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救助老人不負法律責任

救助老人不負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4-30 21:34:19

『壹』 國家有沒有立有關扶老人的保護法律

我國家現行尚未沒有有關扶老人的保護法律,但有部分地區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規定對扶老人行為進行立法保護。
附:《深圳經濟特區救助人權益保護規定》
第一條 為了保護救助人的合法權益,弘揚社會正氣,促進社會和諧,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深圳經濟特區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救助人,是指沒有法定義務或者約定義務,對在緊急情況下遭遇人身損害或者人身損害危險的人,自願提供救助的自然人。
第三條 被救助人主張其人身損害是由救助人造成的,應當提供證據予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主張的,依法由被救助人承擔不利後果。
第四條 被救助人主張救助人在救助過程中未盡合理限度注意義務加重其人身損害的,應當提供證據予以證明。沒有證據證明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主張的,依法由被救助人承擔不利後果。
第五條 救助人因被救助人捏造事實,誣告陷害而發生費用的,有權依法向被救助人追償。
第六條 被救助人捏造事實,誣告陷害救助人,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規定行為的,依法予以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被救助人捏造事實,誣告陷害救助人的,救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被救助人承擔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民事責任。
被救助人誣告陷害救助人的,處理機關應當在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十五個工作日內將處理結果通知公共徵信機構,錄入個人信用記錄系統。
第七條 知道救助情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救助人的救助行為提供合法有效證據予以證明的,有關部門依照規定對證人予以獎勵。
第八條 救助人因救助行為與被救助人產生民事權益糾紛請求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及時提供援助。
第九條 對救助人的獎勵和其他保護,適用見義勇為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
第十條 本規定自2013年8月1日起施行。

『貳』 司法實踐中,死亡人因為救助人送醫不及時導致死亡,救助人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救助大致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義務救助人,一般是指犯罪行為發生後對受害人進行救助,也有其他有義務救助要求的義務救助人
例如:A企圖謀殺B,但動手後後悔,叫來救護車救助B。這里A對B具備救助義務,能否阻止B的死亡對於A犯罪量刑很關鍵,如果B還是因為救助不及時死亡,A則依然構成故意殺人罪既遂。
具備救助義務,但因可觀原因依然沒有成功救助的,根據情況,分別承擔對
還有如交通肇事案中,肇事方對受害人進行了救助,但救助人依然死亡的,同樣構成法律關系
另外,諸如游泳池等配備了救生員,如果付費游泳的顧客發生溺水,救生員未能及時做到救助義務,同樣承擔法律責任
應的法律責任,即有刑事責任也有民事責任

另一種則是非義務性救助,例如:老人因心臟病發暈倒,路人打120求助,120趕到後進行了救助,但老人依然去世
在這種情況下,老人的死亡是因為自身疾病導致的,救助是否及時只是外因,並不是老人死亡的根本原因
這里只能推定過錯原則:即,救助人是否存在主觀故意或重大過錯,如120接到求助後,故意不出車或出車緩慢,未能做到及時出警等情況,則救助一方承擔一定的過錯責任
在沒有過錯的情況下,即便是救助不及時(如某城市發生過一起事故,一中年男子哮喘病發作,被救護車緊急送往醫院,但因為堵車,以及應急車道被非法佔用,救護車無法及時送醫,最終男子死亡),由於救助一方沒有過錯,則救助人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總的來說,在法律以及實踐中,判定救助人是否承擔法律責任,主要看救助的情形和救助的過程:一個是是否存在救助義務或救助關系,有義務關系的,是必須救助,不救助或救助不及時都應當承擔法律後果;而沒有義務救助的,則不承擔法律後果。二個則是救助過程,有義務救助的,不考慮過程,只對應救助結果;而沒有救助義務的,則其在救助過程中只有存在主觀故意或重大過錯,才會推定存在法律責任,否則不承擔責任

『叄』 領居老人主動幫忙中受傷,我要承擔多少責任

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為他人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人,在從事幫工活動中致人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如果因第三人造成幫工人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分析
如果流量遠遠低於保證精確度的最小流量,將導致無輸出(如渦街流量計)或輸出信號被當作小信號予以切除(如差壓式流量計),這對供方來說都是不利的,有失公正。為了防止效益的流失,對於一套具體的熱能計量設備,供需雙方往往根據流量測量范圍和能夠達到的范圍度,約定某一流量值為「約定下限流量」,而且約定若實際流量小於該約定值,按照下限收費流量收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可以根據需要設置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授權其他單位的計量檢定機構,執行強制檢定和其他檢定、測試任務。執行前款規定的檢定、測試任務的人員,必須經考核合格。這一功能通常在流量顯示儀表中實現。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區的需要,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准器具,經上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可以建立本單位使用的計量標准器具,其各項最高計量標准器具經有關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計量檢定工作應當按照經濟合理的原則,就地就近進行。計量檢定必須按照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進行。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由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制定。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四條 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人,在從事幫工活動中致人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承擔賠償責任後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幫工人追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條 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人因幫工活動遭受人身損害的,根據幫工人和被幫工人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被幫工人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圍內予以適當補償。幫工人在幫工活動中因第三人的行為遭受人身損害的,有權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有權請求被幫工人予以適當補償。被幫工人補償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肆』 老人在出站口摔倒在樓梯上抽搐,過路的行人在法律上是否具有救助的義務

老人在出站口摔倒在樓梯上抽搐,過路的行人在法律上沒有救助的義務。我認為如果非要說有義務,也是人類道德上的義務。

人們之所以會出現“扶不扶”的疑慮,也是因為社會上出現了許多的“碰瓷”事件。如果說法律一定要規定“扶人”是一種義務,那麼究竟我們到底如何面對真假難辨的事故呢?我們面對索要賠償,又該不該給賠償呢?

首先,不論是什麼情況而言,扶老人這件事情本身是善良的,是正義的。那事情就變得簡單起來了,真正善良熱忱的人,在扶之前都是不會計較後果的。而那些瞻前顧後的人,或許沒有碰瓷的可能,其本身也未必會主動前去攙扶。

關於道德與法律的關系問題,我認為是相輔相成的,道德促進法律不斷地實施和完善,法律維護道德的純潔性,也正因為有了法律和道德,“碰瓷者”會受到應有的懲罰,見義勇為者受到社會的贊揚。

『伍』 開車撞到老人,故意拖延時間一個多小時後才叫救護車 造成失血過多導致死亡,不用負法律責任嗎

應當負法律責任,其行為構成不作為的故意殺人,因為其撞到老人所以其對老人負有救助的義務,其拖延時間不救助構成故意殺人

『陸』 老人摔倒,路過卻不扶,最終老人死亡,路人要承擔責任嗎

在現實生活中遇到老人摔倒,確實很多人比較糾結,到底是扶還是不扶,因為很多老人都會碰瓷兒,讓很多見義勇為的人蒙受不白之冤,還要有金錢損失。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老人摔倒之後路過不服,最終導致了老人死亡,路人要不要承擔責任這件事情。

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但要承擔社會輿論。就因為之前有太多的老人摔倒之後,把扶自己的好心人當做壞人來對待,所以讓很多人都不敢見義勇為,做好事兒。也就造就了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敢去扶已經摔倒的老人,雖然說不需要承擔任何的責任,但是卻要承擔社會的輿論,良心上也過不去。

所以,任何時候老人摔倒後沒有人去扶,都不需要承擔任何的責任。真的希望很多人見到老人摔倒時,不要再出現談扶色變這種現狀。因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來質問自己:為什麼從小教育她尊老愛幼,卻不去扶摔倒的老人。

『柒』 從法律方面來講,為什麼要救摔倒老人

如果你說從法律上來講,可以明確告訴你,如果不是你弄倒的,不扶完全沒有責任,不成立致人死亡的不作為犯,除非是你放倒的,不去救,或者倒在你的監控范圍內(比如你家裡,你的庭院里,這時候視為除了你以外別人不可能有機會救助),意思是就算在夜晚只有你倆的大街,老人倒了,不是你乾的,不去扶,你還是無責任(大街上視為開放環境,別人有機會救助,不管當時有沒有人)。當然這是刑法理論,至於實踐起來,你可能會被法官坑,因為對方家屬可能會到法院鬧事,法官膽小怕事,判你賠償,這時候你需要個牛逼律師了。在光天化日加人多的大街上,老人倒了,大膽地離開吧,你沒事。有事的是那些扶了老人被反咬的,承擔民事責任,不扶沒事的,刑事和民事責任都沒有。鑒於對目前立法不公平的不滿,所以我告訴你這個真相,不要去扶,也許哪天社會人心變得極其冷漠了,立法者才能夠發現這些毛病去修改社會規則呢,所以不要去扶。好在將在今年國慶實行的《民法總則》里已經有了應對,即「見義勇為者,非基於重大過失,不承擔民事責任」,如果在司法實踐中貫徹得好,今後就可以放心地扶老人了。但是注意,這是針對有目擊證人或者攝影錄像證明你是見義勇為的情況,如果無法證明不是你撞的,你扶了,被反咬,仍然要負民事責任(即推定責任,誰叫你沒證據,雖然不能證明是你,但是也不能排除是你,這是民法上的責任,和刑法的「存疑時,作有利於當事人的推定」原則有區別,這種情況下,刑事無責,民事有責,賠償)。如果有老人爬到你院子里倒了,一定要去救,不然死了就是過失致人死亡或者故意殺人的不作為犯(看法官認定你是哪個,當然,都吃不消),就不只是民事責任了,還有刑事責任,所以這種點背到家的情況一定要去救,救的時候心裡虔誠一點祈禱人家別訛你吧。這個解答希望能幫你夠詳盡地了解游戲規則

『捌』 見到老人摔倒,路人卻沒有扶,最終老人死亡,路人該不該承擔法律責任

老人摔倒作為一個意外事件,是其個體受到的傷害,作為路人有沒有救助的義務,這個需要具體的討論,現實中有出現過這樣的事件,存在很多的爭議,引起了不少社會討論。那麼下面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關於老人摔倒扶不扶的問題。

3、關於道德責任。

我國是一個法治與道德兼備的國家。我們除了遵守法律責任,承擔社會責任之外,還有一個輿論和道德的責任因素存在。關於扶不扶老人,曾經輿論新聞上出現了不同的聲音,因為極少部分人群的道德喪失,扶老人反而被「訛」,讓善良的人受到了經濟和輿論的傷害,導致了現在很多人不敢扶老人,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關於扶不扶老人,我們既要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要承擔起應盡的義務,做一個有擔當有愛心的人。

『玖』 老人摔倒該不該扶,法律有規定嗎

近年來,「小悅悅」事件、「彭宇案」等引發了眾人對見義勇為的質疑。現實生活中,熱心助人者事後反遭索賠、追責的現象時有發生,「扶不扶?」「救不救?」成為很多人心中的道德難題。

而民法典中明確了侵權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責任,同時也明確了見義勇為者依法不承擔民事責任,有助於杜絕「英雄流血又流淚」的現象,也有益於社會形成見義勇為的良好風尚。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條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條 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拾』 老人路邊摔倒我沒扶,被老人家屬告上法庭,我該怎麼辦

如果是因為老人自己摔倒,而沒有扶的話,我覺得並不需要擔心自己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以及後果,因為按照國家法律規定來看,如果不是因為自己導致他人受到傷害,那麼國家法律層面,並不會讓被告人受到法律懲罰。

總結

如果老人為了訛詐幫助自己的人,就做出各種騷擾或者傷害幫助者的事情,那麼幫助老人的人就應該主動尋求法律的幫助,因為只有通過法律武器,才能夠讓這些心存惡念的老人,受到法律的嚴懲以及制裁。

熱點內容
江都法院拍賣 發布:2025-02-08 15:09:01 瀏覽:689
申請勞動法律援助要錢的嗎 發布:2025-02-08 14:57:08 瀏覽:817
婚前合同如何寫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8 14:48:29 瀏覽:162
崑山市司法 發布:2025-02-08 14:48:28 瀏覽:396
王萬熊律師 發布:2025-02-08 14:47:46 瀏覽:419
刑法國有公司 發布:2025-02-08 14:47:44 瀏覽:54
lol皮城執法官怎麼加點 發布:2025-02-08 14:24:21 瀏覽:338
道德的火焰資源 發布:2025-02-08 14:22:05 瀏覽:398
執業葯師葯事管理與法規筆記 發布:2025-02-08 14:21:04 瀏覽:563
中國行政與刑事法治世紀展望 發布:2025-02-08 13:44:26 瀏覽: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