的意圖。如果說,一個老公為了哄老婆開心而承諾以後承擔家裡的全部家務,而沒有做到,老婆就可以據此要求老公履行合同義務的話,民事法庭法庭的法官就算忙死,也處理不完這種家庭合同糾紛。但是如果家庭成員之間有關於商業性質的承諾就可能被認定為具有簽訂合同的意圖。如母親承諾兒子給他20萬去做生意。另外,以上兩種關系中的認定,是可以通過在法庭上提出相反證據推翻的。
澳洲合同法下,合同成立之要件與中國合同法最大的一個區別就是,中國合同法中不存在一個對價的概念。
對價的概念為大法官LordDunedin在nlop Pneumatic Tyre Company Ltd v Selfridge & Company Ltd中所闡述:對價是一種對對方承諾的一種作為或者不為。 可以簡單理解為為讓另一方履行合同而己方所支付的代價(price)。有無對價是合同成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無對價的合同不能夠得到法院的支持,不具有執行的效力。這也是英美法中對agreement和contract相區別的一個概念。簡單來說,承諾被接受後,agreement即告成立。但只有接受方提供了相應的對價,才能說已經成立的agreement成為一個可具執行力的contract。
在具體實務中,涉外的正式合同,措辭應以contract為宜。 在現實生活中,有無對價很難成為一個對於合同與否成立的爭論點。因為,法律眼中的對價只要求是充分的
關於澳洲合同法。。。急~~~
2.她進了新公司後試著聯系舊的客戶 還有樓主你要從這個合同的合理性出發,這個合同的內容明顯是偏向僱主方的, 澳洲合同法里有個什麼C打頭的單詞(具體什麼記不起來了.
求關於澳大利亞合同法的簡介 最好中英都有 謝了!
恩。。。澳大利亞原屬英聯邦的,應該適用判例法,而且每個州的法律都有出處。
請問一個關於澳大利亞合同法的問題,謝謝
合同 B公司有可能勝訴。敗訴可能在於如果之前澳大利亞有類似判例判決起訴方敗訴,那A公司可以免責 澳大利亞屬於英美法系 採用判例法 如果之前有類似判例 B公
[澳洲合同法] 這種情況下合同是否成立
我記得好像不是吧,以前學過的,不是特別清楚了 因為好像價格這個東西算是什麼特殊的,價格是商家報的,他有權利接受或者拒絕,不是有個case嗎,這個case是我確定的,就是2...
根據我的理解以及我對澳洲法律的了解,我認為應該是: a和b的對話只能夠作為協商,因為雙方並沒有最終達到一致的意見,所以不能算是口頭合同,是沒有法律效力的。
澳大利亞商業法中合同法的講解 。
從國內買本英聯邦法系的合同法,可以快速了解。 否則當初比字典還厚的COp-LAW 沒人有人能詳細給你解釋
中文版實體是有的,但網路上沒有,畢竟內容太多,還沒什麼人專門把該內容發出來。 具體的專業名詞建議你直接發出來大家給你翻譯下。網上的翻譯詞典建議不用,沒那麼准確...
❸ 聲明 法律效力
甲的聲明屬於其真實的意思表示, 成立單方允諾, 構成單方允諾之債, 有法律效力.
❹ 請教:股權轉讓,工商已經變更。但是實際沒有發生對價交易。如何定性。
股權轉讓合同是否生效要看合同中是怎麼約定的,如果約定必須支付股權轉讓款、工商變更登記等條款,那麼約定條件沒有全部滿足的情況下合同沒有生效。
可以要求對方完成約定條件,比如要求對方支付股權轉讓款,但一般情況下對方還沒支付股權轉讓款的情況下是不會配合完成股權過戶的。
《民法通則》第128條規定,公民之間贈與關系的成立,以贈與物的交付為准。
按照《合同法》第186條規定,贈與合同是附撤銷權的諾成合同,在財產權利轉移之前,可以任意撤銷。贈與人行使法律賦予的撤銷權,不承擔民事責任。當然,公益義務、道德義務的贈與和經過公證的贈與,不能任意撤銷。
《公司法》第71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
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徵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
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4)無法律效力的對價擴展閱讀:
《公司法》第72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的三個法定條件:
1、過半數(股東人數)同意條件。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
2、通知其他股東。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徵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
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即不同意轉讓就必須購買,如不購買則視為同意轉讓,排除其他情況存在。
3、優先購買權行使。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
而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轉讓出資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股東將股權轉讓給其它現有的股東,即公司內部的股權轉讓;二是股東將其股權轉讓給現有股東以外的其它投資者,即公司外部的股權轉讓。兩者所依據的法律程序以及產生的法律後果是有差別的,尤其是無償轉讓股權。
對內無償轉讓股權是公司股東對內部其他股東無償轉讓股權,對外無償轉讓股權是對公司外的投資者無償轉讓股權。有限責任公司是人和公司,所以對內轉讓股份和對外轉讓股份所受到的法律限制是不相同的。
有限責任公司可以自由地在將股權轉移給公司內部其他任何股東,《公司法》對其沒有限制。但是,對於對外轉讓股權,必須按照《公司法》第七十二條規定的三個法定條件。
從實踐來看,有限責任公司無償轉讓股權的行為多發生在公司內部,而股權對外無償轉讓股權而成功的情形比較少見。
無償對外轉讓股權很容易受到內部股東的阻撓和干預,況且在同等條件下,內部股東應該更優先地獲取無償轉讓的股權。沒有經過內部股東同意的對外無償轉讓股權的行為很容易被內部其他股東申請撤銷。
❺ 像我這樣的轉讓有沒有法律效力
1,如果雙反不反悔,則有效力!但如果你朋友反悔打官司是可以贏得,因為依據合同法五十四條規定,合同訂立顯失公平的,可予變更或撤銷!一元或十元錢轉讓顯然是不對價的顯失公平的!
2,瓜葛?如果對方知道你們之間的具體轉讓事由,他是可以要求法院查明予以執行的,因為你們之間的這種轉讓屬於不對價的,顯失公平的轉讓,而如果經法院查明,則以隱匿財務逃避債務為由予以執行!
建議你可以在轉讓合同上把金額寫大點,然後互相給對方寫個大額的欠條就可以了。。。為了保護你自己你給他寫個以轉讓費為由得欠條,他私下給你寫個等額的(可以互相抵消)。。。
望慎重考量,嚴格遵守法律法規之規定!!!
❻ 簽字臘封合同毋須對價why
管理員,此題設計價格錢財類,答了也會打回,請收回,謝謝!
❼ 房屋買賣對價未支付,非善意買賣合同有效嗎
您好 合同只要是雙方簽字 按了手印 寫了全名 就是有法律效力的 一份嚴謹的合同能有效的約束交易雙方 也能保障雙方的利益 不管是善意還是非善意 都是有效的 違約的話 除非另一方不追究 否則違約的一方需要賠償
❽ 向未成年收購茅台酒犯法嗎我想知道,因為我家小孩偷偷把家裡珍藏的茅台酒賣給收購茅台酒的
要看你家小孩年級多大 小於10歲就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茅台收購商與你小孩簽訂的買賣合同是無效合同。 你小孩大於10歲小於18周歲,茅台收購商與你小孩簽訂的買賣合同屬於效力待定的合同。 還要看茅台收購商是否支付了相應的對價,如果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向你小孩收購價值很大的茅台酒,茅台收購商此時的行為可能構成盜竊罪。
❾ 合同法的基本要素有要約,承諾,對價。指出各個基本要素的概念,並指出它們的意義
一、要約,是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發出的希望與對方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一項訂約的建議要成為一個要約,要取得法律效力,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要約成立的要件有四個:
1、要約是特定合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發出要約的目的在於訂立合同,要約人必須使接收要約的相對方能夠明白是誰發出了要約以便作出承諾。因此,發出要約的人必須能夠確定,必須能夠特定化。雖然合同雙方都可以作為要約人,但作為要約人的必須是特定的合同當事人。
2、要約必須向要約人希望與之締結合同的相對人發出。合同因相對人對於要約的承諾而成立,所以要約不能對希望與其訂立合同的相對人以外的第三人發出。
3、要約必須具有締約目的並表明經承諾即受此意思表示的拘束。
4、要約的內容必須具備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條件。
二、承諾是指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全部條件的意思表示。這是我國新合同法第21條規定的承諾的概念,在商業習慣用語上,承諾又稱為接受、收盤等。一項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諾應當具備以下要件:
1、 承諾必須由合同的相對人受要約人以通知的方式作出。根據合同的相對性,要約必須由合同的相對人受要約人來做出承諾。
2、承諾須向要約人作出。承諾是對要約的接受,,是受要約人同意按照要約的內容與要約人建立合同關系的意思表示,因此,承諾必須向要約人做出。
3、鏡像規則。鏡像規則」是普通法上的傳統制度,其主要內容是指承諾的內容應當與要約的內容一致。
4、合理期間送達。 根據《合同法》第23條,承諾應當在要約確定的期限內到達要約人,並且對要約沒有確定承諾期限作了兩種不同情況的規定。關於合理期間,一般情況下要考慮三個因素:一,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所需要的時間;二,受要約人對要約內容進行考慮的必要時間;三,承諾發出到達要約人所需的時間。
三、對價:指當事人一方在獲得某種利益時,必須給付對方相應的代價。
對價的必備條件:
1、對價必須合法;
2、對價須是待履行或已履行的對價,過去的對價不能構成有效的對價;
3、已經存在的義務和法律義務不能作為對價;
4、對價須具有真實價值,但毋需完全等價;
5、對價必須來自受允諾人包括其代理人;
6、放棄有效的訴權構成對價;
7、部分支付不能作為償還全部債務的有效對價,但這一規則受到禁反言規則的制約。
記住一點「等價交換」。
❿ 發現合同無法律效力後,付的款子能依法要回嗎
一般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不是當事人自行認定的,而必須通過法定程序認定,如法院判決。如果法院判決確認
合同無效
,可以要求對方歸還已經支付的款項,但如果當事各方在合同的訂立或履行過程中已經出現損失,將要根據各自過錯分攤損失。所以,付出去的錢不一定能全部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