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實施正當防衛不負法律責任

實施正當防衛不負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4-30 10:29:00

㈠ 實施正當防衛行為會受到什麼刑事責任

實施正當防衛不會負刑事責任,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十條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㈡ 正當防衛追究刑事責任嗎

實施正當防衛無需負刑事責任。法律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十條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㈢ 正當防衛是否要負刑事責任

原則上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是指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或其他合法權益免受正在進行的非法侵害而對不法行為人採取的一種防衛措施,是正當的合法行為,無須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構成有以下四個條件:
(一)不法行為人的侵害行為,是實施防衛時正在發生
(二)必須針對非法侵害行為人實施;
(三)正當防衛必須是出於保護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合法權益免受侵害的意圖;
(四)侵害行為必須是現實存在的;
(五)沒有超過必要的限度。
特殊防衛不負刑事責任。《刑法》第二十條規定,為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仍然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特殊防衛的條件:
第一,客觀上存在著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第二,嚴重的暴力犯罪是正在進行中的;
第三,防衛行為只能是針對不法侵害人本人實施的。

㈣ 實施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是因為

實施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是因為正當防衛的實施者,是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
實施目的是為了保護合法利益,不僅不具有危害社會的意圖反而是為了保護社會。所以不構成犯罪、不需要負刑事責任。
但如果防衛手段明顯超過了必要的限度,就構成了防衛過當,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根據具體情形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了。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十一條 【緊急避險】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採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
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第十七條 【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

㈤ 正當防衛要不要負民事責任

正當防衛,指對正在進行不法侵害行為的人,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限度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根據《刑法》第二十條規定,為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中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要不要負民事責任要分兩種情況具體看待,不是所有的正當防衛都不承擔民事賠償的。

正當防衛必須具有如下構成條件:

1、正當防衛的對象條件,要求正當防衛必須針對正在實施不法侵害行為,對於合法行為和第三人不能進行所謂的「防衛」。

2、正當防衛的目的條件,必須是為了保護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權益以及公共利益,即目的要具有合法性與正義性。

3、正當防衛的實踐條件,即正當防衛必須是針對現實存在的和正在實施的侵害行為,而提前防衛或假意防衛都不屬正當防衛,否則行為人要承擔法律責任

4、正當防衛的限度條件,即防衛的方式與強度的適當性,防衛強度必須與侵害強度相當,以足以有效制止侵害為應有限度。

正當防衛:不承擔民事責任民事責任的歸責是以過錯原則為主,無過錯原則與公平原則為例外。

(5)實施正當防衛不負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判斷是否構成防衛過當,具有以下兩個標准:

1、如果採取正常的防衛手段就足以制止不法侵害,而防衛人採取了較激烈的手段,則此構成防衛超過了必要限度。

2、利益衡量,若為了防衛一個很小的合法權益而給侵害人造成較重的損害時,就可認定防衛超過必要限度。

民法通則》第128條第2款規定:「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㈥ 正當防衛傷人承擔責任嗎怎麼處理

正當防衛傷人是不要賠償對方的。如果屬於防衛過當的,那麼需要賠償超出正當防衛范圍的損失。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條正當防衛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㈦ 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嗎,正當防衛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正當防衛不承擔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應當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實施防衛行為必須是出於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不法侵害的正當動機,針對不法侵害者及其不法侵害行為,維護受法律保護的合法權益,對依法執行職務的合法行為,如依法、逮捕、依法沒收財產等,不能實行正當防衛;(2)防衛行為所針對的不法侵害必須是正在進行的,對尚未開始實施或者已經停止或結束不法侵害的不法侵害人,不能採取正當防衛行為;(3)實行防衛行為的直接目的是制止不法侵害,因此正當防衛的行為應當是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即實行防衛以制止住不法侵害行為為限,不法侵害的行為被制止後,不能繼續採取防衛行為。

㈧ 正當防衛需要負民事責任嗎

法律分析:正當防衛的規定是:正當防衛是指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或其他合法權益免受正在進行的非法侵害而對不法行為人採取的一種防衛措施。正當防衛構成有以下四個條件:

一是不法行為人的侵害行為,是實施防衛時正在發生的和現實存在的;

二是必須針對非法侵害行為人實施;

三是正當防衛必須是出於保護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合法權益免受侵害的意圖;

四是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

如果沒有以上四個條件為前提,就不是正當防衛行為,行為人也不能以此作為抗辯事由,行為人應當以自己名義承擔民事責任,而不能以正當防衛作為免責抗辯事由,免除該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十條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老婆出軌保證書怎麼寫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08 17:52:03 瀏覽:844
民法通則健康權 發布:2025-02-08 17:43:30 瀏覽:822
成都共享單車法規 發布:2025-02-08 16:34:16 瀏覽:102
新婚姻法沒有證據能離婚嗎 發布:2025-02-08 15:54:51 瀏覽:46
刑法分論案例 發布:2025-02-08 15:36:42 瀏覽:562
江都法院拍賣 發布:2025-02-08 15:09:01 瀏覽:689
申請勞動法律援助要錢的嗎 發布:2025-02-08 14:57:08 瀏覽:817
婚前合同如何寫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8 14:48:29 瀏覽:162
崑山市司法 發布:2025-02-08 14:48:28 瀏覽:396
王萬熊律師 發布:2025-02-08 14:47:46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