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效力與法律位階
① 立法層級和法律位階是一回事嗎
不一樣。但有共通的部分。
立法層級,主要是從「立法主體」的角度說的。主要有以下層級:
1、全國人大——立法。
2、國務院——行政法規(暫行條例、實施條例等)。
3、中央各部委——部門規章。
4、省級人大及常委會、設區的市的人大及常委會——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5、省級政府——地方政府規章。
不同的立法主體,其制定的規范最終的「法律效力」不一樣。全國人大的立法,是面向全國的,全國各地都受其約束。憲法、基本法律等都是人大制定。
法律位階是各種法律規范所處的法律地位。
前面的「立法層級」是從「立法主體」談,而法律位階,是從「法律規范」本身所處的法律地位談。
法律地位有高有低,法律位階因而又稱之為「法律效力等級」。位階高的是「上位法」,位階低是「下位法」。下位法的制定要符合上位法的基本要求,否則會造成沖突,需要做調整(立改廢)。
第一位階是:憲法。(我國憲法也明確規定了,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第二位階是:法律(狹義的法律,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第三位階是:行政法規(國務院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第四位階是:地方性法規、經濟特區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第五位階是:規章。(政府規章或行政規章。規章具體分為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從以上的分別中其實也能感覺到共通的部分,法律位階也主要受其立法主體的影響。
② 法律價值的位階順序
當法的價值發生沖突時首先適用位階基本原則,從高到低依次是:自由,正義,秩序。法律位階,是指由立法體制決定的,不同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在法律淵源體系所處的效力位置和等級。
比如,我國法律位階,從高到低可分為:憲法、基本法、普通法、法規、行政規章。所以在不同位階的法的價值發生沖突時,高位階的法律效力優於低位階的法律效力。
法的價值沖突解決原則:
三大基本原則:
1、價值位階是指不同位階的價值沖突,在先價值優於在後價值。一般而言,自由>正義>秩序。
2、個案平衡是指同一位階的價值沖突,綜合考慮主體間的特定情形、需求和利益,使得個案的解決能夠適當兼顧各方利益。
3、比例原則是指為保護某種較為優越的法價值須侵及另一種利益時,不得逾越恰當的程度。主要體現為「緊急避險不得超過必要限度、合理補償」等規定。
(2)法律效力與法律位階擴展閱讀
法律是維護國家穩定、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最強有力的武器,也是捍衛人民群眾權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統治者統治被統治者的手段。
法律是一系列的規則,通常需要經由一套制度來落實。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體系會以不同的方式來闡述人們的法律權利與義務。其中一種區分的方式便是分為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種。有些國家則會以它們的宗教法條為其法律的基礎。
在一個法制健全的國家中,創造和解釋法律的核心機構為政府的三大部門:公正不倚的司法、民主的立法和負責的行政。
而官僚、軍事和警力則是執行法律,並且讓法律為人民服務,是相當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若要支持整個法律系統的運作,同時帶動法律的進步,則獨立自主的法律專業人員和充滿生氣的公民社會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③ 法的效力位階
法的效力位階是指每一部規范性法律文本在法律體系中的縱向等級。在單一制的國家結構中,為了維持法律體系的內在統一,各種法律部門在橫向上要相互銜接,各種法律淵源在縱向上要保持協調。從法的效力上看,一切法律淵源都具有法的形式效力,該效力本身並不存在差異,不同淵源的法律規范卻存在等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八十七條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五十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它的常設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④ 法律效力等級排序
所謂法律效力位階,是指每一部規范性法律文本在法律體系中的縱向等級。下位階的法律必須服從上位階的法律,所有的法律必須服從最高位階的法.。在中國,法律效力位階共分六級由高到低依次是:1、根本法;2、基本法;3、普通法;4、行政法規;5、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
(4)法律效力與法律位階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八十七條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第八十八條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九條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第九十條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
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
第九十一條 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第九十二條 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第九十三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⑤ 法律效力位階
法律效力位階,是指每一部規范性法律文本在法律體系中的縱向等級。
下位階的法律必須服從上位階的法律,所有的法律必須服從最高位階的法。
按照憲法和立法法規定的立法體制,法律效力位階共分六級,從高到低依次是:根本法、基本法、普通法、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
各種法律淵源形成了一個由上至下、處於不同位階、具有不同效力的體系,即法律淵源體系。
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堅持立法公開,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第八條 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
(七)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徵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十)訴訟和仲裁製度;
(十一)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⑥ 法律生效時間分幾種
法律的生效時間分三種,具體如下:
1、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
2、由該法律規定具體生效時間;
3、規定法律公布後符合一定條件時生效。
法律生效情況有;有自己簽名的雙方協議;多人指認證實;有電話錄音或者視頻錄像;指紋和DNA。這都是可以成為法律的依據。所謂法律效力位階,是指每一部規范性法律文本在法律體系中的縱向等級。下位階的法律必須服從上位階的法律,所有的法律必須服從最高位階的法。在中國,按照憲法和立法法規定的立法體制,法律效力位階共分六級,從高到低依次是:根本法、基本法、普通法、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二條 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
共同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對訴訟標的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經其他共同訴訟人承認,對其他共同訴訟人發生效力;對訴訟標的沒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對其他共同訴訟人不發生效力。第五十四條 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在起訴時人數尚未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發出公告,說明案件情況和訴訟請求,通知權利人在一定期間向人民法院登記。
向人民法院登記的權利人可以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推選不出代表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與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商定代表人。
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對其所代表的當事人發生效力,但代表人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必須經被代表的當事人同意。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對參加登記的全體權利人發生效力。未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在訴訟時效期間提起訴訟的,適用該判決、裁定。
⑦ 法律中的位階是什麼意思
所謂法律位階,是指每一部規范性法律文本在法律體系中的縱向等內級。下位階的法律必容須服從上位階的法律,所有的法律必須服從最高位階的法.
在我國,按照憲法和立法法規定的立法體制,法律位階共分六級,它們從高到低依次是:根本法律、基本法律、普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
⑧ 法律的效力等級
【法律分析】:法律效力位階共分六級,從高到低依次是:根本法、基本法、普通法、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法律效力位階,是指每一部規范性法律文本在法律體系中的縱向等級。下位階的法律必須服從上位階的法律,所有的法律必須服從最高位階的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八十八條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七條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第八十九條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第九十二條 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⑨ 什麼是法的效力位階
所謂法律效力位階,是指每一部規范性法律文本在法律體系中的縱向等級。下位階的法律必須服從上位階的法律,所有的法律必須服從最高位階的法。
在中國,按照憲法和立法法規定的立法體制,法律效力位階共分六級,它們從高到低依次是:根本法、基本法、普通法、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