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約保留的反對的法律效力
A. 國際法習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後的括弧內。
1.庇護權屬於( )
A.請求庇護的個人 B.請求庇護人的國籍國
C.被請求庇護的國家 D.實行"議會民主制"的國家
2.一般認為對國際法淵源作了權威性說明的國際文件是( )
A.《國際聯盟盟約》 B.《聯合國憲章》
C.《國際法院規約》 D.《維也納條約法公約》
3.善意履行國際義務的原則源於( )
A.國際道義 B.善良原則 C.主權自限 D.條約必須遵守
4.航空器的國籍是( )
A.航空器所有人的國籍 B.航空器承租人的國籍
C.航空器登記國的國籍 D.機長的國籍
5.依據犯罪嫌疑人的國籍行使的刑事管轄原則稱作( )
A.屬地管轄 B.屬人管轄 C.保護性管轄 D.普遍管轄
6.引申出國家司法豁免權的法律原則是( )
A.一國不得干涉他國事務 B.國家間應互相尊重
C.平等者之間無管轄權 D.國家司法獨立
7.《聯合國憲章》規定負責條約登記的機關是( )
A.秘書處 B.安理會 C.經社理事會 D.國際法院
8.國際環境保護實行的原則是( )
A.差別待遇 B.優惠待遇 C.特殊待遇 D.公平待遇
9.《外層空間條約》規定,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應( )
A.為全人類的福利和利益 B.為航天技術所有國的利益
C.為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D.為發展外空技術
10.根據《條約法公約》第51條的規定,使條約無效的情況有( )
A.條約未經批准
B.條約規定與締約國國內法沖突
C.條約規定涉及第三國利益
D.條約是在對締約代表實施強迫的情況下締結的
11.採取防止陸源污染的措施者主要是( )
A.聯合國 B.沿海國 C.可能被污染的受害國 D.漁業大國
12.《海洋法公約》規定,沿海國對專屬經濟區內自然資源的權利性質是( )
A.管轄權 B.佔有權 C.管制權 D.主權權利
13.《聯合國憲章》關於聯合國及其會員國應遵守的原則規定在其( )
A.序言 B.第1條 C.第2條 D.第7章各條
14.《海洋法公約》規定,沿海國家有權確定的領海寬度是從領海基線量起不得超過( )
A.6海里 B.12海里 C.24海里 D.200海里
15.通航邊界河流,若無邊界條約規定,其界線一航應劃在( )
A.河床中心線 B.航道中心線 C.對方河岸 D.本國河岸
16.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當我國締結的條約與我國民事法律有不同規定時,應適用( )
A.我國法律 B.該項條約
C.我國法律或該項條約,視情況而定 D.有關民事政策
17.1970年《海牙公約》規定,非法劫持航空器行為嫌疑人所在國應其( )
A.予以引渡 B.予以起訴 C.依該國法律規定處理 D.或引渡或起訴
18.《海洋法公約》規定,在"用於國際航行的海峽"中實行的通航制度是( )
A.自由航行 B.通知沿岸國後通行
C.過境通行 D.經沿岸國批准通行
19.劃定邊界的協議由多種文書組成,其基本文件(母約)是( )
A.邊界談判記錄 B.邊界走向圖
C.劃界議定書 D.邊界條約
20.198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對雙重國籍問題的規定是( )
A.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
B.承認雙重國籍
C.有選擇地承認雙重國籍
D.承認1980年前具有的雙重國籍
21.國際組織不同於國際會議之處,在於國際組織具有( )
A.常設機構 B.成員 C.主權 D.經費
22.在不完全外交關系中,雙方互派的外交使節一般是( )
A.大使 B.公使 C.代辦 D.臨時代辦
23.一國針對另一國的國際不法行為採取相應的強制措施,這種方法叫做( )
A.使用武力 B.反報 C.干涉 D.報復
24.領館的設立地點、類別及其轄區,由( )
A.派遣國決定,與接受國無關
B.接受國決定,與派遣國無關
C.派遣國決定,但須經接受國同意
D.接受國決定,但須經派遣國同意
25.有關禁止或限制使用的作戰方法和手段的公約,被稱為( )
A.海牙規則體系 B.日內瓦規則體系
C.巴黎規則體系 D.紐倫堡規則體系
26.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編纂的國際公約草案的通過應交由( )
A.聯合國大會 B.安全理事會 C.秘書長 D.各國簽署和通過
27.當聯合國的會員國拖欠財政款項的數目等於或超過前兩年所應繳之數目時,即( )
A.被除名 B.喪失大會投票權 C.被停止會員權利 D.勸其退出
28.我國歷史上設立的第一個國內外交機關是( )
A.外交部 B.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C.外務部 D.政治部
29.在區域性國際組織中,成立取早的是( )
A.美洲國家組織 B.阿拉伯國家聯盟
C.歐洲聯盟 D.東西亞國家聯盟
30.國際法上第一個宣布戰爭為非法的國際條件是( )
A.《巴黎非戰公約》 B.《國際聯盟盟約》
C.《聯合國憲章》 D.《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公約》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選項中有二至五 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後的括弧內。多選、少選、錯選均無分。
31.在下列人員中,具有外交官身份的有( )
A.參贊 B.隨員 C.使館館長
D.武官 E.譯員
32.雙邊條約的生效時間有( )
A.自談判之日起 B.自簽字之日起 C.自批准之日起
D.自互換批准書之日起 E.自條約規定的特定日期起
33.聯合國國際法院裁判各項爭端應適用( )
A.國際公約或條約 B.國際習慣
C.一般法律原則 D.司法判例及最高公法學家的學說,作為補助資料者
E.國際組織決議
34.成為聯合國新會員國的條件是( )
A.愛好和平 B.秘書長提議 C.接受憲章所載的義務
D.經聯合國確認該國能夠並願意履行憲章的義務
E.與大部分會員國建立了外交關系
35.國際不當行為責任免除的情況有( )
A.同意 B.不可抗力 C.不違反國際義務
D.危難 E.對抗措施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6.聯合國的維持和平行動
37.斡旋
B. 國際條約保留是什麼樣意思...
國際條約有多邊條約,也即多國參與簽署,其中某國對條約整體沒有大異議,僅對其中的某條款持保留意見,也就是僅僅不同意該條款,就稱為「保留條款」。那麼,這保留條款對該國就不生效。
C. 如果雙方簽訂了不平等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如果雙方簽訂了不平等的協議,而且協議裡面的差距是非常大的,這樣的協議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但是既然是雙方簽訂的,那就說明雙方是自願的,所以一般情況下,這樣的協議還是具有很強的法律效力
D. 請用通俗的語言解釋下什麼是條約的批准和條約的保留
條約的批准:比如A國與B國簽訂了某個條約,約定自雙方批准之日起生效.這時如果A國與B國在同一天批准了該條約,那麼那天該條約生效.如果A國和B國不在同一天批准,那麼後批准國家的通知批准日期為條約生效日期.
條約的保留:比如B國與C國、D國、E國、F國等簽訂了多邊條約,但是其中有一個條款對A國不利,A國在簽署、批准、接受、贊同或加入條約時,可以聲明保留,即該條款對A國不發生法律效力和約束力.
以上供參考。
E. 下列關於條約保留的說法正確的有哪些
這個是國際法的相關考題,答案為:AD
關於條約保留,建議你參考網路,說的比較全面。
http://ke..com/link?url=-EjMbbS0WWXpPY44jgbcpqqlrZ_bQzFh1a
希望滿意並採納。
F. 國際協議,公約,條約哪些具有法律效益
對簽約國都有法律效力。
採納謝謝
G. 國際貿易法簡述什麼是條約的保留,並舉
條約的保留是指「一國於簽署、批准、接受、贊同或加入條約時所作之片面聲明,不論措辭或名稱為何,其目的在於摒除或更改條約中若干規定對該國使用之時之法律效果」。[1]雙邊條約一般不存在保留問題,多邊條約則經常出現。這主要因為多邊條約參加國較多,各國利益往往又相互矛盾,有的國家在參加條約時不能接受某些條款,所以就引起保留問題。一國提出保留的目的,是為了免除該國的某項義務或變更某項義務。
中文名
條約的保留
方式
於簽署、批准、接受
主體
一國
形式
雙邊條約
二、保留的規則
(1)范圍限制:1.該項保留為條約所禁止;2.條約僅准許特定的保留。而有關保留不在其內;3.該項保留與條約的目的及宗旨不合。
(2)保留的接受和反對:
1.凡條約明示准許的保留,無須其他締約國事後予以解釋,除非條約有相反的規定。
2.如果從談判國的有限數目及條約的目的與宗旨可以看出,在全體當事國間適用全部條約是每一個當事國同意承受條約拘束的必要條件時,那麼保留須經全體當事國接受。
3.如果條約時國際組織的組織約章,那麼保留須經該組織主管機關接受,除非條約另有規定。
4.除條約另有不同規定外,如果一國直至接到保留通知後12個月的期間屆滿之日,或直至其表示同意承受該條約拘束之日,並未對該保留提出異議,該保留就被仍已經為該國所接受。[2]
三、保留及反對保留的法律效果
保留的法律效果
1.對保留國而言,在其與該另一當事國的關繫上,按保留的范圍,修改保留所涉及的條約的規定。
2.對該另一當事國而言,在其與保留國的關繫上,按照相同的范圍,修改這些規定。
3.此項保留,在條約其他當事國相互間,並不修改該條約的規定。
反對保留的法律效果
如果反對一項保留的國家並未反對該條約在該國與保留國之間生效,那麼該保留所涉及的規定,在保留的范圍內,不適用於該兩國之間。
此外,除條約另有規定外,保留和對保留的反對都可以隨時撤回。保留、對保留的明示接受和反對保留,都須以書面提出,並通知各締約國和有權稱為該條約當事國的其他國家。
H. 國際條約發生沖突時如何適用
中國雖來然沒有將國際條約納入源國內法的明確規定。但是我國不少法律、法規含有「國內際條約與之發生容沖突時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
適用國際條約前提應是生效的國際條約具有國內法律效力,可由法院、行政機關直接適用,即採用納入方式生效。國際條約直接在國內適用,並不排除中國根據實際國情,制定不違反國際條約規定的國內立法。
(8)條約保留的反對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除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外交部長外,開始時通常須審查代表是否奉有談判條約的全權。談判結果訂成雙方一致同意的正式文本。多邊條約的談判通過國際會議的形式進行,條約草案提交會議通過。
在聯合國范圍內締結的國際條約,條約文本由聯合國大會或為此專門召開的外交會議通過。談判結束,約文擬定後,可由談判代表草簽。
I. 為什麼條約保留只適用於開放式多邊
選3
保留要在保留國與同意國之間生效,一般只要同意國自己保留接受就行了。根據《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第二十條規定:接受及反對保留
一、凡為條約明示准許保留,無須其他締約國事後予以接受,但條約規定須如此辦理者,不在此限。
二、倘自談判國之有限數目及條約之目的與宗旨,可見在全體當事國間適用全部條約為每一當事國同意承受條約拘束之必要條件時,保留須經全體當事國接受。
三、倘條約為國際組織之組織約章,除條約另有規定外,保留須經該組織主管機關接受。
四、凡不屬以上各項所稱之情形,除條約另有規定外:
(甲)保留經另一締約國接受,就該另一締約國而言,保留國即成為條約之當事國,但須條約對各該國均已生效;
(乙)保留經另一締約國反對,則條約在反對國與保留留國間並不因此此而不生效力,但反對國確切表示相反之意思者不在此限;
(丙)表示一國同意承受條約拘束而附以保留之行為,一俟至少有另一締約國接受保留,即發生效力。
五、就適用第二項與第四項而言,除條約另有規定外,倘一國在接獲關於保留之通知後十二個月期間屆滿時或至其表示同意承受條約拘束之日為止,兩者中以較後之日期為准,迄未對保留提出反對此項保留即視為業經該國接受。
第二十一條規定:保留及對保留提出之反對之法律效果
一、依照第十九條、第二十條及第問二十三條對另一當事國成立之保留:
(甲)對保留國而言,其與該另一當事國之關繫上照保留之范圍修改保留所關涉及條約規定;及
(乙)對該另一當事國而言,其與保留國之關繫上照同一范圍修改此等規定。
二、此項保留在條約其他當事國相互間不修改條約之規定。
三、倘反對保保留之國家未反對條約在其本國與保留國間生效,此項保留所關涉之規定在保留之范圍內該兩國間不適用之。
怪難懂的是吧,條約為了語法嚴密,一般不會用平常的表達。我來解釋一下 :首先如果條約自己規定準許保留,那麼無須其他締約國事後予以接受,保留就生效,但如果條約規定允許保留的同時也規定了保留要經其他締約國同意的,按照規定。其次,如果談判締約的國家數目有限,理應達成一致,或者根據條約的宗旨,只有各當事國對條約毫無保留的接受,條約才能實現它應有的作用,各當事國才能同意承受條約的拘束,這時保留須經全體當事國接受。
然後,如果條約沒有對保留作出規定,就是既沒准,又沒不準,只要保留經另一締約國接受,即發生效力,而對該國而言,保留國就成為條約的當事國,但前提是條約對各締約國均已生效,兩國之間對該條約的適用,依照保留所涉及的范圍,修改有關條約規定,再適用修改後的規定。
對於反對國而言,保留所涉及的規定在保留的范圍內,在兩國之間不適用。但如果反對國因為保留國作出的保留而反對條約在本國與保留國間生效,則條約在反對國與保留留國之間不生效,即不予適用。
至於其他當事國,與保留國相互間不修改條約的規定,即適用條約原文。
總結以上可得出規律,保留在兩國之間是否生效,除非是學需要全體締約國同意的特殊情況,只看兩國之間的表示,與他國無關。
J. 條約保留的法律效果
1、在保留國與接受保留國之間,按保留的范圍,改變該保留所涉及的一些條約規定。例如1958年《領海與毗連區公約》中規定,一切船舶享有領海無害通過權,有些國家對該條提出保留,主張軍艦不享有A屬海無害通過權,軍艦通過一國領悔時須事先徵得沿海國同意。接受這一保留的國家與保留國之間,關於一切船舶享有領海無害通過權的規定將改為,除軍艦外,一切船舶享有領海無害通過權,軍艦通過一國領海須事先徵得沿海國同意。
2、在保留國與反對保留國之間,若反對保留國並不反對該條約在保留國與反對保留國之間生效,則保留所涉及的規定,在保留的范圍內,不適用於該兩國之間。以上述保留為例,反對該保留的國家,與保留國之間既不適用軍艦享有領海無害通過權的規定,也不適用軍艦通過一國領海須事先徵得沿誨國同意的規定。
3、在未提出保留的國家之間,按照原來條約的規定,無論未提出保留的國家是否接受另一締約國的保留。在上述保留事例中,在未提出保留的國家之間,無論它們是否接受有關軍艦不享有領海無害通過權的保留,仍適用一切船舶享有領海無害通過權的規定。