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機關行政處罰決定書的法律效力
① 行政處罰決定書有效期多長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處罰法》第四十四條行政處罰決定依法作出後,當事人應當在行政處罰決定的期限內,予以履行。但如果行政處罰涉及到罰款事項時,當事人應當自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到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不得自行收繳罰款。如果當事人在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後,既沒有在規定期限內(一般在7至15天內)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也沒有履行行政處罰要求的整改規定,即使行政處罰行政機關未採取申請向法院強制執行,那麼行政處罰決定書仍然是有效的,其認定的違法行為仍然是具有法律效應。如果當事人超過執行期限仍然不執行行政處罰規定的,行政處罰行政機關有權依法對當事人採取強制措施,情節嚴重的可追究當事人的法律責任,並會對前項處罰金額加大處罰額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四十四條 行政處罰決定依法作出後,當事人應當在行政處罰決定的期限內,予以履行。
第四十七條 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執法人員可以當場收繳罰款,依法給予二十元以下的罰款的;不當場收繳事後難以執行的。
第五十一條 當事人規定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② 行政處罰決定書的送達日期具有法律意義主要體現在
法律分析:行政處罰決定書的送達日期具有法律意義,主要體現在行政處罰決定書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行政處罰決定書生效後,行政機關非經法定程序,不能變更處罰決定的內容,是當事人收到行政處罰法律文書的證明,是當事人的復議或者訴訟權利的時間起算日。行政處罰決定書是行政管理機關針對當事人的違法行為,在經過調查取證掌握違法證據的基礎上,製作的記載當事人違法事實、處罰理由、依據和決定等事項的具有法律強制力的書面法律文書。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三十三條 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改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初次違法且危害後果輕微並及時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當事人有證據足以證明沒有主觀過錯的,不予行政處罰。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對當事人的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的,行政機關應當對當事人進行教育。
第三十四條 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制定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規范行使行政處罰裁量權。行政處罰裁量基準應當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七條 實施行政處罰,適用違法行為發生時的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但是,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時,法律、法規、規章已被修改或者廢止,且新的規定處罰較輕或者不認為是違法的,適用新的規定。
第三十八條 行政處罰沒有依據或者實施主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行政處罰無效。違反法定程序構成重大且明顯違法的,行政處罰無效。
第三十九條 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立案依據、實施程序和救濟渠道等信息應當公示。
③ 水利局開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具有法律效力嗎
摘要 行政處罰決定的公定力是一種在行政處罰決定作出後,為保障行政處罰決定嚴肅實施和有效執行而設定的效力形式。《法國行政法》規定,行政機關的決定一經作出,就假定其符合法律規定,對行政機關本身和當事人以及其他國家機關具有拘束力。因為,行政機關代表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行使職權,應當推定其作出的決定合法有效,否則,行政機關就失去了行使權力的基礎。
④ 處罰決定書是否有效
一般是紙質的,哪個部門出的決定,你可以問問,你不是被騙吧。你如果違法啦,那就是有效的。你對決定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訴訟。現在是現代化辦公,一般也有電子印章的處罰決定書,當然是合法的
⑤ 行政處罰決定書生效效力有什麼規定
行政處罰決定書生效有下列條件: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程序合法;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內容合法、完備;蓋有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的印章;並且行政機關是依法交付或送達給當事人的。
【法律依據】
2021年7月15日生效的《行政處罰法》第五十九條
行政機關依照本法第五十七條的規定給予行政處罰,應當製作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違反法律、法規、規章的事實和證據;
(三)行政處罰的種類和依據;
(四)行政處罰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六)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名稱和作出決定的日期。
行政處罰決定書必須蓋有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的印章。
第六十一條
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後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七日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當事人同意並簽訂確認書的,行政機關可以採用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將行政處罰決定書等送達當事人。
⑥ 行政處罰決定書是否永久有效
行政機關開出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和(行政處罰決定書)一個光單位名稱,一個是當事人名稱。決定書的名字寫錯,手寫編號,無當事人簽字,不是雙聯單,除了告知書和決定書,還有在店裡的錄像外,錄像沒有實際的產品,沒有任何證據。這種行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⑦ 行政處罰通知書和決定書的區別
法律分析:一、含義不同: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管理機關針對當事人的違法行為,在經過調查取證掌握違法證據的基礎上,製作的記載當事人違法事實、處罰理由、依據和決定等事項的具有法律強制力的書面法律文書。行政處罰告知書:只是起到告知的作用,不同於行政處罰決定書,沒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行政處罰決定書是行政管理機關針對當事人的違法行為,在經過調查取證掌握違法證據的基礎上,製作的記載當事人違法事實、處罰理由、依據和決定等事項的具有法律強制力的書面法律文書。二、作用不同:前者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而後者只是起到一個通知作用,如果對行政處罰告知書中的一些內容有異議,是可以拒簽並向上申請重新處理。行政處罰告知書和決定書之間的間隔期限一般是要間隔三天以上,是提出聽證的期限。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四十四條 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擬作出的行政處罰內容及事實、理由、依據,並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陳述、申辯、要求聽證等權利。
⑧ 行政處罰告知書與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區別
法律分析:1、產生的時間不同:行政處罰告知書是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而行政處罰決定書是一個終局性的決定。
2、法律效力不同:行政處罰告知書只起到告知作用,無法律強制力;而行政處罰決定書具有法律強制力。
3、救濟途徑不同:被拆遷人對行政處罰告知書不服的,可以拒簽或要求復核;被拆遷人對行政處罰決定書不服的,可向上一級機關提出行政復議後向法院提出行政訴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五十二條 執法人員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應當向當事人出示執法證件,填寫預定格式、編有號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並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拒絕簽收的,應當在行政處罰決定書上註明。
前款規定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當事人的違法行為,行政處罰的種類和依據、罰款數額、時間、地點,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以及行政機關名稱,並由執法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執法人員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應當報所屬行政機關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